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打造科研型乡村教师“听说读写做”工作模式探究

时间:2021年10月11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1 研究缘起 1.1 研究的背景 时代发展必然需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从上层领导开始进一步我们乡村教师的重视。 乡村教师是教育队伍中

  1 研究缘起

  1.1 研究的背景

  时代发展必然需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从上层领导开始进一步我们乡村教师的重视‍‌‍‍‌‍‌‍‍‍‌‍‍‌‍‍‍‌‍‍‌‍‍‍‌‍‍‍‍‌‍‌‍‌‍‌‍‍‌‍‍‍‍‍‍‍‍‍‌‍‍‌‍‍‌‍‌‍‌‍。 乡村教师是教育队伍中一个庞大的分支,为实现“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均衡”就更应该注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教育论文

  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在现实状态中,因为硬件、视野、思想等局限,我们乡村教师队伍的师资力量似乎比较薄弱,其薄弱点的关键就是专业化程度‍‌‍‍‌‍‌‍‍‍‌‍‍‌‍‍‍‌‍‍‌‍‍‍‌‍‍‍‍‌‍‌‍‌‍‌‍‍‌‍‍‍‍‍‍‍‍‍‌‍‍‌‍‍‌‍‌‍‌‍。 为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为实现“振兴美丽乡村”的目标,我们乡村教师就更应该领先一步,用好“听说读写做”等多种途径,注重科研意识,用自身的专业化知识、创新能力来带动一代又一代乡村人走上更美好的生活。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问题的探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外教师教育研究关注的一个焦点。 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及教师专业化改革的研究报告,如《教师培训》、《学校质量》、《今日之教师》、《教师质量》等。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日本早在1971年就在中央教育审议会通过的《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调整的基本措施》中指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门性”,强调应当确认、加强教师的专业化。 在英国,随着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证书制度的实施,教师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80年代末建立了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校本培训模式,1998年教育与就业部颁布了新的教师教育专业性认可标准“教师教育课程要求”。 60年代末,美国学者富勒(Fuller)以其编制的著名的《教师关注问卷》揭开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过程问题的序幕。

  此处专业化就是科研的代名词,用科研的态度、研究方法与实践,从而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化。 当然,国外专家的研究专业化的阶段模式——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以及在各阶段的具体内容研究,都是在对科研型专业化教师的尝试,这研究也不分城市和农村。

  1.2.2 国内研究

  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分别从80年代后期开始加大教师专业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专业化的观念成为社会的共识。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 进入21世纪,我国官方开始在文件中正式引入教师教育的概念,明确提出了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任务,其中比较明显的科研型教师工作模式的研究有以下几个:

  鲍传友,阐述了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特征和价值,展现了其研究的过程、方法和技术,特别是详细地说明了其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要求和技巧,对于引导教师参与研究、丰富和规范教师研究成果、提高教师研究水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朱平,主要研究科研型教师科研指导工作的方法。 他的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都围绕教学中心而来,具有很好的指向性,这对于培养一线教师的研究和教学觉悟能力大有助益。

  刘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全面展现了一位研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一直在基层学校工作,至今已有十多年,从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到学校的教科室主任,从一名新手教师到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他走过的历程,他爱上教育、爱上研究的经历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

  综上已有的研究都为本课题的可行性实施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同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是乡村教师,这和上述的研究又有着不同之处; 即使是多年前“马小现象”的特殊案例,同样是针对乡村教师,但因为时代的不一样,其教师的素质、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又有着新的变化。 所以,本课题从时代需要、从本时代教师的自身需求中来研究“切实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实现教育优质均衡”是具有一定的现实和操作意义的。

  1.3 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通过对打造新时代科研型乡村教师队伍的实践研究,有助于实现“上好学、接受更优质教育”的农村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 有助于更多一线乡村教师形成更专业知识体系,更高的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加快实现农村教育的现代化。

  (2)实践价值

  ①有助于促进乡村教师科研的自信和幸福感,能更好地利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教育问题,从而让教师的工作更有效,让乡村教师的教育生活更快乐。

  ②有助于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激活现有乡村教师安心从事乡村教育,唤起他们更多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2 核心概念

  2.1 科研型乡村教师

  指的是在乡村教育领域中,能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职业敏感性、反思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意识,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探索研究,主动吸收教育科学理论和同行经验,提出新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真正成为具有教育专业的幸福乡村教师。

  2.2 “听说读写做”工作模式

  指我们乡村教师需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通过最切实可行的科研方式——“常听”(听课堂、讲座、论坛等),广闻博见; “常说”(说体会、心得、感悟等),发出自己的声音,畅谈自己的见解; “常读”(读专著、杂志、网络等),积累知识,增长见识; “常写”(写所得、所失、改进等),在提炼反思中快速成长; “常做”(做课堂、课题、课程等),在实践中找寻真知。

  2.3 打造科研型乡村教师“听说读写做”工作模式研究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乡村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脊梁,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教师的队伍建设就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本课题研究就是是顺应教育大趋势、顺应事业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就要求我们乡村教师也应该从职业走向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用可具体操作又易取得实效的“听说读写做”等科研方式,进行学术研究,追寻理念、探索规律、构建体系、寻找方法,从课堂到课题到课程,“三课”有机融合,形成自觉的科研行为,实现教育的完美境界、幸福生活。

  3 研究目标

  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从“下得去”到“留得住”到“ 教得好”的目标。

  (1)教师发展目标: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成为乡村学校的一种文化自觉,根植于教师心灵深处。 让乡村教师“体力型勤杂工”现状真正还原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借助具体的工作模式实现从职业到专业的实质性转变。

  (2)学校发展目标:通过带有学校特色的“听说读写做”工作模式,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专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实现科研氛围浓、科研成果实的优秀乡村学校。

  4 研究内容

  4.1 乡村教师的科研现状与实效的调查研究

  重点调查目前乡村教师积极自主钻研教学和提升自我素养的意愿,调查乡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对农村教育改革的制约和束缚,从而为本课题的研究找准切入点与突破口,有的放矢精准地开展课题研究,有效避免走弯路,取得实质性研究成果。

  4.2 乡村教师走向科研的路径研究

  课题组将针对学校教师的现有科研水平实际,再结合学校、社会的一些优势整合,探寻适切的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强的科研路径,确保每个层面的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感受到科研的魅力和幸福指数。

  4.3 科研型乡村教师的案例研究

  课题组将从老中青三代教师中选取已有的优秀典型人物,找寻他们在科研道路上的成功经验,寻求一定的规律为推广所用。

  遵循“逐步推进、以点带面”的原则,对在课题研究期间涌现的具有科研能力、已有科研进步的人物进行跟踪研究,在分析比较中找寻最适合本校、适合教师个体的科研方式。

  4.4 乡村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价研究

  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科研能力这个目标本就是一个渐进、比较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所以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起点的教师,我们课题组将根据实际,研究采用分层次、可持续性、发展性的评价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和激励教师们科研的热情。

  5 研究重点

  乡村教师走向科研的工作模式研究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课题组从常规路径入手,再精选适合于本校、该教师的科研策略。

  5.1 “听说读写做”的常规路径——听课堂、讲座、论坛; 说体会、心得、感悟; 读专著、杂志、网络; 写所得、所失、改进; 做课堂、课题、课程……

  5.2 “搭台子、架梯子、结对子、引路子”的团队路径——通过团队合作的精神力量和实践操作,带动一批人共同前进。

  6 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搜集、学习乡村教师工作改革新理论,分析和丰富“听说读写做”工作方式的具体内涵,为课题研究奠定详实可靠的理论基础。

  (2)调查法:调查当前乡村教师工作的现状及科研障碍成因,为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探索科研之路积累最鲜活、最直接的现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将“听说读写做”实践与研究融为一体,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4)个案法:对个别教师、实验班级、某一类群体(如年龄段划分)、某一次课堂教学、某一个科研案例等典型个案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剖析,以丰富和改进教师工作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7 研究步骤

  7.1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沿着“现状调查研究——路径策略研究——案例实践研究——教师评价研究”的思路展开。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目前乡村教师队伍科研实践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寻求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听说读写做”等常规路径和不断取得成功的案例,在分析比较、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进而开展实践研究,结合着最契合实际的有效评价,确保课题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7.2 研究过程

  7.2.1 准备阶段(2019年6月~2019年9月)

  调查摸底,提出实施方案,加强理论学习。

  落实管理体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7.2.2 实施阶段(2019年10月-2022年2月)

  实施课题的研究方案,明确本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操作步骤。

  对当前农村教师科研状态进行调查,做好记录。

  启动课题研究,以学习、讨论、个人尝试、研究课、互相交流为主要形式,边学习边研究; 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和交流; 定期举行交流课活动,成员间相互交流; 及时反思,做经验总结。

  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根据实际情况对课题进行适当调整研究计划。

  在“搭台子、架梯子、结对子、引路子”的基础氛围中探索“听说读写做”的更多更有效具体内涵,形成每人的专业成长手册; 指导课题组教师做好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

  7.2.3 总结阶段(2022年3月-2022年5月)

  总结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 申请结题。

  8 观点、创新

  8.1 主要观点

  (1)科研型教师,与科研兴教、兴校、兴师的理念推行相呼应,系统整理和形成“听说读写做”的具体操作性训练要求,让教师工作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

  (2)“听说读写做”的基本科研方式,把原本纷繁复杂的体力活变得更加生动化、可操作化。 具体操作化的科研探索之路,更符合新时期社会的发展,符合顺应时代发展的学生多样教育问题突出的现状。

  也让教师的生活更加专业和幸福。

  (3)提升乡村教师的科研能力,就是在切实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实现我国教育优质平衡。

  8.2 可能的创新之处

  农村教师工作更专业:从教师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出发,积极寻求教师个体的自觉、主动的研讨意识和科研方式,从而实现学校教育工作更有专业技术支持。

  农村教师工作更幸福:具体、多样的科研方式摒弃了多数乡村教师认为的焦头烂额无用功,从而提高现任多数乡村教师的生活质量,让乡村教师工作能有更多的人喜欢当,从而享受独有的幸福教育生活。

  作者:周宏花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