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找寻性灵之居实现自我成长群文阅读实践活动探究

时间:2022年04月07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 语文学科需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言语情境中恰当迁移和运用概念解决阅读问题以及现实生活问题,当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形式已经在新高考中较为常见,这类群文主题集中、覆盖面广、多学科渗透,因此笔者设计了跨学科的诗画群文阅读鉴赏,对国画和诗歌的内涵进行比较鉴

  摘要 语文学科需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言语情境中恰当迁移和运用概念解决阅读问题以及现实生活问题,当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形式已经在新高考中较为常见,这类群文主题集中、覆盖面广、多学科渗透,因此笔者设计了跨学科的诗画群文阅读鉴赏,对国画和诗歌的内涵进行比较鉴赏和审美阐释,同时迁移运用到阅读和生活中,引导学生宽容、积极地看待生命的不同形式,从而实现自我成长。

  关键词 核心素养;跨学科;迁移运用;自我成长

  内涵丰富的经典作品可以用来教学的内容比较丰富,我们可以在单篇教学的基础上整合多篇经典,换个角度进行群文阅读,尝试通过任务活动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去学会学习知识和学会解决问题。多文本的整合阅读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分析归纳、鉴赏评价反思的综合阅读能力的培养能起很大的作用。温儒敏教授说:“无论是任务群学习,还是带着任务去研习,最终都是要导向多读书,多思考,多练笔,目标还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为此,笔者平时建议学生进行文学、美学和哲学的跨学科阅读和探究,从课程、学生和文本的角度思考和设计了一个诗画群文阅读实践活动。

  一、活动议题的确立

  1.课程的角度

  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时代语境下,高中阅读与写作教学正在悄然发生变革。大概念、大单元、大任务和真情境等理念开始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这一举措目的在于坚持以学生为主,提高教学效率,打造“自主——高效”的课堂。结合新课程、新高考的能力培养和考查,笔者认为语文学科的核心概念包括学科思想、学科原理和思维方法,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言语情境中恰当迁移和运用概念解决阅读问题以及现实生活问题,因此笔者想到了跨学科的语言积累、鉴赏与探究,设计了以《生命清供》一书为主,联系课内所学诗歌和《史记》中的相关篇目,进行诗画群文阅读这一阅读活动。

  阅读教学论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核心问题的设计

  2.学生的角度

  高二学生在阅读素养的提升上迫切需要指导和实践,语言表达能力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感性的审美和理性的认知都还有极大的进修空间。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和提升过程需要师生合作点燃、启发、引导和促进,本类阅读活动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和个性化的成长。

  3.选文的角度

  (1)选文理由

  在笔者提供了《生命清供》的整本书阅读导读后,选择其中契合本书标题的核心篇目《生命清供》和能联系所学诗歌意象“雪”的篇目《好雪片片》两文,由学生从中筛选出其中五幅有异同点的国画进行诗文画的比较鉴赏,既降低了阅读理解难度,又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兴趣,实现了课内外迁移,融会贯通,活学活用,提升学生的鉴赏与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宽容、积极地看待生命的不同形式,找寻性灵之居,学会在挫折、苦难和孤独中自我成长。

  (2)选文篇目:《生命清供》《好雪片片》(朱良志)

  已学诗歌《离骚》(屈原)、《饮酒(其五)》(陶渊明)和《江雪》(柳宗元)

  二、活动任务的设计

  1.具体的活动目标与准备

  群文阅读需要学生从已知经验来展开个人的阅读建构,理想的阅读应该是个体认知的过程性成长,更是学习个体与个体之间交流学习、碰撞智慧火花的过程,从“一千个读者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到聚焦议题,求同存异,汲取营养,滋润成长。活动计划安排3课时。导读1课时;自主阅读交流1课时;课堂汇报交流1课时,贯穿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综合实践等学习方式。

  本次阅读是由教师示范、引导阅读、学生阅读摘抄、交流评点语言,学生自主阅读商讨建构组文、小组汇报分享等形式组成。

  汇报分享课之前制定好评价机制,当堂使用。小组内部评定优秀组员;班级评选优秀汇报课件、优秀原创清供美图秀文作品。

  2.汇报活动课教学实践

  世无完世,人无完人,每个人都需要彼岸,一个理想的地方,一个能安顿性灵的居所。阅读充实人生,艺术抚慰心灵,文学艺术是照进现实的一道光,弥合了世界与内心的缝隙。

  任务展示:让我们触摸先贤的灵魂,诗意地找寻精神的清供,找寻自己的性灵之居,成就更加丰盈的自己。

  任务框架:

  活动一 诗画说精神——比较异同点

  活动二 若与世不合——何去何从

  活动三 图文秀清供——抒发我自己

  活动过程:

  活动一 诗画说精神——比较异同点

  “生命清供组”针对画家陈洪绶的《痛饮离骚图》和《闲话宫事图》,“好雪片片组”针对《雪溪图》《灞桥风雪图》和《寒林骑驴图》三图,两组均从图画描述、捕捉意象、诗画解读、感受情志四个角度展开学习与交流,最后走进画家内心,为画家代言。

  设计意图:比较同一人不同作品和不同人的同题材作品。由学生选择《生命清供》中陈洪绶的两幅代表作,以及《好雪片片》中的三幅雪景图进行比较异同点,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捕捉意象、知人论世,来读国画,跨学科的鉴赏,并联系已学屈原的《离骚》、陶渊明的《饮酒》、柳宗元的《江雪》等帮助解读画家的情志,锻炼迁移能力。最后,以“为画家代言”的微型写作新形式来呈现学生对国画背后的性灵世界的理解,既考查学生对诗画的主旨理解,又训练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为画家代言”代言体写作指导

  (1)标题

  新代言体没有标题,在正式发表或被人引用时,多以其代言中最后一句“我是X,我为自己代言”为标题,或直接用“X为自己代言”如:“无锡小天鹅洗衣机为自己代言。”

  (2)人称选择

  直接用“我”“我们”,并总和“你”“你们”对举,如影随形。例:华东交通大学学生为母校创作的“代言体”:“你只看到我的校名,却没看到我的分数。你有你的985,我有我的铁道部。你嘲笑我们男女比例失调,我遗憾你不懂基情时代。你可以轻视我们学校低调,我们会证明今后是谁的时代!大学是注定孤独的旅行。别人总少不了质疑和不解,但那又怎样,哪怕整天焊着电路,我也要活得漂亮。我在华东交通大学,我为自己代言!”

  (3)表达方式

  采用直抒胸臆、心灵独白似的“叙述”“言说”“诉说”等直达读者内心深处。

  (4)创作目的

  以“自白”之名,行“代言”之实,把自己的理想、人生观、价值观或特点展示出来,希望读者能明白他的内心,同时也可用来激励自己。

  活动二:若与世不合——何去何从讨论:结合本次阅读篇目和本学期所学《史记》,谈谈古今士人与世不合,何去何从,给我们什么启发?

  参考:与世不合,孔子选择君子固穷,成为万世师表;与世不合,屈原选择投身汨罗,以死明志,成为与日月争辉的忠魂;与世不合,陶渊明选择归园田居,成为隐逸诗人之宗; 宋末元初画家钱选选择秋江待渡,寄情山水,纵怀高蹈;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选择将痛感转化为审美快感,亦剑亦箫,为人生而艺术,寻找生命的清供。

  设计意图:阅读不仅仅是感知和鉴赏,更要学会思考和指导自己的生活,实现自我的精神成长。这一环节通过言语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间接和直接经验,实现学科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融合,既为应试写作能力训练,又为人生指导服务。

  活动三:图文秀清供——抒发我自己

  生命本荒寒,执念尤可贵,才华需清供。我们同学以何种清供来供奉自己的清心,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和志趣呢?(请大家评比各小组的清供图文秀)

  设计意图:美图秀文的创作既是阅读《生命清供》国画鉴赏后的应用迁移,也是现代诗歌精炼语言的写作训练,过程性评价通过自评与互评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美图秀文写作注意点:

  ①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

  ②化用成语、俗语和古典诗词。

  ③须由图片内容进行相似、相关或相反的联想。

  ④由画面之内延伸到画面之外,引发对生活、生命、生存的思考和个人志趣的表达。图片是感受和思考的触发点。

  ⑤文字表达简洁精炼,散文、散文诗或诗歌语言均可,追求诗性和思想的结合,紧扣画面清供内容又不限于画面内容。⑥字数:一两句、三四句可,现代诗歌或古诗均可。

  课堂小结:

  (1)学生谈活动收获。

  (2)老师评价活动收获。

  ①点评学生的付出和精彩表现。

  ②老师的感悟:人的一生,不停地出走,又不停地回归;不停地向往喧嚣的世界,又不断回到那安宁的心灵。人常在行走中迷失自己,身心困顿。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性灵之居,用来栖息,用来摆渡。绘画一道,乃渡人之具,书法、戏剧、音乐、诗歌、小说、建筑、服饰……何尝不是?

  ③老师的寄语: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做到这一条很难,因为最本真的生命都有缺点,让我们对生命的不同形式给予宽容,给人生以快乐和意义,实现自我成长。三、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那它就能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

  本次诗画群文阅读活动是一次深度学习,是学生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全面参与的、全身心投入的活动,以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以任务为导向,是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

  学生在活动中查阅了诗画的创作背景、探究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运用已掌握的诗文知识和鉴赏方法,在比较阅读和辩证思维中描绘和阐述了每一幅国画的深刻含义,获得的不仅是一个个意象的内涵、一位位作者的生平故事,还有深度学习的方法,语言艺术的反复锤炼,审美能力的提升和情感价值观的成长。学生们表示,通过研读意象“梅竹”“红衣”“如意”“酒壶”“古琴”以及孔尚任的后题四跋,认识到陈洪绶的《痛饮离骚图》和屈原的《离骚》是两个呐喊的灵魂相隔千年的呼应,如果没有对生命本体荒寒的认知和感受,就没有生命的执著与热烈。通过此次活动他们还结识了“破立的画师王国维”“偏执的怪才吴伟”“孤高的天才李成”,他们或为时代所限,或为性情所囿,在其作品中,白雪皑皑象征着一种与世不合的孤高,但也许正是这样,在天涯断肠处,在茫茫风雪中,在古道小溪旁,在生存与命运沉重的叹息声中 ,一颗寂寞的种子被洒落在荒芜的羊肠小道上,总有一天,它将教会我们以精神的契合来应对肉体的折磨。名叫“诗意”的大门在探究的过程中訇然中开,画卷上,雪意下,乃至空无世界的一切澄澈幽深,终将使我们的心灵愈发的纯洁坚定。

  活动后推荐进行阅读探究的思维发散,中国“隐士”文化小探;探究水墨丹青中的“名士风流”;思考如何把握生命的进与退……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阅读《中国美学十五讲》《南画十六观》《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

  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实现精神之独立、找到彼岸世界的理想。艺术是生命和灵魂之间的直通道。好的教育是在从容的心境下产生的,不必为了应试而急于求成,刷题解慌,在教育中,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必要部分,然而,如果脱离人类精神品质的传承,只是传授实用性知识,这样的教育就是把人引向与万物之灵的相反的方向。真正的教育理应使人在知识面前保持头脑的自由,在功利世界面前保持心灵的丰富,在物质力量面前保持灵魂的高贵。能够感受美和崇高的心灵,能追求至善和永恒的灵魂,因为这些精神性的品质,人才成其为万物之灵。

  作者:骆红娟 胡锡良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