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旅游开发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时间:2017年08月22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这篇民族文化论文发表了旅游开发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云南省一直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对于虔诚的旅游者来说,不仅仅是游山玩水更是对文化的追求,但是在很多旅游开发中传统文化正在发生变异,如民族文化同化、庸俗化甚至

  这篇民族文化论文发表了旅游开发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云南省一直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对于虔诚的旅游者来说,不仅仅是游山玩水更是对文化的追求,但是在很多旅游开发中传统文化正在发生变异,如民族文化同化、庸俗化甚至倒退,保护传统文化成为了当今旅游文化的主题。

兰州学刊

  关键词:民族文化论文,旅游开发,民族文化,保护传承

  1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1.1文化是虔诚旅行者的最终归宿

  高楼大厦、琳琅满目、千奇百怪的都市繁华为何满足不了你那试图挣脱喧闹回归平静的心?仅仅是自然之美吗?不可否认的是旅行者都有一颗猎取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心,但绝不仅仅满足于自然之美,更多的是在旅行过程中对独特文化的追求与猎奇。因此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根基,脱离文化内涵的旅游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那么究竟何为文化呢?文化产生于人民群众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中,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抽象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行为活动中,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进、变化,具有相对稳定与地域性。

  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的影响着民族特色文化的产生与传承,如广阔的草原培育了草原人狂放的个性和豪迈的情怀,高山峡谷培育了云贵高原人的坚毅与刚强,空旷的黄土高坡给予了陕北人嘹亮的嗓音。吸引旅行者更多的不是山川秀丽,而是这背后的人文情怀,因此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则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因文化更富魅力。同时文化因旅游得以广泛传播,只有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深刻感受小乘佛教及稻作文化对傣族人的深刻影响,也是因为旅行,我们才逐渐了解到神秘的摩梭族走婚的新奇与无奈,更是因为旅行,我们才能加深对他人文化的理解与包容,从而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

  1.2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决定了旅游的兴衰

  明代中期,生产力高度发达,加上思想领域对传统理学的批评及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观念的盛行,极大的提高了人们探索自然的欲望,从而为明代中后期盛行的游行奠定基础,最为著名的有明中后期的郑和七下西洋及徐霞客游记等。但在清朝末年由于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及思想领域的八股之风,人们不愿意了解世界,导致国人夜郎自大。无独有偶在西方漫长的中世纪,人们醉心神学,对周边世界缺乏热情和兴趣,18世纪产业革命及思文艺复兴,给欧洲带来了思想大解放,为后期欧洲的经济繁荣及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旅游也随着盛行。

  1.3旅游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家学说认为水之所以能够滋养万物是因为它有着包容万物的德行,水至柔从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因此道家主张万物自然,无为而治,反对人们过度的干预自然。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更是旗帜鲜明的提出山水之美能铸就君子高贵的品行,主张人们应该在行走过程中感知自然。董仲舒在长期的旅行过程中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认为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会受到上天的惩罚。到后期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更是一针见血的提出人们只有在不断的行走过程中才能获得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从而避免纸上谈兵。

  2旅游开发与当地经济的关系

  (1)旅游业的发展,能给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外汇收入,增加地方政府财政税收,增加当地人的就业机会。由于大量本地居民从事旅游业或相关行业,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游业发展促进了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大量旅游者的来访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游,开拓了眼界,丰富了地理、文史和风俗民情等知识,提高了对生活的要求。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会带来城市居民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旅游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发展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对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文明素质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云南省是一个旅游大省,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等都是著名的旅游圣地。以丽江为例,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每年来丽江旅游的旅客在数十万,这就刺激了当地零售业、小商品加工业、酒店的繁荣,同时当地的许多青年选择做导游,以增加个人收入。

  (2)拓宽民族地区人们的视野。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开展,当地居民和旅客交流的增多,接受外界的新思维新理念有助于改变当地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从而拓宽了当地民众的视野。当地文化和外界文化从抵制到学习再到融合的这一过程,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丰富,对民族文化的传播与繁荣有很大的作用。

  (3)增强民族自信心,实现传统民族文化的复兴。在一些旧的思想观念之下,人们长时间的将少数民族文化定位为迷信、落后、愚昧的文化,甚至有些少数民族自身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提出了疑问。随着旅游业的开展,一些民族地区的文化被开发利用并得到了外界的一致赞赏,这有利于恢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民族文化的复兴是个难得的机遇。

  (4)绿色环保,可持续性联动性强。从旅游业的运行现状看,旅游业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潮流,与发展绿色产业相适应,而且旅游业还是一种朝阳产业,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必将逐渐提高。正因为如此,旅游业才被称作“无烟工业”、“绿色工业”,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地把旅游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发展。旅游学界在一些旅游经济学著作中往往对经济学的乘数理论加以修正和发展,形成旅游乘数理论,并加以说明旅游业“兴一业,旺百业”的产业关联性。

  3旅游开发过程中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问题

  3.1过度开发与民争利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在产业化及规模化的理念下,当地政府集资兴建了大量的名族村、民俗馆,把特色傣族风情等集中到一个封闭管理的、收取门票的园区内,游客买票进入园后可以集中观赏民俗演示,不再像以前一样游客居住在村落,原本原汁原味、寓于生活过程和生活空间的民俗文化变成了脱离生活、专门提供给游客观赏的舞台表演。同时,由于旅游产品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名族村、民俗博物馆收入非常可观,但居民的收入却受到很大损失,只能在路边贩卖小手工制品,还长期受到城管的干扰,利益的不均衡分配造成了村民与村办企业之间的矛盾。加上过度的炒作和开发,有些游区一到旅游旺季游客爆满,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游客过后犹如群魔乱舞,狼藉遍地,村民苦不堪言。

  3.2争权夺利亵渎一方净土

  傣族人喜山热水,因此村落大都依山傍水,农耕稻作文化对傣族影响深远,同时由于傣族信奉小乘佛教,主张与人为善,每年更是借助泼水这一独具特色的节日来表达对邻里家人的祝福,傣族家庭成员之间和邻里之间总是相处和睦很少有吵架的现象发生,因此提到傣族人,外界人想到更多的是亲切友善、热情好客,提到更多的是傣族人能歌善舞及多才多艺。但是,旅游业带来的相互竞争也给傣族园里几个村寨之间和邻里之间带来了许多烦恼,和谐的气氛下不时会出现因竞争带来的种种或明或暗的冲突。为了提高收入,游区坑蒙拐骗盛行,在网友自发编写的德宏傣族风情园旅游攻略中列举了15项常见坑骗行为。比如有些景区不收费,但游客临近游区时,就有当地黑导游以走偏门从而节省费用为由欺骗游客。有些游区为了抢争客源,村落和村落之间明争暗斗,甚至采取上游村落堵截下游村落公路的违法行为。过去傣族村落盖新房或婚丧嫁娶是全村落的事情,一家有事,全村帮忙,现在由于忙着挣钱,谁也顾不上谁,婚丧嫁娶也不再像从前那样热闹了。

  3.3民族文化的同化

  当地的传统文化与来自外地强势文化根本不能相提并论。随着外来游客的进入,他们原有的生活环境改变了,外地人的穿衣打扮及行为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模仿,慢慢的就散失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少数民族特色的服装对许多游客而言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但是现如今,到民族地区旅游,很少能看到当地传统服装,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牛仔裤,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

  3.4肆意编造东拼西凑

  旅游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神秘性。对旅游者而言,参与民族旅游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想通过观赏少数民族的奇风异俗,以达到放松身心、开阔眼界的目的,然而传统民族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如某些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反而更能吸引旅客猎奇的心理,因此许多开发商为了获取利润,把很多糟粕当精华,导致民族文化庸俗化的现象。比如摩挲人的走婚,本来是当地民族文化中一个独有婚姻传统,但却吸引很多旅客慕名前来,因此许多的开发商为赢取部分人的兴趣,大肆宣传摩挲人的走婚,有的开发商甚至以走婚为幌子提供嫖娼服务。有些为游区为了提高经济收入,甚至人为编造所谓的传统特色,比如斗鸡、斗牛、斗狗变相吸引游客参与赌博。

  4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对策

  4.1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让利于民

  文化是社区居民共同创造与继承共同的财富,对这一财富的开发也应让社区居民参与进来,这一财富开发的成果也应该是与社区居民共享的。因此让老百姓真正了解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在的经济利益,培养他们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落实旅游收益的合理分配,兼顾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公司和当地人民的利益,从大局着想使当地人民从民族旅游开发中得到切实的经济利益,并成为民族风情旅游开发的主人而非旁观者甚至是受害者。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保障当地居民的合理利益是提高社区参与旅游的核心内容之一,关系到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成败,因此在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保证周边社区居民参与利益的分配,使其充分分享民族风情旅游带来的利益,才能保证其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居民可以通过参与餐饮、导游、手工艺制作、特色才艺表演等途径获得名族风情旅游带来的利益,同时应发动社区所有居民来保护环境,遵循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

  4.2保护传统精华返璞归真还一方净土

  特色旅游开发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保护,但如果保护传统文化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旅游,那么传统文化的保护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失败的,人类在追逐经济利益的过程中舍本逐末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保护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取悦游客,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生存之本,保护这些灿烂的传统文化和智慧是当代人责无旁贷的责任。在与世无争的日子里,勤劳的傣族人们发明了孔雀舞,形成了互帮互助之风,与人为善的传统文化使得傣族成为我国56个民族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一支,因此传统文化的保护不能仅仅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民族文化的所有者是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必须培养当地人民群众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使民族文化的保护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当地人民的保护文化的自觉意识变成具体行动,发展可持续民族旅游业。

  4.3树立文化认同观念

  所谓文化认同,是指各民族间文化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彼此依赖和尊重。民族旅游开发者应该在充分了解保留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树立自身的价值观、审美观,然后发掘与了解外来文化习性,并将其发展融合直到从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上去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实现了文化沟通、文化认同,才能取得情感上的认同,才能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时,对民族文化进行认真的保护,才能吸收精华,去其糟粕。

  4.4尊重本民族继承发展自己文化传统的意愿

  民族旅游开发对当地民族文化造成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我们并不能因噎废食,打着保护民族文化的旗号来限制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对民族文化资源必须既开发利用又充分保护。在处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应该在充分尊重本民族继承发展自己文化传统的意愿,特别是充分理解各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自我意识和自足意识的基础上,让各民族自己做主决定文化保护、传习和发展的路该怎么走,同时应该支持帮助其发展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一种与现代旅游产业能够衔接的产业,并建立适合当地特点的行为及管理模式。

  4.5杜绝以保护的名义剥夺发展的权力

  除了在开发中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以外,另一个极端做法就是有人固执的认为传统就应该是一成不变、原汁原味,越古老越有价值。有些学者过度的解读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击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前文提到的民族文化的同化就是一例。有些学者甚至打着保护传统的名义剥夺少数民族发展的权力,认为为了保证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少数村落应该杜绝与外界的交往从而避免文化的同化。但每个个体内心都渴望追求美好、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什么游区居民为了取悦游客就要简衣陋食,进行着皮笑肉不笑的表演呢?体验现代科技成果和享受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是人之常情,况且历史的车轮是前进的,人类文明是不断进步的,野蛮、蒙昧的陈规陋习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再者,真实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迁,如果以停滞不前来换取对传统的尊重,这种保护是没有生命力的。只要不超出某种可信程度和范围,适当对当地民俗加以商品化和舞台化包装是可以接受的,关键一点就是这种商品化和舞台化必须是在民族性真实基础上的商品化。

  参考文献

  [1]张静.在文化地图的导引下繁荣发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2]刘赵平.再论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野三坡旅游发展跟踪调查旅游学刊[J].1998.

  [3]谢婷,钟林生.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6(05).

  [4]宣国富.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地理科[J].2002(06).

  作者:汪金锋 单位: 云南工商学院

  推荐阅读:《兰州学刊》1980年3月创刊,是兰州市社会科学院、兰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是一家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