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家校共育视野下农村初中生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时间:2021年03月27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学生习惯是在长期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倾向和意识形态,对学生生活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未来奠定坚实基础,而不良习惯犹如空中楼阁,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农村

  摘要:学生习惯是在长期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倾向和意识形态,对学生生活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未来奠定坚实基础,而不良习惯犹如空中楼阁,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农村初中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更加高效、全面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基于此,本文对农村初中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农村初中生习惯教育现状以及家校共育视野下农村初中生良好习惯养成策略展开研究,希望帮助农村初中生养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家校共育 农村初中生 良好习惯养成

教育界

  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同时家校共育是最完美的教育途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教育形式,发挥着不同作用,只有实现融合教育,加强交流合作,整合教育资源,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农村初中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要想实现教育的事半功倍,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就需要教师在科学的习惯教育中,促进农村初中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巴金曾经有言: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约·凯恩斯也曾经指出: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和气质,甚至影响了人一生的成功与幸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数呈现上升趋势。

  缺少家庭教育的他们面对云谲波诡、纷繁复杂的社会和各种各样的诱惑,由于缺少较强的自制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十分容易走上弯路,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养好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得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良好习惯的养成也能给初中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坚强意志,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农村初中生习惯教育现状

  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媒介传播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让学生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趋势,单一的传统教育形式已经不适应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需要,需要不断改变和创新。如今学校传统的说服教育在新的教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显得空洞无力,难以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同时“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等学生的不断增多给现阶段农村初中生习惯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农村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学习成绩放在教学第一位,忽视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而缺少家庭教育的农村初中生丧失了家庭温暖,在成长中缺少倾诉的对象和引导他们成长的家长,更加容易在这一青春期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农村初中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怠惰行为、丧失学习兴趣、缺乏上进心、得过且过、做事虎头蛇尾、缺少责任感和耐心等。甚至有些学生在成长中容易产生具有攻击性的行为,例如蛮横无理、欺负同学以及干扰教师上课等,不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人的权利。也有学生出现考试作弊、偷窃等欺骗性行为,不服管教的逆反行为以及故意破坏公共设施等破坏性行为,不遵守社会公德,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如果不加以纠正,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也会影响学校教学秩序。

  家校共育视野下农村初中生良好习惯养成策略

  1、拓展家校合作路径,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

  在基于家校共育的农村初中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中,教师要和学生家长展开积极的交流和沟通,改变学生家长不合理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促使学生家长认识到良好习惯培养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和学生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在家校共育的视野下,学校和家庭要相互配合与支持,为了统一的目标不懈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师层面,农村初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观察和了解学生成长中表现的不良习惯,并将习惯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的积极作用,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家长层面,要通过和教师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在给予教师教学支持的同时,坚持以身作则,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及时和孩子展开交流和沟通,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

  在拓宽家校合作途经中,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开展家长和学校的专题讲座,促使家长充分了解学校教育情况,并予以信任,同时也可以设定家长开放日,促使家长和其他家长以及教师分享育儿经验,激发家长的教育热情。最后教师也可以不断创新和建立家校互评模式,促进家校良好的交流合作,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举办多元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多元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农村初中教师在对学生展开良好习惯培养中的创新举措,通过活动的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初中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进而在潜移默化间获得习惯教育,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健康发展。学校也可以举办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学生通过共同的活动,建立信任,增进亲子关系,进而促使学生和学生家长认识到良好习惯养成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举办例如“给课桌洗脸”“每天五分钟家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少农村初中学生对习惯教育的抵触心理。同时活动举办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坚持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良好的教育,帮助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保持良好习惯。

  3、实现教育多措并举,强化学生习惯养成

  习惯的纠正和教育是简单的,但是怎样促使学生初步养成的良好习惯得到巩固和维持,是教师和家长应该不断思索的问题和寻找的答案。基于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坚持对症下药,针对学生表现的不良行为习惯,找到成因,并进行正确引导。教师和家长要通过谈话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明白不良习惯的危害,以及养成良好习惯对成长的积极意义,或者通过借古讽今的形式,借鉴古人的事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让他们愿意改变不良习惯,进而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同时习惯教育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和家长都不要妄想一蹴而就。教师和家长应该建立教育的统一战线,结合习惯教育的负责性和艰巨性,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期达成良好教育效果。

  4、加强学生监督管理,严格要求学生成长

  初中阶段学生缺乏自制力,且自我意识较为强烈。教师和家长应该联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分工合作,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教师在学校中可以结合班级概况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班规班纪,针对学生在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以及生活习惯等不良的行为表现,进行制度的约束和督促,发挥好监督和引导作用。同时家长也要在家庭教育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消除教育误区,加强监督,对学生严格要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论文投稿刊物:《广西教育》面向全区,以中小学教育教学为主,兼顾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设有教育学专页、教改新编、教坛新事、文件摘编、中小学校管理、教育短波、班主任工作一得、教育信息、国外教育拾粹、教学研究、教学小议、小学语文备课卡片、小学数学备课卡片、优秀课选评、知识之窗、画单作品专辑。

  总之,在农村初中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中,教师和家长都要发挥教育主导作用,观察和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并予以纠正和教育,通过齐抓共管,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具体教育中,要拓展家校合作路径,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举办多元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实现教育多措并举,强化学生习惯养成,加强学生监督管理,严格要求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魏田. 做好家校共育四篇“文章”[N]. 江苏教育报,2020-12-25(004).

  [2]张烁.家校共育 携手同行[J].人民周刊,2020(23):19.

  [3]姜卫明.家校同行,让教育不再孤单——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引领家校共育初探[J].教育界,2020(50):69-70.

  [4]卢方团.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J].广西教育,2013(38):4-5.

  作者:余良举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