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11月20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更是指出了“兴趣化、具体化、生动化”课程游戏化的原则与要求,要求相关教师能够全面推动课程游戏化的发展和进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游戏化并非就是指纯解放天性的游戏,而是有前提要求的,即“寓教于乐”,让儿童在玩闹的同时,也能深受文化知识的熏陶。下文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如何打造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实施策略
1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实施的重要性
首先,能够充分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对于年纪稚嫩的幼儿来说,游戏是最能调动其积极性的重要活动。当幼儿处于游戏活动中时,能全身心地投入,忘乎所以;如果某些游戏活动带有教育意义,还能有效地将积极能量传输到幼儿身上,影响幼儿的心理发育。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把握和运用好这种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其次,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有些年轻的幼儿教师,没有充足的教学经验,常常带给幼儿的课堂内容单薄,这很容易错失幼儿短暂的注意力。
而游戏活动则可以帮助教师紧紧地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同时可以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使其更为充实和紧凑,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能够融合多种幼儿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目前是将一日化活动作为主要的教育形式。在该活动中包含了诸多课程,如音乐、绘画等,而游戏活动可以很好地融入各种课程,这会给教学带来诸多的趣味性,增强教育效果。并且,将游戏融入教学,能促使幼儿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有利于展开课堂教学。
2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实施策略
2.1创建满足儿童内在需求的环境
游戏环境的设定决定了接下来教学的走势,决定了幼儿发展的轨迹。因此,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就应当以幼儿的心理以及要实现的目标为基准点,全面统筹和协调场地、器材以及道具等等,从而构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让幼儿能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在教学活动开始时,为了维护好课堂秩序,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划分成多个小组,教师也加入其中,以防幼儿发生矛盾,适当的维持活动秩序。
另外,教师还应发挥自身的评价职能,认真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且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评价,从而加强他们的活动体验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例如,在进行“传球”这一游戏活动的时候。笔者认为开展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思路应当如下:以幼儿的个性需求为中心,在传球过程中渗透多样增益的内容,如团队协作、体能训练、肢体协调训练、智能开发、数字感知等等。
如可以将幼儿进行简单的编号,如01-09,可以多个小组同时进行;当教师随机说出一个数字,如2,由第一个幼儿传球开始,后面编号是2的倍数的幼儿就要做一个拍球的动作,再进行传球。从场地、器材以及道具和规则,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努力构建符合幼儿内在需求的游戏活动环境,既要让幼儿在游戏化活动中获得知识,也要让他们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全面满足和成就他们的参与心理,这自然也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境界。
2.2精心设计游戏
游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喜欢玩,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来说更是喜欢,在游戏中可以尽情地玩耍,发挥自己最大的动能,把自己的想法在游戏中自由地展现。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尽可能地让游戏对幼儿的思维有所拓展,让他们的思维在游戏中灵活转动起来,利用视觉、触觉,让肢体在游戏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他们在游戏中能有一个最大的收获。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玩积木,首先教师可以让大家初步认识下几何体,利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学生们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然后让大家转动自己的思维,想一想自己家的房子是什么样,想一想自己家又有什么样的物件和几何体很相近,学生们这时通过动手操作,依据自己的想法将几何体进行组合摆出各种造型,结束后,教师让一些小朋友跟大家分享一下,他摆的是什么物件,让他们把自己想法说出来,展现给大家。这个游戏的过程就锻炼了学生的空间能力、思维能力,对图形、几何体有了初步的认识。
2.3创设班本课程区域游戏,促进幼儿学习
班级区域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游戏,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引导幼儿自选、自主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游戏,在环境中愉快的学习,我园根据不同的主题,结合班级的班本课程、活动区特色等设置区域游戏,每周不少于3次,为幼儿小组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如:大班根据班本课程《环保小达人》,开展美工区游戏—会跳舞的锅刷,利用废旧材料竹制品锅刷,制作成舞会精灵小人,幼儿在游戏中大胆想象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动手又动脑。
中班班本课程《纸的王国》,开展科学区—纸的秘密,在探索纸从哪里来的同时,幼儿在活动中还开展了如何制作纸,通过上网学习,探索实践,反复实验,在失败和成功的体验中,幼儿玩的不亦乐乎,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欲望;小班班本课程《好吃的糖果》,开展生活区—制作棒棒糖,幼儿在游戏中用超轻粘土进行制作,学习绕和团等动作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审美体验。蒙台梭利和皮亚杰认知主义幼教方案认为,区域活动的学习是一种较为“隐蔽”的学习,潜移默化的学习,区域游戏的教育价值,主要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情境中,幼儿获得多种直接、自然的经验。
2.4要使教学内容与游戏有机结合,提升教学趣味
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应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分别设计不同的游戏环境,来充分激发幼儿的天性和提升他们做游戏时的活跃度。这能够让幼儿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全程保持注意力,从而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同时,教师在带领幼儿做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增加对孩子们的亲和力,从而促进师生间的感情发展,提升幼儿对教师的信赖程度,建立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这也有利于将游戏化教学优势最大化程度的发挥。
例如,教师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时,就可以结合“老鹰抓小鸡”游戏进行教学:有5只小鸡,第一天老鹰趁母鸡不在的时候抓走了一只小鸡,问孩子们还剩下几只小鸡;然后,第二天老鹰又趁母鸡不在的时候抓走了一只小鸡,问此时还剩下几只小鸡;但是,第二次小鸡被抓走是母鸡和小鸡们商量好的营救策略,母鸡和其他小鸡就跟随老鹰找到了巢穴,将被抓的两只小鸡一起营救了出来,问此时又有几只小鸡。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灵活地把游戏化教学模式的趣味性特点发挥出来。
2.5开展精彩纷呈亲子游戏,增进亲子互动交流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亲子游戏是亲子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够建立起幼儿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亲子游戏不仅可以满足亲子之间共同游戏的需要,还能让幼儿感受到平等、安全、幸福,而作为幼儿园,应该为家长提供亲子游戏的机会,通过幼儿园、幼儿、家长、教师等多方形成游戏共同体的构建,以“情感”为纽带,“以幼儿的发展为共同目的”,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园开展:梦幻童年、亲子化妆舞会游戏;“我爱我家”亲子童话剧场;“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亲子运动会游戏:滚桶、运西瓜、小推车等;阅读节—亲子共读美好时光、绘本剧表演;亲子篮球游戏—亲子传球、投篮比赛等游戏,为幼儿和家长提供交流的平台,亲子游戏能够使幼儿在一个安心愉快的环境中,通过与父母互动、合作游戏等方式使幼儿的各方面得到发展。
教育论文投稿刊物:《中国校外教育》杂志是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管,中国儿童中心主办,中国儿童期刊社承办,多家权威教育部门联合协办,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一级教育类核心期刊,具有国际、国内双刊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根据读者的人群不同,将中旬刊以刊登基础教育类的文章为主,下旬刊以刊登高校教育类的文章为主,国内刊号CN:11-3173/G4,国际刊号ISSN:1004-8502。
3结束语
幼儿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效果很好,既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让孩子们学到知识,又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并且有助于孩子们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确保游戏环境的安全,要将教学内容与游戏内容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使游戏化教学优势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提升幼儿园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沈秋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提升[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
[2]田丽.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
作者:李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