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时间:2021年10月12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大数据统计,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及书刊资料占到社会总藏书量的60%以上,然而这些丰富的图书资源却被高校一墙之隔,很多珍贵资料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图书馆学的开山鼻祖G.诺德说过:图书和图书馆的价值只有在利用中才能得到实现,即使对最卑微的能多

  大数据统计,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及书刊资料占到社会总藏书量的60%以上,然而这些丰富的图书资源却被高校一墙之隔,很多珍贵资料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图书馆学的开山鼻祖G.诺德说过:“图书和图书馆的价值只有在利用中才能得到实现,即使对最卑微的能多少获益的人也不要加以限制,要让人们借阅。”因此,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呼声越来越高。面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浪潮,高校图书馆员如何用更高水平、更专业的职业素养服务大众,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图书馆论文

  一、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现状

  通过对国外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从业资格调查可以看出,国外高校图书馆对不同岗位人才有着严格的入门资质,例如,美国高校图书馆较为专业的学术交流岗位需要具有美国图书馆协会认证的LIS专业硕士学位、具有版权学术交流等相关技能的学时证明、有较强的写作及协作能力,其他各类服务性岗位也要求馆员具有相应的专业资质。

  国内高校图书馆目前大多以服务岗位招聘馆员,具有专业资质的人才在馆内少之又少。笔者通过对西安各高校图书馆馆员现状的调查了解发现,目前各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图情专业人才寥寥无几,大多以其他专业应聘入馆,进馆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到岗后才逐步学习与图情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未能掌握图书情报理论知识及深层技术,在工作中难免会吃力,服务水平受限。同时,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较封闭的校园环境,接触的服务对象主要以本校教职工与学生为主,工作相对枯燥,工作积极性与竞争意识不强,面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环境难免不太适应。

  图书馆论文范例: 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研究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背景下馆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与岗位匹配度较低从社会岗位与专业技能匹配度调查中发现,目前毕业生毕业进入社会后存在所学专业技能与岗位不相匹配的现象,尤其在事业单位,这种情况更为普遍。高校引进人才重科研轻教辅,使得图书馆在人才引进时没有系统地进行统筹规划,加之很多错误观念认为图书馆工作简单无技术性,人人都可做,岗位安排存在随意性、盲目性,图书馆在人才储备方面一直较为落后。以西安石油大学图书馆为例,现由雁塔校区图书馆与鄠邑校区图书馆两部分区域组成,下设办公室、文献建设部、信息技术部、参考咨询部、读者服务部、鄠邑校区读者服务部等6个部门。

  经过70年的发展,图书馆已逐步形成以石油、石化、石油地质为特色,理、工、经、管、文等相结合的多学科、多载体、多类型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各种文献资源不仅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同时也为西北各大油田、科研院所提供了有效的文献信息服务。馆内现有馆员80余人,但是图情专业毕业人员不到15%,馆内不断更新完善硬件设施,却对人才等重要的软实力提升不够,这样的人才比例不利于单位的健康良性发展。

  (二)缺乏系统培训,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专业而系统的培训是提升馆员整体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原本高校图书馆就存在严重的专业与岗位不相匹配的现象,普通工作人员也很少有外出培训和系统学习的机会。以西安石油大学图书馆为例,新入职馆员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岗前培训,都是边干边学,自我摸索;馆内有时会与数据库商就数据库的使用和服务进行一些培训,但仅是部分人员参加;馆内基本没有组织过与图书馆战略发展目标相配套的系统学习,针对各岗位的分层分类学习则更少。

  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书籍资料逐渐由过去的传统纸质书籍向数字信息资源过渡发展,大数据时代铺天盖地的到来,传统的工作模式与工作理念都将被时代所淘汰,时代的高速发展驱使着高校图书馆也要随之转型,没有系统的培训,缺乏对新知识、新理念的学习,就无法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这些都不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三)竞争意识薄弱,职业认同感缺乏高校工作者相对社会工作人员竞争压力较小,工作相对刻板单一,工作内容不够丰富多彩,处于这样的环境下,难免出现“花盆效应”,在自己的舒适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结合人员与岗位匹配度研究,如果人员与岗位相匹配,通过员工才能的高适用,高发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反之,则会出现工作吃力,工作积极性受挫,在工作中难以获得成就感、满足感、认同感。现实情况是,高校普遍将重点投入放在科研教学及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对图书馆的工作与工作人员重视不够,馆员感觉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肯定,职业认同感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倦怠心理。

  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背景下馆员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一)树立无私奉献、服务大众的职业理念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校师生,和部分高校图书馆联盟院校的读者,社会读者接待较少,有些工作人员甚至对社会读者态度冷淡。随着高校图书馆顺应趋势,逐步社会化后,越来越多的社会读者咨询借阅事项,图书馆员应该打破旧的服务模式,一视同仁,树立服务大众的工作理念,其实每一位来馆的读者都有一颗求知好学的心,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来馆的读者感受到高校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不仅对图书馆,对学校的宣传都是无形的。

  (二)以丰厚的文化底蕴感染读者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文化气质代表着整个图书馆的气质,坐拥百万图书,工作之余应培养常读书的好习惯,好读书、读好书,提高自身高文化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馆员形象,会让来馆读者感受到心目中图书馆的美好。高校图书工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图书馆形象,以自身魅力感染读者,影响读者,以自身的学识引导读者,为人找书,为书找人,使读者爱上图书馆。

  (三)提高业务能力,做到一专多能高校图书馆馆员有部分不是图情专业人员,过去是劣势,但是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新形势下,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社会读者人群较为丰富,对图书资料的需求种类不一,图书馆内各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都能发挥专业特长,更精准地为读者服务。在做好基础服务的前提下,馆员们还应定期参加培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各岗位人员在熟悉本岗位技能外,对图书馆各岗位工作内容也要有所涉猎,各岗位人员都能成为复合型人才,保证为读者提供快速、准确的服务。

  四、结语

  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RayOldenburg)在其1989年出版的著作《绝好的地方》一书中提出“第三空间”的概念。相对于家庭空间的第一空间和工作空间的第二空间而言,第三空间是自由、宽松、便利的,没有家庭角色的束缚,没有职场的等级压力,没有性别年龄的限制,是人们自由地释放自我、放松心灵的愉悦交流的公共场所,图书馆就是其中之一。高校图书馆坐落于大学校园内,近年来已逐步开始向社会开放,作为“第三空间”成为人们学习交流的场所。高校图书馆馆员应该以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影响来馆读者,让每一个人爱上学习、爱上读书。

  作者:李颖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