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以创新模式直面家庭教育指导新使命

时间:2021年09月15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而望子成龙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 作为学校德育管理者、家庭教育指导师和班主任,如何确立为家长服务、如何为家长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如何引导家长和孩子进行良好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而“望子成龙”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 作为学校德育管理者、家庭教育指导师和班主任,如何确立为家长服务、如何为家长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如何引导家长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有效的沟通,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 本文作者将通过三位一体、多元互动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模式,详细的进行阐述‍‌‍‍‌‍‌‍‍‍‌‍‍‌‍‍‍‌‍‍‌‍‍‍‌‍‍‍‍‌‍‌‍‌‍‌‍‍‌‍‍‍‍‍‍‍‍‍‌‍‍‌‍‍‌‍‌‍‌‍。

创新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而父母最有价值的“投资”是“投资自己”。 为自己“投资”,就是要静下心来学习,做一个明智的学习者,乐于花时间充实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动脑筋提升自己,以自身的成长促进和引领孩子的成长。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先进、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 指导家长进行和谐家庭的建设,同时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成为一个连接学生、家长、学校的桥梁,为家长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引导家长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有效的沟通,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使我们的责任。

  因为我们深知每位家长都是爱孩子的,无论学历高低,只是他们中有些人缺少家庭教育科学知识,而引导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就是带领他们与智者同学,就是帮助他们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 这些年,与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老师们一起,一路走来,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发展,以构建家庭教育指导优质服务为导向,以健全“系统培养、合力育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目标,积极探索家校共建新模式,构建社会共育机制,通走出了一条三位一体、多元互动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模式。 具体体现在:

  1 三位一体:从“千篇一律”走向“匠心独具”

  1.1 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三位一体”,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家长会。 家长先集中,由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师,根据年级特点和家长需求进行家庭教育大讲堂,为家长集中传授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共性解决方案。 然后分班开展家长会,让每一个班主任、任课老师都成为家庭教育的行家里手,让他们更加有针对性的为家长传输育儿理念,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所面临的棘手难题。

  家长讲坛。 每学期不定期聘请家庭教育专家举办讲座、沙龙,对家长进行体验式家庭教育辅导课程,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家教能力。

  家长委员会。 设立家长学校,班级层面、年级层面、学校层面设立三级家长委员会,定期集中,通过沙龙、座谈的方式与家长互动,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分享成功的育儿经验。

  1.2 集中家访、远程家访、家校互访“三位一体”,创新全覆盖交流模式。

  集中家访。 每年9月初一新生入学的时候,每班由年级书记或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组成三人小组进行上门家访,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环境和家庭状况,并做好详细记录,为后期更有效的助力孩子成长打好基础。

  远程家访。 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探索现代科技下的新型家校合作交流方式。 除了通过电话及时跟家长沟通外,我们还要求每个班创建班级QQ群、微信平台、班级主页等,并通过这些媒介有针对性的推荐家庭教育的各类指导文章。 各班级家长QQ群、家长微信群、钉钉群,突破了时空障碍,及时沟通,纠偏纠错,巩固反馈,效果显著。

  家校互访。 对于需要个别交流的,我们还会邀请家长到学校面对面互访交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同时,继续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 一些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与德育骨干还在家庭教育工作中摸索了“1+1+1”的新型家访模式。 这个模式是由“一个优秀家庭+一个学校组建的家长教育指导团队+一个后进家庭”,建立互帮互助的家校共育关系,努力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1.3 安全助理、家长助教、活动助手“三位一体”,创建全周期志愿团队。

  安全助理。 在上学、放学时段协助学校开展护导工作,护导学生平安过马路,劝阻各类不文明行为,协助值班老师维持秩序。

  家长助教。 来学校开设公开课,或传授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或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或讲述自己的成功经历,或表演自己的才艺功夫,让优秀的家长影响孩子的成长,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活动助手。 利用家长身边的资源为孩子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植树、参观等)提供场地和条件,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培养孩子的劳动和服务精神。

  围绕着这种新型的家庭教育模式,我们始终坚信教育传承在家校共建的深处,为此我们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实践摸索,一往直前。

  2 多元互动:从“单一固化”到“多元系化”

  2.1 搭建沟通便捷的信息平台

  在校园网站开设家庭教育专栏,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亲子育儿”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举办育儿经征集等互动活动,将信息直接送到校内各位孩子的家中。 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推荐家长进行相关家庭教育网络教学视频学习或网上文本学习,引领家长的学习向纵深发展,家长和教师提供便捷沟通。

  2.2 搭建更受欢迎的服务平台

  各班在学校的带动下积极创办班级微信公众号,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交流”“班级特色活动”; 并根据各班具体情况举办各具特色的亲子同乐系列活动; 各班在学校的组织下开展“家风家训”“最美家庭”活动,旨在营造浓郁的家庭教育氛围; 班主任也会根据各班的情况定期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在线课程,多渠道满足家长接受指导、咨询、互动、交流的需要。 此外我们还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家庭教育指导中,使全校家庭从中受益,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2.3 搭建贯穿全年的交流平台

  传统节日教育,也是我们家庭教育实施中的一个亮点,在全年重要节日和时间节点都会举办各类主题宣传和实践活动。 例如结合“3.8”国际劳动妇女节和母亲节各班开展感恩父母的亲子活动; 结合“5.15”国际家庭日举办“家庭亲子互动”,既增进亲子感情,也传授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低碳环保等知识; 结合“6.1”国际儿童节举办才艺展演、爱心义卖等活动,锻炼孩子的本领,增强孩子的责任感; 结合9月举办的“家庭教育周”,开展“家风家训”主题系列比赛,学习身边典型,弘扬家庭美德; 结合“12.5”国际志愿者日,开展言传身教的“大手牵小手”的家庭志愿服务活动等等。

  3 调整指导:从“全面服务”到“分类指导”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层递性学生德育工作目标的实施,按照七、八、九三大年级阶段,制定层递性系列化的家庭教育目标课程:

  如:七年级,结合小升初过度衔接的特点,年级德育工作的重点是习惯养成教育,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那么七年级家庭教育课程化的内容设置就是围绕习惯养成这个中心,开设诸如“小升初衔接中学习习惯的培养”“初中是养成自我管理的关键期”“怎样教你的孩子合理利用时间”等系列课程内容。 初中阶段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 怎样教你的孩子合理利用时间?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 小升初衔接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初中是养成自我管理的关键期。 家长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住宿生家长如何在“管”与“不管”中获得平衡。 通过教育大讲堂、论坛、沙龙等形式从理论到实际操作管理对家长进行有针对的指导帮助。

  八年级德育重点是青春期教育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围着这一中心安排“学会接纳孩子的青春期”“家长如何正确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异性交往”“初中阶段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等主题内容‍‌‍‍‌‍‌‍‍‍‌‍‍‌‍‍‍‌‍‍‌‍‍‍‌‍‍‍‍‌‍‌‍‌‍‌‍‍‌‍‍‍‍‍‍‍‍‍‌‍‍‌‍‍‌‍‌‍‌‍。 如何教会孩子勇于承担责任?

  家长如何正确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异性交往? 以积极心态做好迎接初三的准备。 更年期与青春期的对话等活动。

  同时,根据九年级毕业班家长的一些特殊的需求以沙龙、论坛等形式安排活动。 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中考前家长的心态应如何调整? 如何帮助初三孩子缓解焦虑和压力? 家长期望值与孩子成绩的关系等等。

  4 形成系统:从“凌乱分散”走向“系统课程”

  随着家庭教育意识的不断增强,探究家校活动的不断深入,家庭教育课程化逐渐形成,取代了过去“想到哪,打道哪”的凌乱分赛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 家庭教育“课程化”应是一种以“课”的形式出现的教学形态,具体应表现为课程计划、校本教材等。 因此,将家庭教育活动进行课程化可以使家庭教育活动开展有依据、有准绳,更好地把握基准点,带动知情意行的转化,是提升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家庭教育课程化的原则有三:

  一是多样性原则。 这一点是基于家庭背景的差异,以及家庭文化的多样而提出的。 在家庭教育课程设置上,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以适应不同家庭、不同孩子的发展水平和个性需求,要扬长避短,培养特长,以最终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

  二是开放性原则。 这一点强调学习与家庭、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性,强调知识来源的开放性、形成过程的开放性和知识建构的开放性。

  三是参与性原则。 家庭教育活动最重要的原则是让每一个家庭都参与,让每一个孩子都发展。 重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融合,注重态度、方法和价值观的整合,注重创新和发展,给家庭、给孩子以更多的发展空间。

  在家庭教育课程化的不断深入和研究中,家庭教育课程化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

  家庭教育课程化探究,刷新教育者的传统德育观。 “家校合力”使教育者的活动更具引领成长的魅力。 科任老师、班主任、家长都要从改变角色做起,当我们放下姿态躬身进入孩子世界,我们一定会感受到家长、老师、孩子同享蓝天的那份惬意……主客体角色多重转换,师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更融洽,老师、家长的育人艺术更“人性”,内涵更深刻。

  家庭教育课程化探究,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育因为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活力。 家庭教育课程更应当是发展学生的课程,学生是课程的主人,不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鼓励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生活,检点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更新和超越自己。

  教育课题申报知识: 家庭教育课题如何申报

  家庭教育课程化探究,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更和谐。 家校携手共建更洋溢生命成长的气息。 家庭教育课程化使学校、家庭成了“无一时而不学,无一事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的“家园”、“学园”和“乐园”,它使一切生活都变得富有“文化磁性”,更具生命教育的意义。

  百舸争流勤为首,家校共育乐担当。 家庭教育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携起手来,以创新模式直面家庭教育指导新使命。

  作者:姜雪芹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