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西北地区沟域旅游资源空间开发探索以西秦岭车巴沟景区为例

时间:2022年03月29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提 要:以西秦岭迭山车巴沟景区为典型案例区,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简称《标准》),评估了车巴沟景区旅游资源总体特征,对比分析了毗邻地区旅游开发的优劣势,初步探索了车巴沟沟域旅游资源的空间开发方案。结果显示,沟域垂直带

  提 要:以西秦岭迭山车巴沟景区为典型案例区,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简称《标准》),评估了车巴沟景区旅游资源总体特征,对比分析了毗邻地区旅游开发的优劣势,初步探索了车巴沟沟域旅游资源的空间开发方案。结果显示,沟域垂直带谱分异特征显著,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中下游区域,其上游主要分布为气象、气候、地质等自然旅游资源。沟域景观类型多样,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分别占国家标准的 100%、91.30%和 83.64%。根据景区旅游资源的海拔空间分异规律,提出了“一一三”的旅游总体空间规划格局。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车巴沟“甘南之巅,避暑天堂”的一级旅游形象。在保障机制方面,应加大顶层设计,统一管理,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沟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可达性。同时,要拓展营销渠道,提升沟域旅游知名度。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加大沟域生态与文化的双重保护。

  关键词:沟域旅游;空间开发与规划;西北地区;车巴沟“沟域”

旅游资源

  一词是北京市在农业区域经济、流域经济基础上结合北京山区农业发展基础与特点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沟域”以山区自然沟域为地理单元,以沟域范围内自然景观、人文历史资源和农业产业为基础,通过对沟域内环境、资源、景观、产业等元素的统一规划,可形成集旅游观光、生态涵养、历史文化、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科普教育等内容于一体的产业经济带[1-4]。沟域经济则是一种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植养殖业、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发展为一体的山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新型经济形式[5-7]。

  一些地方,依托气候、土地、生态和旅游等资源要素,以“沟域经济”为总抓手,践行“一沟一特色、一域一产业”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沟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中国是山地大国,包括高原和丘陵在内,约有山地面积 666 万 km2,占国土面积的69.40%。山区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系统垂直带谱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地方民俗风情独特,为山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然而,作为地形隆起区的山地,往往也是经济低谷区[8]。发展山地旅游是山区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人类利用山地的重要方式。其中,沟域旅游则是山地旅游开发的基础,也是山区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新模式。

  旅游论文范例: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回顾与展望

  中国山地沟域旅游发展较快区域包括岭南、皖南、川西等名山区(鼎湖山、黄山、九华山、峨眉山、西邻雪山等),以及客源较大的京津冀等区域,著名沟域景区如九寨沟、黄龙沟、海螺沟、野三坡、壶关八泉峡、阿尔山·柴河、雅鲁藏布大峡谷、龙潭大峡谷、恩施大峡谷、三峡人家、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巫山小三峡、黑山谷、碧峰峡等。相比之下,西北地区沟域旅游发展则相对缓慢,主要原因是西北地区沟域通达性较弱、远离客源市场、旅游适宜期较短、山地海拔相对较高。

  同时,政府旅游主导意识较弱,进而使西北沟域旅游发展相对缓慢。车巴沟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秦岭西延岷山、迭山山系交汇处的高山峡谷之中,该处位于一、二级阶地交接地带,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介于 2 600~4 900 m,是甘南与川西藏区的交融地区,地广人稀,是甘肃省境内具有原始性、神秘性和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区之一。

  车巴沟地处黄河中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前沿地带,开展生态旅游科学研究,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车巴沟位于东经 102°~104°、北纬 34°~35°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境内,主沟纵深约 100 km,沟谷较宽,属于黄土高原向青藏过渡的农牧交错地带,是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最大、最深的沟域,流域面积 1 074 km2。车巴河为洮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全长 82.80 km,流经尼巴、刀告、扎古录三乡镇。车巴河清澈见底、两岸苍翠碧绿,迭山雪线以上为裸露岩石,以下依次为高山草场、原始森林、低山草甸等。

  境内百年藏寨古朴典雅,藏传佛教贡巴寺香火盛行。其中,百年藏寨有 348 户,人口 2 000 余人,约占尼巴乡人口数的 40%。这里冰川遗迹丰富,植被垂直地带性特征明显、植被类型独特、藏文化气息浓郁,形成了人文与自然景观一体的亮丽风景带。车巴沟景区距离州府合作市80 km,东西两侧分别为 212、213 国道,南与大九寨沟国际旅游圈毗邻,是甘川两省交汇的边缘地带和藏、汉、回三民族的结合部,是连接甘南与陇南、洮河与白龙江流域的交通枢纽,是兰州通往九寨沟景区的一条捷径线路,在甘南州旅游空间布局中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

  以西秦岭迭山车巴沟景区典型案例为切入,系统分析了车巴沟景区旅游资源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对比分析与临近区的旅游资源特色及其旅游开发优势,初步探索西北地区沟域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开发方案,因地制宜设计不同地形地貌的旅游形象,提出西北地区沟域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该研究对西部地区沟域旅游试验示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对沟域巩固脱贫成效、乡村振兴、小城镇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也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车巴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

  (一)沟域旅游资源特点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以下简称《标准》)相关术语、风景资源评价内容、开发利用条件评价细则及定性定量评价方法,通过旅游资源单体现状调查表填报、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提取、重要旅游资源单体实地考察以及与当地各部门座谈调查等途径和方法[10],对车巴沟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

  经整理与筛选,共提取了 86 处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对照《标准》中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体系,车巴沟景区旅游资源 8 个主类全部具备,23 个亚类中拥有 21 种,占总量的 91.30%,110 个基本类型中拥有92 种,占总量的 83.64%,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达到 86 处,平均密度为 0.076 个/km2。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单体 34 处,占研究区旅游资源单体数的 39.53%;人文旅游资源单体52 处,占研究区旅游资源单体数的 60.47%,远远超过了自然旅游资源的数量。

  从单体数量在资源类型中的分布看。主类层次以“建筑与设施”类的单体数量最多,为21 处,占研究区旅游单体总数的 24.42%,“人文活动”类单体次之,为 17 处,占旅游单体总数的 19.77%;旅游购品旅游单体 16 处,居第三位,占研究区旅游单体总数的 18.60%;地文景观 8 处,占总量的 9.30%;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和历史遗迹旅游单体均为 7 处,各占总数的 8.14%;主类中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单体数量最少,为 3 处,占总数的 3.49%。总体上,人文景观比例较自然景观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

  (二)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1.上游冰川遗迹资源丰富多样,科考科普价值较高车巴沟南部与迭部接壤的光盖山,海拔介于 3 500~4 800 m,在这里,由末次冰期时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非常齐全完整,各种典型的冰川塑造的地形都有分布,如冰川作用形成的U 型谷、悬谷、冰斗等,由冰川底部磨蚀而成的馒头状浑圆型巨大山包和夷平面,由冰川向源侵蚀形成的棱角分明的刃脊、角峰,由冰川抛蚀形成的洼地、冰湖,冰川在山谷坡面上侵蚀留下的磨光面,冰川挤压磨蚀形成的羊背石(岩)、鼓丘,等等。还有由冰川搬运和堆积形成的一些特殊地形、底层和物质,如冰碛垄、冰碛丘陵、冰碛台、冰川漂砾等[15]。

  另外,这里冰缘地貌也很发育,比如像石海、石河、石流、雪蚀洼地、倒石碓、石环、多边形土,等等。冰川遗迹的变化,是气候变化在冰川上的具体反应,其中包含了诸多环境信息对研究气候变化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它既可供观赏,又是进行科普教育和环境演变的绝好素材。

  冰川遗迹景观形态丰富多样,是冰川、地质、地貌、气候学相关专业学生或科研工作者的天然教学课堂,冰川遗迹与科考、科普及其环境教育等活动的展开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另外,该区“迭山横雪”是其重要旅游资源。迭山系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从西向东的山峰主要有 10 个,主峰为扎伊克嘎(海拔 4 920 m)。在尼巴乡南向有海拔 3 826 m的鲁给克峰、海拔 3 826 m 的阿米达勒山、海拔 4 092 m 的德隆伊嘎玛峰、海拔 3 931 m 的华尔干山。百里迭山,浩瀚逶迤,远远望去,犹如盘龙巨蟒横卧天际,巍峨壮观。

  2.中游水域风光优美,生态功能显著车巴河横贯景区,在沟口与洮河交汇。景区内包括洮河、车巴河、碌竹河、石巴河、什巴河、郭卓河在内的数十条河流,河流纵横,泉溪遍布,大小支流呈网状分布,流域面积达1 074 km2,其较为壮阔的水域风光,形成了车巴沟景区优美的水域走廊,这将是未来车巴沟景区旅游开发的景观灵魂和纽带。卓尼县林地 17 万 hm2,森林覆盖率 35%。

  其中,车巴沟林区面积 5 万 hm2,活立木蓄积量 300×104 m3,是全县最大的农林基地。树种以云杉、冷杉、松柏为主,以及华山杉、紫果云杉等。草场约 50 万亩,草场植被计 69 科 700 余种。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当地的环境净化、水土保持、生态平衡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车巴沟宽阔的河谷景观与洮河—车巴河水域风光、两岸辽阔牧场、青翠碧绿的森林景观、高山冰川地貌景观和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了车巴沟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景观带。

  3.下游文化资源丰富浑厚,民族风情多彩独特车巴沟是古代甘肃通往四川、吐蕃的要道之一,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车巴沟文化沉淀历史悠久,少数民族风情浓郁,宗教文化艺术发达。这里不仅分布有秦、汉、隋、唐、宋、元、明各历史时期州郡治的古城堡数十余座,及其军事镇戎和屯田、屯军的遗迹。车巴沟地处“汉藏走廊”“丝绸之路”西南支线的洮西通道,是古代羌、氐、土谷浑、吐蕃诸民族重要活动区域。

  在历史长河中,车巴沟也孕育了特色鲜明农牧交错带的藏文化历史。例如,车巴沟景区古朴典雅的百年藏寨、壮观宏伟的水打麻呢群、几近消失的伸臂木桥和水磨等,文化浑厚,美轮美奂。另外,车巴沟藏传佛教历史悠久,在这里形成了包括贡巴寺、雅鲁寺、鲁琼寺在内的多处藏传佛教寺院和相关寺院文化(晒佛节、法舞、各类法会等)。车巴沟中下游古文化遗迹遗址、藏文化历史、民族风情是沟域旅游开发的重要基础资源。

  4.资源类型丰富,游赏避暑价值突出车巴沟旅游单体 86 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各类资源特色鲜明。风景资源类型丰富、门类齐全,旅游资源组合度较好,分布相对集中、密度高,便于开发。

  同时,车巴沟自然景观游赏避暑价值突出。车巴沟景区具有晨雾、日出、夕照、云瀑等多种诗情画意的天象,其变幻莫测,令人陶醉。沟域内地形独特多样,有雄伟险峻的高山、奇峰,幽深的峡谷以及优良的草原景观,流域河流纵横,沟壑交织,水体类型多样,水资源丰富。河流沿线形成了河、湖、泉、潭、瀑等多种水体景观。另外,研究区气候属明显的高原大陆性高寒湿润气候,高寒多风雨(雪),无四季之分,仅有冷暖之别,是绝好的避暑胜地。以上多样的地文、水域、气象气候、生物、人文活动旅游资源组合较好,游赏避暑旅游价值突出,可开发潜力巨大。

  (三)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优势

  1.旅游资源总体评价依据《标准》中的“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及其赋分划分等级标准[11-14],车巴沟共有 69 处旅游资源单体,旅游资源普通级、三级、四级、五级之间的比例为 30:27:8:4,呈金字塔结构,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共有 39 处,占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 56.52%,这些优良级旅游资源在车巴沟旅游开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使车巴沟在激烈的旅游目的地竞争中具备了较强的资源优势。

  车巴沟景区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这是其进行旅游开发的物质基础。车巴沟宽谷较宽、河流平缓,虽未能形成“奇、险、雄”于一体的峡谷景观和急流飞瀑等水域景观,但自然旅游资源中,冰川遗迹、高山草甸、迭山横雪、洮河流珠等旅游资源规模较大,特征显著,科考科普价值较高,其旅游价值和市场潜力在甘肃却具有重要地位。在人文旅游资源中,百年藏寨、水打嘛呢群在国内具有唯一性和垄断性,贡巴寺、雅鲁寺、鲁琼寺等藏传佛教文化在大区域内具有独特性,品味高,其人文旅游资源在区域内具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

  总体上,车巴沟景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组合良好,人文资源吸引力优于自然资源。从旅游吸引物的角度来说,由于人文资源的独特性和吸引力优于自然资源,故其开发方向应以人文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从旅游资源的类型、内容、价值和特色等方面进行考察,车巴沟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其中,一级旅游资源包括百年藏寨、水打麻呢群、藏传佛教寺院—贡巴寺,二级旅游资源包括扎古录洮河段、光盖山—扎嘎那冰川地质公园、哑口草原等。

  2.毗邻景区(点)对比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后,甘肃卓尼县及其周边县域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纵观卓尼及其周边 6 县(市)重点景区(点)旅游资源特色及其营销口号,可以看出,旅游类型均以自然资源见长,以人文资源为辅,自然旅游资源以森林、水域、湿地、草地景观为主,人文旅游资源以寺庙为主。6 县(市)重点旅游景区均为国家级景区,除夏河拉卜楞寺外,大部分县市在主打森林、草原、水利旅游品牌。

  车巴沟景区地处青藏高原旅游大区的东北部,同时也是旅游发展的低谷区(非优区)。然而,车巴沟景区却分布有青藏高原东北缘较为典型的冰川遗迹地貌资源,这在兰州周边区域具有明显的垄断性地位,为未来景区冰川遗迹科考科普和探险旅游提供了基础。

  同时,车巴沟景区藏文化和民族历史文化深厚,不仅分布有规模巨大的百年藏寨历史建筑群和水打嘛呢群,而且拥有甘南州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贡巴寺。另外,这一区域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该区特有的藏族民俗风情。丰富而特有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特色为景区下一步旅游开发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可以说,车巴沟典型的冰川遗迹、藏传佛教文化、古建筑景观等在区域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且与周边县域重点景区旅游开发同构并不显著,存在明显的后发优势,其开发潜力巨大。

  3.后发优势明显高山冰川地貌景观、宽阔的河谷景观、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与洮河水域风光、森林景观形成了车巴沟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景观带。车巴沟地处偏僻,地域广阔,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但这些因素却使沟域景观保持了较好的原始性和完整性,人为破坏开发较小,较好地保留了独特的卓尼藏文化和民族风情。因此,许多景观也就处于“养在深闺人未知”的状态。这在当今旅游产品求知、求异、求美中占有特殊的后发优势。车巴沟景观的原生态性和明显的后发优势为今后旅游资源高起点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是可以利用已有成果高起点进行旅游开发;二是可以总结已有经验教训减少不必要的破坏性开发;三是资源的完整性和原始性有利于综合性开发。

  二、旅游空间开发与规划

  (一)总体定位车巴沟景区

  应该以车巴沟独特的地文和水文景观为核心吸引力,以原生态环境为大背景,体现影响深远的藏文化,充分利用冰川遗迹、百年藏寨、水打嘛呢群等特有资源,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遵照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相关标准和要求,将车巴沟景区培育成为“甘南香巴拉”核心旅游区之一,近中期将其建设成为与大峪沟景区并列的旅游经济区。

  据此,车巴沟景区总体目标可以定位为以沟域独特的藏民族民俗风情、藏传佛教文化及其建筑为主脉和特色,以高山冰川遗迹地文景观为重要依托,以景区生态景观为背景,以壮丽高山环境、秀美草原湿地、灌木林带、清澈山涧水流等为特色,将其发展成为集冰川遗迹地貌科考科普、藏文化体验、藏传佛教养生、森林草原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避暑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的山地休闲度假示范区。

  (二)总体目标基于研究区自身资源优势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根据国家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相关精神,充分考虑研究区在甘肃省旅游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吸引力,结合甘南藏族自治州及卓尼县对旅游发展的期望及相关定位,确定研究区旅游开发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建设知名度较高、吸引力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强、部分国内游客感兴趣的区域性山地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旅游示范区;以旅游业为契机,通过延伸旅游产业生产链,带动传统牧业、特色经济作物、文化创意产业、藏医疗保健养生产业等产业形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带动作用,通过研究区旅游发展,为研究区生态环境与文化资源保护筹措资金,以实现研究区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的动态保护与可持续旅游统筹发展。

  (三)空间布局从研究区旅游资源特色、品位、开发条件和游客需求心态、交通干线走向及实际开发能力综合考虑,其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空间布局可确定为“一个旅游中心、一条旅游景观带、三大旅游功能区”,即“一一三”总体旅游空间规划格局。

  三、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形象定位

  应立足于车巴沟区位特点、旅游资源特征和市场需求。当前,车巴沟旅游形象口号为“藏区桃园、麻路水乡”,该旅游形象并未完全诠释车巴沟乃至扎古录镇区域气候、自然和人文特征。迭部、舟曲、临潭县同样可以打造藏区桃园和水乡品牌。况且,迭部和临潭县白龙江—腊子口和冶力关已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因此,如何突出车巴沟区位、气候特征、旅游资源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提出车巴沟鲜明而新颖的旅游形象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一级理念一级理念须突出该区自然旅游的垄断性特色。鉴于该区地形地貌特色,一级理念可设计为“甘南之巅,避暑天堂”。车巴沟海拔介于 2 700~4 200 m,处于甘肃南部最高山系迭山西部,这里夏秋季节气候宜人,空气湿润,是兰州、白银及其周边客源市场避暑、休闲、度假的最佳旅游目的地。这一旅游形象在迭山其他区域同样适用,但目前该形象还未被市场所利用。因此,依托舒适的气候特征和水热条件,打造“甘南之巅,避暑天堂”的区域旅游形象,是车巴沟景区的首要考虑。当然,这一理念也可与大峪沟和其他沟域同时应用,如“甘南之巅,避暑天堂—魅力车巴欢迎您”“甘南之巅,避暑天堂—车巴沟欢迎您”等等。

  (二)二级理念二级理念需要凸显该区的文化旅游特色。“甘南之巅,避暑天堂”是基于车巴沟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打造的区域自然旅游形象,这一理念在大峪沟、拉力沟、卡车沟也同样存在,为区别其他沟域,车巴沟需要量身打造突现自身特色的文化旅游标志形象。车巴沟与其他沟域最大的差异,在于它深重的历史内涵。

  这里有历史悠久的百年藏寨,规模巨大的水打嘛呢群,以及声势浩大的嘛呢盛会。同时,这里还有甘肃仅次于夏河拉卜楞寺的第二大寺院—贡巴寺,内含卓尼版《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各一部。藏文大藏经版本甚多,内容互异,以德格藏、新奈塘藏、北京藏、卓尼藏 4 种最具代表性。其中,卓尼版《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综合前三藏版,是其最为完整者[17]。为此,该区二级旅游形象可以定位为“百年藏寨,嘛呢盛会;百年名寺,藏经圣地”。

  (三)三级理念车巴沟属于我国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山地气候宜人、水热条件绝佳,造就了这里宜农宜牧的气候土壤条件。车巴沟下游地势较低、耕地面积较大、水源充沛属于农耕区,沟谷中上游,气候凉爽,草地广袤,属于牧区。夏秋季节农区油菜花开,牧区牛羊成群,山花烂漫,甚是一片田园牧歌。同时,车巴沟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民族文化、生物景观多姿多彩,构成了车巴沟醉人的胜景。因此,三级理念可以设计为“田园牧歌,车巴胜景”。

  四、沟域旅游保障机制

  近年,甘南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不断丰富特色旅游产品,构建全要素打造、全产业融合、全领域覆盖的全域旅游产品新体系。在此背景下,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西秦岭车巴沟及其其他沟域必须要抢抓机遇,抢占全州旅游开发的先机和制高点,超前发展,科学制订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项目开发和景区景点建设,集中力量打造西部沟域旅游精品,创立西部沟域旅游品牌,全面建成以高山避暑、草原风情、藏民俗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国家级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示范区,进而为全州全域旅游创建提供试验示范。为使以上目标得以落地,还需一定的保障机制助力。

  参考文献:

  [1]郭君平,沈文华,何忠伟,等.关于乡村旅游与沟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思考及政策建议[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166-168.

  [2] 吴春霞 , 刘 瑞 涵 , 何忠伟 . 北 京 沟 域 经 济 背 景 下 山 区 生 态 旅 游 市 场 开 发 研 究 [J]. 中 国 农 学 通报,2010,26(14):400-404.

  [3]吕同猛.辽宁省沟域旅游发展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4]杨伟光.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支撑首都沟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村科技,2009(10):62-65.

  [5]钱静.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研究观点综述[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24(6):35-40.

  [6]孙大川.让沟域经济成为辽宁新的经济增长点[J].新财经(理论版),2013(6):21-21.

  [7]杜梅萍.从人见人愁的荒山沟到人见人爱的生态谷:市委常委、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牛有成谈沟域经济[J].前线,2010,(6):8-10.

  [8]李鹏,韩洁,马兴,等.北京山区发展现状与沟域经济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1):10-13.

  [9]《地球》编辑部.我国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J].地球,2012(7):61-65.

  作者:王世金 , 颉 佳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