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思维转换演绎语文课堂的精彩华章

时间:2022年04月07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包含着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这一重要的培养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深入领会核心素养的内在精神,以转换学生的思维为突破口,将批判思维、发散思维、深度思维及逻辑思维等渗透到教学过

  摘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包含着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这一重要的培养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深入领会核心素养的内在精神,以转换学生的思维为突破口,将批判思维、发散思维、深度思维及逻辑思维等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通过教学方式的转换,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演绎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华章,有效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与语文能力。

  关键词 新课标;核心素养;思维发展

语文教学

  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转换传统的思维方式,将批判思维、发散思维、深度思维以及逻辑思维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思维转换,带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深入掌握文本的涵义,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营造出思维灵魂、活力四射的课堂,演绎出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华章,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一、精心铺垫,转换批判思维

  批判思维是一种思维技能,即从某一新的角度对大家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重新评价,以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障碍,拓展思维发展的空间。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根据高中生思维可塑性较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批判性阅读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素养,进而帮助学生将批判思维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学会更加全面地看待事物。

  以《拿来主义》的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转换思维模式,教师要突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实施以下教学步骤:步骤一,教师让学生自主反复阅读课文,将全文读通顺,扫清生僻字词的障碍;步骤二,教师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去收集作者鲁迅的相关资料,像课文的写作背景、鲁迅的类似作品、议论文的写作方法等,还可以用“拿来主义”的观点对相关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步骤三,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讨论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大部分学生会脱口而出“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等外来的文化节日,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可见我们的文化生活已经被外来文化所渗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全盘抵制还是全盘接受呢?你的看法是什么?”通过这一问题唤醒学生的批判思维,然后引导学生从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与批判性吸收外来文化的双重视角进行思考和回答,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内容。

  语文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批判性思考的问题情境,并将问题从文本迁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让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学会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二、探索隐秘,转换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学生表达多种想法和观念的思维品质,它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促使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出发去认识事物。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文本中的隐秘,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去挖掘和提取文本语言背后隐秘的潜在内涵,让学生学会反复揣摩语言运用技巧,掌握文本细节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以《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为例,教师通常会将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个重要人物作为分析重点,而忽视了对次要人物性格的分析。而次要人物往往隐藏在文章之中,需要我们从字里行间去探寻人物形象,所以教师可以将次要人物的分析作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突破口。如教师让学生分析一下文本中王夫人的性格特点,学生通过解读王夫人与王熙凤的对话,即“有没有,什么要紧”,并结合“早早交代”王熙凤去准备林黛玉衣料这一事件进行分析。有的学生认为,王夫人只在意吩咐王熙凤找衣料这件事情,而并不在意是否真的找到衣料,可见王夫人只是假意关心林黛玉,表现出表里不一的性格特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其他“隐蔽”的人物形象,鼓励学生找出新的观点,并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文字分析人物的性格,感受作者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进而深入理解文本。

  分析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线虽然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文本中的隐秘、“留白”等次要的阅读线索也同样重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对隐秘的探索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透过文本表层去品读人物形象,掌握细节的刻画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递进提问,转化深度思维

  深度思维是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思维品质,它要求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研读,梳理文本结构,对文本进行整体性把握。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层层递进式的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考习惯,引导学生抽丝剥茧,把握文章走向,深层次地理解文本,转变以往阅读分析停留在浅层思维的现状。

  以《蜀道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递进式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予以解答。如教师先提问“通过题目你能够想到什么?”学生回答能够想到蜀道的难和险。接着,教师追问:“那难在哪里?为何这样难?作者为什么要写蜀道难?”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由于这三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一攻破。对于“难在哪里?”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古蜀国的传说、景物描写、山水形势等方面入手进行文本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蜀道难在何处,形成形象感知;对于“为何这样难?”教师要让学生在感知蜀道艰险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分析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的豪情壮志;对于“作者为什么要写蜀道难?”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课外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作者这是在送别友人时对友人赴蜀酬志的规劝,进而对文本主题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逐步从表象思维向深刻思维过渡,完成思维过程的不断深化。

  递进式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提问技巧,能够让学生在层层攻克难题中享受到思维带来的快乐,帮助学生形成深度解读文本的良好思维习惯。语文教师要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为指导,结合文本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纵深思考,激发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和深刻性,从而帮助学生降低阅读理解的难度,掌握由浅及深的剖析方法。

  四、思维导图,转变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思维品质,对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的人物关系、事件关系、逻辑层次,让学生在分析文本时能够理清思路,对文本形成整体性感知和认知,从而促进学生阅读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该篇文章是散文体裁,作者的情绪变化十分复杂,这对于中学生来讲,无疑是有难度的。在阅读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不太容易理清文本的情感脉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重构文章的整体框架,让学生梳理出作者从“带上门出去”到“轻轻推门进去”的变化。思维导图的核心关键词为“荷塘月色”,由核心词引出五个主线,即“月夜出门”“小路漫步”“荷塘月色”“回家路上”“回家途中”,再对五个主线进行细化分解、层层剖析。如,“小路漫步”的原因是作者欲求片刻安宁,这一分支可分解出“景物”和“作者心境”,而“景物”可细化为小路、树和月光,此时“作者心境”是迷茫、徘徊、向往自由的;又如,“荷塘月色”使得作者暂得宁静,分为“景物”和“作者心情”两个分支,其中“景物”是描写重点,还可细分为“荷塘中”“荷塘周围”,再对这两个细分支继续分解,分解到具体事物和景象,让学生能够梳理出静景、动景、月光下的荷塘、月光下的树影等,从而让学生明确景物描写的层次结构。

  语文教学论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思维导图是辅助学生开展思维训练的有效工具,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分析,让学生快速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深入挖掘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明确作者的情感变化原因,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起清晰的逻辑思路,有助于为学生阅读分析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多元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精心铺垫、探索文本隐秘、递进提问以及思维导图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发散性、深入性以及逻辑性,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善于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者:董益琴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