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新时代文艺发展之“中道”

时间:2020年06月17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文艺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继承通常与过去相连,创新又指向未来。然而,与过去相连的继承和指向未来的创新毕竟只能落实在当下。因此,我想将话题带到当下,如何在当下将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如何在当下解决传承与创新的矛盾。不过,对当下的认识也是最困

  文艺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继承通常与过去相连,创新又指向未来。然而,与过去相连的继承和指向未来的创新毕竟只能落实在当下。因此,我想将话题带到当下,如何在当下将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如何在当下解决传承与创新的矛盾。不过,对当下的认识也是最困难的事。就像“认识自己”是一件难事一样,认识当下也是一件难事。因为认识无法与认识对象拉开距离,而距离又是我们获得认识的必要条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文艺理论与批评

  ”不与认识对象拉开距离,就无法获得关于对象的认识。我们之所以难以认识自己和当下,因为我们缺乏距离。就自己来说,是缺乏空间距离;就当下来说,是缺乏时间距离。对于我们认识当下的现实来说,马克思主义有重要的启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于我们摆脱过去和未来对现在的遮蔽以及对于我们逼近当下来说,非常有效。在马克思之前,黑格尔的辩证法已经流行开来。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无法突破自己的正反合模式,很容易走向妥协或者和解,我们可以称之为和解辩证法。

  文学论文投稿刊物:文艺理论与批评倡导以跨学科的、综合的文艺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框架来观察、分析和评论当代中国以及世界的文艺现象和思潮,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作积极贡献。本刊探索中国的、第三世界的文论和批评方法,倡导鲜明的问题意识,重视对1980年代以来的学术范式和话语进行清理和反思。

  在马克思之后,法兰克福学派的否定辩证法引人关注,在否定辩证法中永远没有和解的时候,否定辩证法具有不妥协的批判精神。或许我们可以将黑格尔的和解辩证法称之为保守辩证法,将法兰克福学派的否定辩证法称之为激进辩证法。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检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先行的理论建构。或许我们可以将这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法,称之为温和辩证法。

  尽管温和辩证法既不像保守辩证法那么有系统,也不如激进辩证法那么有锋芒,但是对于我们认清当下的现实来说却比较有效。因为当下的现实总是处于过去与未来的迁徙之中,它既不如过去那么稳定,也不如未来那么浪漫。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当下的现实比过去的传统和未来的理想要更加温和。但是,我们今天的文艺,无论从批评还是创作的角度来看,似乎都不那么温和。如果我们将基于当下的现实的文艺称之为“中道”的话,我们的文艺似乎有点偏离“中道”。

  首先,从文艺批评的角度来看,当前的文艺批评显得“过”和“不及”,偏离了“中道”。文艺批评偏离“中道”的现象有若干种,我这里简单说三种。一种是“不及”,也就是缺乏批判精神。一种是“过”,也就是“批判”过猛,甚至上升为谩骂和约架。特别是在今天这个自媒体时代,过激批评容易博得眼球。在充斥商业批评的时代,文艺批评的“过”和“不及”表面看起来是相互冲突的,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批评家通过怒怼引人注目,通过吹捧获得利益,这符合商业批评的逻辑。为了破除商业批评的魔咒,我曾经尝试提倡学院批评。[1]但是,学院批评也有它的问题。由于专业竞争的压力,学院批评家喜欢做过度批评。

  为了标新立异、独抒己见、乃至语不惊人死不休,学院批评家们会过于强调自己的发现,不管他们发现的内容是否重要、是否符合艺术家的意图、是否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只要是所谓的新的发现,就会被放大成为批评的全部内容,难免有穿凿附会之嫌。学院批评家采取的这种专家式的读解,作为一种学术训练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常规的艺术批评就值得警惕。这种批评对于文艺创作和欣赏没有什么好处,因为批评家既非基于创作经验也非基于欣赏经验,而是基于所谓的学术逻辑。学院批评可以生产知识,但是生产出来的是脱离文艺实践的知识。

  因此,学院艺术批评会形成另一种过激批评。避免文艺批评中的过激和不及,就需要回到“中道”。文艺批评的任务就是文艺创作和欣赏,而非标新立异。因此,文艺批评家要甘于说平常话,而不去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艺术家的追求,而不是批评家的追求。其次,从文艺创作的角度来看,目前也出现了“过”和“不及”的现象。我自己是做艺术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为了了解当前文艺实践,我首先尝试做文艺批评,侧重美术领域。

  后来尝试做些创作,集中在戏剧和电影领域。理论研究是我的主业,批评是爱好,创作是第二爱好。因此,我讲的创作和批评都会不够全面。在美术领域,我们的创作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而且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美术领域的成功,源于保持了较好的生态,“过”和“不及”的现象不那么严重。在美术界,传统、现代、当代能够和谐共处,做到相互促进,和而不同。但是,其他艺术门类在国际舞台上似乎没有明显的优势。

  原因很多,尤其是电影和戏剧这样的艺术形式,不仅涉及艺术创作问题,还涉及产业体系的问题。但是,保持良好的生态,坚守“中道”,不跑偏,就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就。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方面是国家的崛起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另一方面是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如果文艺家们能够不舍近求远、标新立异,创作出体现这个时代特征的作品,就一定是伟大的作品。

  作者:彭锋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