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乡土课程开发现状研究

时间:2022年03月31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乡土课程的开发是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乡村振兴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以秦皇岛四县农村职业教育学校的乡土课程开发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分析秦皇岛市农村职业教育学校乡土课程开发的现状,并从社会、学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乡土课程的开发是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乡村振兴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以秦皇岛四县农村职业教育学校的乡土课程开发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分析秦皇岛市农村职业教育学校乡土课程开发的现状,并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四个层面探索了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学校乡土课程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村职业教育; 乡土课程开发

乡村振兴教育

  引言

  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议,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1]。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的振兴,农村职业教育是一种为“农”的专门教育,是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乡土课程以农村所特有自然风光、物质资源、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乡土资源为依托,是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土课程的开发不仅是传承乡土文化、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建设乡村社会的重要途径,更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趋之向。农村职业教育以“乡土课程”的开发为途径,培养“留得住”的新时代农村学生,促进我国农村、农业、农民优先且一体化发展。

  1 乡土课程开发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趋之向

  1.1 现实取向:助推乡村振兴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各类实用人才 1690多万人,仅占农村劳动力的 3.3%[2]。乡村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创新人才的缺乏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现实人才困境[3]。乡村振兴是离不开产业振兴的,而产业振兴则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本的支撑。乡土课程的开发可以在现实层面上培养农村学生的、“爱乡情怀”,培育“留得住”的乡村人才。通过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学习,带动学生关注乡村文化,巩固农村学生的精神家园,使得农村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珍贵和魅力,帮助他们树立对自己家乡的认可感和自豪感,保持自己对助力家乡建设的向往。

  1.2 文化取向:重构农村学生的文化结构学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学校文化不仅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动力,更是一个学校的灵魂[3]。农村职业教育学校通过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内涵建设,引导农村学校充分认知并感受家乡自然风光、人文情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魅力,通过视觉、感觉和触觉等方面全方位地感受家乡的特色、朴实和美丽,帮助农村学生重构他们的文化结构,利用乡土课程来培养他们的乡土文化意识,加强乡土认同感,最终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乡土认同”,积极投身于美丽农村的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

  1.3 实践取向: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乡村振兴的实现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是通过本土化人才的头脑和双手所创造出来的。培育植根乡土的有知识、有技能的本土化实用人才是农村职业教育应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农村职业教育的乡土课程,立足于乡村实际和农村生活,挖掘多样化的乡土课程资源,通过理论和实践,获取本地乡村振兴所需的实用技能,在实地的参观与参与中获得直接性学习经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并培养自己的实用技能,以便日后能够为当地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2 农村职业教育乡土课程开发现状

  2.1 教育管理水平较低,且给予的专业指导

  相对乏力通过对秦皇岛市四县的农村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设置的进行调查,发现学校较为热门的专业都是与城市企业对接的旅游管理、学前教育、机械加工等,学校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升学的学历教育上,导致了学校课程内容的理论化,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性。73%的教师认为教师之间的团体合作性是不强的,75%的学生没有参与过乡土课程开发的过程。

  成功的乡土课程开发是离不开多方力量的支持,乡土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和时间的支持。农村职业教育院校的整体教育经费是缺乏的[5],学校对乡土课程开发的投入支撑不足,且乡村振兴相关团体参与不足,导致了乡土课程开发的“表面化”,有相应的课程却没有相应教材的支撑。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在乡土课程开发方面缺乏专业理论和技术的指导及培训目的,很少有专门课程专家能够去农村为教师、学校进行专业的课程开发培训,教师课程专家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是缺失的,学校依靠自身的能力来进行乡土课程开发,容易导致乡土课程开发的“空泛化”和“低效化”。

  2.2 观念认知偏差,且缺乏应有的开发能力与参与意愿对于乡土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认识上,大部分教师是能够理解乡土课程开发的内涵。75.23%的教师认为乡土课程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42.3%的教师认为乡土课程的开发是为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43%的教师认为自己不能胜任乡土课程开发的相关任务,对自己的能力持否定的态度。

  作为乡土课程开发的主要参与者,大部分农村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参与乡土课程开发的实战经验是不足的,他们认为自己难以胜任乡土课程开发的相关任务。乡土课程开发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调研、设计、筛选、改造、整合、实施、总结、改进的过程,而相当数量的教师认为被从各种各样的教学任务和管理工作束缚住,已经耗费了太多的精力,没有其他的时间和精力再参与乡土课程的开发了,同时他们自身的参与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同时地处农村的教师是很少有机会听取专家讲授有关乡土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能,因此他们所具备的理论知识与能力技能也不足。

  调查数据显示,71.4%的农村职业教育教师表示基本上没有机会去接受专门的课程开发专家的指导,没有机会与专家进行深入的交流。培训作为提高教师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所期望的乡土课程开发培训包括增加横向的参观学习和专家指导学习、提供一定的物力、财力、政策支持、动员教师之间进行一定的团体合作、培养教师的自主探究意识、提供一定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学校与政府所提供的物力、财力支持是教师群体参与培训的最大动力,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创造与一定的参观学习和专家指导学习次之,教师自主探究精神与合作意识也是教师参与乡土课程开发培训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教师所期望的有关乡土课程开发的培训是由学校、政府、教师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协同努力来构建的。

  2.3 学生了解程度不深,且缺少实际的参与经验乡土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通过调查发现农村职业教育学校乡土课程开发仅在“实施”这一步骤的时候才体现了“学生主体”的特点。农村学生在学习乡土课程知识之前,仅有 12%学生是非常了解当地的特色,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当地乡土特色的了解仅仅停留于“道听”层面,绝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乡土课程开发的价值理解也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仅 14.8%的学生是完全不了解学校当地的乡土特色。

  在“乡土文化关注程度”方面的调查中,仅有 6%的学生会较为关注学校乡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剩下的同学不会刻意地去关注和学习乡土文化,他们不清楚学习乡土文化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而言有什么用,乡土课程的开发是否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秦皇岛市农村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对于当地乡土特色的内容、价值等方面的理解程度是偏低的。75%的学生都表示他们没有真正地参与过乡土课程开发的过程。调查中 80%的学生都期待从“做中学”,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在现实场景之中,能够设身处地的“参观乡土”、“感受乡土”、“学习乡土”。

  3 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乡土课程开发的对策

  3.1 社会层面:呼吁多方力量参与,为乡土课程开发营造社会支持首先地方政府要乡土课程开发提供法律政策、财力物力的支持,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学校乡土课程开发的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对于真正参与乡土课程开发任务的农村教师,在工资绩效机制和物质条件等方面给予适当的补贴和鼓励,保护教师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保障教师在乡土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落实“三级管理”课程政策的实施要求,既保持对于国家上级政策的执行力又加强对于学校下级乡土课程开发的监督力、指导力和评价力。

  其次教师要积极自觉地参与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并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带领学生共同参与乡土课程的开发过程;校极管理人员要沟通好各方面的力量,动员教师参与乡土课程开发,为其工作的开展提供氛围、环境方面的条件支持;最后课程专家要为参与乡土课程开发的教师提供关于课程编制技术知识的指导,及时地与教师进行共同交流和评价反思;农村企业要与学校进行对口合作,让学校了解他们的用人需求,同时他们也要为乡土课程的实践安排提供场域支持。

  3.2 学校层面: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为乡土课程开发提供后台支撑农村职业教育学校作为乡土课程开发的重要后台支撑,创新教育管理模式能够为农村职业教育学校的乡土课程的开发提供长久的动力支持,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乡村振兴服务能力。

  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具体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的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应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优势和乡村特色设立具有针对性的乡土课程,为乡村振兴的实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二是学生培养和教师培训的创新,将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调查学生的学习需要,带领并动员学生走进农村,了解乡土特色,参与乡土课程的开发;学校不仅要为教师提升课程开发知识能力提供专项培训费用,更要对于参与乡土课程开发活动的教师,要给予他们时间精力上的一个保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将他们从日常琐碎的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使得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乡土课程开发任务中。

  三是资源共享交流和农村企业合作的创新。学校需为乡土课程的开发建设一种经验资源共享平台,为不同的学校、教师、课程专家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平台保障,这样能够为更好地进行乡土课程开发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反馈信息,激发不同主体之间的思维碰撞。不同的乡土课程开发策略和经验共享,能够开阔教师的课程视野,提高教师的课程境界,为教师开发乡土课程提供新的思路。除了经验交流的资源共享平台以外,学校更应该与旅游文化社、果蔬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企业建立一个实践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双赢互惠”的校企合作机制,为农村学生的“学以致用”提供地方保障。

  3.3 教师层面:加深课程认知理解,积极投身于乡土课程开发在地域的限制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农村职业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就是乡土课程开发的核心。教师关于乡土课程开发的认知直接关乎到乡土课程的实施效果以及学生对于乡土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要立足于乡村生活实际,加深自己对于乡土课程开发的认知理解,将乡土课程的开发价值定位于农村学生,以培养他们的乡土认同感、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发展他们的农业生产技能为目标。其次,教师要从内心构建一种自觉且主动的发展观,积极主动参与到乡土课程开发经验的交流当中,增强自己的乡土课程开发意识,通过教师间的协同合作建立良性的乡土课程开发教研机制,丰富学生精神文明世界,助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3.4 学生层面:走进乡土社会,真实参与进乡土课程开发相较于传统的国家课程实施的固定性和封闭性而言,乡土课程的开发具有一定的特色性、动态性、开放性、实践性。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在进行学生兴趣的调研时,应该鼓励学生与农村社会进行亲密接触,真实地走进乡土实际社会,参与到周围的乡村生活,真切地领略乡村的自然风光、了解乡村的文化底蕴、品尝乡村的特色美食。

  学生通过自我的真实体验,能够加强自己对于乡土特色的了解,筛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乡土课程资源,在实践中激活自己对于乡土课程开发更加强烈的参与意愿,并且在学校的动员下、在教师的组织引领下,真实地参与进乡土课程开发的过程之中。在乡土课程开发与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变为主动者,加强自己对与乡土农村的热爱之情,成为能够“回归乡土”的实用性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4 结语

  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使命。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的提质发展需要回归乡土本色,发挥社会的多元支持作用、学校的创新管理作用、教师的积极引领作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作用来开发乡土课程,培养具有“志农情怀”的乡村振兴人才,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01).

  [2] 王 浩.农民培训要接地气[J].农村.农业.农民(B 版),2018(02):6.

  [3] 王富忠.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人才机制建设研究[J].农业经济,2020(08):48-50

  .[4] 韩小凡.从区隔走向共生:乡村学校文化建设的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21(03):44-50+78.

  [5] 吴梦涵.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20.

  作者:石秋香 1 王 敏 1 黄陈辉 1 王丽影 1 周海娟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