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浅析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黑龙江省高校思政课

时间:2021年09月13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 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强调,要坚持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东北抗联精神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革命文化之一,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之中,对高校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革命文化,从而使黑

  [摘 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强调,要坚持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东北抗联精神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革命文化之一,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之中,对高校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革命文化,从而使黑龙江省高校学生投身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浅析东北抗联精神融于黑龙江省高校思政课的途径及意义,致力于在黑龙江省高校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把高校学生培养成听党话、跟党走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东北抗联精神; 黑龙江省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政

  一、东北抗联精神的实质和内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者展开长达十四年的斗争,创造出永恒不朽的光辉业绩,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篇章[1],形成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是黑龙江重要精神之一,也是中华优秀革命文化之一。

  思政教育论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红色文化

  东北抗联精神主要包括六个内容:

  一是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 九一八事变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继续把“剿共”作为主要目标,致使东北在短时期内全部沦陷。 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以爱国主义精神组织民众,组成义勇军、自卫军、救国军等武装队伍,最终形成了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联在党的领导下,舍弃小我忠贞报国、众志成城勇赴国难,使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空前统一。

  二是坚守信仰、坚定理想信念的革命必胜精神。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攻坚克难、战无不胜、发展壮大,关键是人民军队有马克思主义这个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理论学说的武装。 这一点在东北抗联对日作战中有深刻体现。 东北抗联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中华民族谋解放,并始终坚信胜利必属于正义、属于人民,与日军血战到底,最终赢得伟大胜利。

  三是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评价东北抗联是“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2]。 东北战场环境恶劣,日本武力强大,日伪当局每年进行“全满扫荡”和“区域讨伐”来镇压抗联力量,并且疯狂实行“三光”政策,大肆屠杀支援和同情抗联的人民,致使大批共产党员和地方工作人员牺牲,无数抗日群众被杀害[3]。 但是东北抗联的将士们始终百折不挠,顽强抵御敌人的侵略,誓死报国。

  四是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 九一八事变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带领下,东北人民建立起抗日义勇军和抗日游击队等武装坚决抗日。 体现了东北抗联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 由于这些队伍没有科学、正确的纲领,大多以失败告终。 中国共产党将他们组织起来形成东北抗联,领导他们勇敢顽强、前赴后继地对日作战,最终打倒了日本侵略者。

  五是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 在与日寇作战的十四年间,东北抗联为国捐躯的军以上干部有40人,师以上干部有120余人[4],东北抗联和东北义勇军伤亡的将士共有33万余人[5]。 但是抗联将士始终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东北抗联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他们在战斗中展现了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是他们用血肉铸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丰碑。

  六是患难与共、共同御辱的国际主义精神。 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在东北,中国人民与周边的国家紧密团结合作,如与以金日成等为代表的朝鲜共产主义者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同时,还牵制了日军北上进攻苏联的计划,苏联顾问说“在东北,日军被迫留住大量关东军”[6]。 展现了东北抗联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患难与共的精神,谱写出可歌可泣、共同御辱的英雄史诗。

  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于黑龙江省高校思政课中,就是向高校学生弘扬这些精神,让大学生在东北抗联精神的指引下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7]。

  二、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黑龙江省思政课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课堂教育,统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课堂教学是高校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黑龙江省各高校应统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使高校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思政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将抗联精神融入其中,不仅能引导学生自觉秉承抗联精神从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还能让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抗联精神,报效祖国。 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第六章的内容。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第一时间号召和宣传武装抗日,在建立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同时,还派干部到当时东北人民自发组织的义勇军中,或直接领导工作,或给予相应支持,因此义勇军是中国共产党“协助之下”[8]的抗日部队,其中有些部队成为了后来东北抗联的一部分。 在局部抗战阶段,国民党军队在关内对日军和伪军作战,歼敌人数只有一万余人[9]。

  而东北抗联在此阶段歼敌人数达十万余人[10]。 在抗日战争的十四年间,东北战场共歼灭日伪军32万余人,占中国全部抗日力量歼灭的日伪军总数292万余人的11%[11]。 让学生了解东北抗联对国内的抗日战争和国际的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的意义。 东北抗联作为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环境最艰苦、坚持时间最久的武装力量,抗联将士们面对艰难困苦没有退缩,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坚决与日作战,形成了伟大的抗联精神。 正是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所讲的:“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12],让学生用抗联精神鼓舞自己,勇攀高峰。

  除了在思政课上弘扬抗联精神,其他学科的教师也要在教学中渗透及弘扬抗联精神,充分开展课程思政。 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党的领导下,高校必须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即“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3],因此这就要求每科教师都必须将立德树人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

  抗联精神是一个具体化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运用黑龙江省优秀的精神,将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精神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坚守信仰、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构建思政体系,自觉爱国爱党爱人民,自觉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学习知识,用自己的专长和青春助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课下实践,将抗联精神融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除了利用课堂来宣扬抗联精神之外,开展课下实践,将抗联精神融于黑龙江省各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是黑龙江省各高校在各院系中设立专题教育,让学生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学习,使理论和日常思政学习得以融合。 教师和辅导员结合起来宣扬抗联中的英雄事迹,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抗联精神。 除此之外各院系在每年纪念日如九一八事变、抗战胜利等纪念日时,开展纪念抗联英雄等活动让学生有切身的教育。

  二是利用网络平台向学生弘扬抗联精神。 黑龙江省高校从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出发,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宣传革命故事和英雄事迹,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到思政课中来弘扬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例如目前黑龙江省各高校按照习近平同志关于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 <关于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按照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印发 <“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活动(黑龙江站)方案>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包括组织学生观看“龙江四大精神、龙江高校博物馆线上研学巡展”活动、“四史学习教育? 微领学”网络直播课堂以及开展竞答等活动,向学生宣传抗联精神、龙江精神,使“爱国和奉献”的宗旨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去。

  三是举办抗联等革命文化的班团会,使学生自觉接受抗联精神的渲染。 开展抗联精神等革命文化的班团会,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调研有关抗联题材的内容,能够加深他们对抗联史实的理解,真切去感受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第三,充分利用黑龙江的红色资源,让抗联精神散发新时代的光芒。

  黑龙江省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利用黑龙江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让抗联精神散发新时代的光芒。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731部队遗址等黑龙江省内遗留的纪念馆,让学生能寻找当年东北抗联战士战斗的痕迹,接受东北抗联精神的教育。 也让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明确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才能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前进。

  三、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黑龙江省思政课的意义

  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于黑龙江省的思政课之中,对培养高校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使他们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有着重要的意义。 并且能够使高校学生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致力于建设现代化黑龙江,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事业,也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帮助学生自身的发展

  首先,帮助黑龙江省高校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与东北抗联优秀精神的本质内容是相一致的,可以说东北抗联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一环[14]。 例如东北抗联精神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一致的。

  东北抗联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他们热爱国家、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为了国家利益为了民族的利益能够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中国的学生自古以来都是爱国的,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党将爱国学生们组织起来为祖国的解放与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当今,爱国主义精神仍然是高校学生的主旋律,比如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90后、00后的身影比比皆是,在喀喇昆仑战斗的英雄中也有90后高校的学生的身影。

  但是不能不看到的是,有一部分高校学生面对多种社会思潮时,也容易陷入迷茫。 因此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到黑龙江省的思政课中,利用黑龙江有利的地理位置,让黑龙江各高校学生学习抗联英雄的事迹,学习抗联将士宁愿牺牲丢忠骨,不丧失中华民族领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并没有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了和平的国家,但是和平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和平是先烈拿命换来的,是当今仍然要坚定捍卫的。 让高校学生在东北抗联精神的感召下树立起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振兴东北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其次,帮助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以优秀的革命文化教育广大青年,能够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让高校学生心怀大志,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之中。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是抗联将士英勇抗敌的不竭动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增强了将士们对国家命运和革命道路的认知。

  生存是任何生物的本能,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的英雄们,在自己活还是为民族大义而牺牲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他们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中为全人类谋解放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等抗日英雄,也成就了一支不畏艰难、艰苦卓绝的抗日之师,铸就了东北抗联的崇高精神[15]。 可以说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不会有坚持抗战的勇气,就不会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的胜利。

  在当下的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指引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奋力前行的旗帜,是照亮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前进方向的灯塔。 因此将东北抗联的精神融入到黑龙江省思政课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让黑龙江高校学生开启新征程,再铸新辉煌,为建设民族的复兴,人民幸福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添砖加瓦。

  再次,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敢于担当的品格。 东北抗联将士在艰苦的条件下,也要勇往直前,向着伟大的目标而不断奋斗,不断前进,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奉献自己,形成了包括艰苦奋斗在内的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科技等各项事业突飞猛进,新的环境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就意味着艰苦奋斗在新的时代有着全新的定义,艰苦奋斗仍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之一。

  2021年2月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并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张桂梅,也是黑龙江省东北抗联精神的杰出代表。 她在华坪县民族中学执教二十余载,竭尽所能帮助学生,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因贫穷而辍学,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工作,创下教学佳绩,曾获得中国十大女杰、全国劳模等荣誉,这些都提现了新时代东北抗联精神中的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将艰苦奋斗这一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到黑龙江省思政课中,旨在培养黑龙江的高校学生成为远大理想,不怕艰苦,勇于奋斗,坚定信念、敢于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黑龙江的发展,为祖国的发展建功立业。

  (二)推动黑龙江省各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我们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高校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6]。 东北抗联中的英雄事迹比比皆是。 从作战环境极其艰苦,被敌人断绝粮草只能吃草根树皮,却坚强与敌作战到生命的尽头的杨靖宇,让日军恨之入髓的赵尚志,到面对日军残暴的拷打,宁死不屈的赵一曼,抗联英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造就了伟大的抗联精神。

  而这些可贵的信念与精神融入到思政课中,学生必将被抗联精神中那份誓死卫国、矢志报国的品质所感染,必然会激发学生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必将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培养学生拥有心怀家国,将个人发展与祖国复兴事业紧密结合起来,秉承优秀革命文化不断努力不断前进,使黑龙江省各高校思政课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的同时,又促进了黑龙江省各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发展。

  由此可见,将抗联精神融入到黑龙江省高校学生的思政课中,既有利于弘扬抗联精神,使黑龙江省高校学生深刻领悟东北抗联精神中所蕴含的理论价值、精神价值和教育价值,激励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17],又能推动黑龙江省各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指导大学生正确选择未来的人生之路,真切的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课题。

  (三)推动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迈进

  近代以来的中国有着太多的磨难,苍老的土地遭受着列强的践踏,是中国共产党将古老的民族唤醒,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唤醒,将神州大地的人民组织起来,共同御敌,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与精神,重新找回了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东北抗联精神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它的内涵散发着新时代的光芒,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秉承着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投身于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中去,投身于新时代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去。 尽管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然需要漫长的过程,但在东北抗联精神的激励下,黑龙江省的高校学生在党的领导下必然谱写出属于他们自己,更属于祖国的壮丽篇章。

  总之,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思政课,让学生领悟抗联精神,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地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又要具有国际视野,坚持融通中外、兼济天下,在世界变革中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18]。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政策转化为行动全力打好攻坚战[J].北京:中国产业经济动态,2016(10):2.

  [2]东北抗日联军史料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181.

  [3]董鸿扬,张洪兴.黑龙江优秀精神资源学习读本[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202.

  [4]庄严.民族魂——东北抗联[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4:289-290.

  [5]张洪兴.东北抗联精神[M].沈阳:白山出版社,2010:186.

  作者:于 卓1 , 王桂清2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