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信息技术视域下英语教学中学困生成转化的对策

时间:2021年08月17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学困生在教育实践中是一个相对概念,一方面相对于优等生而言,学困生的学科成绩处在落后地位,另一方面相对于优良学习态度、情绪、方法等而言,学困生表现出惰性、消极、漠然等不良心理,凸显学习上困难的特征。 聚焦于初中英语学困生群体,则反馈出缺乏英语

  “学困生”在教育实践中是一个相对概念,一方面相对于“优等生”而言,学困生的学科成绩处在落后地位,另一方面相对于优良学习态度、情绪、方法等而言,学困生表现出惰性、消极、漠然等不良心理,凸显“学习上困难”的特征‍‌‍‍‌‍‌‍‍‍‌‍‍‌‍‍‍‌‍‍‌‍‍‍‌‍‍‍‍‌‍‌‍‌‍‌‍‍‌‍‍‍‍‍‍‍‍‍‌‍‍‌‍‍‌‍‌‍‌‍。 聚焦于初中英语学困生群体,则反馈出缺乏英语兴趣、改善动力,未掌握英语课程规律、学习方法,致使英语成绩在横向对比中明显落后‍‌‍‍‌‍‌‍‍‍‌‍‍‌‍‍‍‌‍‍‌‍‍‍‌‍‍‍‍‌‍‌‍‌‍‌‍‍‌‍‍‍‍‍‍‍‍‍‌‍‍‌‍‍‌‍‌‍‌‍。 本文基于信息技术视阈探寻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与对策,旨在通过分析当前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整合弊端,提供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促进英语学困生转型的方法,以供广大师生参考借鉴‍‌‍‍‌‍‌‍‍‍‌‍‍‌‍‍‍‌‍‍‌‍‍‍‌‍‍‍‍‌‍‌‍‌‍‌‍‍‌‍‍‍‍‍‍‍‍‍‌‍‍‌‍‍‌‍‌‍‌‍。

英语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下文简称:《英语标准》)指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学生提供了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新学习模式”,根据这一论断,信息技术对于初中英语学习主体而言是“无差别的”,不仅英语优等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自我,英语学困生同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从中受益。 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下文简称:《纲要》)也强调道:“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为英语学困生转化构建全新对策。

  1 基于信息技术视域下的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

  探究造成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原因很多,主观方面如学生不重视、不喜欢英语课程,客观方面如英语语言环境缺失、教师关怀不足等。 从信息技术视阈下分析,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成因。

  1.1 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低

  广义上的“信息技术素养”泛指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应具备的适应能力,它包括信息文化、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三个方面。 面向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需求,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可视为“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及能力”,在整体偏低的状态下,信息技术功能、价值无法有效发挥出来,致使英语学困生迟迟得不到转化。 客观上说,在经历十多年的英语教育改革之后,我国初中英语教师的综合素养已经得到了一定提升,但这种提升更多地是反映在“英语专业”层面,尤其是英语教育从初中阶段扩展到小学阶段(三年级)之后,英语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连贯性有所强化,英语教师综合素养内涵进一步丰富; 但是,“信息技术素养”是一种线性培养模式,它的提升主要依据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整体上是游离于英语教育体系之外,更多地情况下需要英语教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实现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反观现状,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都将信息技术作为黑板、粉笔、教科书等“替代工具”,自身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并为发生根本变化,对待学困生的教学方式也没有任何改变,反而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颠覆了传统英语课堂组织机制,会影响学困生接收英语知识的习惯——换言之,信息技术对于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并不是必要条件,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的结果,促使“优等生”更热衷于英语学习,造成“学困生”更厌恶英语学科。

  1.2 信息技术与英语整合度低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要求,根据《纲要》的要求,整合行为是面向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师生互动等多个层面的,以“立体化”的方式向初中英语渗透信息技术优势,从而为初中英语学困生提供转化条件。 但现实中,由于初中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不高的原因,导致所谓的“整合”过于原始,本质上可理解为初中英语和信息技术的“机械结合”,例如以视频、PPT课件等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这种方式并没有专门针对“学困生”发挥作用,充其量只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演绎”。

  1.3 信息技术资源的不当干预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其特殊性在于语言自身的习得性比较突出,对比“语文教学”可以更明显地发现差异。 初中学生自幼生活在汉语环境之下,在未能掌握“读和写”技能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听和说”,这正是现实中具有完善的语言环境可供“习得”。 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有关它的“听说读写”环境需要重新构建,且主要存在于初中英语课堂之上,从这一点出发,信息技术介入之后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而“学困生”相当于多了一个改进自我的途径。 但是,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获取的渠道很多、方式便捷,其中不乏一些不良资源会对英语学困生产生负面影响——学困生本身就具有较强惰性、消极心理,信息技术资源获取门槛过低,反而会加剧他们英语学习动力与成绩滑坡——例如,借着学英语的名义玩游戏、追影视剧等。

  2 基于信息技术视域下的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对策

  2.1 提高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对学困生转化契机认识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是学科建设的第一资源,尤其在英语学困生转化方面,教师承担着巨大的引导与督促责任。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实践媒介,善用、巧用、会用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困生转化效率。 因此,初中英语教师除了要从英语专业角度探究“学困生”的成因之外,还要积极地从信息技术优势方面想办法。 一方面,教师要改变对‘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的狭隘认识。 客观来说,信息技术概念相当泛化,它既包括电脑、网络、外设等实体设备,也包括图片、视频、数据等虚拟资源,初中英语课堂上利用此类资源取代传统教学工具无可厚非,但不能止步于此,更应该基于信息技术背景形成创新教育思维,例如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翻转课堂”模式,以此突出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教师在提升自我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也要将其视为转化英语学困生的契机,例如发掘一些趣味性强、容易操作的英语教授途径,在激活学困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同时,也降低他们英语理解和掌握难度。 例如,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4 Where's my schoolbag? 教学中,教师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将1a部分的图片转化成“找书包”的游戏,可采用flash、Scratch等上手快的软件实现,提交到“班级群”供学困生预习课程之用。 游戏设计方面,突出本节课词汇、语法等知识,让学生根据一定线索通关,以此激发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2 优化英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供学困生专属性

  教学设计拦在英语学困生面前最大的障碍是“信心缺失”,缺乏英语学习效果改善信心,不仅会影响英语兴趣的形成,还会对英语学习方法、学习动机等产生不良影响。 对比来看,传统英语教学方式对于学困生信心恢复存在不利条件,即考核周期较长、进步不够明显,学困生即便有所提升,也不能迅速转化为成就感。 通过优化初中英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式,为学困生提供专属性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化解这一障碍。

  第一,从教师自身出发,借助信息技术渠道开发适用于学困生的专属资源。 传统初中英语教学采用的“一刀切”标准,并没有为学困生改进保留充分空间,即便教师刻意降低教学资源难度,整体上也要维持在一个“中位数”层面,以确保中等生、优等生学习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介入为初中英语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这样一来英语教师可以便捷地获取“微课”、“慕课”、“云课堂”等教学内容,通过对学困生的定向测试,确定一个班级中学困生的普遍水平,在此后的作业布置、当堂测验、日常交流等过程中,赋予学困生个性化的学习内容。

  第二,从教学内容出发,借助信息技术资源制定适用于学困生的教学目标。 英语是初中阶段的主课之一,作为教师不能因为“主课”这一属性而产生功利性认识,而应客观地对待学困生、优等生、中等生在英语能力上的差异。 立足适用于学困生的内容,为他们设计“纵向对比”维度下的合理教学目标,并科学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 例如,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4 Where's my schoolbag? 教学中,3b“self check”部分难度过高可以舍去,并以单词默写、例句仿写等方式替换。

  第三,从教学目标出发,借助信息技术渠道强化教师与学困生的整合点。 客观上看,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运用无法突出“层次性”,这其中涉及到教师备课、课堂秩序、师生互动等复杂关系,据此教师可以根据个别学困生教学目标的设计,利用信息技术渠道进一步强化与学困生的“整合点”。 例如,对于英语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求学生用智能手机录一段视频或音频,上传至教师微信或QQ上,依次消除线上、线下的界限。 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和教育”平台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名师微课堂、在线课程、名师导学、考点精讲等学习栏目,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各取所需,取长补短。

  2.3 基于信息技术丰富语言环境、消除学困生聋哑性英语问题

  “语言环境”缺失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尤其在学困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整体上,学困生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缺陷均较明显——虽然中等生、优等生在四项能力上也会存在短板,但其余能力较强,可以实现“以彼之长、补此之短”,而学困生则很难实现四项技能的相互联动。 要在现实环境中为学困生提供语言环境,代价是相当大的,如聘请专门英语家教、课堂外教等,很多初中学校并不具备这一条件。

  信息技术视阈下,通过借助互联网资源、平台的互动性,可以有效地消除学困生在英语方面的“聋哑”现象。 例如,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sectionA部分的内容,生成一系列的英语问答对话,利用信息技术的虚拟性优势,构建一个“不在场”对话平台,这样有效地消除学困生“开口说”的不自信心理,且聊天话题以“vaction”为主题,可以扩展到学生爱好、旅游经历等方面,能够激活学困生“愿说乐听”的学习动机。

  英语教学论文: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的研究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视域下的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既包括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不当,也存在信息技术资源的不良干预,在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制定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关措施要根据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展开,提高“教与学”之间的契合度,进而提升初中英语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

  作者:白随琴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