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及方法分析

时间:2021年06月11日 分类:教育论文 次数:

摘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身为素质教育大计重要构成部分,肩负着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责任。但是事实是,在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中,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没有将培养职业能力纳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章程,导致我国高职院

  摘 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身为素质教育大计重要构成部分,肩负着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责任。但是事实是,在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中,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没有将培养职业能力纳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章程,导致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存在内容过时单一、方法传统守旧、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本文根据实践教学经验,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职业能力培养整合的必要性,探讨了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当下面临的主要困难,阐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背景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和措施,希望能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大学体育

  一、体育课程改革在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一)职业能力纳入高职体育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国家提倡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要求高校以培养学生品德素质、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依据。学校不要拘束于传统的只传授理论知识这一教学特点,要敢于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并将职业能力培养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特点,应强调体育自我体验和个人实践作为教学重点。体育是一门学科,要求学生亲身体验和锻炼,从而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体育教学论文范例:基于高校体育文化中的德育价值研究

  (二)职业能力纳入高职体育课程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简单来说,体育课的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身发展和进步。通过体育教育,学生可以体验到一种强调参与、永不放弃、永不低头的精神。它不单纯是一种体育精神,更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精神。也是一种人生哲理,教导学生在今后的人生经历中不要轻言放弃,是未来学生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体育精神的用意在于:永远不要放弃,这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成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职业能力纳入高职体育课程提升学生身体健康水平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以体育锻炼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通过开展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攀岩、体操、健美操、等运动,使学生的心肺功能、柔韧性、骨健康水平均有显著改善,由此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激情得到强化。由于参与体育活动逐渐增加了体育知识,更丰富了他们对体育的认知程度,最终将有助于他们形成终身运动的观念和习惯,这将极大地提高他们未来的个人发展和身体健康水平。

  (四)职业能力纳入高职体育课程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体育课程除了体育理论知识模块、体育教学模块和运动技能提升模块外,还应围绕教学实践性特点构建职业能力模块。职业能力模块是指在课程过程中采用了竞争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新教学方法。其中包括职业保健能力培养、专业意志与职业道德培养、心理耐力能力提升、竞争意识提升、人际沟通能力提升等,进而确保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发展。职业能力中意志品质和专业精神的获取对他们未来职业的发展具有广泛而长远的助力作用。

  (五)职业能力纳入高职体育课程符合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的综合人才培养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课题。高校体育教学中吸收更多的职业能力培训相关内容,能够强化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内容更实用、有效,更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现代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坚持职业能力和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融合,培养符合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能够为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目前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体育课程改革缺乏重视在我国体育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中,体育课一直是不被重视的教育学科,这意味着我国教育界很多人乃至大部分普通人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在一些高校,体育课还被认为是一门随时可以替代的科目,这明显不是对的。除了授教育的一方,被教育的一方,即学生和家长也认为体育课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科目。家长们普遍认为,体育课课程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们认为体育课是一堂轻松的课,可有可无。正是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举步维艰。

  (二)体育教学方法过于老化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两极化非常严重。一种是“严”。即体育课一旦开课,老师就会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操场上跑来跑去,把跑步作为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另一种是“和蔼型”。体育教师在这类课堂上普遍采取自我发展、自由活动的态度,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点评指导,整个课程与学生的互动只有点名和汇报。这两种体育教学方式的不科学之处在于前者教学方式单一专制,后者教学方式疏于管教,两者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体育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在一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资质要求较低,专业素质不高,这样的体育教师很难带给学生一堂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齐全的体育课,更不用说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了。一些体育教师虽然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对自己的要求还不够严格,在课堂教学上抱着散漫应付的态度,没有责任意识。作为教师,他们没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对学生产生了更负面的影响,导致他们的学习热情下降,严重的甚至不再重视体育课。

  (四)缺乏体育相关教学体系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开发主要以学习运动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为主,没有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形成健全的体育教学体系。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研究不同,它以开放式自我训练为主。大部分体育项目的实践都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性,主动加入训练,才能改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可是实际教学时,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衔接不足,整体连接性不强。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监督,导致许多学生忽视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体育教学形式不具有特色目前,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育时,组织形式主要分为两类,概括的说,第一类主要是指大一学生基础运动的开展,而大二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运动技能;第二类主要是指一年级开展专项体育基础教学,二年级提高专项技能。两者在教学组织结构和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效果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前者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模式与中小学生体育课程内容重复率较高,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后者以专项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体育课的课时较少,那么教学效果就很难达到。

  这两类教学组织形式没有深入分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不清楚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内在需求,整体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偏重学生基本体育能力的提高,涉及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和职业规划的内容很少,不能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三、融合职业能力后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体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之一就是转变教学的观念,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和职业能力相结合是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改革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和相关领导层打破以往传统观念的束缚,更新更近教育理念。现行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没有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教学理念的改革创新应将传统的绩效教学模式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确立多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开展人才培养,广大教职工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结合专业特点、专业体能、职业道德、技能素养等相关因素纳入体育课程,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方向指引[1-3]。

  (二)丰富教学形式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呈现方式需要教学方法的保证。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由老师来讲授,由老师给学生灌输知识点,接着给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演示,然后学生逐渐理解老师说的话,模仿老师做到掌握运动技能,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乏主动能动性,很难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应打破体育教学常规,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课堂上要讲究技能、讲究变化,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热情,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在教学方法中设计过程可以参考学生的专业特色,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可以利用现有的硬件设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体育观念。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注重专业贴近性、趣味性等多原则结合。

  (三)建立健全教学评审体系

  每一个课程改革都应该建立在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来权衡改革的成败,体育课程改革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分为两个角度:学生的角度和教师的角度。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运动态度、运动能力、运动习惯养成等因素融入学生评价体系,它除了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性学习,还能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师的评价的调整更要尽早提上日程,学生的学习归根结底要靠教师的指导,教师评价体系应基于“教、学、做、评”体系,发展全面性的评价体系。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体育与职业能力相结合的前提下,应根据专业特点,将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纳入考试;针对老师的考核评价,不仅要求学生在比赛中达到体能达标、成绩优异,更要考核学生进步的程度和运动习惯的养成。通过综合评价手段弱化比赛成绩在考核中的比重,使教师的思维逐步转变,从以往注重运动员个人教学转向注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高职院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体育教学是以场馆、运动器材等硬件设施完善为前提的运动型课程,高职院校应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角度更改更进场地器材,充分体现到体育教育至关重要。在校园规划中,高职院校应明确了解自身特点和各专业特点,并多咨询体育教师,保证体育硬件设施可以满足学生课上体育锻炼以及课下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要注重产出教学相结合、学校企业相合作,对此校方可以和企业协同合作,一起治学、育人。在建设必需性实验实操设施之后,校方可以将职业能力培训设施引进建设项目,使得实际教学过程中硬件条件充足,能够支持完善进化人才培养的体系。

  (五)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教师身为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是课程改革的基础,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职业能力的体育教学改革,制定体育教师体系建设规划,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水平[4]。一方面,由于现在大部分体育教师没有意识到体育与学生的专业发展关联重大,所以要先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教育素养和意识。体育教师要多与专业教师交流,充分认识专业特点和未来就业特点,仔细剖析、总结,认真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另一方面,要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体育教师像其他专业的教师一样开展科研工作,利用本课题的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且研究性教学活动可以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更多的研究、更多的交流,有助于教学灵感的激发,可以推动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体育院校的相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调整升级体育课程结构,强化整合体育教学的资源。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和社会实际需要,将职业能力的培养内容融合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做好课程变革和课程内容整合,按照专业岗位核心素质要求,做好体育课程布局,确保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素养进行有效、有用的培育。

  参考文献:

  [1]付宇鹏.基于职业体能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22):68,78.

  [2]朱传健,刘姗姗.职业能力视角下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J].运动,2019(04):121-122,105.

  [3]邓丽群,彭有新.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8,16(16):170-171

  作者:谢 存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