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我国经济地理学历史沿革、现状特征与发展策略

时间:2021年11月16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 要:简略评述我国经济地理学100年发展沿革,提出我国经济地理学有两个维度的研究内容,即研究经济活动地 理过程和格局的形成与演变规律,以及研究其他地理过程格局演变的经济因素与作用机理。阐述了我国经济地理 学基础研究与社会应用并重、科研与教学并重、宏观战

  摘 要:简略评述我国经济地理学100年发展沿革,提出我国经济地理学有两个维度的研究内容,即研究经济活动地 理过程和格局的形成与演变规律,以及研究其他地理过程格局演变的经济因素与作用机理。阐述了我国经济地理 学基础研究与社会应用并重、科研与教学并重、宏观战略研究与微观机理探索并重、国内学科建设与国外合作交流 兼顾等4个学科发展特征。在讨论经济地理学遵循复杂系统科学的基本规律和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学科定位的基础 上,着眼发展机遇,立足学科优势,提出聚焦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针对经济全球化新趋势、 围绕影响经济地理过程和格局的新因素和新机制,开展经济地理学重大命题研究的4个发展策略。

  关键词:经济地理学;沿革;特征;策略;《经济地理》杂志;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

经济地理学

  1 简评我国经济地理学的沿革

  我国现代经济地理学与地理学同步发源于 1920—193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与自然地理学共同支撑了中国地理学20余年的发展[1] 。改革 开放以来,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研究范式、理论基 础、应用对象趋于多样化,但整体上在中国地理学 和人文地理学体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与全球其他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 相比呈现出鲜明的特色[2-3] 。

  上个世纪之初,当我国现代地理学诞生之时, 经济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分支中并未占有突出的 地位,人文地理学呈现出各分支学科多样化发展的 总体态势。面向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初级阶段的 旧中国的社会需求,经济地理学地位逐步提升。 1940年8月在重庆成立中国地理研究所(内设自然 地理、人生地理、大地测量、海洋 4 个学科组)就是 源于当时支援抗战的西南、西北大后方各省的国 防、工业、交通、农业等各项事业的建设,需要地理 专才为之设计的重大社会需求。

  1949—1978年,中 国地理学如同苏联一样,经济地理学取代人文地理 学地位,地理学是由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构成 的。其次,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范畴,只包括 被社会主义经济认可的物质生产部门[4] 。受我国 经济建设重点是农业和重工业的影响,这个时期的 中国经济地理学实质上是以农业地理学和重工业 地理学两大部门为主体,以交通地理学——作为基 础设施部门地理为配套,以人口地理学和历史地理 学为补充的学科体系。1961年当中国地理学会组建首批专业委员会时,经济地理学专业委员会名列 其中。改革开放以来,人文地理学其他分支学科、 特别是城市地理学和旅游地理学等得到长足发展, 同经济地理学形成并驾齐驱的格局[1] 。

  中国经济 地理学在这个时期有三个发展途径,一是主要通过 借鉴国外研究前沿,在学科内部成长出新的研究方 向和主题,重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新现 象、重视企业和公司等经济主体的作用、重视体制 文化和创新等的影响、重视创新空间自贸区等新地 域类型的研究;二是扩大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把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作为主题,持 守了交叉学科的定位和区域研究的传统,也为今天 日益成型的综合人文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三是吸纳 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其他相关学科,融入经济地理学 研究,不仅丰富了经济地理学理论方法,也改变了 经济地理学人才结构和学科布局。分析1981年创 刊的《经济地理》杂志论文,很容易归纳出经济地理 学发展3个途径的判断[5] 。评价我国经济地理学发展沿革,有4个方面的 初步认识: ①我国经济地理学理论建设的社会环境复杂、 多变,导致学科发展较艰难、不稳定。

  一方面,中国 长期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二元”结构体现在科技资源分配、人才和成果评价等方方面面,至今 自然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土壤并不肥沃,使具有 交叉学科特征的经济地理学难以正常成长;另一方 面,经济地理学的世界前沿与学科发展趋势对我国 经济地理学发展产生着正负双重影响,以美国为代 表的国际经济地理学去地理化、非实体化和人文社 会化等趋势,在与全球接轨和顺应世界经济地理学 发展走向方面,对我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影响弊大 于利。

  ②我国经济地理学应用需求始终旺盛,但经济 地理学服务社会的能力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似乎在 扩大、挑战明显增大。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以 经济建设为核心的战略取向,经济地理学的社会需 求始终是旺盛的,但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的关系却似 乎趋于不协调。一方面,经济地理学研究复杂的区 域经济系统,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方法进展却并未同 区域经济系统日趋复杂相同步,因解决经济地理过 程和格局的科学问题的能力不强而削弱了服务社 会需求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是领导干部作为经 济地理学服务对象的学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持 续提升,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领域,服务者不及 被服务者的综合理解和预判能力的现象发生频率 有所增长,这种增长还表现出加速的可能。

  ③吴传钧、陆大道等经济地理学科掌舵人的方 向指引与科研表率作用,以及中国经济地理学者的 协同努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且具有学科和应用 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和方向。吴传钧创建的人地关 系地域系统理论成为包括经济地理学在内的中国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石[6] ,开展的土地利用和农业 地理学研究成为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巅 峰[7] 。陆大道创建的点轴系统理论体系和在区域 发展与空间结构领域的创新性研究[8-9] ,推动了中 国经济地理学的科学化进程,提出的“T”字型国土 空间开发结构模式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区域经济布 局战略和空间开发模式。两位先生坚持经济地理 学的交叉学科方向及在学科发展关键时期的拨乱 反正,无疑是我国当今经济地理学健康发展的关键 因素。

  中国经济地理学者协同努力,以不断优化 “学科建设与社会应用”的关系为核心,努力构筑三 个动力驱使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格局。即:因社会 需求以及研究对象的变化提出新的科学问题而产 生对经济地理学科学发展带动的动力,在经济地理 学理论方法建设中因科学研究进展自身提出新的 科学命题并解决问题对经济地理学学科发展产生推动的动力,以及依托技术方法的进步改变研究范 式和增强研究能力而对经济地理学发展形成拉动 的动力。

  ④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包容文化、学习文化是其 得以生存与发展不容忽略的软实力。包括与经济 和社会科学的融合,目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 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中,经济地 理学分属两个学科领域,经济地理学在经济 学中已占据二级学科的地位。也包括向自然地理 学乃至地球科学的相关领域学习,从自然科学研究 范式、表达方式等方面借鉴有益经验,不断完善自 身学科。还包括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学习,尽管不同 国家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交 流中培育我国经济地理学的特色和优势不失为推 动学科发展的捷径。

  2 我国经济地理学的特色和定位

  过去百年间,我国经济地理学是沿着两个维度 发展的。其一,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成因和 演变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经典经济地理学,即研究对 象是经济活动。由于影响人类经济活动地理格局的 因素包括自然、经济、技术、社会等,所以研究人类 经济活动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呈现出学科交叉 性、理论综合性和方法集成性等特点。

  其二,是对 地理分布的形成和演变,揭示其经济学成因、机理 和效应,即研究内容是经济机理。由于地理分布包 括的统一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及自然地理学分 支学科、以及人文地理学中其他分支学科,所以,用 经济机理给出地理格局和过程的部分阐释,其研究 对象即地理事项是多样的、复杂的,在工业文明时 期采用经济学机理阐释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类活 动的动因不失为具有较好解释度的途径[10-11] 。

  这 样,我国经济地理学是在两个维度上展开,这为经 济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机遇。 我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突出特征表现为:一是 基础研究与社会应用并重——具有传统研究优势 的经济地理学与改革开放后理论方法得以迅猛发 展的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共同构成了人文地理 学服务社会的主要应用的方向。二是科研与教学 并重——在基础教育和本科与研究生的高等教育 中,经济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始终是主要的课程; 在专业地理研究机构,经济地理学也是不可或缺的 分支研究力量和人文地理学科研成果的主要产出 领域。

  三是宏观战略研究与微观机理探索并重,其 中微观经济地理学在揭示经济地理生成和演变机 理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而宏观经济地理学研究 则面向战略和政策制定的社会应用方面更为擅长。 四是国内学科建设与国外合作交流兼顾。以早期 确定的工农业地理和交通商业地理的分支学科为 基础,在国际交流中涌现出公司地理、演化经济地 理、环境经济地理等新分支学科;从人地关系视角 开展经济地理学交叉研究和引进苏联的技术经济 与地域经济综合体方法,在新时代与国际前沿接轨 中重视全球化、地方化、信息化、科技进步、文化社会转型的作用,以及企业微观主体行为和企业组织 方式的影响。 认识经济地理学遵循复杂系统科学的基本规 律和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学科定位,结合经济地理学 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中的应用定位,是理 解新时代经济地理学抓住重大发展机遇、探索适应 性策略的基准[2] 。

  其中,对学科定位可从两个方面 认识。其一,要深刻理解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开放的、 特殊的复杂巨系统的一门科学,因此其研究范式必 须遵循复杂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开放系统突出 表现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无论是一个经济部门或是 一个经济区域,往往都是通过各种方式同其他部门 其他区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是孤立和封闭的。

  特殊的系统则是指“人”也是我们的研究对象,人的 意识、人的价值观、人的行为习惯等一系列主观能 动性就会使得面对同一个作用力时、不同人的反应 可能会不同,相同反应的人在下一步的适应性应对 中的决策和行为可能不同,由此导致我们研究的经 济地理格局的变化趋势就可能因此而不等同,导致 许多经济地理学的规律存在着显著的时空分异特 征。复杂巨系统则更多地表现在驱动因素的庞杂 和作用机理的复杂,一个区域一个阶段的驱动因素 很可能在另一个发展阶段、另一些区域成为作用的 结果,因果关系是可变的。

  一个区域某种经济地理 现象的正外部性在另一个区域可能就变为负外部 性,驱动机制和驱动过程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此,其研究基本范式可以是:复杂系统的统计学 归纳,这在经济地理学规律总结方面是常用的方 法;固定若干变量以揭示主要参数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区位论和空间结构的研究基本采用了该范式; 聚焦某个相对简单的因素、过程、格局开展作用机 理和变化规律的探讨,而后再通过增加复杂性和不 确定性实现对复杂系统混沌结构有序化的认知,这 是目前经济地理学比较欠缺的研究技术路径。

  其二,从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分工、存在的 共性问题,以及发展的总体战略中认识经济地理学 的定位。人文地理学是探索人类活动空间分布规 律的一门学科,通过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我国人文 地理学学科体系可划分为4个分支学科群。即:以 人口和人类活动空间过程和格局集成研究为主要 任务的综合人文地理学,以生产活动和服务业—— 即产业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地理学,以生活空间 为研究对象的聚落地理学——包括城市地理学和 乡村地理学,以及以人类非物质活动为对象的社会 文化政治地理学。

  这里,经济地理学无疑突出的是其中的第一个维度——即研究对象是人类经 济活动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借助人文地理学发展战 略研究对当前学科存在问题和未来战略布局的结 论[12] ,经济地理学仅从人文地理学体系中认知其定 位,未来,一是要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发展经济 地理学,全过程是指研发—生产—流通—消费—回 收等,努力转变以往重生产领域的经济地理学研究 的偏向。二是要从经济活动的“全时空”发展经济 地理学,空间上要包含全球、国家、区域、地方等不 同尺度空间的转换和互馈关系,同尺度区域间相互 作用、不同空间类型如城乡经济地理学以及国别和 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时间上要关注历史经济地理 学、特别是基于预判的对未来经济地理的研究。

  三是要从经济活动的“全领域”发展经济地理学,包括 经济主体、行业部门和地域类型,要重视研究人、企 业、经济部门等在经济全过程的角色,形成企业和公 司地理、行业部门经济地理学,并以经济活动全过程 在地域空间表现的经济地域类型、经济地域体系等 作为经济地理集成研究的基本途径。四是要从经济 活动的“全方位”发展经济地理学,主要指前向的经 济活动环境、中间的经济地理过程与格局的调控,以 及后向的经济活动效应。以协调经济与社会、资源、 环境的关系为主线,重视经济发展条件、资源环境效 应、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响应等问题。而调控则包 括经济空间组织模式、企业发展布局策略、区域经济 政策和规划、国家产业链全球布局方针等。

  3 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策略

  经济地理学研究内容非常庞杂,未来应按照更 重要、更紧迫、更系统优先选择科学命题和研究方 向的原则,引导经济地理学者为我国经济地理学的 发展贡献力量。着眼发展机遇、立足学科优势,选 择经济地理学发展策略。

  从机遇而言,我国经济地 理学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发展从实现 小康(人均 1 万美元 GDP)开始迈向建设现代化的 新征程(2035 年达到人均 2 万美元 GDP,2050 年达 到人均 3 万美元 GDP),我国经济活动将会发生全 局性和系统性的重大变化,而我国地理格局变化的 经济机理也将在许多方面有着重大变化,着眼全球 重塑经济地理格局以及地球系统科学的发育,新问 题、新因素、新机制、新空间的涌现为我国经济地理 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研究对象变化牵引 经济地理学科发展的动力依然强劲,这是其他很多 国家经济地理学所不具备的发展土壤。

  着眼学科, 我国经济地理学业已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鲜明特 色的学科基础,涵盖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分支学 科、现代研究方法、具有国际学术影响或国内决策认可的成果与人才等多个方面。谋划新时代我国 经济地理学学科发展策略,是我们在庆祝中国地理 学会经济地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60周年、《经济地 理》杂志创刊 40 周年应当高度关注和充分讨论的 命题,笔者提出以下4个经济地理学发展策略供同 行指正。

  3.1 聚焦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开展经济地理学重大 命题研究

  聚焦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外双向循环良 性互动的新的发展格局,开展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 大命题或方向有:①创新重大生产力布局原理。包 括企业成长消亡的生命周期微观机理与产业分布 格局演变的宏观机理之间的内在关联,区域经济要 素流动规律及空间相互作用,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 与分散的趋势,企业创新空间环境和地方产业竞争 力的生长因素及途径,产业智慧化、生态化的空间 响应与效应等。

  ②探索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供应 链的空间耦合机制与途径。包括创新链空间收敛 过程和创新空间生成发育规律,国家和区域科技创 新网络与生产力布局的互馈关系,区域科技创新模 式分异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变化的作用,以及 形成以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高地为 枢纽、以城市群或都市圈为载体、以省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依托的区域经济体系科学方案。③研究 新经济区位论、经济区划和经济地域系统。包括新 产业生成和发育的区位因素与选择原理,新生产业 经济与区域经济基础在节约要素投入、提高经济产 出、改善经济效率、减少负外部性等方面的关系,适 应“双循环”格局的经济区划方案,满足国民经济体 系安全性、弹性、竞争力需求的产业集群、经济地域 综合体、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模式。

  3.2 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开展经济地理学重 大命题研究

  紧扣经济发展从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低质量发 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过程的转变,开展经济地理学 重大命题的研究。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现代化 的必然选择,这就决定了中国经济地理过程必须沿 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演进。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 为驱动的,那么区域间创新能力的差距是否对区域 经济发展差距产生累积效应?如何建构国家和区 域创新体系就成为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关键内容。 高质量发展是要改变以往经济持续增长没有同生 态环境改善、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同步同向的过程, 那么,如何建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状态识别方 法与调控机制?

  参考文献:

  [1] 樊杰. 中国人文地理学70年创新发展与学术特色[J]. 中国科 学:地球科学,2019,49(11):1697 - 1719.

  [2] 樊杰. 优化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科学基础——对未来10年经 济地理学学科建设问题的讨论[J]. 经济地理,2011,31(1):1 - 6.

  [3] 樊杰,孙威. 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进展及展望[J]. 地理科 学进展,2011,30(12):1459 - 1469.

  [4] A.H.巴甫利谢夫,朱危安. 苏联经济地理学的发展[J]. 地理译 报,1988(2):62 - 64.

  [5] 陈刚强,刘沛林,李映辉,等.《经济地理》创刊以来的知识溢 出特征与变化[J]. 经济地理,2020,40(2):1 - 12.

  [6] 吴传钧. 发展中的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吴传钧院士学术报 告选辑[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7] 毛汉英. 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理论方法研究[J]. 地理学报, 2018,73(4):608 - 619

  作者:樊 杰1,2,3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