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造血式”东西部医疗扶贫工作模式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1年09月29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要】东西部的扶贫协作为我国特色的扶贫方法,是根据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政策优势为依托,并由政府组织、各地区政府与企业协同开展的一种扶贫方法,且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2020年是国家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作者在本文中

  【摘要】东西部的扶贫协作为我国特色的扶贫方法,是根据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政策优势为依托,并由政府组织、各地区政府与企业协同开展的一种扶贫方法,且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2020年是国家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作者在本文中系统梳理了福建省立医院持续十年之久的东西部对口支援工作经验和做法,主要包括坚持联席会议、共同决策的机制不间断,坚持驻点帮扶、人员选派的模式不间断,坚持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的体制不间断,两院建立帮扶关系以来,帮助彭阳县人民医院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显著提升了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为彭阳县整体摆脱贫困,实现医疗脱贫,发挥了积极有益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在东西部对口帮扶协作中存在的困惑和难点,提出在深化东西部帮扶,脱贫攻坚中要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转变医疗技术管理理念,多渠道人才培养的工作建议,为日后东西部扶贫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东西部;医疗扶贫;工作模式;医疗技术水平;政策;对口支援

扶贫工作论文

  2009年,在闽宁互学互助相互协作背景下,福建省立医院响应福建省委省政府号召,积极贯彻“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指导原则,努力探索构建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多学科联动的医疗扶贫协作机制。根据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对口帮扶工作安排,医院主动落实闽宁协作工作要求和对口支援任务,积极开展东西部医疗扶贫工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彭阳县人民医院”)建立起东西部对口帮扶关系,开启了东西部医疗扶贫工作的新实践、新征程。

  扶贫论文范例: 土地流转助推农村产业精准扶贫的策略

  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是我国特色的一个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及扶贫方法,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功,在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存在一定的不适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政策及制度,以推进扶贫政策的精准度。十余年来,福建省立医院与彭阳县人民医院山海牵手、密切协作,对口帮扶工作实现了从“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走出了东西部医疗扶贫的新路,为全省乃至全国医疗扶贫工作提供了“省立样本”。本文从福建省立医院与彭阳县人民医院基本情况入手,分析各种扶贫政策所取得的效果,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福建省立医院始建于1937年,是福建省卫生健康委直属的唯一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编制床位2500张,临床科室53个、医技科室11个、党委和行政职能部门27个,年门诊量约200万人次,年住院量近9万人次,年手术量5万余台次,拥有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000多人,获批急诊医学、重症医学、心脏大血管外科、专科护理、中医全科医学等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心血管内科专业、呼吸内科专业、内分泌专业、肾病学专业等1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拥有福建省首支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是福建省临床诊疗、医学研究、医学教育、预防保健的中心和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

  彭阳县人民医院创建于1983年,是国家级贫困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域内唯一一所综合性医院,2009年帮扶之初,该院仅有编制床位120张,仅设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急诊科、药剂科、检验科等临床医技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到100人,年门诊量不足4万人次,住院量2000人次左右,年手术量仅为200台次,医院面临基础设施落后,专科建设停滞,学科发展缓慢,管理效率低下,专业人员匮乏、技术水平低下等发展障碍和瓶颈约束。

  自2009年两家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帮扶关系以来,医院领导高位嫁接,职能部门紧密衔接,专业科室精准对接,以“看得好病、看得起病”为医疗扶贫工作中心,立足“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的工作目标[1],针对彭阳县人民群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重点帮助彭阳县人民医院提升县域外转率较高疾病的诊疗能力,做好对口帮扶顶层设计,采取派驻人员驻点帮扶和不定期组织巡回医疗、加大人员培养等帮扶形式,切实提升彭阳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提升彭阳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2具体做法

  十年来,省立医院坚持“工作未断档、人员不缺位、协作无缝隙”的要求,按照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的《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根据彭阳县人民医院功能定位和建设发展实际,结合当地群众患病现况和医疗服务需求,加强医院专科能力建设,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2.1坚持联席会议、共同决策的机制不间断

  自对口帮扶关系建立以来,省立医院强调顶层设计的突出作用,坚持高位嫁接抓落实。每年至少召开1次对口帮扶联席会议,双方院领导定期研究对口帮扶工作,总结经验,梳理做法,反思问题,商讨对策,共同部署帮扶支援的方向与重点任务,根据彭阳县人民医院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适时调整对口帮扶工作,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十年来,双方召开联席会议13次,解决对口帮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50余个,落实具体工作措施近百项,有效推进了协作和帮扶的持续深入。

  2.2坚持驻点帮扶、人员选派的模式不间断

  自对口帮扶关系建立以来,省立医院遵循“传帮带”的原则,坚持人员派驻强能力。每年选派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高、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能力高超的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业务骨干进驻彭阳县人民医院开展驻点帮扶工作,同时不定期组织各专业领域专家赴彭阳县开展巡回医疗,指导和帮助彭阳县人民医院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十年来,省立医院先后组建十三批次48人次医疗技术队伍赴彭阳县人民医院进行3~6个月的驻点帮扶工作,组织四场次巡回医疗活动,涉及眼科、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心血管内科、急诊科、胸外科、重症医学、放射、超声、护理、医院管理等专业,派出人员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32人次,50%以上人员具有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派驻人员在彭阳县人民医院广泛开展门诊、会诊、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手术示教、学术讲座、管理点评等活动,大大丰富了对口帮扶工作内容,提高了彭阳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

  2.3坚持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的体制不间断

  自对口帮扶关系建立以来,省立医院秉持“走下去帮教,请上来培养”的理念[2],坚持人才培养提技术。一方面驻点帮扶人员结合自身专业技术,针对当地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以及外转率较高的疾病,有重点的推广和带教彭阳县人民医院人员开展适宜技术,提升医务人员技术能力。

  另一方面医院开放人才培养渠道,免费接收彭阳县人民医院人员进修培训,十年来,医院驻点帮扶人员在彭阳县人民医院指导推广深静脉穿刺术、硬膜下血肿清除术、腔镜下前列腺电切术、小切口治疗锁骨骨折、腹部增强CT的临床应用等新技术新项目21项,累计接收彭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儿科、产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康复科、急诊科、超声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等专业人员50余人次进修培训,帮助彭阳县人民医院提高医务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3工作成效

  两院建立帮扶关系以来,省立医院遵循先“输血”再“造血”,先见成效后建机制,先改面貌再转思想,帮助彭阳县人民医院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显著提升了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为彭阳县整体摆脱贫困,实现医疗脱贫,发挥了积极有益的作用。

  3.1医疗扶贫工作机制体制逐渐完善

  医院成立福建省立医院对口支援彭阳县人民医院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精准帮扶彭阳县人民医院工作方案》《对口帮扶彭阳县人民医院年度工作计划》《短期外派医师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规范对口帮扶工作,高层对接机制不断深化,双方沟通交流不断加强,按帮扶周期持续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实行目标管理,不断优化对口帮扶工作重点,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创新,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东西部医疗扶贫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

  3.2彭阳县人民医院整体能力显著增强

  十年来,在医院一批又批对口帮扶医疗队队员的接续奋斗下,彭阳县人民医院先后创建了泌尿外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等4个临床业务科室;掌握了泌尿外科常规手术、眼科白内障手术、呼吸机使用、超声引导下穿刺、MRI使用等临床诊疗技术;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医疗安全管理、绩效考核等规章制度,规范了临床护理行为。

  2012年彭阳县人民医院通过宁夏自治区卫生厅组织的二级甲等医院评审,2016年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审,医院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管理能力不断提升[3],如今,彭阳县人民医院已发展成为拥有职工414人,床位450张,设置有50个临床、医技、门诊和职能科室,年门诊量12万人次,住院1.3万人次,手术1400余台次的集医疗、预防、保健、急救、教学为一体的县域医疗中心。

  3.3医疗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

  十年来,我院通过派驻人员长期驻点帮扶、组织专家开展巡回医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持续下沉,延伸了优质医疗服务的时间和空间,尤其是2019年5月医院与彭阳县人民医院远程医疗平台成功搭建并顺利开通后,现代科学技术与医疗服务实现深度融合,两院着力拓展远程医疗服务内涵,丰富服务内容,实现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门诊、远程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医疗资源共享,进一步缩短了医疗服务的距离,“互联网+医疗”积极作用逐渐显现,截止2019年11月,医院与彭阳县人民医院实施远程会诊24例次,完成远程教学4场次,远程疑难病例讨论及教学查房32场次,真正实现了让彭阳县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的目的,进一步延伸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显著增强了彭阳县人民看病就医获得感[4]。

  4思考

  4.1医疗扶贫成效评价不够完善

  医疗扶贫是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之一[5],省立医院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方面的对口帮扶格局,有效改变了彭阳县人民医院的整体面貌。但是,目前,对医疗扶贫效果评价和评估方面尚缺乏有效、科学、统一的标准,效果认定较为滞后[6]。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医疗扶贫考核评价标准,建立考核评估体系,明确扶贫效果的评定标准,客观、科学、合理评估医疗扶贫成效[7-8]。

  4.2医疗技术推广和普及存在困境

  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是对口帮扶的核心内容,我国目前医疗技术管理以医疗机构为准入主体,省立医院做为国家级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能够在权限内开展授权的医疗技术和医疗项目,但是彭阳县人民医院为二级综合医院,某些技术和项目没有获得准入资质,医院支援人员在推广适宜新技术新项目时,受资质和权限限制,当地适宜和急需的新技术新项目无法开展,对彭阳县人民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彭阳县人民看病就医获得感的提升造成一定障碍[9-10]。

  因此,建议国家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改革医疗技术管理体系,将我国现行的医疗技术准入方式由以机构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转变为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方式,深入推进“放管服”,让符合条件和资质的医务人员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开展相适应的技术和医疗服务项目,切实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11]。

  4.3人力资源匮乏现状难以扭转

  但是由于客观原因及现实条件,彭阳县人民医院本身人力资源匮乏,既难以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医疗技术人才,又缺乏人才本土化培养的能力,人才流失现象更是严重,医院缺乏内在活力和持续发展潜力[12-13]。因此,建议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定点培养、委托培养等多种形式,为包括彭阳县人民医院在内的中西部贫困地区留住人才、储备人才、补充人才,促进中西部地区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长期、稳定、持久发展[14-15]。

  总之,经过多年接续奋斗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福建省立医院在对西部对口扶贫协作方面践行了积极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取得一定效果。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立足实际、立足基层、立足需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融入“互联网+”、5G技术、远程医疗等现代先进技术,深入推进东西部对口帮扶,更加积极主动发挥健康扶贫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的内涵作用,促进东西部医疗协作的高质量发展,更好的为推进乡村乡村振兴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关于印发加强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16-02-17)[2019-09-29].

  [2]李雪松,瞿三江.我院坚持城乡医院长期对口支援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6):18-19.

  [3]徐毓才.医疗精准扶贫亟须“精准”[J].中国医院院长,2016,12(13):82-84.

  [4]蒋祎,田光,蒲漪然,等.中国医疗领域健康扶贫政策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9,39(2):88-92.

  [5]闵新歌,孙景海,阮航,等.大力开展医疗扶贫工作促进军地卫生事业发展[J].中国医院管理,1995,1(9):53-54.

  作者:蒋剑1,2林孟波2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