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创新空间的尺度差异与规划响应

时间:2021年12月28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创新空间具有突出的尺度特征,但已有研究较少关注创新空间的尺度问题,忽略了不 同尺度创新空间的发展差异。本文聚焦尺度视角,系统梳理了创新楼宇、创新场所、创新地 区和创新区域四个不同尺度创新空间的基本内涵和类型。在此基础上,从创新活动的组织模 式、创

  摘要:创新空间具有突出的尺度特征,但已有研究较少关注创新空间的尺度问题,忽略了不 同尺度创新空间的发展差异。本文聚焦尺度视角,系统梳理了创新楼宇、创新场所、创新地 区和创新区域四个不同尺度创新空间的基本内涵和类型。在此基础上,从创新活动的组织模 式、创新氛围的营造方式和创新空间的形态结构三个方面比较了不同尺度创新空间发展特征 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尺度创新空间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创新空间;尺度差异;规划响应;创新楼宇;创新场所;创新地区;创新区域

创新空间论文

  引言

  创新空间是创新活动集聚和扩散的主要载体,也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 空间。近年来,创新空间已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创 新空间的组织模式 、创新空间的分布与演变特征 、创新空间的规划策略 12 等方面。 同时,创新空间的规划实践也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出现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11]、上海 杨浦中央智力区 13]、广深科创走廊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创新空间。然而,已有关于创新空间 的研究较少关注其尺度问题,忽略了不同尺度创新空间在类型划分、发展特征与规划策略 等方面的差异,创新空间的相关概念也因缺乏明确的尺度指向而略显混乱。

  事实上,创新 空间具有突出的尺度特征,不同尺度创新空间虽然共同构成了创新空间系统,但彼此间在 主导功能上却存在差异化的分工关系。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创新空间的尺度差异,以 加深对不同尺度创新空间发展特征的理解。此外,在大量规划实践的推动下,新的创新空 间类型不断涌现,也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相关类型的适用尺度,探讨针对不同尺度创新空 间的规划策略。为此,本文引入尺度的视角,在梳理不同尺度创新空间内涵和类型的基础 上,探讨不同尺度创新空间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划策略,以期相关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能 够进一步关注创新空间的尺度差异以及创新空间研究话语体系的构建。

  1 创新空间的尺度内涵与类型

  创新活动在不同尺度上的集聚和扩散形成了不同尺度的创新空间,因此可以按照尺度 的大小对创新空间进行分类。基于这一思路,部分学者对创新空间的尺度与类型划分已有 所讨论。例如,曾鹏等将城市创新空间系统分为智慧圈、智慧丛、智慧簇群、智慧单元等 四个层级 1]。邓智团和陈玉娇认为创新空间涵盖创新楼宇、创新街区、创新城区、创新城 市、创新区域、创新国家和全球创新网络等不同尺度和类型 14 。

  旷薇等将科技创新的空间 规划尺度分为国家和区域、城市以及创新功能区等尺度 15 。马小晶和陈华雄将高科技集聚 区归纳为楼宇型、街区型和园区型等三种类型 16 。基于上述研究,并通过对国内外创新空 间相关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梳理,本文将创新空间分为创新楼宇、创新场所、创新地区和 创新区域四个尺度,不同尺度创新空间的内涵。

  创新楼宇(Innovative uildings)是指以一栋或几栋建筑物为主要载体集聚创新活动的 空间,本质上是一种建筑尺度的创新空间。创新楼宇面积一般在几公顷到几十公顷之间, 是城市与区域创新系统中能够反映“尺度”概念的最小创新单元,有时也是构成其他尺度 创新空间的基础单元。

  本文所讨论的创新楼宇具有显著的入驻主体多样性,不包括单个企 业自身建设的研发或总部大楼,而主要指那些为处于初创期的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 理空间、基础设施和创新服务的楼宇尺度创新空间,在类型上以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孵化器和加速器为主。近年来兴起的以联合办公为主要特点的众创空间、创客空 间等新概念本质上也属于孵化器这一类型。全球知名的孵化器——美国波士顿剑桥创新中 心(Cambridge Innovation Center, CIC)是楼宇尺度创新空间的典型代表。

  创新场所( nnovative laces)是指创新创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在小尺度城市 化空间集聚所形成的创新空间。与创新楼宇相比,创新场所属于街区或社区尺度的创新空 间,面积一般在几十公顷到几百公顷之间。创新场所在创新主体构成、创新功能配置等方 面具有相对多样化的特点,是构成地区尺度和区域尺度创新空间的基本单元。

  场所尺度创 新空间的常见类型包括创新街区、创新城区、环高校创新圈等。由于兼具创新集群与城市 街区的特质,场所尺度创新空间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14 21 ,相关研究还分 析了波士顿肯德尔广场 22 、纽约硅巷 23 、大板站前综合体知识之都 24]、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等国内外有一定代表性的创新场所。

  创新地区( nnovative reas)是指在市域内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以高新技术企业、 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大量集聚为主要形式、以生产研发为主体功能并配套一定城市功能 的创新空间。与创新楼宇和创新场所等微观尺度的创新空间相比,创新地区属于中观尺度 的创新空间,面积一般在十几平方公里到几十平方公里之间,是支撑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 功能区。由于尺度和规模较大,创新地区主要分布于城市边缘区,但也可位于一些城市中 心区,类型上以高新区、科技城和科学城为主。

  美国北卡三角研究园区、北京怀柔科学城 等是比较典型的创新地区。 创新区域( nnovative Regions)是指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通过规划等方式进行有 机整合,在都市圈或城市群尺度形成的、对区域和国家创新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创新空 间。创新区域是创新空间系统中的最高层级,也是构成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区域以及全球创 新网络的重要节点或枢纽。在相关规划实践和政策文件中,区域尺度的创新空间主要以城 际科创走廊、科技创新共同体等形式出现。就创新走廊而言,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英国 科创走廊、广深科创走廊、长三角 60 科创走廊等 26 27]。近期国家提出的长三角科技创新 共同体这一概念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城市群尺度的创新区域。

  2 创新空间发展特征的尺度差异

  由于所承担的主导功能不同,上述四个尺度的创新空间虽然在尺度上存在相互嵌套的 关系,但在发展特征上却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创新活动的组织模式、创新氛 围的营造方式、创新空间的形态结构等三个方面。

  2.1 创新活动的组织模式

  初创型企业是楼宇尺度创新空间的使用主体,其创新活动主要涉及技术研发、成果孵 化、产品中试等不同环节,而这些环节通常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因此,在 创新活动的组织模式方面,楼宇尺度创新空间较为强调空间的开放共享与功能混合,这不 仅可以降低初创型企业的创新成本,也有助于促进初创型企业的交流互动,催生新的技 术、方法和理念。 在场所尺度的创新空间中,创新活动的组织通常围绕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源,或内 嵌于街区和社区等高度城市化的空间,有学者因此也提出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的创 新活动组织模式 3]。

  事实上,近年来在城市内部逐渐兴起的各类创新场所及其所代表的创 新活动组织模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一代创新创业群体对城市多元生活和创新氛围的向 往 28 29 ,也反映了城市发展逻辑由以往的“业兴人、人兴城”向“城兴人、人兴业”的转 变 14]。 地区尺度创新空间在创新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较为强调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主 体的集群式发展。例如,国内许多城市以“园中园”的形式在高新区内划分不同的功能区 以培育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近年来在国内一些城市兴起的科学城则主要强调科研机 构和科学装置在空间上的集聚,如北京的怀柔科学城、深圳的光明科学城等。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分布式创新、开放式创新为代表的创新组 织模式已成为企业在区域范围内组织创新活动的新模式 30 。相应地,区域尺度创新空间 对创新活动的组织模式也正逐渐从等级与封闭转向网络与开放 。这一趋势近年来也引起 了部分学者的关注,如相关研究以长三角等地区为例,分析了城市群多尺度创新网络的结 构特征与形成机制 33 34 。

  2.2 创新氛围的营造方式

  楼宇尺度创新空间在创新氛围的营造方面较为注重创新创业生态的培育,通过在有限 的空间内提高不同功能之间的混合程度,为初创型企业和创新创业群体提供创新配套服 务。例如,通过植入便利店、咖啡店、书店、路演台等“第三空间”,众创空间等这一类 型的创新楼宇不仅能够满足创新创业群体对办公、技术实验、产品中试等方面的基本需 求,而且也满足了创新创业群体日常消费、交流共享等方面的需求。

  场所尺度的创新空间往往具有较好的创新氛围,主要由于这类创新空间通常邻近高校 和科研院所等创新源,同时具有相对完善的创新配套服务。邓智团和陈玉娇总结了国际上 典型创新街区的场所营造经验,认为创新街区的场所氛围营造通常涉及文化氛围、社会网 络、文化多元、文化创意等四个方面 14 。

  近年来,相关研究还探讨了将创新场所氛围营造 与物质空间更新改造相结合的策略 。 地区尺度的创新空间是产业创新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空间,因此该尺度的创新空间 在创新氛围的营造方面较为注重产业集群的培育。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该类型创 新地区的创新氛围营造通常涉及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括用于支撑集群发 展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后者则主要包括优化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与生态环境等。

  区域尺度的创新空间通常已经具有较强的创新基础,同时也有来自中央或地方政府强 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区域尺度创新空间主要关注如何实现创新氛围的可持续性。例如, 长三角 60 科创走廊通过建立不同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机制、搭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举办 一系列宣介活动等方式,在走廊沿线城市掀起了浓厚的创新氛围,并进一步提升了该创新 区域的战略角色和品牌影响力。

  2.3 创新空间的形态结构

  单体建筑是楼宇尺度创新空间较为常见的一种空间形态,而近年来基于组合式建筑形 成的创新综合体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前者如美国波士顿剑桥创新中心 (CIC),其最初就是一栋位于肯德尔广场旁边的单体建筑。而后者或基于空中连廊相 接,或共享部分交流、学习和休憩空间,最终实现孵化加速、产品中试、成果展示、风险 投资等不同功能的混合。

  例如,世界著名的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在其内部就布置了众多连廊 式建筑以增进企业间的交流与联系。 场所尺度的创新空间在形态上通常表现出“无边界”的特点,即创新空间没有明确的 地理边界,而是与城市内部的街区和社区相融合,如纽约的硅巷、波士顿的肯德尔广场 等。场所尺度的创新空间通常没有明确的空间结构,企业等创新主体一般以高校和科研院 所等创新源为核心,并围绕主要街道或公共空间进行布局。作为支撑城市和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功能区,地区尺度创新空间通常也是构成城市创 新中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体通常呈现出一种“团状”的空间形态。就空间结构而 言,地区尺度的创新空间通常呈现出组团式的布局特点。

  例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 中园”的创新活动组织模式通常会形成“一区多园”的创新空间结构。 区域尺度创新空间的形态往往因不同的创新空间类型而不同。例如,城际科创走廊这 一类型的创新区域通常沿着主要交通廊道布局创新资源,因此在整体上通常呈现出一种 “线状”的空间形态。在空间结构上,区域尺度的创新空间则通常呈现出“多中心、网络 化”的布局特点,即在区域内部分布若干个具有紧密交通和创新联系的创新中心。

  3 不同尺度创新空间的规划响应

  不同尺度创新空间的规划既要遵循创新活动集聚的一般规律,也要考虑不同尺度创新 空间的发展特征差异,在满足企业等创新主体“多元、共享、开放、混合”等共性需求的 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策略,通过空间规划的响应推动不同尺度创新空间的可持续发 展。

  4 结语

  创新空间的尺度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被较早观察但尚缺乏系统讨论的问题。随着创 新型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有关创新空间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日益增多,为本文探讨 创新空间的尺度差异与规划响应提供了现实基础。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对创新空间的尺度 划分与类型归纳并不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对不同尺度创新空间发展特征的分析及规划思 考以概述为主,难免会以偏概全。然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与总结能够为创新空间 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推动后续相关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更多地关注到创新空间的尺度差 异,这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对不同尺度创新空间研究结论和规划策略的针对性。当然,随 着相关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的不断深化,未来创新空间必然会出现新的尺度和类型、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需要新的规划策略加以应对,因此也期待更多的学界和业界同仁能够关 注到这一议题。

  参考文献

  [1] 曾鹏, 曾坚, 蔡良娃. 城市创新空间理论与空间形态结构研究[J]. 建筑学报, 2008(8): 34-38.

  [2] 朱凯. 政府参与的创新空间“组”模式与“织”导向初探——以南京市为例[J]. 城市 规划, 2015, 39(3): 49-53, 64.

  [3] 郑德高, 袁海琴. 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的城市创新空间研究[J]. 国际城市规 划, 2017, 32(4): 67-75.

  [4] 张京祥, 何鹤鸣. 超越增长:应对创新型经济的空间规划创新[J]. 城市规划, 2019, 43(8): 18-25.

  [5] 段德忠, 杜德斌, 刘承良. 上海和北京城市创新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模式[J]. 地理学报, 2015, 70(12): 1911-1925.

  [6] 王纪武, 孙滢, 林倪冰. 城市创新活动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对策——以杭州市为 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20, 27(1): 12-18, 29.

  [7] 韦胜, 王磊, 曹珺涵. 长三角地区创新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以“双创”机构为 例[J]. 经济地理, 2020, 40(8): 36-42.

  作者:李迎成 朱凯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