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信息化课程改革的探究与策略——以《康复心理学》课程改革为例

时间:2021年05月30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面对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通过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方法等途径,有利于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实现课程的有效教学,培养现代化人才。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面对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面对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通过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方法等途径,有利于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实现课程的有效教学,培养现代化人才。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面对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通过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方法等途径,有利于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实现课程的有效教学,培养现代化人才。

  关键词:信息化课程;改革

信息化建设

  引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对教育领域影响巨大。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投入,旨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信息化人才,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

  信息技术论文范例: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现状调查报告

  一、目前教育现状分析

  1.1教育观念陈旧

  在长期的社会教育环境下,我国教育形成了重“学”轻“术”的传统观念,因此在大多数的课堂上,教师主要是以理论教育为主,对学生技能知识的教授存在一定的欠缺。同时在对学生专业掌握能力的评测中,大多也是以试卷考试是否合格来判断一个学生是否达到作为一个技能型人才的标准。而作为一个技能型人才,首要的应该是具有完成某一工作的动手实践能力,其次才是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因此,作为教育更多的应该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一个学生培养得合格与否,更多的应该与该学生能否完成相应岗位的工作为合格标准,这则需要改变目前的教育观念,制定以就业工作为导向的教育方式,形成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新观念。

  1.2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在课程前,针对临床企业岗位需求调研、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学生目前各方面知识能力素养的调研、班主任调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发现,作为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在学习方面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较低,尤其对理论课程更是难以提起兴趣,从而导致学生普遍具有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的特点。传统的课堂授课中,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就课堂教学情况来讲,很多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所学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在课堂聊天、玩手机等现象普遍存在,甚至部分学生时常迟到、早退,甚至逃课;在课堂之外,绝大部分高职学生不会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也很少与教师、同学探讨,进行进一步的知识拓展学习。这样的低兴趣学习导致的结果就是学习的低效率、低效果,很难达到教育的教学预期目标。

  1.3教学方式与学生特点不相适应

  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招的学生,是属于不同地区相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其本身自我学习能力就较差,同时个体之间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新知识点的学习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传统的授课方式很多时候只能满足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要求,对于基础差、学习接受能力弱的同学会出现听不懂情况,这就更加容易造成这类同学的厌学现象,而对于基础好、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讲授内容又显得简单,不利于这类同学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究和钻研,使得这类学生学习主动性下降。因此,传统的教授课堂并不能很好的让高职学生接受和掌握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知识。

  二、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2.1立足时代,对接岗位,构建项目化教学内容

  参照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设置,根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临床岗位能力需求,依据各级各类康复医院、康复医疗机构岗位调研明确康复治疗师的典型工作任务,贴合临床知识由基础—诊断—干预的认知规律对《康复心理学》课程进行知识梳理、内容重构,调整为项目化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学内容的改革应当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环境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面向现代化、面向信息化,向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体现出前沿性、科学性、综合性。一方面,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打造数字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强化内容呈现形式,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另一方面,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做到并向发展、共同进步,并根据新时期新环境的需要,在开展传统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将最新的专业知识、科研成果更新到教材、教学内容中,增强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促进学生知识结构优化。

  2.2调查评测,分析学情,构建四育并举之维度

  在课程前,教师针对临床企业岗位需求调研、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学生目前各方面知识能力素养的调研、班主任调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秉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基于“三全育人”和“成就每一个人”的育人理念,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习知识、能力及素养的要求,以及学情分析的结果,确定“智育固基、技育强能、心育为本、德育铸魂”四维教学维度以及 “知识、技能、素养、思政”的四维教学目标。通过课前学情分析,掌握学生特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选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我们应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将信息化思维融入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改善学生的课堂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以教育信息化为路径,将网络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搭建优质数字学习平台,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及精品课程信息资源库,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其中,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线开放课程等是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特色之一,我们可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充分利用和普及网络资源,从传统教学走向信息化教学。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比如运用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手段,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信息化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3任务驱动,PDCA,构建三阶段教学过程

  以任务案例驱动贯穿始终,遵循临床工作流程中常见治疗方法识原理、知技巧、行方法和常见心理疾病症状识别、疾病诊断、方案制定和干预治疗的主线,通过任务疫情案例、问卷星、微课、专家视频、动画、操作视频等教学资源,通过“准备-执行-检查-反思”的PDCA体系来强化学生诊断、干预心理疾病的技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2.4依据标准,多元并举,构建多手段评价体系

  在以往,教育信息化管理并不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建设工作,且为了减少信息化管理变革所带来的高难度工作,学校长期以来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开展信息化管理,更多的是涉及一部分信息技术,整体管理仍然是以人工操作为主,不利于信息化管理的深入发展。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以“智育固基、技育强能、心育为本、德育铸魂”为教学维度,以“知识、技能、素养”为考核目标,贯穿“学前、课前、课中、课后、学后”全过程,针对“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沟通技巧、团队协作”全方位进行考核。

  教学过程中的考核形式为过程性考核,载体为职教云平台,以知识、技能、素养评价为主线,通过职教云平台将学生的考勤、学习情况、参与情况、作业、考试等进行呈现,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不仅注重学习内容的考核,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小组合作、职业素养等全面综合的考核。

  结论:面对新时代信息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课程教学改革。做到充分认识和把握信息化教学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完善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多角度推动教育理念更新,全方位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教育的信息化改革过程中,只有通过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会完成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继鸿,张怡,仵红.信息化背景下的定制化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探索研究[J].广东印刷,2021(01):56-58.

  作者:张婷婷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