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胃肠病学之治疗消化性溃疡

时间:2015年05月16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胃肠病学之治疗消化性溃疡 推荐本站最有人气的杂志: 《 胃肠病学 》 创刊于1996年,1999年起正式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编辑出版,萧树东教授任主

  胃肠病学之治疗消化性溃疡 推荐本站最有人气的杂志:胃肠病学创刊于1996年,1999年起正式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编辑出版,萧树东教授任主编。

  【摘要】消化性溃疡病治疗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使症状消失,更重要的是达到黏膜痊愈,防止复发,预防溃疡恶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用药时,还必须防止饮食不规律、持续饮酒、吸烟、精神高度紧张等致病因素的发生。

  【关键词】胃肠病学,治疗,胃溃疡,三联治疗法,生活方式

  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由于胃、十二指肠黏膜侵袭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衡所致,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索,因此在西医上常采用三联疗法以根除HP,从而达到控制症状、利于溃疡愈合及防止复发。消化性溃疡病治疗以药物为主,但不要忽视药物对治疗环境的依存性,治疗用药时,如果依然饮酒、食辛辣食物、吸烟就会对治疗环境产生破坏,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消化性溃疡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1基于奥美拉唑的三联治疗法

  治疗方法:奥美拉唑清晨口服20 mg/d,疗程4周;阿莫西林0.5 g,3次/d;左氧氟沙星200 mg,2次/d,服1周。所有服药病例治疗前、后3 d内各检查胃镜1次并记录溃疡部位、数目、大小及周围炎性反应情况。服药72 h记录1次症状、体征,以后每周记录症状体征,测血常规1次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在治疗前和结束后测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变化。

  临床上常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以根除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奥美拉唑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降低壁细胞中的H+-K+-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基础胃酸的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由于H+-K+-ATP酶又称做“质子泵”,故本类药物又称为“质子泵抑制剂”。本品对组胺、五肽胃泌素及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胃酸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H2受体拮抗剂不能抑制的由二丁基环腺苷酸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健康受试者每日口服本品30mg,共4周,可使基础和五肽胃泌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抑制70%~80% ,停药后2d回复到治疗前水平。用药后随胃酸分泌量的明显下降。胃内HP迅速升高。由于奥美拉唑减弱胃液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较强,比雷尼替丁更加有效。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根除HP不但可促进溃疡愈合,而且预防溃疡复发。但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HP的根除率有所下降,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耐药菌株的产生。因此,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是治愈HP相关性溃疡的关键。阿莫西林尽管应用广泛,但幽门螺杆菌耐药仍少见,故阿莫西林可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抗生素。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而致细菌死亡,其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且抗菌谱广泛。故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可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抗生素。法莫替丁为组胺H2受体阻滞药,对胃酸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也可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对动物实验性溃疡有一定保护作用。服药后约1 h起效,作用可维持12 h以上。不良反应:有少数患者可有口干、头晕、失眠、便秘、腹泻、皮疹、面部潮红、白细胞减少,偶有轻度一过性转氨酶增高等。

  2基于胶体铋的三联治疗法

  治疗方法:胶体铋 110mg、4次/d、餐前口服, 呋喃唑酮0.1mg,3/d, 甲硝唑0.4g 2/d,疗程2周,所有患者于治疗前3天、用药治疗结束及停药4周后行胃镜检查。

  胶体铋能与炎症渗出物和黏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包绕细菌,使之失去粘附上皮细胞的能力,继而铋离子进入细胞体使之死亡。甲硝唑对HP具有强大的杀伤力,该药在胃液中浓度高,活性不受胃酸的影响,呋喃唑酮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用其治疗溃疡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用抑酸药,近年来已证实对HP具有杀灭作用,0.1mg的剂量即无明显的副作用又能达到较好的疗效。胶体铋三联治疗法价格低廉,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3健康生活方式对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积极作用

  消化性溃疡病是一种多因素影响而发生的疾病,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人们的精神压力加重,生活失去正常规律,诸多研究发现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社会环境是诱发溃疡病的重要因素。溃疡病治疗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使症状消失,更重要的是达到黏膜痊愈,防止复发,预防溃疡恶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我国溃疡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饮食不规律、持续饮酒、吸烟、精神高度紧张等,其中吸烟可使胃酸分泌增加、幽门括约肌关闭不全使胆汁及十二指肠液反流人胃,使胰腺分泌碳酸氢盐减少,使胃排空时间延长,这些作用造成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也是主要的外来攻击因子。乙醇可直接损伤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用75% 或100% 的乙醇滴于小鼠胃黏膜,l min内即见到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电镜观察类似缺血性坏死 。以往消化性溃疡病治疗以药物为主,容易忽视药物对治疗环境的依存性,药物作用最优环境往往不易得到,用药同时饮酒、食辛辣食物、食醋量大、吸烟等,形成边治疗边破坏,危险因素不断增加。

  近年来药物治疗溃疡病仍为重要手段,随着新一代抑酸剂的产生,药物疗效明显增强。当今无酸不成溃疡这一论断已被医疗界公认,而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病形成的直接原因,在酸性环境中更易增长;戒烟、酒可减少酸的分泌量,有利于药效及服药的顺应性。忌食辛辣食物及酒可减轻对黏膜刺激及破坏,保护黏膜屏障;饮食规律,可促使B细胞定时泌酸;对心血管及风湿病等疾病需服用非甾体类药物的患者,调整服药剂量,使用间歇性服药方法,减少医源性溃疡的发生;在药物、饮食疗法的同时给予心理治疗。通过定期对溃疡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使患者按时、足量、按疗程服药;另一方面可使患者防病意识增强,减少危险因素。因此,医生对溃疡病患者主动实施健康知识教育,不仅可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能有效治疗溃疡病,缩短病程,减少复发,预防溃疡恶变。

  参考文献

  [1]曾令容 覃茂霞等 消化性溃疡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西南军医 2010年第6期

  [2]何凤阁 董志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32期

  [3]严君 走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五大误区 解放军健康 2010年第6期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