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数学教学之小学数学学习中需要培养的能力

时间:2015年05月13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数学教学之小学数学学习中需要培养的能力 推荐站内最有人气的杂志: 《 数学教学 》 国家级关于教育方面论文证书 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数学教育类杂志。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学习,培养能力 摘要:数学需要静态般的思考,同时需要思维

  数学教学之小学数学学习中需要培养的能力 推荐站内最有人气的杂志:数学教学国家级关于教育方面论文证书 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数学教育类杂志。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数学学习,培养能力

  摘要:数学需要“静态”般的思考,同时需要思维的释放,这一过程将是语言表达的舞台。语言历来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人类智能的卓越范例”。离开“说数学”,“做数学”将会变得泛力而无生机可言。“言”讲,将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亟待培养的一种学习方式。下面笔者就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言”讲能力。

  一、前置学习,让学生“言之有物”

  前置学习是指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习的过程。前置学习充分到位,课堂上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重难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而预习后的展示过程,将为学生“言”讲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机会,学生从无话可说走向“言之有物”。如“百分数的认识”教学,教师课前进行了学习任务布置,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所见到的百分数,并试着理解它所表示的意义。课始,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交流,然后要求各小组派出代表作全班“言”讲。下面是学生的交流过程:

  S1:衣服里面的小标牌上有,比如写有涤纶80%,可能是表示涤纶原料占衣服的80%吧,你们同意我的观点吗?

  S2:我爸爸喝的雪花啤酒瓶上写有麦芽度7%,不知道什么意思?你们有谁清楚吗?

  S3:有些酒瓶上还写有酒精度52%。

  S4:我每天喝的光明牛奶盒上有个百分数,是11.2%,妈妈说是纯牛奶占总量的11.2%。

  ……

  整个展示的过程,教师显得非常耐心,百分数的意义似乎在学生叽叽喳喳的“言”讲中无处遁形。数学本来是从生活中来的又应用于生活的,学生的“言”讲过程,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数世纪前一群数学家在对百分数的争论,而知识的疑惑也在这样的争论中得以厘清和理解。

  二、鼓励质疑,让学生“言之有理”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在这样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学生的智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敢于表达、敢于质疑,才能在“言”讲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如在教学圆面积应用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在一张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纸内剪一个最大的圆形纸片,纸的利用率是多少?学生计算的结果是78.5%。在课后的补充练习中有一道模仿练习:在一张面积是5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内剪一个最大的圆形纸片,纸的利用率是多少?因为50不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无法直接求出正方形的边长,也无法直接求得圆的面积了。不少同学眉头紧锁,无从下手。这时一个声音从角落里传出:也应该是78.5%吧。笔者没有放弃这个机会,鼓励她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位学生说,在刚才计算的计算中,我不小心将4厘米作为半径进行计算,却发现纸的利用率和半径是2厘米是一样的,后来我又换了其它数据验证,结果也是这样,所以我认为只要是在正方形内画最大的圆,它的面积都是正方形面积的78.5%。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在其激发下进行了数据验证。结果不但证明了正方形内画最大的圆,两者的比是一个定值,而且研究出了圆里面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两者的比同样是一个定值。同时也理清了三者间的关系,可谓收获颇丰。

  三、适时介入,让学生“言之有序”

  “言”讲能力的培养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又由于受心智发展水平的限制,当学生在“言”讲过程受到其他同学一定难度的质疑时,不能及时作出思维调整和准确判断。这时,教师要适时介入,通过自身的教学智慧让学生的“言”讲过程得以有序进行。如在二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20元可以买5支钢笔,买7支钢笔要多少元?下面是师生交流的过程:

  “言”讲学生(下称生):20÷5=4(元)7×4=28(元)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S1(质疑):这个算式可以写成综合算式吗?

  生:可以的,你们谁能改写成综合算式?

  S2:20÷5×7=28(元)

  生:是的,你说的很好。

  S3:我有意见。我觉得不对,我觉得20÷5=4,7×4=28的综合算式应该是7×20÷5呀,因为第二个算式是7在前面的啊!

  (S3 看着老师,其他学生也看着老师,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这时候教师及时介入,进行了帮助与指导)

  T:你们都很有想法。大家想一想要知道7支钢笔的价格,必须先知道什么?

  生:钢笔的单价。

  师:也就是说我们肯定要先算20÷5,对吗?(对)那20÷5×7=28可以吗?(可以)

  师:要让7×20÷5成立,还需要做什么呢?

  S3:老师,我知道了,要加小括号的,只有加了小括号,才能先算出钢笔的单价。

  有人将教师的适时介入看作是对课堂生成的一种处理,精彩的生成是课堂绽放的绚丽烟花,有价值的生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适时的点拨成为了学生思维的助推器、引领课堂生成的润滑剂。[4]

  四、形式模仿,让学生“言之有范”

  学生“言”讲时,我们希望他说得清楚,同学听得明白。怎样做到这些?在培养初期,“言”讲形式的模仿很重要,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诸如仪态、程序等方面加以规范性训练,让学生“言之有范”。

  程序方面,教师可先采用一定的模式,让学生尝试模仿,等学生已经很熟悉这种模式了,他们自然会对这种模式进行创新,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1.生生对答式

  学生“言”讲的第一句话:“我们组是这么想的:……”然后介绍思考过程。生“言”讲的最后一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下面学生向其质疑,该生再进行解答。这个模式是初始阶段培养学生的固定模式,通过学生上台讲解,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由同学向他质疑,学生进行解释回答,如果还有下面还有同学质疑,学生再进行解释回答。

  2.质疑问难式

  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对于自己要讲解的知识点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而且这一类学生通常对于前面的模式已经非常熟悉,通常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能像老师一样设问,适用于中高段的优秀学生。“你们能看懂我的思路吗?”“我考考你们……”“这个问题你们觉得我说得怎么样?”“还有什么问题吗?”是这个环节常用语言。

  “言”讲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将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外化”,有利于学习的讨论与交流。同时,数学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胆色能力的历练也得以悄然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真正将学生推向了课堂的舞台,掀起了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中国梦。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