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浅析透纳与康斯太勃尔风景画中自然观之差异

时间:2021年01月30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 要:风景画虽然长时间在西方绘画题材等级中不受重视,甚至被作为历史画与宗教画的背景,但是风景画也能反映艺术家的意识及时代精神,其中包括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通过透纳与康斯太勃尔的风景画对比,探索同时代两者自然观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从

  摘 要:风景画虽然长时间在西方绘画题材等级中不受重视,甚至被作为历史画与宗教画的背景,但是风景画也能反映艺术家的意识及时代精神,其中包括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通过透纳与康斯太勃尔的风景画对比,探索同时代两者自然观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从而可以更深刻认识两者的艺术理念与风景画发展历程与地位‍‌‍‍‌‍‌‍‍‍‌‍‍‌‍‍‍‌‍‍‌‍‍‍‌‍‍‍‍‌‍‌‍‌‍‌‍‍‌‍‍‍‍‍‍‍‍‍‌‍‍‌‍‍‌‍‌‍‌‍。

  关键词:透纳; 康斯太勃尔; 风景画; 自然观

风景画

  自16世纪风景画正式出现,可以发现,它并不是由艺术家们单纯描绘眼之所见,即使是在早期的文艺复兴时期,作为背景衬托主题故事的风景,也反映了艺术家的主观意识——体现在风景的隐喻、景色的截取与融合之中‍‌‍‍‌‍‌‍‍‍‌‍‍‌‍‍‍‌‍‍‌‍‍‍‌‍‍‍‍‌‍‌‍‌‍‌‍‍‌‍‍‍‍‍‍‍‍‍‌‍‍‌‍‍‌‍‌‍‌‍。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便会将眼睛所观察到的内容根据自己的思考方式表现出来,而这种意识大多存在于潜意识层次,通过风景画可以研究艺术家的观念意识并了解时代的文化与精神,这其中包含人对于自身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以及对世界乃至宇宙状态的理解。 本文以透纳与康斯太勃尔的风景画为例,分析其画作背后自然观的差异。 他们作为19世纪英国风景画的代表人物,其自然观不同程度地具有时代特征。

  绘画论文范例:线条与书写——中国画的美学选择

  康斯太勃尔(John Constable, 1776-1837)与透纳(J. M. W. Turner, 1775-1851)虽处于同一时代,但他们的风景画不论是从风格、表现手法还是形式上都迥然不同。 康斯太勃尔喜欢表现英国乡村自然风光,以田园牧歌式的风景为主,而透纳常以雾、光、水等题材为主,通过自由奔放的笔触放大自然的力量以彰显人类的渺小,追求理想式的崇高景观。

  一、解析透纳与康斯太勃尔的自然观

  在康斯太勃尔的风景画中,最为重要的是他在描绘乡村风光的背后蕴含的是对家乡的浓厚情感。 他曾在与友人的信件中提到,他想成为一名描绘自己亲眼所观察到的自然的画家。 他意识到存在着一批过于模仿如洛兰与普桑等大师的风景画,这些画家们刻意强调技巧,并脱离了与现实的联系,但他们的风景画仍不能脱离历史隐喻,甚至为了贴合历史母题而改写景物。

  康斯太勃尔致力于将风景画与历史画相分离,通过追溯风景画的历史与发展以提高风景画的地位,虽然风景画一直处于次要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烘托了历史画的高贵并对绘画艺术发展起到了辅助作用。 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是,康斯太勃尔重视风景的“本源”(origin),他观察自然的方式以吉尔伯特·怀特为榜样。 怀特在塞尔伯恩潜心观察并描绘自然,与外界的喧嚣相隔离。 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方式打动了康斯太勃尔,他后期也决定常年待在家乡沙福克郡,家乡风光成为他创作的母题。

  他们都是自然主义者并且以经验主义的方式认知,强调自我经验。 从康斯太勃尔不同时期的画作来看,他对于家乡景色的描绘最为得心应手,富有情感,这是因为他在画中强调个人对自然的认识与理解。 他注重写生,走进自然观察,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大师。 康斯太勃尔的作品强调体验,他以自己对自然客观性的认识为主,而避免风景画中常出现的套路——为强调理想而采用固定的程式或是构图,因此康斯太勃尔的艺术中有许多创新发展。 他通过观察,大胆地将白色颜料轻扫在画布上作为阳光照射在树丛中的光斑,但康斯太勃尔的这种表现方法在当时被诸多批评家、艺术家持以否定的态度,认为他的画面未完成且粗糙。 康斯太勃尔忠于现实的风景画,摆脱了自宗教统治以来将神性置于自然之上,一切与上帝、信仰与神秘相挂钩,人们热衷于自然物质背后的神意[1]的观念。

  而透纳的创作之路,不似康斯太勃尔沉迷于某一地方,他游览各地美景,尤其是阿尔卑斯山、威尼斯等地,大自然壮丽雄伟的风光开阔了透纳的视野与胸怀,也为他提供了创作素材。 透纳喜爱大海、光、雾等元素,通过他的作品可以发现他表现的不单单是自然的客观形态,而是自然中水、光、雾之间相互作用的现象。 他将自然物象抽象为绘画元素进行重构,构成“纯粹”的风景,犹如天地形成之初、一片混沌。 透纳对自然的认识上升到了抽象层面,他将世界解构为某种能量,而不是具体的形式。 哈兹利特是第一个察觉到透纳通过融合元素而抵消独立个体存在做法的人,他在文章中评论到:“它们是空气、土地与水元素的图片,艺术家乐于回到世界最初混沌的状态或是回到大地江河、光与黑暗相分离时的万物状态。 ”在透纳看来自然是崇高的,而人类在自然面前是何其渺小,面对海浪与风暴,人类毫无抵抗之力,只能被其恢宏的气势所折服,被压倒性的力量所震慑。 透纳否定了过去人类中心论的思想,突出表现自然,强调自然的地位。

  二、透纳与康斯太勃尔自然观的差异

  从画面来看,透纳比康斯太勃尔更大胆、更勇敢。 他将自然幻化成具有威胁性的、神秘莫测的宇宙能量体系,这其中的意义是深远的——自然不是人类的后花园,在自然面前人类微如尘埃,由此警示人类尊重与热爱自然。 这是透纳对那些随着工业革命、技术高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人们所产生的错误认知的警告。

  从构图来看,透纳不同于康斯太勃尔执着于画眼前之物。 站在康斯太勃尔的画前,观者会感觉身临其境,包括物体的比例、位置与颜色等,似乎就如画家本人的视角观察一样。 而透纳的作品能动地将景色最具戏剧性、动感的一幕定格并呈现于眼前,他在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赋予风景以生命力与灵魂。 在透纳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以风、光、水为代表的自然力量之间相互碰撞。 透纳的风景画不在于描绘眼睛所观察到的景色,而是通过自然美唤醒人内心的崇高感。

  从作品的题材来看,同属于风景画,但是两人在表现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对于康斯太勃尔来说,自然是存在着花草、田野与水车的有形世界,他坚持以科学的、严谨的、理性的方式思考风景,避免陷入传统风景画的范式。 他认为真正伟大的艺术家应密切而长久地关注自然以远离风格的危害。 康斯太勃尔与透纳同处于科学理论迅猛发展的背景下。 18世纪下半叶以来,自然科学从经验领域进入理论领域,自然科学本身的辩证性质和机械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的矛盾逐渐激化。 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机械自然观的壁垒上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在艺术上,随着科技推动工业发展与城市化发展,浪漫主义重视自然,其原因来自于掌握技术的人类私欲急剧膨胀,而回归自然成为解救人心异化的最好途径。

  表现神性自然(Divine Nature)观念是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之一,诗人与艺术家发现了自然中蕴含的神性与纯真。 透纳的艺术便以崇高美而闻名,是浪漫主义风景画的代表人物。 透纳与康斯太勃尔同样注意风景的理解,但康斯太勃尔表现的是个体对自然客体的体验与认知,而透纳则是在风景画中加入历史性因素,将他对该地过去历史事件的想象融于画中,但与古典主义的历史画不同,它的表现来自于透纳的想象,而不是以描述历史事件为主。 在自然观的理解上,透纳比康斯太勃尔更深入一步,康斯太勃尔对风景的认识还停留在经验主义层面上,相较于透纳更为理性,这也是他当时被许多批评家所诟病的一点。 但这并不妨碍康斯太勃尔的艺术成就,他与透纳皆是风景画发展中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透纳观察的是存在于自然现象后的本质,而康斯太勃尔更多的则是停留于形式本身。 透纳的这种认知偏向自然哲学,试图理解现象的本质与控制自然的一般力量‍‌‍‍‌‍‌‍‍‍‌‍‍‌‍‍‍‌‍‍‌‍‍‍‌‍‍‍‍‌‍‌‍‌‍‌‍‍‌‍‍‍‍‍‍‍‍‍‌‍‍‌‍‍‌‍‌‍‌‍。 在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不断通过丰富知识以完善画面,虽然他年幼时便天赋异禀,但在艺术上不断追求创新并且对新生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 根据罗斯金在《现代画家》中的评述,水面的描绘极难,尤其是平静的水面,但透纳在其他画家表现的基础上予以创新,画中水面有着真实色彩那种流畅性的最佳展现[2]。

  透纳风景画中有关气、雾、水与光等元素的表现可以在科学中找到线索。 例如光学与色彩,牛顿自17世纪研究光的折射并于1704年发表书籍《光学》(Opticks),他通过系列实验分析光的基本性质并在书中专门论述颜色的理论原则: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通过棱镜折射太阳光可分解成从红光到紫光的各种颜色的光谱等。 歌德的《色彩理论》(Theory of Colours),则大胆否定牛顿提出的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所组成,并提出新的学说——通过色彩被感知,虽然从科学角度来说缺少证据,但是它在艺术上确实影响了一些艺术家,其中就有透纳。 透纳不光对光学有所研究,他的书柜中还摆放着萨默维尔的《天体运行机制》(The Mechanism of the Heavens)与乔治·菲尔德的《类比哲学纲要》(Outlines of Analogical Philosophy)。

  透纳一生中与多位科学家往来密切,他与迈克尔·法拉第讨论绘画的颜料,与萨默维尔在工作室进行艺术上的交流。 当时皇家美术学院与皇家学会在同一建筑中,这为他们的沟通提供了便利,并为科学与艺术间的交叉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透纳的艺术中包含他对化学、物理学与天文学等学科理论的思考与艺术中的创新实践。 虽然透纳不是一名科学家,对科学实验例证的细节不甚了解,但是这些原则与理论成就了他不朽的艺术。 艺术与思想中有关自然理念的发展,与人类对客观世界所产生的兴趣、科学的态度以及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息息相关。 自然科学与风景画的发展紧密相连。 随着科学革命逐渐走向完成,18、19世纪众多具有革新性的科学理论横空出世,大量重要理论与学说被提出,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状态也刷新了艺术家的认知,间接推动了艺术家对自然的认识,其见证就是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兴盛。

  与透纳相比,康斯太勃尔的艺术巅峰在于他对家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的描绘,但同时也限制了他与外界更多信息的交流,或使他后来艺术的发展存在突破性小、视野局限等问题。 康斯太勃尔与透纳是英国风景画的两大巨头,他们同属于一个时代,但艺术上却各不相同、各有所长。

  三、结语

  总地来说,透纳与康斯太勃尔都是基于自我认识来定义并诠释风景画,赋予风景画以区别于其他题材的使命,提高了风景画的地位,而两者的差异使其表现手法、风格与主题等等截然不同。 对康斯太勃尔来说,自然是土地与风景等一系列存在于自然界的物质的组成; 而对透纳来说,风景是自然存在着的普遍状态。 他们的差异正好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对自然的不同研究范畴相吻合:自然历史(nature history)与自然哲学(nature philosophy),一种是从人在自然环境中所感知到的事物出发,涉及到自然环境中的生态、生物与地理构成,倾向于观察性的研究; 另一种是对自然和宇宙的哲学性研究,强调对事物的推理与解释,将事物视为普遍的或一般的例子以发掘它们之间的普遍性原则与规律。 因此透纳与康斯太勃尔的风景画作为风景画发展中重要的里程碑,将两种迥然不同的自然认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对现在艺术的发展仍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鲁春芳.神圣自然: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生态伦理思想[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1.

  [2]罗斯金.现代画家Ⅲ [M].唐亚勋,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74.

  作者简介:叶鸾翔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