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民族文化类论文范文(两篇)

时间:2017年06月02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下面是两篇民族文化类论文范文,汉服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历经了明末清初的历史文化,汉服已经成为华夏民族传承千年的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由于民族自豪感的需求和汉服爱好者的推动下,汉服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影响范围日益扩大。

  下面是两篇民族文化类论文范文,汉服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历经了明末清初的历史文化,汉服已经成为华夏民族传承千年的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由于民族自豪感的需求和汉服爱好者的推动下,汉服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影响范围日益扩大。

人民文学

  汉服热民族文化的意义

  摘要:巍巍中华,泱泱大国,汉服承载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21世纪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积累的几千年传统文化,正成为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人们在审视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时,汉服作为适合视觉传播既直观又鲜活的部分逐渐兴起,并重返大众视野。在欣赏汉服之美的同时,我们能透过汉服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气韵和民族文化的回归。

  关键词:汉服;汉服热;民族文化;传承

  华夏民族几千年以来都是汉民族的美称,《左传定公十年》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1]汉族,又名华夏民族或中华民族的古老民族,它的名字“华”便是源于她瑰丽的华裳——汉服。如今,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为了寻回属于汉民族自身的服饰,唤醒酣睡的民族文化,在网络阵营中发动起了汉服运动。随之带动起“汉服热”的潮流。“汉服热”远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找回衣服,它隐藏着的是一群华夏儿女对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片赤子之心。

  一、汉服的命运沉浮

  (一)从显贵到被排挤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的宗周尊儒形成完备的服制体系。这个完备的衣饰文化体系由最初其他民族对于汉人传统服饰的称谓,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进而成为了汉民族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宋元时期,一些异族执政者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的国服,甚至在元代修《辽史》时专门为汉人国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分皇室朝臣祭服、朝服和常服。到了清朝,统治者则推行“剃发易服”政策,这是因为在满清时代,“汉服”是政治高压下的敏感词,同属于文字狱性质的政治问题。虽然在统治者手中被判了死刑,但汉服仍以巨大的魅力吸引着广大民众,甚至雍正、乾隆父子也对汉服欲罢不能。查看保存至今的藏图,有大量他们父子俩穿着汉服的画像,例如《松石流泉图》、《观画图》、《行乐图》等。这就产生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汉服就在这种矛盾又纠结的夹缝中生存着。

  (二)从新生到象征

  汉服见证了从黄帝时期到明末清初的兴盛衰败,伴随着中华民族共同成长。从黄帝登基到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地区,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它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如今寻回华夏文化,重塑中华文明的“汉服热”,让人们逐渐了解什么是深衣襦裙,什么是交领右衽。

  二、“汉服热”的兴起

  (一)“汉服热”的灯塔

  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峰会上,与会代表们身穿唐装出场亮相,之后汉服渐渐回归到了大众视野。在这之后,唐装闻名遐迩,并被一度视为中国的国服。然而,在中国很多学识渊博的汉服爱好者不赞成这种说法。其实,唐装并非唐朝时期的服装,不能望文生义。如今,中国的经济迅速增长,中国人开始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荣,中国的其它民族文化也开始重返当代社会,因此“汉服运动”应运而生。“汉服运动”成为了“汉服热”的指明灯,“汉服热”在现代化的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

  (二)“汉服热”的意义

  追溯“汉服热”的源头,汉服爱好者们只是单纯的宣传和推广汉服文化来实现“使汉民族有衣可穿”的理想。如今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传统的汉民族服饰近乎消散,而日韩这两个邻国却始终传承和保护着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在他们看来,一件衣服是可以维护民族凝聚力和提高民族自信心的。“汉服热”使汉民族人人能够认识汉服、了解汉服,能够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身穿我们的传统服饰,知道自己姓甚名谁,来自何处,以此为基重拾传统汉文化,展现华夏民族千年的文化魅力。

  三、“汉服热”的背后:民族文化回归

  》《易经》《春秋》,大唐《开元礼》、二十四史《舆服志》和其他经史子集为基础继承下来的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制度、政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4]在清朝之前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服饰一直是许多民族历史记忆、审美认知和族群识别的重要载体。与本民族的歌舞、诗史、节日等形式结合,具有丰富的美学艺术研究价值。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导致的经济社会等评价标准的差异,人们开始淡忘了对本民族服饰的认同感。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实现“中国梦”必然要传承民族文化。随着中央到地方对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号召与政策导向,更多的汉服商家开始积极寻求文化产业的跨领域合作,还有一些外国游客也订购汉服等民族传统服饰。透视“汉服热”的背后必然是民族文化的回归与传承。

  参考文献:

  [1]班固(汉).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作者:梁晓晓 单位:临沂大学

  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

  摘要:民族院校的美术教学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尤其是在社会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传承的背景下,对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发扬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民族院校美术教学策略的改进,运用民族文化教学地位提升、教师队伍改良、美育多元化发展以及美育模式创新等方式更好地助力民族文化传承,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和代代传承。

  关键词:民族文化;美术教学;创新融合

  费孝通先生曾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美仿佛就是一切事物最好又最简单的代名词,而美术就是记录这一切好的事物并加以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随着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美术的发展也提升了文明的层次。科学、思想和艺术三者大抵构成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些素养是任何一个现代化的文明人都应具备的。[1]民族院校的人文性质决定了民族院校的美术教学不仅是传授给学生应有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更能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氛围,更能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热爱和自豪,更加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给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许多考验与挑战,生活物质和精神文化在现代人越来越大的社会现实压力下有时候无法做到均等和兼顾,民族文化现有的为数不多传承工作很多时候也难以做到位,要么是鲜为人传,要么呈现出文化不足、商业有余的局面。重视民族院校的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美育方法带动民族文化传承显得至关重要。此外还应在教学策略上学习借鉴海外美术教育开放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海外的校内校外都有很好的艺术氛围,教学不仅是学校里老师和学生的事,其倡导艺术应该融入社会和生活,同时强调创作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创作的整体过程和艺术创作的思维助力。正如美国是个多元化的国家,其人民对艺术的理解也是多元化的。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中,对艺术教育内容有许多横向和纵向的扩充,一方面是增强艺术史、艺术欣赏、艺术创造和艺术批评等知识,一方面是将艺术和历史文化等学科互交互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逐渐实现艺术的各方面渗透。

  一、民族院校美术教学对于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

  (一)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

  美术它不是单纯的绘画,而是在绘画的过程以及用美丽画作的呈现来陶冶情操与沟通心灵。蔡元培先生曾经说“以美育代宗教”,美育有着美好、自由、进步的特点,还有着普惠世人的特点。[2]美术与人们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来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无论是普通院校还是民族院校,我国的美术教学都是偏向于西式方法,我国传统民族美术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有时被忽略,传统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还没有极为适合的方法在美术课程中来进行考核,使得许多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感悟还没有那么深刻,民族院校中的美术课堂正是通过增加民族文化,增加民族艺术创作手法教学,增加民族艺术创作的人文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作兼顾民族文化中的实用与审美,在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进一步的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和民族文化修养,更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二)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除了绘画,美术还包括雕塑、建筑、书法、篆刻、设计和摄影等类型。美术表现形式的多种多样加上我国璀璨的历史文化以及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趋势,我国的美术和民族文化都有着不同的变革和内涵。美术的理念是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建立适应我国的民族院校美术教学体系,是帮助发展当地民族艺术不可或缺的支撑,促进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同时恰恰也是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美术和美术教学就是凭借民族院校的特殊属性,依托民族院校的丰富资源,充分带动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传承让学生们在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尊重美术自身的特点,启迪艺术创作思维,更善于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技巧和情感意向相结合,进而推进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发扬了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能经历时间与历史的洗礼而流传至今的民族美术作品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各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包含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民族院校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刚好可以运用民族院校、民族地域的多种特色资源条件,在巧妙地把民族文化当作民族院校美术教学工具的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以及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学生在民族院校的氛围与引导下学习美术创作的过程,更能感受到民族文化深层次的精神与内涵,更能促使学生发扬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二、民族院校美术教学助力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

  民族文化通过民族院校美术教学来传承是实现其发展和弘扬的极佳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让美术教学在一种自然和空灵的状态下散发出它的艺术光芒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们通过有效的美术学习将美术的人文价值和民族文化相互联系,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在未来的各行各业中都将民族文化的传承坚持下去。要想更有效发挥民族院校美术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需探索多种方法。

  (一)重视民族文化的教学地位

  民族文化崇高的地位确立了,民族文化的艺术特点及价值的充分认识才能提高,通过美术教学的民族文化传承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对民族文化各方面领域的专业建设才能进一步加强。对不同的民族院校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引导各院校根据自身地域民族文化优势资源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关专业。教育部门可以多进行教学宣传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和民众对民族文化的重要和内涵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肯定。学校是直接影响学生对人才培养概念认识的场所,高校要做到人才培养观念的及时更新,提高其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意识的方面力求做到与时俱进。美术教学同民族院校一样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是特殊的也是平常的,所以在加强民族院校美术教学来促使大家更尊重民族文化地位的同时,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美术的资料必须要有系统化的认识与整理,尽量确保教师学生都对学科本身和教学内容都给予充分的高度重视。

  (二)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方式

  人类的文明是多姿多彩的,不同的文明给人不同的文化体验,文化与文化之间既是不同的,又是类似的;既是独立的,又是相融的;既是普通的,又是特别的;既是触手可及的,又是敬畏仰视的。美术教学本来就应该像美术本身的性质特征一样有多种多样的色彩、多种多样的形式。民族院校学科之间通常是密切关联的,例如去参观一下博物馆或者民族文化之类的一些展馆,用心发现历史、建筑、民族特色等等很多文化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美术作品在那一刻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内涵,也用一颗宽广的心感受其中的美术符号,领悟其中美的表达。生活当中处处都有美术,美术的来源本来也是生活,多元化的美育方法是美术与生俱来的特点。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能力水平

  美术教师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生存、发展和理想与高校密切相关,他们的身份不仅仅是权威的聘任、市场的雇佣,更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学生的教学思考者和实践者。[3]教师首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活动性质要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这样才能引领学生的思考与进步。首先应在平时的教学情况中,设置监督考察制度,确保教师们的专业水平有保障,然后可以鼓励教师们参与有组织的培训,一是要形成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思想,二是专业化的能力掌握,三是培养教师艺术创作的人文素养。还可以通过组织设立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的研讨会来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和交流,也可以号召有关教育部门成立“少数民族美术研究所”,在交流中可以总结出更多的美育方法。美术教师在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帮住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内涵。

  (四)学习方法上模式创新与实践结合

  江泽民主席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民族院校美术教育的灵魂。民族院校美术课程的教学要适应美育专业的发展需求,符合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体现民族地域性办学特色。人们既被艺术文化所引导,也引导着艺术文化;民族文化要靠传承来发展,民族文化在发展的同时本身也是一种传承。在教育改革的新思潮下,民族院校可以通过多种创新方式的美术教学让民族文化的传承更具有生命力。

  可以将美育和旅游相结合,学校开始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特色民族地区写生,进而用自己所学所感以及自己的美术视角为当地旅游景区开发造型和叠加内容进行设计、创作和建设,用更专业的艺术角度带给人们更适合、更具独特魅力的民族体验感,既是将美术教学付与实践,又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学校还可以联合外界企业,给学生提供美术创作的机会,对一些企业的外在显性设计,如广告包装、室内外装修等,还有一些内涵隐性设计,例如品牌文化、品牌理念等,都可以提供很多民族文化极具美感的创新思路。

  三、结语

  我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征,民族文化艺术是历史和祖先带给人们的宝贵财富。民族院校美术教学让当代大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所蕴含的魅力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和文化内涵,再经由更多的方法创新实践,把视为自己责任与义务的民族文化传承及传播进一步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朱青生.如是我闻---大学教育四札[J].美术研究,2007(03):52-57.

  [2]康海生.高校美术教学对传承民族文化的贡献、意义探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21).

  [3]王怀儒.浅谈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7).

  [4]王艳艳.略论高校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8):129.

  [5]方嫱.浅谈高校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8):159.

  [6]朱向峰.论高校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D].内蒙古大学,2012.

  作者:韦承宗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推荐阅读:《人民文学》以发表中短篇小说为主,兼及长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随笔、儿童文学等。是国内较有影响的文学刊物之一。《人民文学》是中国一流纯文学月刊,你可以这么认为——它基本上代表了中国文学的最高水准,是同类刊物的权威。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