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匹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布局模式研究

时间:2021年02月26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要:为探索黄河流域工业布局的优化模式,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在调研黄河流域9个省(区)工业布局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绘制了黄河流域重点工业分布图,分析了黄河流域工业布局的现状及对流域的影响;探讨了增长极开发、点轴开发和网络开发三种工业布局模式

  摘要:为探索黄河流域工业布局的优化模式,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在调研黄河流域9个省(区)工业布局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绘制了黄河流域重点工业分布图,分析了黄河流域工业布局的现状及对流域的影响;探讨了增长极开发、点轴开发和网络开发三种工业布局模式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适用性,提出了匹配黄河上游、中游、下游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布局方案,并对优化方案实施后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扩大现有增长极的工业圈辐射范围和开发新增长极,加强工业轴线的带动能力和开发新轴线,进行绿色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是匹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工业布局模式。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工业布局模式;增长极;黄河流域

人民黄河

  黄河横跨我国9个省(区),其工业布局模式对区域经济开发和生态保护有着重要影响。目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集中在“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关系”等方面,对黄河流域工业布局的研究文献较少[1]。2018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的生产总值为23.9万亿元,占全国的26.5%,其经济增速落后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归咎于其滞后的工业布局模式。

  水利论文投稿刊物:《人民黄河》创刊于1949年,是由水利部主管、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水利科技专业学术刊物,主要栏目包括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工程勘测设计、工程建设管理、水土保持、灌溉排水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水利管理、设计、科研、施工单位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等,长期受到水利行业主管部门领导、两院院士及水利知名专家的关注与支持。

  此外,粗放型的工业布局模式给脆弱的黄河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而黄河流域工业布局现状并不能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匹配,因此迫切需要一套匹配黄河流域自身特点的工业布局模式,从而推动黄河流域工业绿色高质量快速发展。

  1 工业布局模式及适用性

  流域工业布局模式主要有增长极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和网络开发模式。增长极开发模式指经济增长通常先出现在增长点上,再逐渐扩散,影响整个流域经济的发展[3]。

  该模式下先通过城市配置发展壮大工业综合体,以其为中心点引导区域内的工业建设。中心点的建设往往需要汲取开发范围内有限的优势资源进行自身先行发展,因而增长极开发模式具有不均衡性。该模式通常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区域开发的初期阶段。增长极开发模式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点轴开发模式。随着工业的发展,增长极逐渐增多,工业综合体壮大,各增长极间需要交通线路等进行联系,这些线路就构成轴线。轴线形成后会吸引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形成工业轴线带,呈现出工业布局中的点轴开发模式。

  点轴开发模式相比于增长极开发模式,极化效应减弱、扩散效应增强,工业发展逐渐均衡。该模式适用于人口经济较密集地区和区域开发的中期阶段。网络开发模式是点轴渐进扩散的结果,即由轴线发展进阶为域面发展。在点轴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增长极和工业轴线带的影响范围,开发新增长极和新轴线,增强“点”“轴”在布局中的带动能力,新旧点轴交织,形成网络布局模式。流域工业布局模式从增长极开发到点轴开发再到网络开发,实现了工业发展的逐步均衡。该模式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

  2 黄河流域工业布局现状

  2.1 黄河流域重点工业分布总览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的数据,整理出黄河流域各省(区)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及其占比,绘制黄河流域重点工业分布示意图。黄河流域各省(区)的重点工业数量相差较大,工业分布集中性较强。

  2.2 黄河流域各区域工业布局现状

  2.2.1 黄河上游区

  黄河上游区工业布局主要呈现增长极开发模式。大部分省(区)的增长极都有其优势产业。西宁和兰州主要是发电、石油天然气等产业;银川体现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产业;呼包鄂(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则是煤炭、发电、钢铁等产业的聚集区。上游区部分省(区)还呈现沿黄发展工业带的趋势,青海沿黄附近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生物工程、新能源、水利水电等工业基地[4],宁夏工业布局也逐渐呈现沿黄发展工业带的特点[5]。

  可见,黄河上游区工业布局正向点轴开发模式发展。对于上游区的四川段,一方面因黄河仅流经四川边界,离川内重点工业基地过远,四川工业布局情况无法体现在黄河流域整体工业布局图上;另一方面,该段既是高海拔生态脆弱区又是黄河的重要“蓄水池”[6],其生态保护对保障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7]。经分析,黄河四川段暂不适合工业布局建设,生态治理才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2.2.2 黄河中游区

  黄河中游区工业布局主要呈现点轴开发模式。陕西沿着渭河已有渭南-西安-咸阳-宝鸡点轴开发段,呈现出煤炭、发电、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的工业轴线带;山西的工业开发轴沿着汾河展开,以煤炭、化工、钢铁等产业呈现出太原为中心的太原-阳泉-晋中-临汾-运城的点轴开发模式。但是,黄河中游区西边的陕北地区重点工业分布几近空白。目前,黄河中游区正处于完善点轴开发模式阶段,并向网络布局模式发展。

  2.2.3 黄河下游区

  黄河下游区工业布局主要呈现网络开发模式。河南既有京广、陇海、焦枝沿线工业轴线带,也发展了一些轻工业的新格局[8]。河南东侧重点工业分布较少,西侧聚集着大量化工、煤炭和石化等重工业,呈现出“东疏西密、东轻西重”的特点。山东的重点工业基本聚集在京沪线以东、兖石线以北的大范围区域,特别是以胶济线为轴线形成了一条“工业走廊”[9]。山东的重要增长极———黄河三角洲是化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产业的聚集区,工业圈辐射范围较大。目前,黄河下游区正处于完善网络开发模式阶段。

  3 黄河流域工业布局现存问题及影响

  纵览黄河流域工业布局现状,其整体协调发展意识较差,主要存在区域差异大、区域间分工协作程度低的问题。

  3.1 工业布局的整体性不强,联系不够紧密黄河流域工业布局呈现以中心城市为聚集点进行发展的格局,省(区)间发展悬殊,地理联系率较低。各省(区)现有增长极的带动能力不足,与周围城市形成的工业区规模较小,尚不具备引领辐射整个省(区)工业迅速发展的实力。这种格局不利于黄河流域工业协调发展,对全流域经济增速造成阻碍。

  3.2 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布局趋同严重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形成了很多资源型工业区,但是长期在资源富集区进行过度开采导致部分省份出现了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山西省“一煤独大”的不合理产业结构尤为突出,过分倚重高耗能的高收益造成山西工业经济严重失衡的局面,制约着全省的可持续发展[14]。另外,历史工业布局欠妥、地区利益和部门利益间的投资冲动和产业政策不合理等因素导致了黄河下游工业布局趋同严重[8]。这些产业发展问题对黄河流域资源合理利用和产业利益有效提升、多样化产业创新发展等造成负面影响。

  4 匹配高质量发展的黄河流域工业布局模式优化

  匹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布局优化方案应坚持点轴开发原则和比较优势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加强现有增长极、轴线和适当开发新增长极、轴线,新旧点轴建设,以搭建合理的黄河流域工业布局框架。同时明确产业建设是提高黄河流域经济实力的关键,结合区域比较优势以发展各流域段的优势产业链和开发区域特色产业,注重产业的技术创新,进行黄河流域绿色可持续的工业发展。

  5 优化工业布局方案实施后的预期效果分析

  经优化后的黄河流域工业布局,对其生态环境保护和工业经济增速都有积极作用,可有效促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优化后的黄河流域工业布局可达到以下预期效果。

  (1)黄河上游区形成“以点为主、点轴建设”的工业布局。一是西宁、兰州、银川、呼包鄂等原有增长极的工业实力有所增强;二是打造的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宁-兰州-白银-中卫-银川工业轴线有所发展,既加强了各工业节点的联系以促进彼此发展,又带动沿路中小城市的工业建设。在加强黄河四川段生态治理工作以保障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点轴贯通的工业布局建设,使黄河上游区的工业经济得到绿色高质量发展。

  (2)黄河中游区的点轴开发将有所完善。一是原有增长极和渭河、汾河工业轴线的带动能力都有所增强;二是以西安、太原为带动点建设的新轴线可带动沿线地区的工业建设,填补中游段重点工业分布的空白区域,改善中游地区重点工业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增长极和工业轴线的优化建设使黄河中游段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加强黄河上中下游的工业布局联系。

  (3)黄河下游区的网络开发布局将有所完善。一是郑州-洛阳工业圈和黄河三角洲的工业辐射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二是通过增设新增长极和新轴线,强化各“点”“轴”在网络开发中的辐射功能,加强下游段工业布局联系,进一步缩小区域差异。黄河下游段的工业实力得到提高,对整个黄河流域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4)黄河流域工业布局更紧密,各地区协调发展。通过建设黄河流域横向和纵向大规模工业轴线,加强各省(区)工业布局的联系,协调黄河流域的工业发展,使工业布局更具有整体性和均衡性。在黄河流域各增长极和开发轴的工业实力增强、辐射范围扩展的基础上,大型横纵轴线逐步壮大,最后形成繁荣的工业布局网络。

  (5)黄河流域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一是各流域段的特色产业将有所发展,优势产业的相关产业链得到壮大;二是节能环保型产业得到大力发展,绿色发展的要求倒逼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以产业的多元化绿色发展解决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单一和工业布局趋同问题,减少对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黄河流域的工业布局更丰富,生态环境得到维护,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高质量工业发展模式得到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文合,张弘芬.黄河流域的工业布局及战略设想[J].当代经济科学,1991(1):72-78.

  [2] 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20):4-11.

  [3] 孙霞.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44-62.

  [4] 王永红.青海省工业布局现状、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J].当代经济,2016(29):84-86.

  [5] 杨丽艳.宁夏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9):478-479.

  [6] 齐天乐,曾勇.推动四川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之路[J].四川省情,2020(4):41-43.

  作者:赵金辉1,2,连兴容1,陈欣怡1,王蕾1,汤建伟2,3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