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促进水产养殖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水产养殖发展质量

时间:2020年06月29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要:水产养殖业是渔业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品市场供给的主要来源。在回顾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认识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如水资源严重缺乏、耕地资源不断被压缩、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水平不高、饲料原料短缺、劳动力不

  摘要:水产养殖业是渔业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品市场供给的主要来源。在回顾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认识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如水资源严重缺乏、耕地资源不断被压缩、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水平不高、饲料原料短缺、劳动力不足、水产疫苗和药物发展滞后、质量安全和水产品品质安全等问题。本文分析了水产养殖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水产养殖发展质量。

  关键词:水产养殖;增长方式;水产养殖发展质量

科学养鱼

  为加快我国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决定组织实施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为配合这次行动,以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为契机整体提升我省水产健康养殖水平,促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农艺师论文投稿刊物:《科学养鱼》杂志由中国水产学会、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办,是我国唯一的一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水产科普杂志。

  对于如何转变水产养殖的增长方式

  建议转变现有养殖模式,高效地利用水资源与土地资源,提高单位水体的产量,提高养殖操作自动化程度,开发如工程化全循环高密度养殖、深海离岸网箱养殖等模式;

  要转变饲料投喂模式,普及高效环保饲料,开发替代鱼粉的新蛋白源;

  要转变依赖养殖野生种的局面,加快优良品种,品系选育与普及。注重适应养殖新环境,新模式、新饲料原料相关的遗传性状的品种选育;

  要转变传统的病害防治模式,寓防于养,疫苗创制与应用;最后应转变传统的消费习惯,坚定不移走销售前加工与流通的发展道路。

  二、水产养殖业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

  1.规划布局滞后,国土资源利用不科学。在经历了20年高速发展后,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养殖水域生态安全问题突出,已严重地影响到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我国通过推行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和养殖证制度建设,生产者的健康养殖、环保和质量安全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国土资源利用上:一是养殖规划滞后。

  在一些传统的养殖水域,特别是浅海滩涂和内陆大水面,养殖生产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扩大养殖规模,超容量开发利用水域滩涂,个别地方的开挖虾池破坏了红树林和沿岸防护林建设,造成局部地区生态失衡。一些内陆地区采用淡水兑盐的养虾方式,引起土地盐碱化。二是养殖布局不合理。由于规划滞后于发展,养殖环境容量控制缺乏科学依据,因此,一些地区的水产养殖忽视对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致使一些地方局部水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自我修复功能不断丧失,并逐渐演化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养殖病害频发呈蔓延趋势,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三是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与发达国家的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2.科技支撑不足,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由于我国水产科技基础研究工作滞后,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引用、转化和自主创新力度不够,导致我国水产养殖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优化结构、升级改造的瓶颈。我国在集约化水产养殖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成本高;资源浪费多;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不当;药物使用过滥。

  3.市场竞争能力差,贸易结构与质量有待改善。虽然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拉动了我国外向型渔业的发展,但也存在市场竞争无序,行业自律性差,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低等问题。过多的粗加工水产品的集中上市,使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贸易纠纷增多。

  4.健康养殖管理体系不健全。具体表现在:科技滞后于产业发展,缺乏相应的健康养殖理论和技术支撑;盲目发展、管理滞后。多数养殖项目未经论证和环评即盲目上马,导致了经济效益回报率低,水域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组织化程度低。养殖协会未能发挥有效作用,养殖者由于缺乏相应的市场和利益保护,导致在资源、市场份额和价格方面的恶性竞争;病害预警、隔离、防治体系不健全,导致我国不同水域的水产养殖病害的传播;养殖环境监测实效性差,特别是对赤潮的发生、发展预报不及时,无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药残检测技术与监控体系仍有待于完善,养殖过程质量监管难度较大。

  三、转变增长方式保证

  我国水产养殖持续发展水产养殖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刚性需求,政府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到以转变增长方式来保证我国水产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

  1.转变水产养殖方式在水资源、土地资源有限且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大幅度提高单位水体的产量,提高养殖操作自动化程度,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从对已有研究成果分析来看,应大力提倡由传统池塘养殖向工程化全循环养殖转变。

  2.新型饲料开发与应用饲料是发展养殖业的物质基础,渔用饲料质量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养殖产品品质和水域环境质量,而目前我国采用的饵料,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对水域的污染都相当严重,改变这种传统养殖方式可以从两种途径进行:一是通过研究开发与普及高效环保的人工配合饲料,从而转变直接投喂下杂鱼、饲料原料的传统养殖模式。

  3.水产新品种选育。水产养殖的种质退化、种质改良慢、苗种质量不高等特点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的突出问题,加强水产新品种繁育不仅能改变主要依赖养殖野生种的局面,而且是转变水产养殖增长方式的基础。在优良品种、品系选育过程中,除注重生长、品质等经济性状外,特别应注意与适应养殖新环境、新模式、新饲料原料相关的遗传性状的选育。

  4.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开发。我国一些传统、生态的养鱼方式,如桑基鱼塘、草基鱼塘、稻田养鱼等,不仅有利于资源与环境保护,还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但这些养殖方式因低效率而与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不相符合,部分已经被淘汰。基于此,应该在挖掘传统养殖技术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产方式,开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环保、生态,又有经济效益的养殖方式。

  5.疫苗创制与应用。在水产养殖高速发展的同时,病害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以往采用各种化学药物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方式越来越多地受到质疑,研究发现,水产疫苗能提高养殖动物机体对特异性疾病的抵抗力,且具有环境无污染、水产食品无药物残留的优点,已成为当今世界水生动物疾病防控研究与开发的主流产品,是当今解决水产品药物残留、水产品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保障。今后,应该深入借助现代生物学技术,分析病原的致病机理、宿主抗病机制,从构建疫情预警预报体系和高效疫苗研制两个方面,共同建立水产养殖健康保障技术体系,实现现代水产病害防控工程。

  6.提高水产品加工能力。对于水产品而言,按照中国的消费特点,更倾向于吃鲜活、非加工产品,这种消费习惯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而且提高了消费成本、降低了养殖效率,还不低碳,严重制约了我国渔业的生产发展,据FAO统计,世界水产品产量的75%左右是经过加工后销售的,鲜销比例占总产量不到25%,而目前我国水产品鲜销比例高达70%左右。水产品加工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附加值,而且还安置了渔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并且带动了加工机械、包装材料和调味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今后,我国水产养殖业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节约资源改善环境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规范管理为保证的渔业发展方针指导下,将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李建.中国水产养殖与水产饲料工业的成就与展望[J].科学养鱼,2018(11):1—2.

  苗敏.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增刊):319—323.

  作者:李成仑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