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人类与大自然的矛盾辩证关系探索

时间:2018年02月08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21世纪是经济建设的高峰期,同时也是生态环境亮红灯的时期,全球化的生态问题也展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不管是社会学角度,还是人文居住环境,生态危机都是人们要面临的大灾难。拯救自然环境也就是拯救人类自身。人类应该采取比较科学的符合生态价值观

  21世纪是经济建设的高峰期,同时也是生态环境亮红灯的时期,全球化的生态问题也展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不管是社会学角度,还是人文居住环境,生态危机都是人们要面临的大灾难。拯救自然环境也就是拯救人类自身。人类应该采取比较科学的符合生态价值观的策略去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新时期社会建设需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逐渐展开,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被重视起来,这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类与大自然,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研究者与社会学家把研究视野放在了生态文明建设,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努力创建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良好发展局面。鉴于此,本文以《矛盾论》的思想要旨为依据,分析不同文明时期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阐释人与自然的矛盾辩证关系,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问题。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被自然学家社会科学家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上历经以下几个阶段:

  (一)不同历史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

  史前文明是一个很久远的远古文明,是科学家根据考古发掘和发现的史前人类文明遗址大胆提出的猜想,虽然这种种猜想并未得到学界的公认。从史前社会的发展形态看,当时人类的劳作基本以手工业制作和石器打磨为主,代表史前文明时代的考古遗址与遗物中发现的花岗岩圆片、玉器、超级微雕石等凸显史前文明的高度发达。那时候,人类的足迹较少,纯自然的手工业为主的社会生活占据主要形态,一切都处于原始生态之中,整个生态保护完好。从现存的丰富的神活故事、史诗看,史前时期人们崇尚自然,对自然的崇拜程度超出常规,宗教信仰与自然有着极大的关系,纯自然的生态带来的资源使得人们对自然产生敬畏与崇拜。可以说,史前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原始和谐,是一种本然的和谐相处。

  进入农业文明后,人类的繁衍生息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人类出现国家、组织、社团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劳动,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农业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一大步,虽然相对于史前文明的概况而言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对于自然的开垦与利用率有所提升,但是根据历史考证,当时人类生活依旧被限定在自然的力量之下,也就是说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还比较低。可以说很大程度上人类比较依赖自然,人类的物质生活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主要部分的生活资料需要向大自然索取,所以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于整个自然界充满崇拜,总体而言这个时候的人们比较尊重自然规律,可以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工业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飞跃,工业文明打破了农业文明时代的纯自然的生产模式,工业文明是人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武器改造人类生活条件的过程,是一种人类生产生活模式改变的矛盾变化。工业文明的主旨思想是:人类不再敬仰敬畏自然,完全依赖自然生存,而是打破常规,向自然发起挑战,人定胜天的理念比较明显。可以说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基本被打破了。总而言之,征服自然成了这个时代的主口号。

  到了后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渐渐意识到了工业文明时代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和科技发展而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人类需要减慢工业发展的进程,回头望望自然生态受到的破坏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升级问题,人们开始追求人与自然尽量保持协调。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之计。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微妙而局促。微妙的是人类已经感受到了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局促的当下全世界范围内部分国家与地区对自然界的某些伤害已经很深,全球生态问题已经让人类受到惩处。生态文明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立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共生共存的关系,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转型与发展。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三种认识。

  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必然是由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所决定的。纵观历史发展,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改变,其中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最深刻的是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和生态整体主义。

  1.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类似于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以自我发展与权益为衡量的中心。人类中心主义是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价值尺度被人类采纳的,始终把人类的利益和道德判断作为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人才是主宰与判断社会生活的主体。人类中心主义提出主客二元理论,将人与自然分割开来,将价值尺度牢牢掌握在人类手里,在阐述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时,坚持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与中心。

  2.生态中心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是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提出的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比较重视自然生态的一种发展观。这种思想认为,“判断人类行为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人类对自然造成的影响程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生态中心主义主张人与自然平等,努力协调好人类主体利益与自然环境的利益相协调,它考虑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动态因素,注重人与自然各个要素均等发展,把人与自然组成的体系当成一个动态的整体,协调好其中的任何一个因子。

  3.生态整体主义

  生态整体主义是一种融合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内涵,而呈现出的一种折中的论述人类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发展观。生态整体主义不否定人类的发展中对自然和社会进行各改造,承认人类的发展需要大力进行经济发展进行自然条件的适当改造,但是强调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给自然生态带来的影响必须在自然本身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不同时期人类对于自身与自然关系的不同认知,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关系,蕴含着矛盾论的思想与内涵。在生态文明建设时期,人类应该树立生态整体主义思想,解读新时期的矛盾论思想,重新审视人类自身与自然的矛盾辩证关系。

  二、基于《矛盾论》思想下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的矛盾辩证关系

  《矛盾论》是伟大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的着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结晶。从宇宙观的高度,发挥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作用,不仅指出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而且指出形而上学是简单地从事物外部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根据矛盾论的思想内涵,在生态文明建设时期,我们不仅要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了解所产生的社会矛盾及其不同方面,探究矛盾存在的缘由,寻找解决矛盾的有效对策,而且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矛盾辩证关系,建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的新关系。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经过史前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前工业文明之后的新生态发展观,是历史积淀与世界在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因素所造成的必然结果,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的一种觉醒。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重要意义。

  到了生态文明阶段,整个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是理性的思考,人们已经不会为基本的经济利益和物质生活而煞费苦心,人类不应该一味追求经济建设的高度发达以满足人类的欲望与需求,而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在发展好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保持自然生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既要拥有林立楼群又要拥有蓝天白云,这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以促进社会内涵的发展,可以造就优质生态,有助于社会稳定与世界和平。

  1.发展经济生态为先的理念

  发展经济生态为先的理念是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内涵发展的主要途径。以生态为经济代价的社会建设是不可取的,根据矛盾论的思想,任何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次要矛盾如果不加调节就会变成主要矛盾,牺牲生态,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生态破坏,暂时取得的经济成效最后会被生态危机带来的影响消耗殆尽,例如化工污染、砍伐树木、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等索取的经济利益远远不及人类的健康问题与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危害。

  2.建立优质生态

  建立优质生态是人类社会维持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伞。近年来全球酸雨、泥石流、洪灾、沙尘暴、台风、旱灾等自然灾害连连发生,给人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严重的挑战。矛盾是可以转移的,生态破坏造成的潜在影响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最后转变为大的社会灾难。这些频发的社会灾难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导致社会发展的停滞甚至毁灭。所以,建立优质的生态环境体系是人类社会维持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伞。

  3.维护经济生态与环境生态的平衡

  平衡经济生态与环境生态有助于社会稳定与世界和平。人类社会发展千百年来一直坚持以“以人为本和经济发展”的总体理念,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资源丰富,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生活水准就高,社会就比较稳定,如果大面积出现的生态问题导致资源匮乏与生态紊乱,就会出现因某些集团掠夺资源和良好生存空间而出现的战争与世界性的动乱,只要全人类重视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并且极力平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整个国际社会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与经济发展空间,人类社会才能和谐,世界和平才能长久维系。

  (三)不同时期人与自然的矛盾辩证关系:从对抗到统一,从冲突到和谐。

  不同时期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遵循着一定的历史规律,闪烁着矛盾论的思想火花。按照矛盾论的思想,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的矛盾冲突中起起伏伏,逐步变化而发展起来的,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矛盾是解决新旧事物交替的主要方式。在史前文明时代,人与自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是被自然征服的,人类总是和荒蛮一词联系起来的。那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还处在原始阶段,社会形态还是懵懂状态。随着人类探究世界的脚步逐步加快,高科技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荒蛮地带被人们发现,这个时候“荒蛮”与“浩渺”一词逐渐被代替变成了进步与探知。人类在自我认知发展与科技力量的双重作用下逐步征服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原始和谐变成了逐步对抗。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重工业污染与城市扩建,纯自然生态圈逐步减小,这些与日俱增的矛盾让人类与自然完全处在水火不容的状态,人类大肆破坏自然生态,自然生态失去平衡后,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受到破坏的自然环境向人类发起了攻击。到了后工业文明时代,社会的矛盾和经济体制的变化及人类文明意识的进步,人们开始关注生态家园的建设,逐步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这个时期人们逐步把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放到了同步重要的位置。到了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21世纪,人类在环境保护和生态链平衡发展上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与人力,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得到缓解,矛盾不断减小,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的自觉性和与自然平等和谐、共生共存的追求。

  三、构建《矛盾论》思想指导下的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

  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后根据中国的发展需求而形成的一套伟大的哲学思想。只要我们认清矛盾的本质,认清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认清矛盾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积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一切困难就会在客观的发展变化中迎刃而解。

  (一)承认并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普遍的矛盾性,积极应对当下的生态问题。

  人与自然的矛盾从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就已经存在了,作为生命体,获取食物和热量维持生计是客观的需求,从自然界获取生存资料的同时必然要和自然界发生某些冲突,克服现实存在的种种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逐步建立、人口的增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逐步升级,到了工业文明时代就比较尖锐了,直到今天,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问题。当下社会,全体公民必须承认并重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普遍性的矛盾,转变思想,积极应对,追求和谐稳定与发展。

  (二)善于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主要矛盾,坚持以人为本。

  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之间的主要矛盾是资源均衡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与人类日益膨胀的生活欲望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行共产主义理想,让人人都能均衡的获取生活资料,减少贫富差距,近年来党中央的经济扶贫、生态扶贫等政策就是很好地坚持一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是减少由社会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的贫富差距增大而对自然资源造成掠夺的有效解决策略。例如有人为了赚钱随意砍伐树木、偷猎、建立私人工厂污染自然河流等,这些都是典型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主要矛盾。只要长期坚持一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就可以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的主要矛盾,维护社会发展的稳定秩序。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解决问题不能敷衍。

  配到威胁自然生态平衡发展和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国家要根据具体的情节予以惩处,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例如近年来逐步完善的环境保护法中,涉及具体的动物、植物、生态园林防护等方面的法律,切实维护自然生态的自然生长。这种由国家意志力引导的法律手段,其实是《矛盾论》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表现,而且法律手段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行为的规范与制裁能够很好地解决由于生活问题而导致的环境问题与生态破坏。法律解决问题的及时性能够杜绝长期人与自然之间积累的矛盾,不至于让矛盾扩大。

  (四)理清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主流矛盾,联合全球力量解决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一般包括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文生态、文化生态等。在生态文明建设时期,我们要实事求是,善于抓住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具体的生态领域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找到主流矛盾,我们才能围绕主流矛盾构建有效对策,当然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全人类共同要面临的问题。要协同全人类的力量进行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

  (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建设意识。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球范围内的共识,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基于《矛盾论》思想内涵,教育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客观的价值观引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世界生态与经济发展的趋势就是要求人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建设意识。立足当下,放眼未来,考虑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考虑为后辈儿孙保留可持续发展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让整个社会始终处在一个动态的、可再生的、生命力旺盛的状态之下,从而为整个人类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从史前文明开始,历经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到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时期,人与自然总是处在不断的冲突与斗争中,由原始和谐、依生共存、冲突对抗,再到逐步和谐。人类与自然这种和平与对抗,和谐与对立的矛盾状态,一方面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是人类文明化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量变引起质变的动态变化。人与自然的矛盾辩证关系,遵循一定的历史规律,闪烁矛盾论的思想。人类社会只有处在不断矛盾的状态下,只有在经历新旧事物的不断更替与更新中,整个人类才能恒久持续发展。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思想与意识,审视人与自然的矛盾辩证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存的关系,人类方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有序地发展,这将是整个国际社会永恒发展不可更改的主旨。

  参考文献:

  [1]方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

  [2]王丽霞.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考[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4).

  [3]夏彩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径选择[J].理论前沿,2006(02).

  [4]沈建军.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资源与产业,2009(06).

  推荐阅读:生态旅游活动对野生自然环境有何影响

  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种旅游方式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根据以往的统计,我国多处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都会接待许多的人次,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我国生态旅游为国家和地方事业也带来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对野生生物及自然环境也造成了相应的影响,下面文章对此展开详细的研究。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