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健康中国”视角下体医融合的内涵、特征与路径

时间:2022年07月05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 要] 体医融合是通过体育与医疗卫生系统的资源整合与相互协同,优化健康资源配置,提升健康服务效率,最终促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研究认为,我国的体医融合实践具有 3 个特征:方法融合的全程化、资源融合的多样化、组织管理的协同化。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

  [摘 要] 体医融合是通过体育与医疗卫生系统的资源整合与相互协同,优化健康资源配置,提升健康服务效率,最终促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研究认为,我国的体医融合实践具有 3 个特征:方法融合的全程化、资源融合的多样化、组织管理的协同化。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引,提出体医融合的 5 条发展路径:以技术创新丰富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内容,优化体医融合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方式,加强信息联结和共享,建立多样灵活的体医融合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提升公共体育与健康服务均等化水平。

  [关键词] 健康中国;体医融合;健康促进;协同发展

体医融合

  近年来,国家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一系列战略规划中多次明确体医融合的战略意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将“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进一步指出,要“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深化体卫融合”作为“十四五”时期“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体医融合已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提升新时代全民健康水平、适应新时代人民健康需求的重要实践探索[1]。因此,如何理解“健康中国”视角下体医融合的基本内涵、揭示体医融合的实践特征、探寻体医融合的发展路径,既是需要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也是有待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

  1“健康中国”视角下体医融合的内涵阐释

  体医融合的理念虽然在中医学和康复医学中早有涉及,但是作为一种特定概念或专业术语,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学术界对其内涵的理解也着眼于不同层面。有学者从方法途径的层面认为,体医融合的本质在于将体育运动与医学理论结合发挥保健康复作用,通过体育手段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辅助医学治疗等[2]。有学者基于实现目的认为,体医融合是通过构建联动管理机制,促进体育和医疗卫生部门的协同治理,促进大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3]。也有学者从实践路径的角度认为,体医融合是体育与医学专业的人才与资源共享,是体育与医疗卫生部门协同推进的健康促进策略[4]。

  虽然目前对体医融合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基本认为体医融合是多层次的[5],不仅包括理念与方法,也涉及过程与实践[6]。作为一个宏观的系统性问题,体医融合的内涵也是随着实践演进而不断发展的,对体医融合的认识不仅需要从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阐释其作用和价值,也需要立足于政策法规的核心要义探索其实践方略。“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以来,多个重要政策文件都提及促进体医融合发展的相关举措,这也成为理解“健康中国”视角下体医融合内涵的重要基础。

  “健康中国”战略下,体医融合不仅是体育与医疗卫生系统在方法、手段、资源等方面的结合,更是作为一项重要的健康促进策略,成为公共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通过对相关政策的梳理可以发现,“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层面的体医融合具有鲜明的导向性,突出表现在 4 个方面。

  (1)强调全民性。在目标上强调服务于全民健康,在过程中鼓励全民参与和社会参与,如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机构和推广体医融合服务等。(2)注重实践性。一方面,注重相关实践平台和支持环境建设,如建设运动处方库、全民健身科技平台、运动处方门诊、慢性病运动干预中心,以及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另一方面,设定了明确的评价指标,如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纳入“健康中国”建设、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等重要战略的指标体系,将体育产业发展核心指标纳入全国卫生城市评选体系等。

  (3)突出重点性。针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制定专门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等专项行动。(4)强化融合性。在各个层面推动相关领域的融合发展,如推动体育健身与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的融合,体育人才与康复医生、健康指导师等卫生人才的融合,体育健身设施与医疗康复设施的融合等。综上,本文认为“健康中国”视角下体医融合的基本内涵是,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通过体育与医疗卫生系统的资源整合与相互协同,优化健康资源配置,提升健康服务效率,最终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在这个意义上,体医融合可看作是体育与医疗卫生行业主动适应新时代人民健康需求的重要表现。

  2“健康中国”视角下体医融合的实践特征

  体医融合是体育与医疗卫生系统在方法、资源、组织等多个层面的融合,核心在于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形成丰富的应用场景,探索多样化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调研发现,体医融合在我国的实践过程中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具有 3 个鲜明的特征,即方法融合的全程化、资源融合的多样化、组织管理的协同化。

  2.1 方法融合的全程化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运动促进健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体医融合开始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环节中得到应用。疾病预防阶段,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在宣传科学锻炼与健康饮食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国民体质监测,加强糖尿病、青少年脊柱侧弯等疾病的前期筛查,积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疾病治疗阶段,四川、江苏、上海等地在骨与关节炎症治疗以及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治疗中采用了运动处方,取得了显著效果。疾病康复阶段,体医融合主要是应用在一般骨科疾病的术后康复、运动康复以及一些特定人群的身体功能与精神恢复中。例如,北京市康复医院引入运动再学习、平衡与姿态训练、悬吊训练等运动疗法;云南省第五强戒所的“体医融合·智慧运动戒毒康复训练系统”获得实践应用。不同类型的融合方式,让体医融合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呈现出全程化的应用场景,为探索更加丰富的全民健康促进方式奠定了重要基础。

  2.2 资源融合的多样化

  体医融合在资源方面以人才、资金、设施为基础,探索了多样化融合方式。人才方面,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开展“体医交叉培训”,通过对相关科室的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等培训,培养一批会开运动处方的医生;通过对健身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体育人才进行医疗知识培训,培养一批合格的慢性病体育指导员,保证运动处方的有效实施。资金方面,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将相关体育疗法列入医保收费目录。例如,北京于 2019 年率先试点将运动处方纳入医保收费目录,湖南于 2020 年将健康体适能与运动管理纳入医保收费目录。同时,江苏、内蒙古等地也开始利用体彩基金支持医疗机构开展体医融合服务。设施方面,整合升级体育与医疗卫生系统基础设施、提供新的健康服务正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例如,上海在整合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体质监测资源的基础上,以街镇为单位建设了以智能化设备为主导的智慧健康驿站。

  2.3 组织管理的协同化

  组织管理是体医融合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尤其在现行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下,体医融合的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驱动和政府部门协同程度。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我国已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多个部门纵横交错的协同管理。中央政府制定了“健康中国”建设整体发展规划,指明了体医融合发展的基本方向。省、市、县政府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成为地区体医融合发展的主要依据。体育与卫生健康系统是体医融合发展主要的推动组织和业务指导部门,同时连同财政、教育、旅游等部门推进体医融合的相关业务。例如,上海的智慧健康驿站的建设和运营,由市政府统一部署,体育局、卫生健康委、财政局等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协同推进,形成了特征鲜明的“民建公助”“公建民营”模式。协同化的组织管理有效发挥了不同政府部门的业务优势,快速推进了项目布点和建设,提升了信息传递和资源对接的及时性,提高了健康服务供给效率。

  3“健康中国”视角下体医融合的发展路径展望

  体医融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但是受现行制度设计、资源配置方式、健康投资理念等因素影响,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整体上看,体医融合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价值和效用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对此,如何以“健康中国”建设为指引,进一步提升体育和医疗卫生系统在技术、资金、人才和服务供给等方面的互动性,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疾病防治与健康服务模式,是新阶段推进体医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

  3.1 以技术创新丰富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内容体医融合虽然在方法上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结合方式,但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应用性成果依然较少。新时期的体医融合需要不断发掘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以技术创新突破现有发展局限。一方面,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丰富体医融合应用场景,拓展体医融合服务空间;另一方面,推动精准医学、功能医学、运动处方等融合发展,提升运动干预和康复方案的精准化、个性化,提供更加丰富的健康服务。

  3.2 优化体医融合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方式虽然一些地方尝试在财政投入、医保支付等方面支持体医融合发展,但多数地区并没有形成促进体医融合的公共卫生资金和资源投入机制。随着健康关口的前移,相应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也应发生转移。此外,目前我国的体医融合实践多是政府作为公共事业进行投入,社会参与程度较低。随着体医融合服务内容的丰富,参与主体不断增多,探索不同主体在体医融合中的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方式,是体医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3.3 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公共健康风险的主动防御机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大大提升了通过个人健康数据进行风险筛查和预防的能力,因此,建立国民大健康数据库的意义重大。然而,体育系统的国民体质监测与医疗卫生系统的健康体检长期以来处于独立运行状态,不仅造成了公共资源的重复投入,也没能有效发挥二者在主动防御公共健康风险中的协同作用。加强体育与医疗卫生系统的信息联结和共享,是建立公共健康风险主动防御机制,促进公共健康“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必要条件。

  3.4 建立多样灵活的体医融合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人才短缺和人才壁垒一直是体医融合发展的重要制约。具有医学、运动与健康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依旧缺乏,同时医疗卫生机构的行业壁垒使相关领域人才流动较为困难。随着人民健康需求的多样化,需要建立多样灵活的体医融合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一方面,完善服务流程,明确医生、护士、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主体在诊疗、处方开具、处方实施中的角色分工,形成合理的体医人才协作模式。另一方面,加强政策支持,为体医领域关联度较高的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运动人体科学等专业人才建立流通渠道,逐渐探索常态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3.5 提升公共体育与健康服务均等化水平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前提。新发展阶段的体医融合需要以全民健康为落脚点,提升公共体育与健康服务均等化水平。一方面,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公共体育与健康资源投入,将体医融合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乡村建设中,探索乡村体育与健康服务新模式。另一方面,结合新时期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鼓励各地结合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以体医融合的模式创新推进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提升自身服务供给能力。

  参考文献:

  [1] 于洪军,冯晓露,仇军“. 健康中国”建设视角下“体医融合”研究的进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32(6):484-491.

  [2] 李璟圆,梁辰,高璨,等.体医融合的内涵与路径研究——以运动处方门诊为例[J].体育科学,2019,39(7):23-32.

  [3] 胡扬. 从体医分离到体医融合——对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思考[J].体育科学,2018,38(7):10-11

  [4] 余清,秦学林.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康复中心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8,39(6):24-30.

  [5] 廖远朋,王煜,胡毓诗,等.体医结合: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1):5-7.

  [6] 李国锋“. 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融合发展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21,38(2):15-18

  选自期刊《卫生经济研究》 2022 年 7 月第 39 卷第 7 期总第 423 期

  作者信息:冯晓露 1,白莉莉 2,杨京钟 1,仇 军 3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