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书院制下制度自信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载体

时间:2022年01月18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要:现代大学书院作为近些年逐渐兴起的一种本科教育组织模式,发挥着通识教育和思想引领的作用,在高等教育中其同样肩负着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重大使命。基于此,探讨将制度自信教育融入书院育人全过程的价值意蕴,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目标为

  摘要:现代大学书院作为近些年逐渐兴起的一种本科教育组织模式,发挥着通识教育和思想引领的作用,在高等教育中其同样肩负着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重大使命。基于此,探讨将制度自信教育融入书院育人全过程的价值意蕴,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目标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个原则的基础上,思考如何用好书院课程、书院导师、书院环境、书院学生组织、网络五个载体,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让制度自信在大学生灵魂深处扎根。

  关键词:制度自信教育;书院育人;价值;原则;载体

自信教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现代大学书院作为近些年逐渐兴起的一种本科教育组织模式,发挥着通识教育和思想引领的职能,在高等教育中同样肩负着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重大使命。当前,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战略高度,探讨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融入到书院育人的全过程,对坚定制度自信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制度自信教育融入书院育人全过程的价值意蕴

  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探索书院制;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指出,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2020年11月,教育部答复了全国人大“关于开创中国特色的书院教育的建议”,提出鼓励高校开展书院制育人试点并适时扩大改革受益面;2021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1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探索中西贯通的现代书院制,注重“浸润”“熏陶”“养成”“感染”“培育”。可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书院制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为办好具有中国特色书院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书院制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学院制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得到高校的重视。但由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在书院制建设中也未形成高度的共识和共同的规范,呈现出特色各异、功能各异、分众化发展的态势,书院建设方向不明确,体制机制未完善,甚至某些高校的书院制只是空有其名并无其实。在这一态势下开展制度自信教育和具体实践,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深刻理解制度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适应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才能为我国书院制建设指明方向,为如何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和经验,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书院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对确保社会主义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为书院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书院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思想政治教育以公寓社区为载体,在这个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特定的内涵,既要包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协调发展教育,还要坚持科学性、正确的导向性、系统性以及时代性。制度自信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议题,是高校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制度自信教育与书院制育人模式相结合,研究将制度自信教育融入书院育人全过程的有效路径,能为高校书院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的发展。

  二、制度自信教育融入书院育人全过程的三个原则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要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要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将制度自信教育融入书院育人全过程,也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目标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控制权掌握在教育者的手中,基本做法都是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照本宣科的理论灌输,收效甚微。书院以学生社区为载体,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养成教育,倡导以非形式教育为重要的实施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其独特功能。书院制下的制度自信教育,首先要重视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个环节当中,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使学生能动地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梳理,将育人目标内化为自身的发展需求,实现自我成长;其次,书院要尊重学生的合理需求,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动态,将教育与学生的发展和现实需要结合起来,将教育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使教育贴近生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增强书院制度自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目标为导向的原则

  当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培养好接续奋斗者是高校肩负的重任,必须持续加强制度自信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与巨大优越性,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接续奋斗、立志成才。书院要以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坚定的目标导向,充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特征、优势特色,在育人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为什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何以自信,怎样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等问题,以科学方法开展制度自信教育。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制度自信教育一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发展需求,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中国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基本制度。这一制度成就在城市和乡村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清晰的历史印记,具有极强的现实与现场教育意义。“用事实说话”是大学生认同与自觉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手段。高校应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现场教学、组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第一线开展社会实践,亲身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各项建设成果,在亲身感受与实践过程中培养民族自豪感与主人翁意识,在实践中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三、制度自信教育融入书院育人全过程的五个载体

  书院制育人模式与传统专业学院育人模式相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载体上发生了转变。专业学院由于大学生身份相对比较单一、分布比较集中等原因,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主要以专业划分的班级为主;书院制下,学生因学分制、混住等原因出现了异质化的情况,很难有共同的时间,所以以班级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适合。要将制度自信教育融入书院育人全过程,应紧紧围绕打破专业界限的公寓社区,通过书院课程、书院导师、书院环境、书院学生组织、书院新媒体五个载体去实现。

  (一)通过书院课程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提升大学生制度认知第二课堂课程是书院育人的重要渠道。书院通过邀请学校领导、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同上一门课等形式,以制度自信教育为专题为学生上课,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解读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底蕴、文化根基和丰富内涵,深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旨归、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通过讲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内容,帮助学生汲取历史养分,在历史比较中增强自信,彰显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背后的制度支撑,让学生对国家制度建设相关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提升学生制度认知。

  (二)通过书院导师发挥师长引领的作用,深化大学生制度理解书院导师是书院育人的重要力量。书院拉进了导师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距离,让导师能够近距离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思想近况。

  书院导师应充分利用与学生的距离优势,特别是发挥党员教师的思想引领作用,通过师生座谈、生活分享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相关问题探讨,进行涉及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情感教育和引导等。书院导师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外,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专业学习、职业生涯、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困惑,导师在其他形式的教育和答疑解惑过程中,把学生需要解决的学业问题、成长困惑和思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引用、举例等的方式为学生进行相关制度的解读,与学生一起探讨不同的理解方法和看法,提升学生对了解国家制度相关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深化对制度的理解。

  (三)通过书院环境渲染以美育人的氛围,增强大学生制度情感书院环境是实现环境育人的重要载体。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形式和方式,环境育人通过文化、艺术环境的设计和创造,让学生在感受美、鉴赏艺术的过程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审美,使教育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书院通过不定期举办爱国爱党主题作品展、主题教育海报、展板、宣传字画等方式,布置书院公共生活区域,营造浓厚的书院文化氛围。

  一方面,书院鼓励学生参与开发和设计书院的文化艺术活动,鼓励学生设计与参与书院文化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重要思想、感悟经典,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创作平台,提高思想觉悟和文化素养,有利于使学生对相关思想和文化经典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另一方面,书院导师与学生一道通过创设文化环境和艺术氛围,让全体学生都能在书院环境中受到文化熏陶,加强对文化的认知和情感共鸣。

  (四)通过学生组织完善书院制度建设,增强大学生制度自信学生组织是书院有序运转的重要抓手。书院学生组织由书院宿生组成,是基于常态化的学生组织育人实践模式,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进行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学生型组织。在组织中宿生能够根据不同活动的不同形式、内容和要求,融合科研学术研讨、艺术演绎、体育竞技等综合内容,自主定位角色,自主选择载体,从而获得成长和发展。

  书院学生组织是提高学生制度信任的根本依托。首先,学生组织通过做好组织内部制度建设,优化学生组织内部的人员组成和分工合作,为学生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学生组织作为书院制度建设与完善的主干力量,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组织成员深入宿生群体中,了解宿生的需求和建议,为完善书院的育人环境和制度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让书院听到更多数宿生的声音,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对书院的信任感。

  (五)通过新兴媒体坚守网络舆论阵地,明确大学生制度导向

  大学生是微博、微信、易班等新兴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和开拓者。书院都有官方注册的微信、微博公众号,应当注重利用公众号平台把控好制度自信的网络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正向制度情感,如让大学生将自身的社会实践心得、阅读感悟、探讨结论等在公众号进行发布,学生在表述自身情感的同时,能引起身边更多的同学的情感共鸣,增强制度自信;对于校外新闻舆论内容,务必要注重“严筛”和“过滤”,对于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宣传,对于损害大学生思想的内容及时引导大学生,对于谬误进行澄清,带动大学生明辨是非,明确大学生制度导向,牢牢守住网络舆论阵地。

  习近平同志2019年9月24日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制度宣传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制度教育,引导人们充分认识我们已经走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之路。”引导青少年根植制度自信,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重要。书院制作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重要探索的育人模式,应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通过建立全程化长效学习机制、线上线下一体化宣传机制,以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习效果,并通过建立多向评价机制和双向监督机制,及时改进教育模式和健全书院相关制度,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让制度自信在大学生灵魂深处扎根。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曲青山.新时代在党史新中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秦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4]熊丙奇.书院制及书院联盟拓展高校学业新模式[N/OL].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4⁃30.

  [5]李敏.书院制模式下通识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教育与职业,2012(2):52—53.

  作者:吴锳凡,陈岳杭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