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区块链技术在国内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述评

时间:2021年07月03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要: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区块链技术在档案领域应用研究的中文核心期刊文献。经梳理后发现,国内已有研究按主题可分为6类: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面向专门档案领域的应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管理平台,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领域的动力因素

  摘 要: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区块链技术在档案领域应用研究的中文核心期刊文献。经梳理后发现,国内已有研究按主题可分为6类: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面向专门档案领域的应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管理平台,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领域的动力因素、阻力因素和推广策略。已有研究存在研究结论宽泛、研究方向狭窄、研究深度不足以及研究特色不显四个问题。最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区块链;电子档案;综述;CNKI;核心期刊

区块链

  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人们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保障档案数据的长期安全可用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区块链是一项对传统计算机技术有着“颠覆性”创新的技术,其去中心化、可信任、防篡改和可追溯的技术属性,为这一需求的实现提供了契机,因而在档案领域有着可观的应用前景。2017年国家档案局将“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纳入科技项目的立项选题指南,这标志着区块链技术正式走进档案界的视野,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许多学者开始探寻区块链和电子档案管理之间的契合点,迄今为止产出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为了给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借鉴,文章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梳理国内面向档案领域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研究现状。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文献来源数据库,文献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CSSCI与CSCD,截止日期为2020年12月,以“篇名”作为检索条件,构造检索式:TI=‘区块链’*(‘文件’+‘档案’),检索时间为2021年3月20日,检索得到文献48篇,文献的时间跨度为2017-2020年。鉴于国内学者对档案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 文件和电子档案上,笔者本文提及的“档案”一词皆默认为包含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两个概念。

  1区块链赋能电子档案管理创新的可行性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子档案管理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区块链技术本身与电子档案工作存在契合之处。

  从管理对象角度来看,前者管理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后者管理的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具备保存价值的记录信息,二者管理对象趋同[1-2]。从逻辑契合角度来看,其一,二者都具备公信力,区块链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确凿的公信力,而电子档案作为原始记录在提供档案的利用服务时,其社会实践具有公信力[3]。其二,区块链根据去中心化程度,主要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三种类型,正好与档案信息共享过程中,根据其秘密等级划分的完全共享、局部共享和不可共享三种类型档案信息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4]。

  其次,区块链技术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高度吻合。从技术视角出发,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凭借其不可篡改或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安全可信的特性[5],在记录管理、数据存储和数据流转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6],与维护电子文件(档案)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的需求相一致[7-9]。另一方面,档案部门和其他机构的人员或使用者在互动过程中存在弱信任、不信任的情况[10-11],而区块链技术恰好是一种能够建立信任体系的数据库技术方案[12],凭借共识机制的集体维护特征能够创造可靠的“合作”机制[13]。

  然而,部分学者认为,现阶段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档案管理活动不可行。微观层面上,目前区块链技术尚未成熟,推广和应用水平相对滞后,国内应用区块链进行档案管理的经验不足[14];中观层面上,我国档案工作一直遵循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特别强调“中心化”概念,而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性与这一机制并不协调[15-16]。宏观层面上,行业技术规范的欠缺、法律监管的缺失等也是影响和制约档案界应用和推广区块链技术的负面因素[17]。

  2面向专门档案领域的区块链应用研究分析

  部分学者面向专门档案领域设计并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档案管理方案。有学者以高校档案(张倩[18],2017)、高校学生信用档案(张倩[19],2019)、高校艺术档案(张倩[20],2019)、医保电子档案(毕一方[21],2020)与银行电子档案(熊志正[22],2021)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支持档案管理的区块链应用系统建设的创新思路;有学者针对非遗档案(王箐[23],2018)和人事档案(李曲直等[24],2020)管理面临的各种问题,探讨了区块链技术背景下的有效解决方案。

  还有学者阐述了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会计档案管理(张珊[25],2017)、博物馆档案管理创新(熊鹃[26],2019)和电子健康档案开放共享(高慧筠[27],2020)的基本策略。学者们面向产生于不同工作场景的各类档案,分别提出了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档案管理方式方法,但方法间相似性高,不具有适配性。

  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档案管理平台的研究

  理论研究层面,许多学者针对差异化的现实需求提出了不同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管理平台设计方案和实现路径。

  针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可信保护要求,王平等(2019、2020)先后研究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文 件可信保护框架[28]和文件档案管理可信生态系统[29];刘庆悦(2018)和石进等(2019)均指出可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数字摘要存入区块链以实现其安全保障,并分别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型[30]和电子文件真实性保障系统的概念模型[31]。

  谭海波等(2019)和马仁杰等(2019)分别设计了基于区块链的档案数据保护与共享系统[32]和长三角地区档案机构联盟区块链系统[33],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需求;王子鹏等(2018)和韩妍妍等(2020)分别探索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文件流转模型[34]和系统设计架构[35],以保证电子文件流转过程中的可控性;李严等(2021)根据档案特性改进了区块链交易中使用的UTXO模型,提出了ET(赋权交易)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表明,基于ET模型的区块链技术有效提升了档案管理的稳定性和可用性[36]。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视角出发,探索了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架构的不同档案管理系统模型,但大部分模型只是处于构想阶段,尚未经实践的检验。

  4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领域的动力因素分析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领域的动力因素,主要体现在技术、管理、制度三个层面。

  4.1技术层面:革新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对标安全需求电子档案管理主要包括四个安全目标: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作为新兴信息技术,区块链的技术特性恰好对标电子档案管理的四个安全目标,能为电子档案管理提供全程的安全保障。(1)在真实性维护方面,区块链中的加密算法、智能合约、时间戳等技术使电子文件的形成过程透明且可追溯[41-42],区块结构能将多份文件相关联,对任何一份内容的修改都会影响后续的文档,大大增加篡改难度[43]。(2)在完整性维护方面,区块链中的加密算法、共识机制和时间戳等技术可以保证文件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持续处于保密状态,保障数据库内部文件 联系的基础上做到档案记录的可追溯[44-45]。

  (3)在可用性维护方面,区块链的加密算法能够在不改变文件本身的基础上保证其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分布式存储和共识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件受损丢失[46-47]。(4)在安全性维护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电子档案的存储安全和使用安全。前者表现为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技术能够实现全网式备份保存,单一节点的破坏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有效抵御外部攻击[48-52];后者表现为区块链的加密算法可以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在智能合约上存储的档案修改记录与历史档案,可以有效管控档案数据的获取、共享、使用主体及其行为,在使用过程中做到数据管控和权限识别[53-54]。

  5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应用的推广策略

  针对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学者们主要围绕行为主体、区块链技术和保障环境三大要素寻求解决方法,在规避区块链技术本身及随之而来的各类安全风险的同时,建设可行、成本低、性能高的区块链档案管理系统。本部分基于人-机-环境系统视角,对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应用推广的策略和实现路径进行梳理和归结。

  7结论与讨论

  7.1结论

  通过对区块链技术在国内电子档案管理领域应用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区块链在电子档案中的应用研究方兴未艾、发展迅速,但研究浅显不够深入。具体表现为:(1)研究范围较广,除普通的文书档案外,研究还涉及各类专门档案领域的区块链技术应用。(2)研究结论宽泛,针对形成于不同工作领域的档案,没有差别化地提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策略,多数研究得出相似的研究结论,不具备针对性,难以大范围地普及推广。(3)研究方向狭窄,多数研究仅停留在概念引入、应用前景与可行性研究、优劣势(机遇、挑战)分析,以及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理论上、宏观上的解决对策等理论探讨层面,对技术架构的细节设计和实现路径的研究较少,缺乏实际应用的探索,缺少创新性与实践性,缺乏可资借鉴的实际操作性建议。

  (4)研究深度不足,部分学者虽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管理理论模型,但是大多数模型的设计是其他相似应用领域已有模型的移植或简单修正,针对性欠缺,解释力不强,对区块链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而且模型大多未经检验,其可行性未知。(5)研究特色不显,研究还在本领域的初步探讨阶段,多数研究仅为国外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简单推介,缺少和中国特色的档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进行系统性论证的研究。

  档案管理论文范例:融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档案管理措施

  7.2讨论

  笔者认为未来的研究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入手。(1)理论研究层面:其一,选择合适的理论基础,从区块链技术实现视角构建同时符合区块链技术和档案管理固有属性的理论模型,并开展规模化、系统性的实证性研究。其二,档案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如何保障区块链技术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这一问题依然是迫切需要解决和持续研究的。其三,深入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管理系统上的用户数据合规使用以及隐私保护方法。区块链系统在为用户提供参与档案管理、获取利用档案新途径的同时,其汇总的海量异构数据隐含着大量的个人隐私,便利了档案部门对用户数据的不当分析和使用,带来诸如服务商终端泄露、用户区块链密钥被盗窃等隐私安全问题。

  注释与参考文献

  [1][76][77][100][103][105][110][119]刘洪,罗茜.关于新技术热潮下在档案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冷思考[J].北京档案,2020(9):15-18.

  [2][25]张珊.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适用性和应用展望[J].档案管理,2017(3):18-19.

  [3][7][34]王子鹏,李璐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文件管理模式研究[J].浙江档案,2018(2):18-20.

  [4][74][91][101][115][126]马仁杰,李梦云.关于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我国档案利用工作的若干问题[J].档案管理,2020(4):29-33.

  [5][80][117][127][129]陈慰.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区块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档案与建设,2020(4):63-65.

  [6]白茹花.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档案信任体系建设[J].档案管理,2018(5):28-29.

  作者:于欢欢 程慧平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