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传统文化中社会创新管理模式的探究

时间:2018年02月01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久远,尤其是在社会管理方面更加充分的展现出了历史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道路是目前的奋斗目标。我们只有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社会创新管理之道,希望可以学习到古代传统社会管理的智慧。主要包括:重视个人修养到治国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久远,尤其是在社会管理方面更加充分的展现出了历史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道路是目前的奋斗目标。我们只有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社会创新管理之道,希望可以学习到古代传统社会管理的智慧。主要包括:重视个人修养到治国管理的相应管理模式,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社会管理策略,以人为本,和谐共同发展的相应理念。

  [关键词]社会管理,传统文化,管理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里拥有农耕文明的基因,并在吸收游牧文化和海洋文化的过程中不断融合创新。于是我国文化既恬静、和平、包容又积极进取。绵延不断的传承也使得中国文化具有了系统性,从而包罗万象。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承顺前代、包容外来。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含了许多指导后人的管理思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管理理念能不能创新就成为重要的因素。新的发展时期,新的时代背景要求在人口众多、民族融合、地域广阔的中国产生新的社会管理理论,以期在信息化时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管理道路。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不是现代管理规律产生的沃土,但是产生于西方文化的现代管理理念规律中,似乎在一些基本哲理上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宇宙万物原本所体悟的智慧有着渊源和融合,这种契合似乎让人们坚信这个世界的最终智慧是一致的。

  一、从个人修养到治国管理的渐进式管理之道

  提到社会管理创新就把问题和责任归结于政府能力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的方式方法跟不上时展等等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当发现问题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把责任归咎于管理者,而不从被管理者的身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因素?管理的和谐发展,需要的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素质和能力共同提高作用下的结果,而不是仅仅寻找一方面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总起来说分两种类型。其中一类属于宏观管理的治国学。所谓的治国学就是探讨治国方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治国平天下是一个终极目标,因此其中也就不乏关于探讨治国方略的思想。这些治国思想虽然在传统社会中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它却指导中国历代统治者完成了诸多辉煌的治国实践。

  西周时期的“成康之治”、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清代的“康乾盛世”,中国传统的治国管理思想无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妙用;另一类是治生学,就是探讨人生哲理、修身养性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家立业乃至治国平天下,没有好的修养是办不到的。因此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①可见治生学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仔细分析不难看出,传统文化中的两大类管理思想关注了两个对象,治国学可以说主要是要求政府、领导者能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而治生学则关注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个人自身修养的提高。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关注个人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在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要求管理者或者说治国者素质的经典语录,如:《论语·子路篇》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即管理者或者统治者首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才能成为优秀合格的发令者。

  二、德治与法治并用融合的社会管理智慧

  我国的社会管理智慧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孔子在《论语》中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那么为什么要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因为如果讲管理的方法,无非就是两种手段:一是让被管理者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来实现管理目标;另一种就是通过外在的约束使得被管理者不敢不会去超越管理的范围来实现管理目标,那么这两种结果实现的途径也就是文化和制度。

  那么道德影响的作用首先来自于领导者的素质,只有领导者自己通过自身的道德约束,做好榜样才能使这种道德影响力辐射下去,从而影响被领导者。当然被领导者也不是都是听话的羔羊,所以当道德的作用弱化时,就必须辅助以强硬的法治和刑法,只有这些才能对被管理者形成强有力的威慑,两个手段一上一下、一软一硬、刚柔相济不可偏废。

  就现代社会来说,被管理者已经是拥有众多知识的积累,也拥有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很容易自我分析和剖析管理者或者领导者的行为和思想,因此,更不可能用一种单一的道德或者法治的思维去管理如此复杂的社会。必须在“德治”与“法治”结合中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之道,即发挥道德的引领作用,也发挥社会主义法治惩恶扬善的目的,提炼出适合时代风貌、时代环境、时代需求的道德要求,制定出适合时展、时代规范、时代实际的法治法规,充分发挥两者结合的双动力,使德治和法治在现代管理中都不被偏废,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助推器。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管理有一个特色就是德治与法治的并举,即重视道德领域的教化作用,也重视法治的约束惩戒,实现法治与德治的平衡与互补。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中,几乎都能看到中国是崇尚德治与法治并举的,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存在人为因素对于法律规范的干涉与影響。但是只有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才能有效的避免仅仅重视德治,有可能失去公允、公平和正义的危险,也可避免仅仅重视法治而忽略人性、人情与人味的无情。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崇尚道德力量,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也可使投机取巧的小人难逃惩治之网,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推荐阅读:管理类职称论文发表范文

  下面是两篇管理类职称论文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中学生体育活动组织管理能力与策略,学生组织能力的高低是后天培养形成,论文对培养学生组织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总结,第二篇论文介绍了铁路改造建设运营管理模式,控制运输安全、管理成本对同城市的规划与发展相协调等具有重要意义。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