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分析美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经验促进我国港口运输发展

时间:2018年01月06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港口现代化进程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港口集装箱运输水平,现如今港口集装箱运输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集装能力不足,产能过剩,船舶装卸效率低下等问题。而美国的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却十分快速,收获了极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本文着重采取

  港口现代化进程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港口集装箱运输水平,现如今港口集装箱运输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集装能力不足,产能过剩,船舶装卸效率低下等问题。而美国的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却十分快速,收获了极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本文着重采取美国集装箱港口运输的先进经验,分析我国港口运输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我国港口运输发展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中美港口,集装箱,经验分析,发展差异,优化策略

  港口集装箱运输是以集装箱大型容器为载体,以内河、远洋航运为手段的运输方式,具有点对点直达运输的优势,已成为全球发展低碳环保运输的新方向。现阶段,我国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现代化的港口群体,这些群體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据中国港口集装箱网数据显示,2016年度中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8亿TEU,同比增速为3.6%,比货物吞吐量快0.4个百分点。其中,沿海完成1.94亿TEU,同比增长3.4%;内河完成2356万TEU,同比增幅6%。

  并且从全年吞吐量月度变化情况看,2016年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呈震荡走势,上半年震荡下行,增速整体维持在低位;下半年逐渐好转,增速在3%-5%左右。然而,港口通过能力较低、运输信息化系统与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是当前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存在的明显问题。相对而言,美国比较注重港口集疏运系统的规划建设,港口集装箱信息系统较为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规模经济效益。因而,借鉴美国在港口集装箱运输方面的发展经验,可以对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美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经验分析

  (一)物流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了港口集装箱运输效率

  美国港口集装箱运输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使得港口周转、运输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例如,美国港口部门RFID技术项目在码头出入口、起重机处,共计投入350个RFID读写器,10,000个i-B2 L标签,再配合OCR技术,极大缩减了港口货主等待时间,提升了集装箱运输效率。集装箱及卡车保险杠所贴的RFID标签,涉及货物具体信息及相关内容,当卡车通过港口服务站时,OCR图像识别技术读取RFID标签获取编号,将编号写入对应信息设备,高效实现了流程一体化作业。

  同时,在港口吊装设备也安装了RFID读写设备,这就使得在集装箱运转过程中,数据库能够根据OCR与RFID技术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进而精准判断集装箱对应位置。因而,美国港口部门通过使用RFID技术与OCR技术,各大港口的出入口检查站,均可准确地识别每辆集卡。当每辆集卡进入码头工作区后,均可以通过这套系统得到准确详细的行车路线图。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港口集装箱通过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使得集装箱装卸流程更为可视化,码头集装箱管理效率和装卸速度较之前提升了3-5倍。

  (二)完善的港口基础设施保证了集装箱运输的高效流通

  美国多数港口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提升了港口集装箱装卸、运输效率。以奥克兰港为例,据外媒报道,2017年美国奥克兰港计划投资6亿美元,用于港区集装箱设备、冷藏库及码头扩张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港口现代化建设。据了解,此次拟投资中,政府拨款约2.44亿美元,主要将铁路轨道与港区陆路分开;个人投资0.9亿美元,主要用于港区冷藏库建设。该项目于2017年1月开始,届时冷冻牛肉及猪肉出口量将得到大幅增加,私募资金0.5亿美元,用于该港口第二大码头的扩建,并且该项目已投入建设使用。

  此次港口集装箱基础设施的建成与使用,将实现货物在水、公、铁多种运输方式之间快速转移,目前已吸引了大量托运人的关注。同时,据中国船东网资料显示,作为美国东海岸最繁忙港口,纽约新泽西港,当前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港口发展也较为成熟,但美国纽约港务局相关人士表示,目前该港口正在进行加深50英尺以及贝永桥通航工程等项目改建。预计在2017年前完成该港口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升级,改建后的港口能够处理14,000TEU的集装箱船。

  (三)健全的多式联运枢纽及集疏运体系提供了进一步保障

  与港口相互衔接的交通运输系统即为港口集疏运系统,其主要是为了集中与疏散港口吞吐货物服务。只有具备完善与畅通的集疏运系统,才可以为港口集装箱运输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美国不仅交通基础设施发达,有优质的近海与内河运输条件与水运优势,可以有效促进多式联运发展,并且美国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也较为完善,主要包括、终端节点枢纽和专用线等。例如,美国运输部对全国的所有枢纽站进行了全面评估,如铁路、机场、公路和港口等,最终确定了多式联运物流节点共616个。为保证全部节点的集疏运正常进行,政府共建设了公路专用线超过1200英里。其中,对于多数货运量较小的站点,确保实现与国家公路网的无缝衔接;而对于货运量较大的站点,设置了多条集疏运线路。

  以芝加哥为例,芝加哥是美国最大的内陆港口和空运中心,也是多式联运枢纽和货物集散中心,多达十多条国家干线公路穿越此地。得益于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芝加哥地区现已发展起多达28个大型多式联运枢纽站,吸引了全球众多大型物流运输企业到此经营。据《全球港口追踪》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美国港口预计完成了集装箱吞吐量1860万TEU,同比增长2%;预计2017年1月将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4万TEU,同比增长3.2%,发展迅速。

  (四)严密的安全体系保障了港口集装箱稳定发展

  美国集装箱港口具有标准严密的安全体系,主要针对港口码头设施、集装箱检查、装卸工人等方面。美国海岸警卫队和运输安全局共同实施装卸工人身份实名制度,并对其进行背景考察,以获得允许其独自管理安全设备和船舶的生物识别证明卡。据国际海事资料,2016年6月30日起,美国国土安全局更新了进口商安全申报规定,进行了更为严苛的新规则。进口货物承运商须在货物装船前,提交包括生产、销售及买家或收货人信息资料、登记号码、货柜地点等在内的10项资料,此制度规定的不断延伸,更为美国集装箱港口安全体系提供了数据的帮助。

  其中,代表劳方的国际码头、仓储工人联合会以及代表资方的太平洋海运协会中,劳工注册人数已逾120万。据行业数据统计,美国港口已注册工人一年可为港口运输活动带来93200美元的利润。可见,劳方联合会和资方海运协会的安全良好运转,共同为美国集装箱港口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保障。

  二、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集疏运通道不畅通,与内陆港联运不够完备

  港口集装箱集疏运通道,是通过相应周转站与运输工具组成的相互联系通道。但现阶段,我国多数港口受地理环境和交通运输条件限制,水运、公路和管道运输等交通线路难以触及港区。据中港网数据显示,连云港港口2016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70万标箱,但港口铁路集疏运方式运量占据总量的80%以上,17%通过公路运输,而水路和管道运输几乎为零,并且受铁路运输制约,一度曾出现压船压港现象。且我国大多港口地区,水路交通设施建设水平也仅为2%,远低于国际比例的10%-30%。

  我国幅员辽阔,港口经济腹地较广,也促使沿海港口开始在内陆地区建设无水港,但受成本和环境影响,广大内陆地区无水港建设成果差强人意。据岚山港务管理局资料显示,天津港作为内陆港发展最为迅速的港口,直至2017年1月,环天津港的京津冀地区已建成的无水港仅10个,而更为内陆地区的甘肃、青海等地区无法得到惠及。

  (二)信息化建设滞后,平台智能化水平较低

  港口现代化集装箱运输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信息技术和平台的应用。港口集装箱航运管理部门通过对电子数据操作、交换及管理等,实现集装箱码头庞大数据准确处理的目的。目前我国作为国际最大集装箱吞吐量的国家,信息系统开发和实际应用效果明显不足。据锦程物流网数据显示,作为世界级大港的深圳港,直到2016年9月,港口集装箱运输提柜单信息化平台才正式上线并启动试运行。而且2016年,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仅为2397.93万标箱,同比下降了0.93%,其中危险货物吞吐量为5.28万标箱,同比下降了27.3%。集装箱运输信息技术的低智能化、平台建设的不完善以及实时跟踪信息能力的不足,都导致了港口包括危险货物在内的集装箱监测重复作业,效率低下。

  (三)港口集装箱运输引发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经济的持续发展,使港口集装箱运输系统也愈加繁忙,而港口发展也不断成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同时,港口集装箱繁忙的水运海运、装卸工程机械尾气等,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据国际海洋组织规定,海岸线外200海里是规定的船舶尾气等污染排放控制区,而我国至2016年底仅规定4个排放控制区为海岸线外12海里。且在国际海洋组织要求控制区内,船舶规定只使用含硫量不超过0.1%的低硫油,而我国规定是逐步使用含硫量不超过0.5%的燃油。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作为我国主要经济发展区域,其港口船舶尾气排放量已成为影响区域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源。以深圳市为例,据中国环保在线网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港船舶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2.5分别占全市排放量的66.1%、14.1%和5.8%。另据中国海事信息网资料显示,至2016年底,停靠我国港口船舶辅机发电年消耗燃油约为70万吨。可见,现今我国大多港口集装箱运输引发的大气污染现象较为严重,急需监管部门进行适当调整。

  (四)港口吞吐能力过剩,集装箱泊位适应度偏低

  目前,我国大多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已从原有压船、压港等问题向产能过剩问题转变。据第一财经网资料显示,2016年底梅山港区新增2个20万吨级和3个15万吨级的集装箱泊位,年通过能力为430万标准箱,但实际港口集装箱产能利用率未到50%,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当前所建集装箱泊位较多,但实际利用率相对较低。依据国际标准来说,港口集装箱运输适应度,即通过能力与实际吞吐量恰当比值为1.1,但我国高出近0.2,仅上海港存在船舶等泊位的现象,其它港口生产能力严重超过了实际市场需求。据中国港口协会的连续跟踪统计和整理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陆港口集装箱码头能力适应度仅为0.79。目前我国大多数港口专业集装箱泊位通过能力,不符合适应能力度的要求,也难以满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需求。

  三、借鉴美国经验优化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新策略

  (一)合理规划“公”、“铁”、“水”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方案

  合理规划港口集装箱运输网络,可推进公路通场、铁路进港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铁、水运输网络的高效对接。集中从铁路枢纽站场外联合高等级公路、港口集输港口铁路等项目的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枢纽的集装箱运输网络布局。同时,强化公路集运与分配点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利用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化铁路、公路到港集装箱的配送网络。此外,合理规划全方位运输渠道,对现有港口通道的公、铁、水基础网络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公”、“铁”、“水”港口集装箱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

  (二)完善港口集装箱运输基础设施

  设立物流台车、集装袋与物流箱等集装箱刚基本运载设备的统一标准,对于提升港口集装箱物流流转速度具有重要意义。引入国际先进港口运输设备,不断提升运输装备的通用性和现代化水平。例如,使用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转运吊裝/非吊装式换装设备,引入国际先进的适应铁路驮背运输、公铁滚装运输的运载单元拴固设备等。同时,可推广集装箱运载单元标准化、厢式化运作,积极发展港口集装箱作业的智能设备、货物状态监控技术等。大力研发应用半挂车专用滚装船、铁路驮背运输专用平车,以及其它多式联运专载设备,加快使用节能环保装卸设备,减少无效倒搬与装卸次数,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三)构建先进的港口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

  港口管理部门应与当地运输企业联合,制定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多式联运数据传输、交换标准,开通各类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具体做法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整合公、铁、水港口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搭建统一的多式联运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多种运输方式信息对接速度。在完成数据共享同时,能够充分满足货商与港口集装箱承运人对港口口岸各类运输设备的需求,促进多种交通工具之间的协同联动。

  另一方面,利用国际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设备,提升港口集装箱运输智能化水平。借助国外EDI技术、采集信息技术,推广这类技术在港口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引入RFID、大数据、车联网、船联网技术,将这类技术充分应用于公路、铁路、水路等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引导支持港口运输企业信息管理业务的全方位覆盖。同时,应加强港口集装箱货物的信息查询、实时跟踪,以及多式联运运行调度,全面提升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务的智能化水平。

  (四)优化港口集装箱运输监管环节

  创新口岸监管方式,能够最大化提升港口区自由化程度,进一步吸引国际集装箱中转站货源,实现转运模式新升级,促使国际集装箱物流快速通关。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缩减口岸监管环节,增设适应国际港口集装箱物流中转服务,加快口岸集装箱物流中转速度。例如,以上海洋山深水港与外高桥港口为重心,设立国际中转与集拼服务中心,将进出境备案、进出口货物报关手续合并,缩减口岸繁琐手续,以此提升集装箱物流流转速度。二是创新监管理念,开发监管新模式,高效实现“境内关外”监管。实施风险管理的监管新模式,如将仅仅对货物流通监管,与企业诚信监管双结合,高效提升监管效率,加快国际中转货物在自贸区快速流转。三是设立由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服务为核心的电子服务平台,推进“无纸化”办公服务模式。在提升监管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可以大幅加快口岸监管效率。

  (五)拓展港口集装箱物流增值服务功能

  当前,要想提升我国港口集装箱物流中转服务核心竞争力,应不断拓展物流增值服务功能。从目前港口集装箱运输服务功能来看,这些港口依然从事传统船舶货物运输,包括船务、报关及货代等,与新增集装箱货运业务功能相比,有待拓展和提升。特别是伴随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国际商贸功能的升级,传统港口集装箱运输业更需要拓展国际业务,以实现国际采购、运输,以及金融保险等业务一体化发展。因此,港口码头在提升港口运输能力,减少装卸时间损耗、降低资金成本同时,可以拓展国际中转、集拼等相关增值业务,建立集装箱业务相配套的集货物采购运输、中转厂库、精深加工等辅助业务,以全面提高集装箱码头的中转功能和水平,从而缩小同与国际港口之间的差距。

  (六)升级港口码头利用率,提升集装箱运输效率

  通过对集装箱港口改造升级和靠泊能力,可促使单个码头靠泊能力提升,通用泊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使港口码头的集装箱运输以及货物装卸功能由粗放型发展方式向资源集约化转变。着重于提升港口利用效率,使港口集装箱码头泊位数量向提高泊位使用效率的质量型方向过渡,使泊位装卸效率和综合通过能力大幅提升。 同时,应明确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定位,扩建多用途泊位,远期发展集装箱专业泊位。利用新港作业区已建有部分多用途泊位,对集装箱进行转运,吸引国际集装箱班轮停靠优良港口进行装卸运输。此外,可以沿江引进有集装箱生成量的港口项目和产业,并相应再新建一部分多用途泊位,以此满足国内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曾庆成,吴凯,孙祥君.巴拿马运河扩建对中美集装箱运输路径选择的影响[J].中国航海,2016(3):109-113.

  [2]李丹,栾维新,片峰.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集中度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5(3):82-86.

  [3]彭传圣,彭澄.美中贸易与美国港口发展分析[J].港口經济,2016(10):9-12.

  [4]卢毅,吴晓迪.中美地区航线运输条款之间的比较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4):79.

  [5]JL Yang,WU Xiao-Fan,MF Luo.Regional Economy,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nd Container Port System Evolution Process: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 and the U.S.in 1979-2010[J].Economic Geography, 2014(2):521-523.

  [6]史春林.中美在集装箱安全领域合作述评[J].中国水运,2010(5):38-39.

  相关阅读:行政管理论文综合性港口行政综合执法模式的构建

  这篇行政管理论文发表了综合性港口行政综合执法模式的构建,论文探讨了综合性港口水上交通安全行政执法模式现状以及存在的执法体制弊端,并阐述了执法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