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校园心理高校辅导员要当好大学生的心理医生

时间:2015年04月21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校园心理高校辅导员要当好大学生的心理医生 推荐站内最受追捧的期刊: 校园心理 ,英文名称Campus Life Mental Health,是2003年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的由山西省太原市双月出版一次的中文期刊。以前刊名为医学心理指导(校园心理)。分为卷首语、人物专访

  校园心理高校辅导员要当好大学生的心理医生 推荐站内最受追捧的期刊:校园心理,英文名称Campus Life & Mental Health,是2003年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的由山西省太原市双月出版一次的中文期刊。以前刊名为医学心理指导(校园心理)。分为卷首语、人物专访、心灵阳光、人生视野、情感地带、休闲沙龙多个栏目。曾被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科技厅评为2005年度“山西省一级期刊”。

  摘 要:普通高校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培养,还要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做为高校的学生辅导员,怎样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引导各种类型的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校园心理,学生管理,辅导员,心理医生,大学生

  近几年来,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愈发严重的态势,大学生中常常出现的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抑郁、焦虑、孤僻、冷漠等,因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难以解决,又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普通高校大学生中出现极端事件的情况不断增加。作为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与学生直接面对面接触的时间较多,在现代教育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如果能当好大学生的“心理医生”,将大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的时候,就能减少许多悲剧的发生。

  一、辅导员要用爱心投入日常的观察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因此,辅导员要勇于承担起学生管理工作赋予自已的重任,加强自身心理素养,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医生”。辅导员应当在大学生入校就要广泛开展微笑谈心活动,通过谈心活动来打开大学生心灵的窗户,认真倾听大学生的真情诉说,从而了解大学生埋藏在心里的真实想法,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尤其是对于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到的发现有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或者称为“心理边缘生”更要倍加关注,要为每个大学生建立一个心理档案。内容至少应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身体状况、家庭状况、个性特征、学习心理特征、朋友等),每次的谈话记录(包括时间和考试焦虑、同学交际障碍、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等)。及时记录学生异样的情绪和行为举止,洞察学生行为动机,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评估其发展趋势,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打消该学生的消极情绪。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应注重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初始发生阶段,做到防微杜渐。

  二、辅导员要坚持有的放矢的原则

  每个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知识面、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每个大学生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的看法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因素的影响也有不同,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老师能深入到大学生中间去,与他们交朋友,通过有效的交往与交流熟悉每一个大学生的情况,从而及时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问题,做到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心理疏导,做到有的放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高校辅导员抓德育教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工作做好、做活、做细,尤其对于班里的一些调皮捣蛋学生,及时肯定他身上的某个闪光点,鼓舞其上进心,促使其不致破罐子破摔而有所积极表现,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的价值取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辅导员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差生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每一个大学生,应该说任何大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的,不会只有优点没有缺点,也不会只有缺点没任何优点。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对中等生这既不冒尖又不露尾的群体会觉得一切平平常常,容易忽视其优缺点,这种不正常的看法有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优缺点评价,有碍在所有大学生中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优生毕竟是少数,而中差生则是大学生群体中占绝大多数的芸芸众生。因而,高校辅导员要花大力气来做好培养中差生的工作。特别是在帮助差生时不能急于求成,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应当苦口婆心地劝导,认认真真讲道理,循循善诱地将其带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教育大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大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对广大的中差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肯定他们的闪光点,教导他们要扬长避短,鼓舞其斗志,鼓励其进步,特别是要遵循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心理辅导与疏导,通过说服教育来引导、启发学生,使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

  四、辅导员要坚持走“学生路线”来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为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好大学生的“心理医生”,必须要深入到大学生中去,了解大学生的喜怒哀乐,尽力去为大学生排忧解难,为其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一些大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经常出现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通常表现为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常常有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对生活失去乐趣,在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时,常常会出现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厌世等。高校辅导员应针对这些现象,开展一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活动,譬如“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到社会上做社会调查或勤工俭学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舒展身心、展现自我,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大学生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健康、宽广的心境,促进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五、辅导员要与多方加强沟通

  高校辅导员除了与大学生本人加强交流与了解以外,还要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互相沟通,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从而比较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减少心理辅导的盲目性,有利于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有些大学生对考试有恐惧感的,可在考前一段时间就开始开导他(她),平和其心态,在考试后学生成绩有进步了,一定要及时亲自给学生家长报喜,通过父母给学生以支持和鼓励,这叫“家庭激励”法。作为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应当在学生管理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把握好自身既是学生管理工作者又是“心理医生”的角色,主动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任务,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开拓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2] 黄晞建.高校辅导员的历史转型及其新定位[J].思想理论教育.2006.

  [3] 梁超雄.高校政治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之探讨[J].文教资料.2006.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