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高等教育研究培养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

时间:2015年04月18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高等教育研究培养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 推荐本站高等教育类杂志: 《 高等教育研究 》 是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会刊,由华中科技大学与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共同主办,CSSCI核心期刊。1980年创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社设在华中科技大学内。另有西华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培养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 推荐本站高等教育类杂志:高等教育研究是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会刊,由华中科技大学与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共同主办,CSSCI核心期刊。1980年创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社设在华中科技大学内。另有西华大学主办的同名期刊《高等教育研究》以及湘潭大学主办的同名学术集刊《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人数逐年递增,但是就业的形势却不容乐观。加上近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就业供求的错位与渠道不畅通。对此应提高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适应市场需求发展自己,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研究,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的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大学生作为人才市场的直接供给主体,也是就业能力的载体,更是决定就业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众多因素中,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不足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保证大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成为高校日常教育和就业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一、就业能力的含义

  “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源于就业,国内外常见的几种定义或描述是,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基本就业能力与特殊能力。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的建设应该与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我国人力资源总体素质不高,高、精、尖复合人才短缺,人力资源的优势还没有真正地转化成人才优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亟需大量人才,而大学生是这支人才队伍的主力军和后备中坚力量,只有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实现科学合理地分配、利用这个宝贵资源,才能避免“人才”浪费现象,才能缓解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才能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三、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专业理论知识能力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关键因素之一。据调查,高校当中多数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压力不大,很多学生缺少刻苦学习的精神和自学意识,高喊“六十分万岁”的口号,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不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没有意识到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程度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原本大学生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各类实习训练,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释、解决现实问题,指导实际工作,然而,一些大学毕业生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例如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面试过程中,连基本的营销专业术语都不懂,这样的学生难免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困难和挫折。

  2.实践动手能力差。目前多数大学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相关机制尚不完善,课程设置与师资配置达不到实践要求,可供选择的实习机会过少等,当然,大学生自身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和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实践能力差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认识不到实践的重要性,态度消极,没有积极性,认真程度不够。对于学校提供的有限的、宝贵的实践实习环节蒙混过关,敷衍了事。这些都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而缺少实际的动手能力,不能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充分利用在学校的这段时间进行多方面的实践活动锻炼和磨练自己,导致就业时面对实际工作时无从下手,对工作产生盲目性,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就业技巧能力欠缺。就业技巧能力是大学毕业生能否达到人格、兴趣、素质与职业上需要匹配的重要因素。就业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压力承受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自我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一些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向求职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求职成功率不高。

  4.自身就业观念不成熟。就业观念体现为就业意愿,这是大学生根据就业形势和自身情况对未来工作职位的一些设想,包括就业地区分布、单位性质、月薪、就业工作环境等等。这些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与社会需求是否匹配,其人力资本价值能否得以顺利实现。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成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绝大部分毕业生在观念上还停留在以前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的时代,认不清形势,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期望值过高。盲目追求高工资、高待遇、大城市,很少考虑专业发展、自身发展和用人单位发展潜力问题,从而丧失了很多好的就业机会。

  5.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许多学生成功考上大学后,心理上产生一种成功感和优越感,忽视了职业规划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自我认识,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水平等方面概括不准;二是对个人缺乏准确定位,盲目攀比或随大流;三是脱离社会,对社会的工作岗位、人才需求情况不清楚;四是对工作岗位优劣缺少客观评价的能力;五是匹配失败,仅根据自己的主观条件或社会需要选择职业,没有找到自身特性与社会需要的最佳结合点;六是就业目标死板,不能根据社会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个人计划等等。

  四、提升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对策

  1.大学生自身增强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路。(1)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它是知识更新的动力,是思维的因子。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本专业所需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等,是知识结构的核心,是创新的质料。同时,专业基础知识也是专有人力资本的基础,也是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相区别的集中体现。大学生要增加对专业基础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仅要学好作为必修课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拓展作为选修课的知识。知识积累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大学生要努力提高专业课各科成绩、尽量考取符合专业方向的,规格等级较高的各种专业资格证书、能力证书、从业证书,并适当进行一些科学研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主动接受就业指导培训。接受就业指导培训是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的关键。大学生要认识到接受就业指导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就业指导培训。如,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有关就业的讲座,了解宏观就业形势,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以及努力的方向;要接受就业技能技巧的培训,提高展示自我才华的能力,更好地包装和推销自己;要保持与就业指导中心经常性的联系,其获取更多的就业政策信息和人才需求信息,以免错过好的工作机会。(3)改进学习方法。在大学学习中,识记知识只是一个基础,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一些中学时被证明有效的学习方法可能不再适用。要改进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要培养自学能力。在本科学习阶段,大学生既要重视对知识本身的深化和理解,也要注重科研意识和科研方法的培养。科学性学习是一种强调科研创新的学习模式。大学生可以参与导师的课题,在辅助导师做课题的过程中,掌握实地调研、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等科研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2.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路。(1)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工作。高校应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职业心理素质训练》、《职场礼仪》等与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教育。通过职业规划课程让大学生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职业规划含义,对职业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和学习,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合理规划的各种方法,对大学生在规划中设计出来的步骤给予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除了开设职业规划课程,高校还可以开展讲座、网络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深化职业规划意识。(2)加强实践能力培训。本着“服务社会、实践育人”的原则,高等院校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范围,建立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形成学校和本地社区的共建、合作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通过引导学生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类活动,特别是要把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经风雨、见世面、受教育、长才干,进一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首先,高校应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方案上,要根据社会、学科的发展及时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其次,在教学模式上,要打破线型单调的程序教学,应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增强自学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再次,要优化课程结构,增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关课程,把有关课程如诚信教育、思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教育、创新能力训练、社交礼仪等直接纳入教学计划中;最后,要开展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拓展信息传播的渠道和空间,充分发挥BBS、视频等新型信息传播方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依托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进行长期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归属感,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引导、激励大学生的精神动力。(4)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高校应加强正确就业观念的宣传工作。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学生会、社团等组织开展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的宣传,采用讲座、辅导、座谈等多种方式让大学生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其次,提高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素质。要树立信心,积极参与竞争。毕业生面对的是大学生就业市场,既然有市场就有竞争,树立竞争的意识是非常关键的,毕业生要做到自信而不自负、不自傲,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择业双选中有逆境有顺境,做到不气馁不骄傲,乐观应对,积极进取。(5)帮助大学生掌握就业技巧。随着高校就业政策的改革,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为了充分享有这些自主权,同时避免一些失误的发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帮助大学生了解在就业过程中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的应聘技巧。如个人求职材料的准备、自荐信的书写、面试的礼仪、如何展现自己、协议书的使用等等,帮助大学生掌握这些就业知识和求职技巧,可以避免由于各种技术原因导致的求职失败。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