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新闻与传播研究谈谈调查性报道的特性

时间:2015年04月02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 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近年来,媒体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假新闻,严重地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但传媒竞争的激烈、记者自身职业素养不到位、撰稿人为谋取私利而胡编乱造、编者的疏忽大意是主要原因。本文除了简单论述假新闻产生的背景、

  新闻与传播研究谈谈调查性报道的特性 推荐站内高人气刊物:新闻与传播研究创办于1994年,主管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为中国社会学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刊物高度重视学科的理论发展,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并与国际学术界保持密切联系。

  摘要 本文认为,调查性报道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揭示性,相对独立性、科学性,艰危性和显著性。在五个特性中,揭示性和相对独立性最重要,它们是调查性报道最基本的“形象识别标志”。

  关键词 新闻与传播研究,调查性报道,特性,揭示性,独立性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份量重、受到广泛关注。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方式,优秀的调查性报道可以使一个媒体或者栏目声名鹊起,《华盛顿邮报》如此,《南方周末》如此,《新闻调查》也是如此;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调查性报道就是一块能量巨大的磁石,它吸引着调查记者踏破铁鞋、百转千回。甚至甘愿冒生命危险。为什么调查性报道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和吸引力?关键在于它有着和一般新闻报道方式不同的特性。

  一、揭示性

  揭示就是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新闻是新近或者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对于一般的新闻作品来说,它们的报道对象显而易见,新闻记者只需要做一般的调查了解,然后进行记录就可以了。调查性报道则不然。调查性报道的对象是“新闻背后的新闻”,而且这种新闻并不是一日了然,清晰可见的,这种新闻或者由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被采访对象极力掩盖,或者由于客观原因“养在深闺人未识”。需要记者进行艰苦、系统的调查采访,才能把事实真相揭示给新闻受众。

  200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记者对湖北省郧西县采访,在经过这个县的店子镇太平寨时猛然发现公路旁边陡峭的高山上躺着几个巨大的白色水泥字:封禁治理。这时候,摆在记者面前的只是一种表象,通过调查采访。记者了解到了许多内幕,比如为了造这几个字。2000多名劳力每天从早上6点半开始干。一直要干到下午7点才能收工。四个字仅材料就花去了两万多元。比如不仅在一个镇,整个陨西县都在造字,全县造的300平方米以上规模的大字近100个,耗资几十万元和大量人力。比如个别乡镇为了造字。不惜毁坏原有的林地等等。这些内幕并不是显而易见的。而是被当地官员有意掩盖。比如记者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就受到了“特别关照”。当地领导表面客气实际强硬地要“请”记者到乡政府“做客”。还提出把录音放给他们听一听,看农民有没有“说错话”。当地农民小声提醒记者,“别让乡长把录音收了去了”。为了避免麻烦、保护农民。记者赶快找借口溜出门去,没想到当地干部穷迫不舍,记者被一直追到了汉汀边,幸亏一首小渡船及时带记者过了岸,记者才躲过“一劫”。这个例子就充分说明了调查性报道的揭示性。它要把新闻事件不为人所知尤其是被个人或者集团有意掩盖的部分暴露出来,让受众不仅感受到新闻事件的浅层真实,还要了解新闻的深层真实。

  二、相对独立性

  调查性报道的独立性是指新闻记者独立自主地进行报道,记者在采写中可以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主体意识。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许多新闻并不是记者通过独立的采访获得的。例如,美国是最重视广报(政府和企业通过自己的宣传机构发布材料影响舆论)的国家。白宫和国务院每天一次,在规定的时间会见记者团,其他部、议会,都有定例会见。这样,报纸上的新闻很多是来自官片发表的材料。

  正如新闻学者麦康伯所说:“传统新闻界对社会现象的报道方式可以称为冰山理论,新闻媒介每天观察地方社区及图像,搜寻危险的信号,就像雷达在海面照射的冰山的顶端示警一样,记者只能描述冰山的顶端,面对沉在海底的冰山的主要部分,未能注意,因此无法描述。”因此,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越来越受到受众的批评,受众不但想了解新闻表面的情况,还迫切地想要了解新闻发生的原因,新闻背后的内幕,尤其针对一些被利益集团掩盖的事件,他们有更大的兴趣,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必须独立、自主地去挖掘和揭露新闻背后的故事。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不同的报道方式,它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记者采访的独立性。著名学者罗伯特,格瑞斯强调,在调查性报道中,调查和收集材料必须是记者的原创行为,而不是另一个人或另一组织的调查行为。选题和采访必须由新闻媒体独自进行。比如美国《世界报》的女记者伊丽莎白·柯克伦为了调查疯人院虐待患者的事实自己化装成疯子,潜入美国布莱克威尔岛的疯人院,最后以《疯人院十天》为题揭露了医院医生虐待患者的事实。被誉为“中国首位连挑黑帮的记者”曾华锋1999年只身深入虎穴,暗访号称南海第一杀手的曾卓海及其黑帮团伙的恶行,之后把暗访到的内幕曝光并且和当地警力联手出击,把一个横行霸道七八年之久的黑帮团伙一举打掉

  上述伊丽莎白·柯克伦和曾华锋的报道都是调查性报道,在这两则报道中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就是记者的独立性。记者首先独立地获得新闻线索,比如曾华锋就是通过《南方都市报》设立的报料热线获得了新闻线索,而不是政法机构向记者提供的新闻线索或者上级部门安排的采访报道。其次,记者的整个采访过程是独立的,伊丽莎白·柯克伦独自混入了疯人院,并且把自己装扮成一个精神病患者,通过自己的体验采访和暗访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而曾华锋首先找到受害者,了解大量黑帮团伙的犯罪事实,然后乔装打扮,深入到现场和黑帮成员零距离接触,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然后把犯罪黑幕曝光。有的学者把这两名记者的采访报道称做是“打话老虎”,也就是个人或者集团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或者犯罪事实还没有被政府或者执法部门发觉查处,而被新闻记者发现并且曝光,导致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或者犯罪事实被制止和查处。

  三、科学性

  调查性报道不同于一般的报道,由于它题材的特殊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所以调查记者在采访和报道过程中必须慎之又慎,要通过一套科学系统的新闻采访方法来完成调查性报道。安徽大学的芮必峰、姜红认为调查性报道之所以能够产生轰动性的效果,并不是靠虚张声势来吓人,而是通过客观的、详细而公正的调查来体现其威力。调查性报道的采访与都非常强调其科学性。它有一套利学的力法。

  布兰特·休斯顿、莱恩·布鲁兹斯和史蒂夫·温伯格写过一本《调查记者手册——文件、数据及技巧指南》,这本书中就给调查记者提供了一整套调查采访的科学方法。比如在谈到计算机辅助报道时,作者谈到了计算机辅助报道的基本上具,计算机辅助报道培训,如何寻找并且确定适用的数据库,如何确定信源的位置和约见消息人士,找到消息人士的方式,以及如何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和应用自己手头上的数据库。

  调查记者通过科学的采访方法采制的新闻报道更加可信。美国有一个记者为了反映纽约市男女之间的心态,曾经一连几个星期混在纽约“百老汇”的人流里,偷听别人的谈话。他记下了174次谈话的片断,其中妇女之间交谈涉及异性的占44%,而男人之间的谈话涉及异性的只占8%,根据这组数据,它就写了一篇调查性报道。由于这篇报道是通过数据分析出来的,因此就十分可信。

  四、艰危性

  艰危就是艰难危险,对于调查性报道这个词也十分适用。由于调查性报道主要是针对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展开的报道,而且这些行为或者问题被有意无意地遮蔽和掩盖,所以这一类报道的采写过程比较艰难,费时、费力、花费巨大,有时候调查记者甚至要面临死亡的威胁。

  首先,调查性报道是一场漫长艰辛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美国《费城问讯报》记者毕辛格、彼德尔和图尔斯基在花了3年时间,先后采访二百多人后连续6天在《费城问讯报》头版刊载调查性报道《法院的失序》,以数万字的篇幅揭露了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州各级法院的严重失序,深刻指出最大的症结在于当地的法官选任制度,它为党派政治毒化司法系统和阻碍相关改革打开了方便之门。从目前媒体内部管理机制看,国内很难有一家新闻媒体能够止三名记者在三年时间里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做,而仅仅去做一篇调查性报道,尽管这篇调查性报道会产生轰动性效应。

  当然,并不是每一篇调查性报道都璺花费数年的时间,但是和绝大多数报道形式相比,调查性报道要花费更多时问。《新闻调查》制片人张洁认为,做调查性报道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因为做调查性报道,是要耗时耗力的,要有一流的人才储备。正是调查性报道的这一特点,从2003年开始,《新闻调查》栏目组提出,《新闻调查》的最高目标就是一个月有一期有影响力的调查性报道。如果实现不了,就争取两个月一期或者一个季度一期。

  另外,调查性报道有很多是对黑幕和丑闻的揭露,因此不仅采写过程十分艰辛,就是在最后的刊发或者播出时也会遇到一些障碍。在西方国家,如果记者采写的调查性报道触动了大广告商或者政府的利益。有很多是会被禁发的。在我国,毋庸置疑,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舆论监督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一些“个人或者小团体”常常从自己的利益背景出发,为舆论监督设置重重障碍。《新闻调查》尽管是中央一级新闻媒体的拳头栏目,仍然会遇到这样的阻力,由于种种原因,《新闻调查》记者拍摄的一些节目无法正常播出。

  其次,调查性报道的采访过程是充满危险的,这种危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二是新闻官司逐年增多。

  我国著名揭黑记者王克勤先后推出震惊海内外的《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公选“劣迹人”引曝黑幕》、《甘肃回收市场黑幕》等一系列揭黑性调查性报道。仅2001年一年在他的笔下送进监狱的黑恶分子就达160多人。王克勤因此也得罪了很多人,经历过许许多多生死劫难,最惊心动魄的是曾有黑社会组织悬赏500万元要他的人头。

  据新华网消息,总部设在纽约的保护记者委员会2004年曾经公布了一组统计数字:2003年全球共有36名记者因上作的缘故被枪杀,与2002年的19人相比数字有较大增长。在这36人中,除13名记者在伊拉克战争中丧命外,在伊拉克之外的地区,很多记者死于蓄意谋杀。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他们的批评性报道招致的报复,其中在菲律宾有s名记者因揭露腐败和有组织犯罪活动被杀害,哥伦比亚则有3名记者因为工作的缘故被打死。

  调查记者经常遇到的另一个风险是新闻官司。比如2006年。《第一财经日报》的两名记者因为一篇关于富士康员工超时加班的报道,被台湾首富郭台铭所控制的富士康科技集团下属公司以名誉侵权纠纷为由,提出索赔人民币3000万元,尽管最后双力达成了和解,但是这一事件仍然给调查记者发出了危险的信号。

  由于调查性报道的对象比较隐蔽,调查过程比较复杂,所以,调查性报道被称为新闻官司中的“雷区”,调查性记者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新闻官司的漩涡,而目前我国媒体涉及的新闻官司的胜诉率还不到20%。

  五、显著性

  既然调查性报道是一种费力、费时、花费巨大、有时候记者要面临巨大风险的报道,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记者对它趋之若鹜呢?笔者认为调查性报道产生的轰动效应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是新闻记者完成调查性报道后戴在脖子上的光环吸引着无数记者献身于调查性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在经历了22个月的艰苦调查后,终于揭开了“水门事件”的黑幕,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立刻成为了美国的英雄,成为了帮助美国度过噩梦时代的功臣,而关于“水门事件”的调查性报道也永远载入了史册,成为调查性报道的代表作。在美国新闻史中,有许多记者就是依靠调查性报道而获得了普利策奖。例如,安德森因为揭露尼克松政府在印度一巴基斯坦战争期间的欺骗行为而获得1972年普利策奖。格林领导《新闻日报》的一个特别调查组挖出了几则重要报道,包括一则有关尼克松在佛罗里达州的社会关系的报道。里森斯领导《洛杉矶时报》调查组,由于发现了港几委员会的腐败而获得普利策奖。沃尔付由于在《生活》杂志揭发有组织的犯罪而获得普利策奖。

  从2003年开始,《南方周末》每年都要举办一欢“致敬!中国传媒”活动,对传媒一年来的表现进行盘点。在得到致敬的报道中有很多带有调查性报道的性质。比如2003年有《南方都市报》记者孙志刚的《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财经》杂志朱晓超、曹海丽等人采写的《SARS内幕》系列报道、《中国青年报》记者刘畅、柴继军的繁峙矿难系列报道;2004年有《新京报》罗昌平采写的《湖南嘉禾县拆迁引发一对姐妹同日离婚》、《东方早报》董小恒采写的《阜阳“空壳奶粉”之祸》、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对西安宝马彩票案的系列报道、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中的许多报道;2005年有聂树斌、佘祥林冤案系列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的《天价住院费》、《财经》杂志曹海丽、张帆的《致命禽流感》;2006年有新华社浙江分社对福建“桑美”台风的调查报道、《财经》杂志胡润峰等记者的调查性报道——《上海社保危险的投资》、众多媒体对“欣弗事件”的调查报道;这些报道无一不是当时轰动一时的报道,许多报道成为了政府或者司法机构解决问题、查处案件的突破口,为中国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之,调查性报道具备揭示性、相对独立性、利学性、艰危性和显著性5个特点,在这5个特点中,又以揭示性和相对独立性最重要,它们是调查性报道的“形象识别标志”。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