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教育教学职称范文浅议大学生预就业模式

时间:2013年06月01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近年来,企业用工逐渐转变为多元用工模式,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另一方面也凸显了用工机制灵活,人工成本降低,分散经营风险等优势,但也产生流动性强,稳定性差等问题。伴随着这几年大学扩招,就业压力随之加大,为了提高企业招聘质量,

  摘要:近年来,企业用工逐渐转变为多元用工模式,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另一方面也凸显了用工机制灵活,人工成本降低,分散经营风险等优势,但也产生流动性强,稳定性差等问题。伴随着这几年大学扩招,就业压力随之加大,为了提高企业招聘质量,预就业便成为一个新鲜用工模式,虽然不太成熟,但正在被各大企业所认同并逐步推广开来,成为企业研究多元化用工机制的新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模式,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企业在岗位设定、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劳动用工方面也越来越向着多元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企业多元化劳动用工也在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精干职工队伍、提高企业绩效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企业原有的用工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正式职工一元用工为主,用工机制不活,人员“能进不能出”。近几年各大企业为了改变用工僵化的状况,搞活用工机制,减少就业压力,引入劳务派遣等用工机制,虽然简化了人力资源管理,降低了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但劳务派遣人员对于自身的身份还是有所顾忌,加上对企业缺乏最终归属感,造成了其流动性强,稳定性差的一个因素。

  一、预就业模式的产生背景

  近几年,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性问题。在这种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着高校自身的发展前途,这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高校就业问题愈来愈得到社会各界普遍重视。然而,对大学生工作经验的要求既是用人单位的客观需要,也是其用人理念的新变化。

  企业通常招聘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招聘应届毕业生,第二是从其他单位调入,吸纳有经验的人员。每年年底或年初企业提前下大力度从各大院校招聘即将毕业的应届毕业生,由于时间有限,经过短暂的面试,只是大概了解毕业生的各种硬件,但是是否具备所需岗位的实际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步入工作岗位员工与岗位的磨合后才能逐渐显现出来。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不适合本岗工作,势必会造成人员流失,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都有一定的消耗。

  一方面,用人单位到高校招聘不到合适人才;另一方面,大批的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反映出高等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与社会有些脱节。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明确提出应聘人员应有几年的工作经验,而应届毕业生在这方面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就业难和人才荒”的两难情况同时存在,成了困扰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症结。然而,对大学生工作经验的要求既是用人单位的客观需要,也是其用人理念的新变化就业时能胜任岗位要求,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单位感到满意,也减小社会的就业压力。

  二、预就业与企业单纯的实习制度

  大学生预就业与企业单纯的实习制度又有所区别,单纯的实习制度也称见习期,是新员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正式员工后,再通过一段时间考察其工作能力、与岗位适应程度,如果员工对企业又不满意的地方,就会选择跳槽,企业则流失率上升,重新招录新员工,新员工还要重新熟悉周围环境,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企业也要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等。在时间和经济投入上都有所消耗。预就业制度则简化了用工模式,减少人才流失率。这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的良性循环,也有利于稳定员工队伍减少流动性。

  三、大学生在预就业模式中的实践

  就建筑行业来说,员工不仅要有单纯的管理能力,施工现场实践经验也非常重要,而学生在学校只是学习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方面非常薄弱,因此大学生预就业这种模式还是很有必要的。首先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协商,经过双方签订协议和预就业过程培养计划制定,协议签订后学生的实习在预就业企业进行实习与实训,从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一) 学生参与工程实践,为学生提供能真正解决设计、施工和管理问题的实践机会,使其了解施工过程中大量的技术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二) 学生参与施工项目不仅可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还可及时了解本学科的一些工程前沿问题,明确自己今后接受继续教育或学习的方向,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三) 让学生置身于现场环境中,增加与工程师和工程实际问题接触的机会,接受工程氛围的熏陶,学习工程师、工人师傅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四) 让学生分别承担工程项目中不同部分的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相互交流、相互支持、互相配合,共同完成项目的目标。学生在与别人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实际动手能力大大增强。

  四、预就业模式的成效

  (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预就业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工程实践活动,接受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参与企业的项目施工,这是高校所不能给予的,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可以接触到在学校所没有的硬件装备和软件环境,弥补学校教育的技术滞后性,了解整个工程链过程,开阔了眼界。学生专业技术和综合的能力得到提高;经过岗位培训,提高学生的上岗能力,缩短岗位适应期;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质以及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提高学生就业率

  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融合学生的培养、实践、就业,使毕业生就业的双向选择不再停留在浅层次的招聘或供需见面上,有助于促进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从而在选人与择业中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广泛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学校加深对人才需求的了解,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预就业状况的信息反馈,学校更深入了解企业所需的人才规格,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增强,促使人才培养规格进一步合理化。

  (四)企业与学生实现双赢

  学生在企业工作时间跨度大,促进双方了解,减少了企业招聘和培训成本,提高企业用人的把握性。学生就业去向明确,专心在企业实习、岗位培训以及进行与施工项目结合的毕业设计,学习效果也会明显提高。企业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为员工提供一份安全的就业环境以及一份舒心的工作方式,也提升了自己的服务品质。

  五、预就业模式的意义

  (一)对社会的重要实践意义

  大学生预就业这一概念和制度有助于全社会转变育人观念,并促使其在实际运转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因此,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企业在人才培养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其技术的先进性、管理的科学性、工程的综合性以及企业文化都是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正确认识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把接受大学生预就业制度作为企业和社会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是当前急需树立的思想观念,而且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需要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二)对于企业的接受制度

  为了配合预就业模式,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即用人单位要建立接受实习生的制度。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当前及今后长期发展的需要每年或在适当时期接受大学生的实习。用人单位对于实习生可以支付一定报酬,也可以不支付报酬,根据单位情况而定。用人单位最后还应当为实习生提供真实的实习评价,为他们将来就业提供支持。

  六、预就业模式的利与弊:

  通过预就业模式的实施,实习单位、各大高校的毕业生和社会形成“三赢”,大学生预就业形式的开展,使社会减轻了就业压力,学生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一下工作岗位,各个实习单位也能从中挑选出适合所需岗位的员工。使学生在接触实际工作的时候,也对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等企业文化内容有所了解。给用人单位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双方相互了解的一个过程,通过预就业制度的实施,在学生毕业后正式签订合同时,可以缩短相互适应的时间,更快的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来,为企业降低了人工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隐形开支。

  通过和谐、公平的企业文化也可以凝聚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安心的留在实习单位,并为企业发展而努力工作。预就业制度的实施也为企业做好后续的人才储备。

  预就业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段时间考察和实践,还要编制一整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后,还要提前明确规定每一方的责任及应承担的义务,避免学生与学校、学校与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与学生各种纠纷的发生。

  因此,要对预就业这种特殊用工方式的特点、可能产生的积极效应和负面效应、适用条件等作更为全面的了解。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对新熟悉工作岗位的学生进行岗前所必需的培训,学生虽然只是签订一份协议,但学校与用人单位在责任和义务面前不是互相推诿,使学生在实习单位享受到更多的关爱,对企业的认同感自然会提升,对企业和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契约,实现这种特殊的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