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困境与应对:中国定向运动发展的三维审视

时间:2022年06月30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对中国定向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深入剖析了项目发展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建议。研究表明:我国定向运动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整体水平较低,主要存在问题:在学校体育维度上,存在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对中国定向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深入剖析了项目发展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建议。研究表明:我国定向运动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整体水平较低,主要存在问题:在学校体育维度上,存在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管理层认知局限,升学路径不畅通问题;在群众体育维度上存在项目大众认知度低,推广力度不足,技术指导缺失问题;在竞技体育维度上存在高水平赛事少,技术训练水平偏低,人才梯队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应对策略:破除认知壁垒,优化校园发展环境;彰显项目特色,实现融合发展;完善“训、赛”体系,提高竞技实力。

  【关键词】:定向运动;困境;路径;融合发展

体育运动发展

  定向运动滥觞于瑞典和挪威的军事体育活动,逐步演变成为欧洲盛行的体育项目。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健康需要的提高,定向运动在许多城市掀起了一阵阵户外运动热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与拥趸。作为西方现代体育传入我国的“舶来品”,中国定向运动的发展一直处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整个行业保持着积极学习国际先进技术与理论的优良传统,逐步融入了国际定向运动圈。在相关政策的引领下我国定向运动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掩饰不了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等领域中都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定向运动在我国发展的水平和质量。面对与世界定向运动强国之间的发展差距,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冷静思考、勇于探索、积极行动,共同推进中国定向运动的稳步、快速发展。

  1 定向运动的缘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1.1 定向运动的起源考略

  1886年“定向”一词首次出现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的军官学校课程中,意思是在地图和指北针的帮助下,穿越未知地带。1897年Tjalva俱乐部在奥斯陆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公开的定向比赛,尽管当时只有8 名参赛者,但这场比赛被认为是定向运动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定向运动赛事的开端。20世纪初在斯德哥尔摩体育联合会主席Ernst Killander的倡导下,定向运动开始从军营走向大众,逐步成为瑞典人们喜爱的竞技体育项目。1919年斯德哥尔摩Nacka kommun⁃Saltshebaden举办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定向比赛,人数多达217人,赛事被业界视为定向运动史上的一里程碑,比赛组织模式和规模标志着现代定向运动的正式发端。1961年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IOF)在哥本哈根成立,1977年定向运动被国际奥委会接纳为奥林匹克运动项目,至此定向运动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发展道路。

  1.2 中国定向运动发展概况

  《资治通鉴外纪》记载“蚩尤为大雾,军士昏迷,轩辕作指南车以示四方。”[1《] 韩非子》记载:“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2]指南车和司南是中国古人辨别方向的智慧结晶,都可作为中国定向运动溯源的历史雏形。

  1.2.1 定向运动在体育系统中的发展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定向越野由驻港英军部队、警察作为军事训练内容传入香港。作为中国最早接触定向运动的地区,1981年香港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定向运动官方组织——香港野外定向总会。1983 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在广州白云山举行的“定向越野实验比赛”拉开了中国大陆定向运动发展的序幕。1992年 IOF接纳中国为会员国;1994年原国家体委、教委、总参军训部、国家测绘局在北京市怀柔区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定向运动锦标赛,这是国内定向运动规范化赛制建设的开端。1995年“中国定向运动委员会”发展成为“中国定向运动协会”,标志着定向运动在中国开始有了独立的组织推广。2004 年中国定向国家队征战世界定向锦标赛(WOC),实现了中国定向运动走出国门与世界高水平队伍交流学习的第一步。2019 年中国首次承办世界顶级赛事——定向世界杯决赛,意味着中国定向运动逐渐与世界接轨。纵观中国定向运动的整个发展历程,中国定向运动已然驶入了内涵式、国际化发展的快车道。

  1.2.2 定向运动在教育系统中的发展1995 年吉林省举办的首届中国大学生国防体育节暨全国大学生定向运动竞赛,由此拉开了学校定向运动的发展序幕。1999年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定向运动作为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特殊手段被引入到学校体育、国防教育课程中,为我国学校定向运动快速发展增添了动力。2003 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定向分会在浙江省杭州市成立,标志着我国学生定向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也为基层学校全面开展定向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3];同年,定向运动纳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必修课程;2004 年定向运动成为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比赛项目;2005 年定向运动列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纵观定向运动在中国教育系统的10年快速发展期,定向运动业已进入了学校体育课程体系,这不仅有效地丰富与拓宽了体育教学的内容体系,也为我国学校定向运动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发展困境的归因审视

  2.1 学校体育维度的审视

  2.1.1 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教师作为教学与训练的主导者,其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项目教学和训练的质量。1998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依托湖南大学成立了“中国大学生定向运动培训中心”,作为全国性的定向运动教练员培训基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定向运动师资匮乏的问题,但因种种原因,基地开展的培训活动逐年减少,难以发挥其加强定向运动师资力量的功能,正因为此类机构与活动日渐式微,使得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的问题再次凸显出来。2015 年原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和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共同成立了国家定向运动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定向运动方向)本科生,然而基地并未实现招生。据调研统计,当前国内仅有肇庆学院1 所高校开设休闲体育专业(定向运动方向),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定向运动师资力量匮乏,大大制约了学校定向运动的发展。因此,现阶段各级学校最为迫切任务的是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大量定向运动指导教师非科班出身,他们的地图制作和器材操作等技能还十分薄弱,这也是制约学校定向运动发展的一大原因。

  2.1.2 管理层认知局限

  作为“舶来品”,定向运动的发展程度同样取决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正是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才使得定向运动在传入我国初期就发展迅速。1999—2002 年浙江省和湖南省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全面部署各级学校开展定向运动,推广行动走在了全国前列。然而在高校开展火热时期,中小学却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管理层对定向运动项目认知不足。管理者囿于认知局限,在不了解项目规则、内涵的前提下,简单地以“安全考虑”为由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严重阻碍了定向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此外,还有许多学校在面对升学率竞争时,往往以牺牲学校体育为首选,再加上长久以来篮球、排球、足球和田径等传统体育项目始终作为办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这直接挤压了定向运动等小众项目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同时定向运动项目本身专业性强、对师资要求高等特点也成为了其在校园中开展的拦路虎。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最终导致定向运动在我国学校体育中的发展相对落后。

  2.1.3 升学路径不畅通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加强学校体育综合改革、探索培养高水平优秀体育人才、推进竞技体育改革和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4]。1987年原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首次确立了 51 所招收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试点院校,为定向运动进入高水平运动队运动项目系列奠定了坚实基础。1994 年湖南大学和东南大学率先进入定向越野高水平运动队试点,但截至2021 年全国也只有 18 所本科高校先后试办过定向越野高水平运动队。

  经过教育部2005年重新评估和2010年新一轮申请评估后,个别高校在队伍建设方面出现了大量问题,早早地退出了定向越野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序列,同时也为定向越野被调整出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埋下了隐患。2017年以来,教育部连续下发了 4 个关于调整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的文件,明确提出:要求举办定向越野等10项生源不足或能从普通在校生中选拔培养的高水平运动队项目,要逐步停止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并在2021年前要全部停止招生或调整到位。高水平队从无到有再到无、优质生源匮乏、基层梯队建设水平低、运动成绩不佳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定向运动的长远发展,也是定向越野被调整出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序列的重要原因。

  2.2 群众体育维度的审视

  2.2.1 大众项目认知度低

  认知度指大众对定向运动的知晓程度,是对定向运动历史、规则、技战术知识、价值及项目发展等的知会和理解。我国定向运动兴起于2003年左右,时至今日,定向运动的宣传和推广仍主要以学校为主,大众对定向运动的认识主要是来自电视与网络等的报道,很难真正吸收社会大众参与到定向运动中来,这就致使在一些活动现场还存在“这是什么项目?”“什么是定向运动?”“这个项目怎么玩?”等问题。与热门体育项目以及奥运会比赛项目相比,定向运动的发展条件与状况不容乐观,其受制于项目自身发展模式单一、社会认知度不高、体制发展羁绊和体育产业市场不成熟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其并未将自身所创造出的多元价值更好地普惠于我国的大众体育[5],项目发展严重滞后。

  与此同时,不规范化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也造成了对定向运动的认知混乱。如:北京市、浙江省等 8省、市命名为定向运动协会;上海市、江苏省等 15 省、市协会命名较为混乱:无线电和定向运动协会、无线电定向运动协会、无线电/定向运动协会、无线电测向和定向运动协会;广东省以户外运动协会命名,涵盖定向运动业务;湖北省以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命名,含定向无线电业务部门;天津市以定向拓展协会命名;辽宁省以定向与拓展运动协会命名;宁夏回族自治区则与IOF接轨,命名为宁夏定向运动联合会,这显示了中国定向运动行业管理的不规范、混乱,对于项目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

  2.2.2 项目推广力度不足

  定向运动的宣传和推广是其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必然选择[6],如何宣传和推广定向运动,是赛事组织者和管理者要考虑的问题。瑞典作为定向运动的发源地,全国有着 700 余家定向运动俱乐部,瑞典国王、政要、商贾、名人均是定向运动的支持者和狂热爱好者,同时定向运动还是瑞典学校和军队的必修科目,可见定向运动在瑞典的推广力度之大。瑞典五日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定向运动赛事,每年能吸引上万余名全球定向爱好者参与,作为定向运动强国,瑞典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外,更关键的是定向运动文化已经渗透进了每个瑞典人的血液中。

  与瑞典相比,我国定向运动发展受政策和社会认知等因素的制约,项目文化渊源不均衡,项目推广力度不足,尚未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营实体。同时,由于定向地图制作技术门槛高、定向运动专业器材垄断、赛事参与成本高等特点与大众体育锻炼不相契合,极大地制约了定向运动的推广与普及,此外,官方的推广力度不足也成为了阻碍定向运动普及化的原因。如:安徽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至今无官方协会,浙江省定向运动协会 2020 年才成立,陕西省无线电和定向运动协会2021年才成立,官方协会的建设缓慢再次印证了定向运动在地方推广的不足。

  2.2.3 项目技术指导缺失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颁布的体育职业分类中,社会体育指导员赫然在列。作为我国群众体育健身知识的传递者、健康行为的引导者、健身活动的指导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对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官方网站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现阶段国内制定并实施考核的项目有游泳、游泳救生员、山地户外、健身教练、攀岩、网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滑雪、潜水和跆拳道项目,上述项目具备完整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实施考核细则,而定向运动并不在其鉴定行列。随着定向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定向运动,也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然而,定向运动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中的缺席,使得定向运动专业人员的“准入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进而降低了定向运动专业人才流入的意愿与积极性,尤其在大众参与定向运动热情持续高涨的背景下,定向运动专业人才流入的不足直接导致了项目技术指导的薄弱,大大地影响了大众的参与热情,这对于定向运动的推广与普及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2.3 竞技体育维度的审视

  2.3.1 高水平赛事少高水平赛事能为运动员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实力的平台,还能有效地推动项目发展。1983年我国第一届“定向越野实验比赛”举办后,定向运动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锦标赛、冠军赛、巡回赛、公开赛等,目前我国定向运动竞技性赛事有全国定向锦标赛、全国定向冠军赛、全国青少年定向锦标赛。作为全国最高级别的定向运动赛事,全国定向锦标赛一直延续着高质量、高水平运行方式,而全国青少年定向锦标赛的办赛延续性却无法保证,这对定向运动普及、青少年梯队建设和校园体育文化营造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全国体育大会作为非奥运比赛项目的体育盛会,定向越野被纳入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正式比赛项目,然而好景不长,第五届全国体育大会在全国赛事改革浪潮中停摆。洲际赛事方面,亚洲定向锦标赛仅举办过 5 届,亚洲青少年定向锦标赛也仅举办过3届。与定向运动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定向运动高水平赛事数量严重不足,现有专业赛事结构不合理[7],赛事组内容与编排亟待丰富,至今仍未形成完备的定向运动赛事管理体系,国际顶级赛事也十分缺乏,这不利于我国定向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定向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2.3.2 技术训练水平偏低定向运动员需要通过大量比赛来体验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竞技对手,这样才能提高比赛能力,积累比赛经验。我国定向运动员参加高水平赛事机会少,基础技能知识掌握不牢固,阅读地图的能力以及快速思考的能力有待提升。

  此外,目前我国仅有云南省、吉林省的极少数地方能制作出与北欧地理环境相匹配的高质量定向地图,我国定向运动员的训练质量难以保证;高质量的训练地图的缺乏,其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也是导致我国定向运动技术水平偏低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国际间交流学习在当今定向运动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瑞典每年有 1 000余场定向赛事,瑞典运动员天然地拥有了大量交流、学习机会。如现世界排名第一的瑞典女子定向运动员 Tove Alexanderson,她仅 2018 年代表瑞典国家队参加的赛事就高达29场次,这一参赛频次是我国运动员无法企及的,我国定向运动赛事数量与质量的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定向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升。

  2.3.3 人才梯队建设不完善

  人才梯队培养对一个体育项目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如果没有高水准的后备人才梯队作为基础,将直接影响该运动项目的长远发展。由于我国定向运动国家队没有形成常态化的建队培养机制,也没有固定的培养主渠道,运动员培养模式较为单一,人才梯队建设的水平很不理想。国家队选拔主要以参加世界定向锦标赛、亚洲定向锦标赛等大型定向赛事为目标,结合近两年全国定向锦标赛、全国定向冠军赛比赛成绩而组建国家集训队,后面再经过集训队选拔最终确定参赛名单,而参赛名单中绝大多数为在校学生,都面临着参赛经验不足、学业压力大的难题,再加上赛事集训时间短、参赛任务重、训练系统性不足,这就导致我国定向运动国家队在国际赛场上的成绩不尽如人意。据IOF官网显示,中国代表队在历届WOC上取得的最好成绩是 2008 年世锦赛女子接力赛第 7名[8]。中国定向运动运动人才梯队建设中所凸显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定向运动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定向运动从业人员所面临的最大考题,关乎其自身的发展以及我国定向运动项目建设的成败。

  3 发展策略与展望

  3.1 破除认知壁垒,优化校园发展环境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保证,定向运动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因此,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打造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由于当前国内高校独立开展定向运动专业的条件不足,应先聚集和整合国内相关高校的优势资源,在满足定向运动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厘清高校自身发展理念与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并长远规划定向运动的相关专业发展,如:人工智能制图体系、教练员培训体系、裁判培训体系、器材研发体系等,同时协同加强与北欧知名高校、定向运动俱乐部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积极构建“职前、职中、职后”师资培养培训体系,邀请国外知名学者与专家进行授课、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并结合国内各级各类学校的特色,理性吸取国外专家学者的意见,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技能以及带队训练水平;第三,搭建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教师培养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相关社会培训,及时掌握定向运动行业发展动态,实现校企优势资源互补。定向运动作为对体能、智能、心理能力均具有良好锻炼效果的运动项目,理应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出更大的能量与价值。首先,要切实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责任意识,各级学校领导必须转变对学校体育与定向运动的固有观点。要清晰认识到定向运动在学生身体、智力和心理方面的教育价值,各级各类学校应利用其文化、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进定向运动进校园。

  其次,定向运动不仅重视实践能力、强调应用能力,还注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且具备弘扬团队精神、拼搏精神、进取意识的体育属性,同时,由于定向运动并不需要建设专门的训练和比赛场馆,这能有效地弥补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定向运动也便于在课堂及校园场景中开展,能够很好地丰富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体系,因此,定向运动进校园既是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良好手段,也是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有效抓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基地,目标是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内、国际重大体育比赛培养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高水平运动员,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并在完善我国竞技体育建制、拓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路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10]。

  3.2 彰显项目特色,实现融合发展当下,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11]定向运动的项目特点既适合作为竞技体育发展项目,也十分适宜在全民健身中开展。因此,应科学、合理确定定向运动大众化参与的推进路径,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与参与面,助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从项目推广、赛事融合、文化渗透、政策引领等多角度实施推广工作[12]。

  2011 年上海市在我国开启了城市坐标定向运动的先河,“上海坐标·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以其“全民参与、全城热动、全能体验”的理念成为了上海城市体育一张全新名片,一举将城市坐标定向赛事打造成为了上海乃至全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全民健身项目。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协同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等机构,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坐标·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全国战略合作计划,目前上海、南京、苏州、郑州、哈尔滨、扬州、天津、合肥和深圳等城市相继开展了城市坐标定向赛,城市坐标定向赛融入了全民健身的娱乐性与竞技体育的专业性,降低了项目的难度和复杂性,加大了项目、组别设置的多样性,满足了最广大人群的健身需求,逐步提高了民众对定向运动的认知以及项目参与积极性。

  4 结语

  定向运动在中国发展至今,仍以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展为主线,总体而言中国定向运动的成绩与技战术水平仍处于低水平,这也是制约中国定向运动发展的根本性障碍。因此,中国定向运动的发展应该积极融入世界定向运动的大环境中,在学习中汲取经验、完善自我。当前,应该乘着举办定向世界杯决赛的东风,把握住中国定向运动的发展契机,在学校体育、大众体育以及竞技体育领域寻求更全面的发展,助力中国定向运动走上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发展道路。毋庸讳言,中国定向运动已然驶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已成为了世界定向运动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大好的发展局势,应该聚焦于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大众体育以及竞技体育领域的推广普及与发展,找到中国定向运动发展的痛点,积极应对、精准施策,推动中国定向运动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恕.资治通鉴外纪:卷一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 韩非 . 韩非子:有度(第二卷)[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 张新安.中国学生定向运动发展进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3(2):101-103.

  [4] 王俊亮,葛春林,吴宾.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时空布局:演进规律、布局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1,36(5):528-533.

  [5] 陈勇军,王正伦,王爱丰 . 时代 需求 挑战——论竞技体育在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1):14-18.

  [6] 于文谦,戴红磊.非奥项目的角色定位与生存环境之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27(5):1-6.

  [7] 王宏威,金媛媛,刘晶晶 .新时代我国现代五项运动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1(1):14-20.

  选自期刊《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21卷)第6期

  作者信息:熊 双,蒋 毅(广东科技学院 通识教育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