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中外饮食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欣赏的影响分析评《中西饮食文化比较》

时间:2022年06月24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饮食文化向来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从国际视野来看,饮食文化的交流碰撞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推动了各国饮食习惯的交叉融合,还渗透在文学领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思想启迪,对世界文学作品产生深远影响。尤其英美文学将饮食文化发展

  饮食文化向来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从国际视野来看,饮食文化的交流碰撞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推动了各国饮食习惯的交叉融合,还渗透在文学领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思想启迪,对世界文学作品产生深远影响。尤其英美文学将饮食文化发展为重要的创作内容,围绕美食来展开人物故事的描写,实现了饮食与文学的贯通融合。因此,研究中外饮食文化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有助于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之间的文化情感,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英美文学

  由杜莉编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西饮食文化比较》一书,立足全球化视角,全面审视中西方饮食文化,分别从民俗礼仪、饮品、文化遗产等角度,对比分析中西饮食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为探究英美文学作品与饮食文化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中西饮食文化比较》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对中西饮食文化进行了概念界定与阐释,先介绍饮食与烹饪之间的联系,以及饮食文化产生的根源,然后针对中西文化与饮食文化的特征进行简要概述。第二章围绕中西饮食文化遗产进行对比分析,先阐述了中西烹饪典籍的特点以及差异性,然后针对饮食文献,分析了中西哲学宗教文献、文学艺术文献以及道德法规文献的内在差异性,最后详细论述了中西方饮馔语言的特色。

  第三章聚焦于饮食文化与民俗礼仪之间的联系,深入阐述中西方国家节日食俗、日常食俗的内容,并从人生礼仪和社交礼仪两方面对比得出中西饮食礼仪的共性与个性。第四章以饮食科学与饮食历史为对比依据,在梳理各自发展历程基础上,阐述了中西饮食科学与饮食历史的内容特点、发展情况以及未来趋势。第五章针对中西的馔肴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得出二者在烹饪技艺和风味流派上的差异性。

  第六章重点探讨中西方在酒文化与茶文化方面的特点。由本书可知,中国饮食文化历经几千年文明演化,形成了内涵丰富、体系庞大的文化体系,既包括饮食菜系、烹饪方式、饮食器具等物质文化形态,也体现为深厚的饮食思想、饮食审美、饮食文学等精神文化形态,折射出独有的文化韵味,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贵的瑰宝。英美国家历史文化传统丰富,受到早期航海冒险、游牧生活的深刻影响,大多数人保持着食荤的饮食传统,以肉食为主,注重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并且在长期的殖民与被殖民过程中,有效融合了各国饮食文化特色,创造出开放包容且独特的饮食文化。具体来看,中外饮食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饮食观念差异。在饮食上,英美国家讲究科学理性,中国则注重感官的满足,对食物的味道和审美十分看重。英美人将饮食作为生存手段,认为饮食的主要作用在于果腹充饥、保持身体健康,希望通过食物来补充营养、预防疾病。因此,即使食物味道不佳,他们仍然会继续食用,并尽可能减少食物的加工处理,保持其原汁原味,防止营养成分流失。通常,人们在搭配饮食时,主要从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出发,通过科学配比来保障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脂肪等营养素摄取充足。中国人则认为饮食是感官味觉上的享受,希望体验不同风味的食物,为此,中国的菜系风格种类繁多、特色鲜明,包含鲜香、麻辣、酸甜、咸香等多种口味,有效满足了中国人的味蕾需求。同时,中国饮食注重食材的搭配协调,通过主菜和辅料的调和,将不同食材、调料的味道交融起来,形成口味独特的菜肴。

  二是饮食结构差异。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长期占据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不仅形成了意义深远的农业文明,而且对中国的饮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使得中国养成了素食为主的饮食结构。英美国家处于温带气候,适宜畜牧业发展,肉类产品众多、产量丰富,而粮食谷物以及蔬菜相对较少,从而养成了欧美人肉食为主、素食为辅的饮食结构。这两种饮食结构特色鲜明,但也具有各自的局限性与缺点。中餐制作过程繁琐,对于食物的加工工序多,很容易使得蔬菜水果的营养物质流失,并且谷物类食物所含的蛋白质较低,微量元素少,无法满足人体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英美国家喜食肉类,可以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来源,但是摄入过量,将会导致身体脂肪含量超标,引起肥胖、糖尿病等疾病。三是餐桌礼仪。在中国的礼仪制度中,餐桌礼仪是十分讲究的。

  面朝大门的座位是主座,要留给家里的长辈或者尊贵的客人,不能随便落座;主座旁边的位置为次座,通常为身份地位居于次位的客人或者家人;临近门口的位置为末席,坐在此处的人需要处理餐前餐后大小事宜。而英美人聚餐时通常是围坐在一起,各自食用盘子里的菜品,不讲究座位次序。在餐具方面,中国人多使用筷子、汤匙吃饭,用碗盛饭,用碟子盛菜;英美人则以刀叉为饮食用具,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并用汤匙来喝汤,需要佩戴围裙和围嘴,防止食物残留在衣服上。中外饮食文化差异性造就了丰富多元的饮食文化形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对西方文学作品的理解,尤其是英美文学,限制了文学作品的传播。英美文学作品反映着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意识,对于研究西方文学历史演变具有重要价值。要客观品鉴英美文学作品,必须立足于跨文化视角,结合双方的饮食文化差异性来深入思考,才能够透过文学故事表象,了解到更深层的文化底蕴和社会意义。具体来说,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尊重文化差异性。文化背景不同,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思维理念、语言形态等也会产生较大差异。在赏析英美文学作品之前,应当首先明确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理解二者在价值理念、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不同,从而以西方的文化历史与背景来思考评析英美文学作品。就饮食文化而言,中国人将饮茶作为单独的茶事活动,有着完善的饮茶流程和器具,注重品味茶本身的成分、品质、味道等,并且开设有专门的茶馆;英美人则推崇“下午茶”,也就是在下午时分搭配蛋糕、甜品等食物饮茶,还会在茶中掺杂牛奶、蜂蜜等食物,以中和茶的苦味。这一差异同样反映在文学作品中。英国著名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描写了大量关于上流社会举办“茶会”的细节,体现出西方国家将饮茶作为精致生活的象征,并且茶会讨论的内容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相反,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茶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并衍生出许多社会意义,用来表达含蓄的情感。比如,《红楼梦》中王熙凤用“吃茶”来比喻古代订婚这一婚嫁风俗。

  第二,把握文学语言的交际性和艺术性。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进行社会交往与交际,而语言则是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作者的语言风格通常需要为文章的主旨服务,采用讽刺、幽默或者抒情的语言模式,并且会受到时代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体现为交际性的语言模式。鉴赏英美文学作品时,需要考虑到人们的饮食语言属性,才能准确把握其语言的风格特征,进而探寻其中的文化意义。英国诗人埃德蒙•沃勒的《论茶》用来赞美凯瑟琳皇后,为其庆生,充分体现出语言的交际性;美国作家在《吃碗茶》中描绘了美国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具有良好的讽刺意味。究其原因,根本在于中西方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中国人通常会将“吃了吗”当作日常问候语,而英美人的问候方式则是“How are you”(你好吗)。因此,如果用中国的饮食习惯来分析英美文学中的饮食形式与饮食内容,将会出现偏差,并且逐渐背离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涵义。

  第三,把握文学作品中饮食情感的差异性。相比于中国的含蓄内敛,西方人大多外放热情,崇尚个性自由。这一性格特征也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许多英美文学作品通常会借助一些饮食物象来表达自身的思想理念与情感,体现出对于自由的向往与追求。英国文学作品关于茶文化、酒文化的描写体现出人们对于精致生活的追求,而美国文学作品则更崇尚简单生活和爱情的追求。但是中国的文学创作理念则是运用中庸思维来阐释情感的内在逻辑与哲理,通过含蓄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升华作品主旨内涵。因此,赏析英美文学作品应当认识到中外饮食文化差异对于情感表达的影响,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真实意图和风格特征。基于上述分析,英美文学作品赏析需要从文化差异视角入手,通过品鉴其中的语言差异、创作风格、思想意识来赏析文学内容,从而深入了解作品的文化意蕴,切实提升阅读鉴赏力和文化认知能力。具体来说,可从以下角度来赏析:从创作形式来阅读鉴赏。

  英美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戏剧化特征,会运用经典的故事来传达思想情感,推动情节发展。在创作形式上,英美作家多采用简单的语言来反映深刻的哲学道理,并引发读者的遐想与思考。比如,“文坛硬汉”海明威的经典小说《老人与海》描写了一位老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海湾中搏斗的故事,塑造出老人永不服输、奋力抗争的精神品质。其中,海明威描写了大量关于饮食的内容,对于食物进行了全方位描写,从侧面烘托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赏析时,可以从英美饮食文化特色出发,通过各种食物的形态、味道来思考其象征意义,认识到食物在展示性格、传达观点方面的作用,进而加深对于作品内涵的理解。从语言风格来赏析文学作品。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精炼简化,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

  其中,幽默讽刺是常见的英美文学语言形式,主要通过含蓄委婉的语言指出事物的荒谬性,或者借助反语,对某一事物或行为进行批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便采用了大量幽默讽刺式语言,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而饮食文化的描写应用能够折射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和真实意图,对于赏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赏析英美文学的语言风格,需要从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视角出发,大量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对比分析其中的语言风格,并结合历史背景和饮食习惯,品味不同语言模式的作用与真实用意,准确掌握作品的语言信息处理思路,增强英美文学的领悟力。

  综上所述,中外饮食文化差异是英美文学赏析的重要角度和参照,对于人们把握英美文学艺术特色、创作风格具有重要价值。《中西饮食文化比较》一书全方位对比了中外饮食文化在各个领域的差异,展示了西方饮食文化的全貌,为分析英美文学作品的饮食描写以及思想内涵、语言特色等提供了有效参考,值得人们收藏品读。

  文章选自《学术评论与快讯》

  作者信息:文/马 哲 太原工业学院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