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以湖南省益阳市为例

时间:2022年03月26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 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湖南省益阳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在梳理益阳市创新平台现实基础上,通过对益阳科技创新痛点问题的分析,从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增强创新平台要素保障力以及优化创新平台的生态环

  摘 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湖南省益阳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在梳理益阳市创新平台现实基础上,通过对益阳科技创新痛点问题的分析,从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增强创新平台要素保障力以及优化创新平台的生态环境等方面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切实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

  关键词:创新平台;创新发展;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

  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资本、凝聚创新人才、孵化创新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十四五”期间,益阳要坚定不移把创新驱动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整合、重塑、改造、提升现有创新平台,在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国家级)创新平台方面实现新突破,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 1 注入磅礴的科技力量。一、现实基础

  (一)资金投入持续增长

  研发经费投入稳步增长,湖南省益阳市从 2016年的 14.67亿元增长到 2020年的 42.62亿元,5年增幅达 190.5%,年均增长 38.1%。2020年,益阳研发经费投入占 GDP比重达 2.3%,较“十二五”期末提升了 1.4 个百分点。财政科技支出优先保障创新创业,2020 年益阳市本级落实科技专项经费 2700 万元,完成市级科技计划立项 85 个,对 2019 年新认定的 74 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市研发投入强度前五名的企业落实一次性奖补 755 万元。2020 年,益阳成功申报省级以上项目 149 个,获资金支持 4816 万元。在 2020 年度湖南省引导支持市县创新驱动发展财政奖补名单中,益阳市在全省二类地区排名第一。

  (二)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提升

  在“十三五”期间,益阳实现了重点实验室、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从无到有,培育出 2 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和 3 家国家级星创天地,各类创新平台不断获得省级以上认定,创新平台数量不断增加,截至 2020 年,全市各类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72 家,是“十二五”期末的 5.1 倍,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数量达 27 家,全省排名第六。黑茶院士工作站落户安化,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南县稻虾米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益阳市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为湖南首家中国青年创业社区,数字经济产业园、“5G+ 电容器智能制造创新孵化中心”等特色园区、平台建设加速推进,湖南院士专家产业园挂牌成立。

  (三)创新主体实力增强培育战略性

  新兴产业引领企业创新创业,益阳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全市八成以上。2020 年,益阳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147 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 311 家,较“十二五”时期末增长了 2.9 倍。行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逐渐增多,2020 年,益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家,占全省五分之一,新增省级“小巨人”企业 73 家。鑫海股份、华翔翔能先后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艾华集团获第六届省长质量奖,奥士康、宇晶、金博先后上市,上市企业达 7 家,居湖南省第四位。

  (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设立湖南省自然科学益阳联合基金,首次开放申报立项 46 个,开辟了产学研合作新渠道。“十三五”期间,益阳共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 3 项,省级科学技术奖励 35 项,科技成果登记超过 250 项,技术合同登记额突破 28 亿元。艾华集团先后承担国家创新基金、国家火炬计划等多个项目,鑫海股份填补了国内聚烯烃创新产品空白,紫荆福利铸业攻克了高速铁路用车钩等铸件关键生产技术瓶颈,宇晶机器研制出国内最高水平的国产切割设备,凯欣材料开发出的高纯碳化硅涂层关键零部件产品打破了国外企业在相关领域的长期垄断等。

  二、困难与挑战

  (一)创新平台不优

  1. 高能级创新平台数量少。益阳创新平台数量在湖南省排名第六,但是对比先进地区,高能级创新平台数量偏少,尤其是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战略科技创新平台严重不足。例如,益阳市 27 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侧重新材料、先进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缺乏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 4 家,占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的比重只有 1.2%;院士专家工作站起步较晚,数量相对较少,在全省10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中,益阳只有 3家,占比为 2.8%。

  2. 平台示范引领作用不强。先进设施仪器覆盖率不高,设施及科研数据的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支撑平台资源的跨平台、跨领域共享和协同创新。例如,国家级科研技术开发机构只有 4 家,主要集中在橡胶塑料机械领域、电子信息以及变压器等领域,平台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受科研经费制约,部分科普基地没有真正地与市场结合起来,日常运转举步维艰,导致部分创新平台名存实亡,9家科普基地中已经有 2 家破产。3. 创新品牌的影响力不大。依托资源优势,益阳建成湖南省辣椒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安化黑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现代竹结构工程材料制造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但是,益阳叫得响的科技创新品牌不多,科技与产业没有实现很好的融合。例如,武汉的光谷、合肥的量子通信等,都是在全国、全球叫得响的创新平台品牌。

  (二)创新主体不强

  1. 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企业仅仅是生产基地,没有创新能力。例如,2018 年,益阳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 23.3%,而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如广东等地的制造业增加值率达到 35% 以上,相比之下,益阳的差距较为明显。

  2. 企业创新引领效应不强。在益阳 226 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以小微企业为主,整体规模偏小,科技创新投入不足。2019 年,益阳规模以上企业有研发经费投入活动的企业 614 家,大型企业 9 家,中型企业69 家,大中型企业占比只有 12.7%。大中型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占比偏低,示范引领效应不明显。

  3. 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不强。益阳优势产业覆盖面窄,集中在产业链低端,而技术领先、引领市场的高端产品较少,产品层次结构偏低。例如,益阳占先进制造业近六成的先进电子信息业的主要产品集中在电子器件与电子元件类,发展前景较好的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和汽车整车挂车还未有企业涉及。

  (三)创新要素不足

  1. 经费投入强度不高。政府安排的科技专项资金少,仅能用于行政开支,难以有效支持和促进科技的发展,个别地方的科技专项资金甚至近十年都没有增长。例如,2019 年,在益阳研发经费投入中,来自政府部门科技活动资金 5320.7 万元,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为 1.7%,低于湖南全省平均水平(2.6%)0.9个百分点。

  2. 创新人才总量不足。益阳紧邻长沙,能够获得长沙的溢出效应,也存在经济发展的虹吸效应,全市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现象突出。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流向外省、市外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 4586 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 4.5%。其中高级职称的 827 人,占高级职称人数的 6.8%。企业找不到对口科技人才,科技人才结构性短缺等现象突出。

  3. 科研院所数量不足。益阳市仅有湖南城市学院、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工艺美院和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等 4 所高校,1 个市级农业科技研究所,全市高校院所数量相对较少,层级相对较低,高校数量仅约为长沙市的 1/13。

  (四)创新环境不优

  1. 科技部门服务职能弱化。县级科技部门受编制、经费、工作条件等限制,益阳存在着服务科技创新作用不明显、工作职能被弱化、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例如,机构改革以后,除赫山区和资阳区以外,其他区县(市)的科技部门都并入工信部门,由于原来的正科级行局变成股(室)。科普经费投入不足,2019 年,益阳市本级预算安排科普专项经费只有 163.06 万元,人均科普专项经费仅有 0.35 元(根据 2019 年户籍人口 473.1 万人计算),比全国人均科普专项经费(4.7 元)少 4.35 元。

  2. 科技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科技服务中介规模不大、功能不全、效率不高,科技服务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亟待进一步完善。例如,益阳全市科技中介机构正常运转的只有 2 家专利事务所,且以知识产权代理服务为主,服务内容单一。3. 金融支持创新力度不大。金融资本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科技与金融结合不紧密,科技投融资机制缺乏活力,科技融资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对策与建议

  (一)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

  1. 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湖南省委的工作要求上来,统一到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上来,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力争到“十四五”末,益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的比重达3% 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 600 亿元,占 GDP比重达到 30%,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2. 谋划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依托益阳市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等产业优势,在现有创新平台的基础上,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总体布局,打造更多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在益阳全市范围内建立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产业和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与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衔接、相互支撑的区域创新体系总体布局。

  3. 优化提升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群。聚焦益阳市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湖南城市学院、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强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开放创新等功能,围绕重点行业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突破,建设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持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供给水平。

  (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

  1. 加快培育高科技产业。继续实施十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推进方案,引进产业链上下游及配套企业在益阳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运营平台。加快推进奥士康三期、维胜科技、伟源科技等项目建设,确保弗兰德、华慧新能源、鑫海股份二期、万京源电子等项目建成投产。助推宇晶机器智能制造、艾华集团绿色制造等重点技改项目加快实施,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2.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主体增量提质计划,加快培育一批“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总部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发挥益阳电子信息等产业优势,挖掘 5G 发展潜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深化与华为、58 集团等知名企业及其生态合作伙伴务实合作,引进一批关联企业,鼓励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3. 提升企业创新平台水平。充分发挥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科技计划等政策导向作用,实现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 3% 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 5% 以上。

  (三)增强创新平台要素保障力

  1.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做到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经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优化保障科技创新重点支出;推动艾华集团、宇晶股份、奥士康、汉森制药等“益字头”上市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建更高级别的技术创新中心,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2. 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市校企”三方合作引才机制,建立和完善对引进的高学历、高级职称人才的奖励政策。例如,引进一个博士,可让其对接两项服务、享受三方待遇,即博士人事关系转入高校,作为高校在编在职在岗人员,在高校承担科研教学任务,通过挂职、兼职创新项目、成果转化等,在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3. 引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对接引进国内“双一流”高校、央企所属研究机构等大院名校、重点机构来益阳设立分支机构或共建高端新型研发机构,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成立独立法人新型研发机构。加强与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战略交流合作,开展形式灵活的校企产学研对接和人才培养引进活动。

  (四)优化创新平台的生态环境

  1. 改革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对基层科技工作的领导和检查考核工作,参考借鉴河南等地的做法,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建立党政“一把手”抓创新的工作机制,落实地方领导和组织本地创新发展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在县级成立单独的正科级行政科技管理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设科技服务平台上来,认真履行好提供公共服务、营造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环境的作用。

  2. 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聚焦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中介等领域,打造功能强大、配套完备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导向,高标准建设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全面提升重点技术交易中心运营水平,为科技创新平台提供覆盖全链条和各环节的服务保障。总结推广益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运用模式经验,采取专业运营管理团队、专业创新创业导师、专业服务机构的方式,在工商代理、财税审计、法律咨询等方面提升服务水平。

  3. 创新科技金融支撑平台。在股权激励、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等方面探索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搭建全方位信用服务和政银企沟通合作平台,提升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综合服务水平,重点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1] 高洁,伍笛笛.以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路径研究——以成都为例[J].中国西部,2021(05):65-70.

  [2] 吴朝晖.关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性平台建设的若干思考[J].民主与科学,2021(04):5-7.

  [3] 陈捷.福建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借鉴合肥科技创新发展经验[J].技术与市场,2021(08):182,184.

  [4] 刘金峰,陈康华,刘嘉琪.芜湖市高水平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1(08):52-54.

  [5] 朱艳娜,何刚,张贵生.基于SERVQUAL模型的科技创新平台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34-38.

  [6] 程宁波,范文博,田丹,等.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构的理论、经验启示及成都路径[J].决策咨询,2021(03):1-6.

  [7] 毛明芳.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基于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21(01):21-28.

  作者:喻 科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