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课程思政融入植物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探究

时间:2021年11月15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课程思政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进行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工作理念的拓展与升华。《植物学》是高校生命科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学习该课程的学生人数较多,影响面较大,内容繁杂。本文在梳理课程内容与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建设符合课程思政教育要

  摘要:“课程思政”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进行“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工作理念的拓展与升华。《植物学》是高校生命科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学习该课程的学生人数较多,影响面较大,内容繁杂。本文在梳理课程内容与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建设符合课程思政教育要求的专业教师队伍,挖掘并梳理出《植物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及与课程知识的切入点,探索相关思政元素在教学环节中的设计与实践,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构建与《植物学》课程教学相契合的课程思政教育途径,以期为国家、社会培养具有人文修养、政治素养及高尚情操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植物学;教学方法;途径

植物学课程教学

  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明确指出:“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此重要讲话是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 行动方向,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的理念。课程思政就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其不同于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它要求是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协同融合渗透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观念之中,并真正使广大青年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植物学》作为高校生命科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分布于各章节、各环节中,尤其在植物分类和动植物野外实习中最为丰富。该课程是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学年开设,此阶段是大一学生思想萌芽阶段,学习该课程的学生人数较多,影响面较大。

  本研究在《植物学》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推进思政教学改革,挖掘课程内容中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构建了与《植物学》课程教学相契合的课程思政教育途径,使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野外实习与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家国情怀以及敬业精神相结合;将植物分类内容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专业情怀相结合;将理论课堂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将线下阵地与网络平台相结合,培养学生以辩证分析和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将植物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动态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相结合,将育人贯穿于植物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奠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

  1《植物学》课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教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作为专业课教师,首先,要遵守国家的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有”要求为目标,以师为范,立学、立身、立教,传播正能量,抵制不良思潮。

  其次,通过提高专业课教学水平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不但要拓宽专业知识和学科视野,还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政涵养和思政意识,挖掘植物学课程与思政的契合点,为学生的教育打下坚实基础。沧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植物与生态学教研室具有一支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共有专任教师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博士1人,研究生2人),具有多年丰富的植物学教学经验,2019年《植物学》被评为校级“一流课程”。近年来,教研室坚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创新,在学校课程思政教改专项的扶持下,加强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学习和培训,拓宽教师知识面,积极参加思政教学比赛,形成了“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责任认知,在思政育人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挖掘《植物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建立

  《植物学》课程思政资源库2.1挖掘思政教育资源。植物学课程拥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围绕教学大纲调整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加重实践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和精选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人生观、世界观等思政元素,在教学中择机使用;改革教学体系,针对不同章节,依托雨课堂平台,交替采用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多手段授课,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

  在绪论讲授过程中,可列举建国后植物学方面的重要成就,列举2017年在中国深圳召开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该会议每6年举办一次,此前均在发达国家召开,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召开,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表明中国的植物学研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激励学生为我国植物学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讲授植物细胞和组织时,因学生已有中学生物学基础,教学内容简单易懂,教学过程略显枯燥,此时可通过学习习近平同志“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情怀,说明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关系,家是构成国家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家庭、民族、国家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国家繁荣昌盛才能实现万千家庭的安居乐业,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增强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政治自信。在种子和幼苗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播放《播种未来》纪录片,使学生对野生植物种子种质资源库的采集和保存方法有了深入了解。

  讲解种子结构时,讲述科学家钟扬教授的故事,他是一生扎根大地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援藏16年间,在西藏大学教学工作之余奔赴野外收集4000万颗植物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被誉为“将毕生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从而激发学生保护自然、保护植物的意识和危机感,有助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形成,培养学生敬业、有担当的优秀品质。讲解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与功能时,通过播放视频“上海世博会斗拱状的中国馆”,观察和思考“东方之冠”的结构,体会多元化的中国元素,感悟“形态与功能相辅相成”这一规律,实现了美观和实用并存。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现代技术和传统工艺的完美融合,启迪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建立文化自信。

  2.2建立《植物学》课程思政资源库。

  《植物学》课程从植物形态解剖结构到植物分类学,知识连贯、抽象,内容繁杂,为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在挖掘课程思政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非常有必要,有助于将基础理论授课与实验观察、鉴别实训等有机结合。实施案例库教学应按照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突出课程特色,培养具有地方本科院校特色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3构建《植物学》课程思政教育途径

  《植物学》课程内容丰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因此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要素。科学确定课程思政教育切入点的数量和内容,植物学课程分为理论、实验及动植物野外实习三部分,专业课程学时 紧张,理论课34学时,课程思政切入点以20~25个为宜,每个切入点选择的德育内容不宜过多。首先,课前在《植物学》课程显性教学中找到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并体现在教案中,依托雨课堂平台,发布线上微课视频及预习测试,构建多样化、个性化课堂。其次,课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专业知识的讲授延伸德育教育内容,辅以任务驱动的小组讨论,采用雨课堂进行投票、随堂测试、实时互动、小组竞赛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提高课程思政内容的趣味性和亲和力,且有助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课后雨课堂发布课后作业和专题讨论,利用QQ群与学生实时互动,进行问题反馈,分析后台学习数据,掌握学习效果。要求学生课后完成植物资源调查名录及标本采集,并归纳总结鉴定植物标本,制作PPT,进行课堂汇报,这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教育要自然地融合到《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野外实习是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课程,教师要发掘与专业知识相联系的育人因素,实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育人效果。

  3.1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讲解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介绍植物学方面的相关专家取得的重要成就,激励学生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建立牢固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提高育人效果。为此,通过介绍《中国植物志》等权威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以及国家发布的关于环境保护和开发方面的政策法规,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另外,结合日常节假日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如讲授植物根时,延伸3月12全国植树日,讲解因乱砍乱伐给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利用母亲节、情人节、清明节等节日介绍相关植物及送花礼仪,使学生意识到园林树木、花卉对地球环境保护及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3.2野外实习与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家国情怀

  以及敬业精神相结合。野外实习是植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阵地。野外实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较为充裕,学生每天接触和了解不同的植物,为教师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在山东崂山北九水实习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生存环境下植物和动物的种类进行调查,讲解崂山迎红杜鹃、崂山百合、刺楸、单叶蔓荆等珍稀濒危植物,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国重点保护植物面临的严峻形势。

  另外,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不随地乱扔垃圾,将垃圾带回住地,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理解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并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建立崇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实现植物学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完美融合。

  3.3植物分类内容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专业情怀相结合。

  在植物分类内容中,包括至少20个以上的课程思政元素契入点,主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个人思想品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情怀,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如讲授植物分类学简史时,延伸学习吴征镒参加并领导中国植物资源考察,开展植物系统分类研究,发表和参与发表植物新分类群1766个,是中国植物学家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改变了中国植物主要由外国学者命名的历史。他一世坚守,静心治学,只因为中国植物立传之志向,引导学生热爱祖国,钟爱植物学科,并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于我国的植物科学领域,为事业奋斗终生。

  在讲解木兰科代表植物华盖木(Manglietiastrumsinicum)时,引出我国著名的木兰科专家——曾庆文研究员,他长期从事木兰科植物及其他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调查、种苗采集、迁地保护、新优园林植物的评价、筛选及选育、保护生物学及植物分类学研究,建立了全国迁地保存种类最多的珍稀濒危植物园和世界上迁地保存种类最多的木兰科植物专类园——木兰园。而他在2012年9月20日在云南西畴坪寨开展华盖木传粉生物学实验时不幸从离地40多米高的树上坠落遇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引导学生从这些著名学者身上学习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讲解栎属植物的果实橡子时,通过吟诵“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区区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唐朝诗人皮日休的《橡媪叹》),告诉学生古代人用它作为救荒食物,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在讲解系统分类如莲科、毛茛科、芍药科、山茶科、葫芦科、杜鹃花科、十字花科等代表植物时,也可为学生吟诵相关诗句,不但能加深学生对代表植物的记忆,还能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寓意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在《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中,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实习和实践。学期初第一次实验课时,充分讲解实验室的使用规则,引导学生要爱护实验室中的玻璃器皿等仪器设备,显微镜等其他仪器要规范操作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有效提高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以沧州市名人植物园和校园植物为重点,带领学生进行现场观察教学,仔细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并具体讲解和比较,形成理论讲授和实践应用联动,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巩固和验证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弥补理论与应用脱节的弊端。如在观察比较田旋花、旋复花和牵牛花时,用一首“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来衬托,在观察荠菜果实和种子的时候,引导学生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

  通过利用沧州师范学院生物标本馆,学习北京植物检索表、植物科属检索表的使用及编制,通过介绍标本馆中陈列的标本以及野外采集中发生的趣事,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的学习兴趣,更深刻地了解植物学的相关知识,树立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观念,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3.5植物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动态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之余,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课题或者自主设计实验,在植物学相关科研选题中,充分介绍植物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动态,使学生明白植物科学研究与医学、农学、林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生产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利于学生明确自身定位,确定考研方向,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服务人民和服务社会的精神。

  4结语

  课程思政内涵融入植物学课程的教育实践,具有明显的育人效果,是培养学生正能量的有益渠道,对进行传统文化传播和生态文明教育传播具有显著的效果,受到学院及学生的普遍认可。

  参考文献

  [1]颜红,夏新华,杨晶,等.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3):472~478.

  [2]欧阳满,郏弋萍,刘小龙.移动教学平台在生物化学课程思政中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60~62.

  [3]帕尔哈提·柔孜,赵晓敏,马生军,等.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立与实施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54~55.

  [4]李小靖,李建明,胡晓辉,等.农学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以《园艺作物研究法》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86):165~166.

  作者:王君陈新张亚楠高文彬张红梅张兆英李欣刘福春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