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长三角地区地热应用前景分析

时间:2020年04月13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如今地热资源在北方地区广受欢迎,尤其是在地热供暖领域,更是家家户户实现了集中供暖,但长三角地区却在开发地热领域并不成熟。随着时代的发展,地热能势必将以各种形式向人们见面。主要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开发地热的背景、现状及当下热议展开分析,并对

  摘要如今地热资源在北方地区广受欢迎,尤其是在地热供暖领域,更是家家户户实现了集中供暖,但长三角地区却在开发地热领域并不成熟。随着时代的发展,地热能势必将以各种形式向人们见面。主要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开发地热的背景、现状及当下热议展开分析,并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地热产业开发提出改进意见,为促进国家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北方地区;地热供暖;长三角地区;人与自然

中国土地

  0引言

  地热能实质上是地壳内部熔岩热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可根据抽取的深度将它分为浅层地热能,中深层地热能与深层地热能,在地热能的利用方面我国现今还停留在简单的发电使用和小范围的直接使用进行供暖。地热能的分布集中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如华北平原地震带、银川-河套地震带等,这些区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区。

  从理论上来讲,如果热量提取的速度不超过补充的速度,那么地热能便是可再生的,并且相比于其他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制约的可再生能源,地热最大的优势表现在资源量大,分布广泛,供应稳定。地热能的清洁可再生性,使得它在近年来绿色生态文明建设趋势日益加强的国际市场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尽管我国地热资源储量位居世界前列,可是利用该能源进行发电在世界排名中仅处于18位,这是我国地热领域未来努力发展的方向之一。另外,北方地区的地热能在清洁取暖等方面发挥出巨大优势,然而在南方长三角地区,地热供暖无法普及千家万户,大量地热能无法被充分利用,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将从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背景

  2017年冬季国内大力推进“煤改气”主导的清洁取暖工程之后,“煤改气”成为全国天然气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全国大面积的“气荒”现象,我国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天然气供应短缺的问题。因此,以地热能为代表的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将会在未来清洁供暖规划中予以厚望。近年来,国家能源局针对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规划在雄县召开现场会,要求在北方类似雄县的地区和省市大力推广“雄县模式”,充分利用当地地热资源条件解决供暖问题。这不但节约了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二氧化碳这类温室气体的排放,也有效避免致霾颗粒的扩散,为北方地区雾霾治理作出巨大贡献。尽管如此,我国长三角地区,夏季空调制冷和冬季供暖依旧是困扰我国能源界的一个大问题[1]。

  因为长三角地区的季风性气候,导致这些地区不像北方或中原地区那样四季分明,这也是长三角地区供暖/制冷季节不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能源成本的角度考虑,尽管在南方地区使用地热供热的确比空调来的环保,这更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但其执行所耗费的成本大,也是政府一直未能出台相应法规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若能够对于长三角地区200m以内的浅层地热能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并结合热泵技术运用到空调的制冷/供暖上,那么将会对解决长三角地区的能源浪费现状和改善大气质量起到改变性的作用。

  2地热开发历史及现状

  长三角地区地热工作起步早。早在1960年浙江宁海境便兴建了省内第一个温泉疗养院。这也是地热能在医疗卫生领域较早的成就之一。进入21世纪后,长三角地区的地热地质勘查有了新的进展,相关部门先后在湖州白雀、武义塔山、临安湍口、泰顺雅阳、宁波江北、杭州灵隐以及杭嘉湖等地区开展了较深入的地热地质勘查工作,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科学详细的分析、对比和评价,查明80余处地热异常点[2]。长三角地区具备得天独厚的经济社会环境与区位优势,为地热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条件。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对于缓解我国乃至相邻地区的能源紧张形势,实现节能减排的工作目标具有积极推进的作用。以浙江省为例,迄今为止省内地热点开发都以旅游、医疗、养殖为主。正是由于长三角地区地热方面的旅游资源,带动部分地方经济的发展[3]。

  就地热供暖来讲,尽管我国北方地区大部分城市已实现集中供暖,但长三角地区的地热资源还未完全在集中供暖领域开发,可随着湿冷环境下的极端寒冷天气的频频出现,供暖也成为了一个亟需面对的问题。长三角地区千家万户分散式高能耗的取暖方式,从节能减排的角度看,正急切需要适度引导集中采暖和制冷。

  目前地热的开发利用技术不断成熟,包括对资源的地质情况、储量的勘查评估、钻井完井技术工艺、温度保持与换热技术、热泵发电技术和尾水回灌技术等。长三角地区由于其地理特征,地表水源热泵与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市场广阔,也为未来长三角地区地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跟随时代潮流,将北方集中供暖的优势应用在地热资源丰富的长三角地区。

  3对于地热供暖的争议

  3.1节能减排角度

  无论是制冷还是供暖,在一定程度上都加大了对煤、电等资源的消耗,更不论空调排放问题也是目前世界头疼的问题之一,消耗能源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空调制冷时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都是需要面对的棘手的问题,除此之外在空调房内生活,房间内空气不流通,尘土飞扬,让人感到头昏眼花,甚至导致心脑血管病与呼吸道疾病等。

  3.2气候差异角度

  长三角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加上沿海的地理位置,导致该地区雨水偏多,湿度大,有时看似只有0℃上下的气温,实际上远比北方干冷的零下5℃,甚至零下10℃都更难熬。加之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水蒸气的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提高,长江沿线地区的冬天也变得更加湿冷,因此长三角地区供暖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然而南方的制冷/供暖季短,设备建成后使用率较低,也将造成设备浪费,产生年运行费用。

  3.3国家政策角度

  国家“十三五”规划将“对长三角地区提供集中供暖”纳入惠民项目,由国、省两级按重点工程项目金额投入建设资金,并将城乡居民供暖补贴纳入财政预算。这一举措不但能提高长三角地区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还可以拉动内需,为地热供暖市场提供巨大的商机。

  3.4生活习惯角度

  长三角地区居民的通风方式大多为开窗通风,而北方地区几乎见不到居民开窗的现象,加上长三角地区居民已经习惯冬季的湿冷气候,如果突然采用集中供暖可能会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反而使得居民的身体出现不适反应。据科学数据显示,室内人均舒适气温在16℃~20℃左右,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室温标准为16℃~18℃,但长三角大部分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低于16℃。尤其在遇到雨雪天气时,长江流域气温一般不到10℃,极端最低气温在0℃以下。长三角地区的农村部分由于居住分散与房屋构造等条件,可能不完全具备集中供暖条件。

  3.5民众角度

  北方的集中供暖,是和单位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尽管北方的统一供暖已存在多年,但仍旧存在很多社会矛盾问题,如果将这些具有一定后患的公共设施推广到没有任何经验的长三角地区,可能将会导致更多的麻烦与纠纷。然而据统计,长三角地区有八成居民对冬季供暖有着迫切需求,其中包括从北方移居过来的居民。

  4地热应用的建议

  长三角地区的地热资源虽有待开发利用,尤其是在地热供暖这块,但地热资源具有限、珍贵性,我们在开采地热能资源的同时应该注意“有度”,使能源的消耗和再生达到动态平衡,能够更长久的使用。对此我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绿色节能,持续发展我们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去执行工作,勘察并开发那些地热潜力较大的地区,并做到适可而止,对有限的地热资源珍惜并保护。合理的对地热能资源进行利用,使得能源的利用和再生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确保对地热资源的持续利用。

  4.2科学的技术指导加强开展地热水回灌试验等循环利用技术研究,提高钻探的成功率,对大自然的伤害降到最低,并提高开发效率。

  4.3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其优势的认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与支持,大力推进地热资源开发工作,为长三角地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增添强大助力,并促进该地区社会和谐。

  4.4健全的管理体制

  目前地热能的管理和开发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地热开发还不是特别成熟的长三角地区。因此制定长三角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监测管理条例刻不容缓,政府应保护地热资源防止破坏,推动地热资源产业化的良性发展。

  5总结

  对长三角地区供暖需求现状与供暖技术的分析,政府应尽早重视并落实长三角地区集中供暖问题,并尽快开展相关规划与研究工作。为创建长三角居民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发以地热为主的新能源,使用新型高效的节能环保技术是长三角地区未来能源发展路线中的核心与根本宗旨[4]。除了地热供暖外,地热发电方面也需要重点关注,尽管这方面的开发利用较供暖来看更加困难,但作为当今最具有市场潜力新能源之一,这种技术与其它发电技术相比具有几乎零排放等优点,因此这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发电技术[5]。相信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地热方面的技术将会逐渐完善,为国家的进步以及人们的幸福生活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汪集旸.地热理应在雾霾治理和南方供暖/制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J].科技导报.2015(24)

  [2]沈慧珍,朱川,吴孟杰,谢长芳,徐登财.浙江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J].浙江国土资源.2007(08).

  [3]华建伟,赵剑畏,李菊.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热资源前景与勘查方向探讨[J].江苏地质.2007(03)

  [4]李丹,张华玲.南方供暖需求现状及技术分析[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3(06)[5]刘茂宇.地热发电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中国高新区.2018

  (03)

  土地资源论文投稿刊物:中国土地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土地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介绍有关土地管理的理论和科学技术成果,交流国内外土地管理的经验。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