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音乐学术论文范文(2篇)

时间:2017年03月24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音乐的诞生历史非常就晕啊,是人类在经历进化逐渐发展的特殊现象。而音乐是一种感情的寄托,通过音乐可以抒发情感,也可通过音乐了解别人的情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音乐学术论文范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 期刊简介 《《《 音乐学术论

  音乐的诞生历史非常就晕啊,是人类在经历进化逐渐发展的特殊现象。而音乐是一种感情的寄托,通过音乐可以抒发情感,也可通过音乐了解别人的情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音乐学术论文范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音乐学术论文

》》》期刊简介《《《

  音乐学术论文范文篇一:

  音乐情感的感性逻辑构造

  一、 情感与音乐的一般性质

  (一)情感的一般特质

  感情的性质种种无法完全详述对应,但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单纯的情感,复杂的混合情感,对立的情感,感情并非不会改变。情感进化的发展方向还可表现为情感与认知的不断分化与整合:在最初的阶段,认知与情感完全混为一体;在刚性情感阶段,认知与情感仍然混为一体,不过其内在开始分离;在弹性情感阶段,认知与情感进一步分离;在知性情感阶段,认知与情感各自可以独立发展;在理性情感阶段,认知与情感不仅可以独立发展,而且可以进行新的整合。康德把人的感情分成了两部分,分别是优美和崇高。这和中国传统唯物主义哲学以阴阳定义事物本质极其相似。

  (二)音乐的一般特质

  对于音乐艺术感性的了解和研究,至少强调了音乐现象本身就是一种主客体交融,多层面,多方位的事物,但对于一般性的理解局限,总是会不自觉地把他律和自律——主观和客观的单一因素对立起来。如强调主观形成是客观的结果,否认主观能动性。强调主观,又变成了唯心主义。音乐是人类在经历进化、劳动时产生于社会行为而后又独立发展的特殊现象。我认为音乐并非来自于人类的情感和感性世界,而是有着可以表达出人心理感情的一种感性手段,并非人类社会的专属事物。音乐中所包含的自然声音和音乐本身所包含的感性逻辑,只有与人的思想逻辑本身相符的情况下,才会被欣赏和接受。例如音乐的发声规律,始于主和弦,结束于主和弦,否则音乐就不给人以结束感。这种音乐的规律也并非是人生来就有,且恒久不变的。例如音乐的风格变化,过去的反功能等和声到现在的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都在逐渐被听觉接受。

  人只是在利用和发展发声器械和丰富音乐内容,来满足自己内在的先天感性逻辑和生理所带来的心理需求,而非主动创造了专属于人类的音乐内在本质。而音乐当独立于生理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以后,其又有自身独特的,脱离了反应客观实际的发展。这个过程中根据人的社会生活经验和环境态度,会把声音等同某些具体情形。但这并非代表这些音乐引发出这些感受是因为我们逻辑本身先天所有的,重点是符合感性感受规律的并非是单纯而且只存在一个本质和固定形式的,我们只是运用了某种音乐规律来给人以音乐美的感受,而这种和声体系以及其逻辑形式只是可以服务于感性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认识这个问题,对音乐本质分析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音乐的表现和情感的关联,在于一个间接的引发情感和声音的共同联想,而后形成的审美过程。其对于音乐表演的意义,则是区分了音乐表演与感情表达的界限和理清二者的协调是如何运作的。

  二、 音乐的感性逻辑构造

  罗素作为支持逻辑分析哲学的奠基人,认为科学的哲学研究的最高准则就是凡事可能的地方,就要用逻辑构造代替推论出的存在物。逻辑构造其本身是通过演绎法来描述和规定的,所以从来都充满了各种争论。

  (一)音乐感性逻辑的本质

  音乐的逻辑,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感性的逻辑,其内在本质有着美学的平衡——源于生物平衡性质的对称。因为一种感性本身只有受到与其作用方式相符合的回馈才会产生感受的功能性作用。倘若我们假设音乐与感性确实发生了关系,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感情创造了其价值,而这个价值却不可能是我们先天的感情或其所有的特质所原本就持有的。所以这个价值,必须通过感情关系才可以发生。人欣赏音乐是通过感性因素起作用,对于情绪和感情本身则必须通过介质才能引发出来,但这并非人对介质的具体的需求。

  逻辑性的语言描述感性的东西,并非由于其所具体描述的事实引发感情。例如“盈盈一水见,脉脉不得语。”是在意境上表达一种特定气氛下的感情,它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的主要来源却非其所摹定的“俩人隔着一条河看到对方了都不出话来”这个事实。音乐也正是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其所依附的感情信息的。

  我们确认音乐是一种有目的和有意义的艺术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有三个本质:它是社会产物;它是具有内容或中介内容的;它是一种交流手段。

  (二)音乐是情感逻辑的载体

  音乐具有表演形式和曲式等。这种形式的本质就是人为了揭示音乐内容而根据自段、节拍节奏、音高关系,调式调性和整体性的表现手段,内在主题素材的确立,发展手法,曲式逻辑等。表现手段和内在逻辑无一不是因内容而起,终究又去表现内容。正如我们的音乐多样是因为我们的情感多样化,而情感的多样化是因为我们生活方式和自我总结出的感受规律,而以合理的方式组织而成的形式。音乐的曲式内涵也是在随着生活内容的发展而发展的,如曲式结构的变化,就是根据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三、结语

  认识音乐与情感的逻辑问题,不只是一个学术问题。深化对音乐的认识,以及对感性规律的理解,对美学原则的学习直接指导着一个音乐人的艺术水平和层次。对待艺术作品美的理解,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欣赏其基本的外在轮廓和浅薄的感官的享乐消遣上,不加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得不到高级享受的音乐,也不值得听。对音乐与感官的本质以及相互关系的分析,对美学原则观念的坚持,对艺术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辨别二者的关系和音乐的作用于情感的方式,则对深刻理解音乐本质和内涵,对音乐表演,即二次创作和把握演奏作品的内涵,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美)多纳德.霍杰斯《音乐心理学手册》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第二版

  [2](德)鲁道夫.卡尔普纳《世界的逻辑构造》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3](英)帕特里克.加登纳《历史解释的性质》北京出版社2005

  [4](意)贝奈戴托.克罗齐《美学原理》外国文学出版社 2009

  [5](德)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 2010

  [6](德)伊曼努尔.康德 《论优美与崇高》商务印书馆 2009

  [7]邓晓芒《康德判断力批判释义》三联书店2008

  [8]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9]仇德辉《数理情感学》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

  音乐学术论文范文篇二

  音乐价值的体现形态

  一、什么是价值

  价值来源于自然界,并随着人类的进化而进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价值的终极本源只能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和劳动着的人类社会。但是对于人类社会,不同的人对价值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价值也是一种关系范畴,是从人对是否满足其需要的外界物及相互关系中产生的。它由两方面的因素构成,一方面是客体属性,即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功能属性;另一方面是主体需要,其需要是客观、合理的;两者相互依托,缺一不可。我们通过观察客体对主体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观察主体对客体的发展、变化的作用和影响,就可以发现主体和客体所具的价值属性和能力,发现价值这个同世界的其它组成部分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物”或物质。

  我们通过观察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不同的两个物体在接触时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也可以发现事物或物体所具有的价值属性,发现价值这个同世界的其它组成部分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物”或物质。例如,我们通过观察一种化学物质同另一种化学物质相接触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就可以发现每种化学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所具有的性质和能力、发现每种化学物质参与化学反应的相对比例,发现化合价。化合价就是化学物质所具有的作用和影响其它化学物质的属性和能力,就是这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所具有的价值。现在大多数人所说的价值,是指客体所具有的促进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属性和能力,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面价值。事实上,客体对主体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性质和能力,既具有正面意义也具有负面意义,是正面意义和负面意义的统一体,是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的统一体。

  二、价值在音乐中的体现

  价值功能是指音乐艺术在对人的道德情操、修养方面所起的有益的作用。这是历来中外的哲学家、政治家、艺术家、教育家非常乐于谈论和谈论非常多的话题。我国古代音乐文献《乐记》中多次提到“乐”与“德”的关系,所谓“乐者,德之华也。”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美育思想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述中体现得最为明确,在他看来,“乐”就是造就一个完美的人的最终目标。与孔子思想几近相同的是德国诗人,教育家席勒,他曾说:“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实现,美(包括音乐的美,也包括其它艺术的美)是造就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音乐之所以能够造就健全、美好的心灵,使人成为一个真诚、善良、美好、优雅的人,这是由音乐所具有的艺术物质所决定的,因为真是艺术的生命,善是艺术的品格,美是艺术的本质,真正的音乐作品都是表现创作者对事物、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生的美好情感和真知灼见。当人们接触到这些美好的作品时,自然会被其中的真诚所感动,激情所激励,从而使自己在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一部音乐作品,其价值取决于作品本身的内容属性和表现形式,即作为音乐艺术所具有的各种特征和听众对音乐艺术的欣赏需求之间的关系;并且赋予这种关系以实践的意义,才能使这部音乐作品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音乐的价值,顾名思义就是音乐这种艺术客体所给人带来的功用意义。但是音乐是艺术的艺术,它不能直接被概括为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根据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推理,音乐这种艺术客体并不直接具有符号的所指意义,它是通过主体而使客体生成价值。如此看来,音乐这种艺术客体与音乐价值之间并不是直接相互作用的,音乐价值的实现则最终取决于音乐艺术是否具有满足主体需求的可能性及其程度。

  对于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来说,都应是充实的内容和上乘的技巧的完美结合,音乐作品也不例外,它是音乐内容与音乐形式的矛盾统一体。音乐语言作为构成音乐形式的材料,与音乐形式共居一方;音乐题材作为表示内容的客观材料和外部载体,与音乐内容共居一方;中间一个环节是体裁,它具有双方的综合性质,其实质意义就是“形式与内容的纽带”。因为,体裁既表现为形式的特征――它是广义的形式,有其习惯性的音乐语言特征;同时它又表现为内容的特征――在具体生活风俗的历史发展中,总与某种题材、内容联系在一起。它的左边是工艺内容,右边是意识内容,体裁正好是从对形式的分析走向对内容的理解桥梁。

  三、如何评判音乐价值

  真善美是文艺批评的基本标准。“真”,是指艺术作品的真实性,即作品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内容,这是衡量一部艺术作品价值最基本的方面。真实性对于文艺创作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它不但关涉到思想的深刻性,而且取决于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和创作态度。“善”,是指作品的思想水平和道德观念,即看这部作品是引人向恶,还是引人向善,而对于善的判断,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善恶正误的辨别上,还要进一步对作品的思想深度做出分析评价。“美”,说明艺术鉴赏行为是一种审美活动,鉴赏对象的美丑当然要成为文艺批评的重要标准。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艺术作品中的美丑,不是指内容上的,而是强调形式上的美。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总能深刻地反映生活真实,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同时又有高度的艺术性。

  音乐作品在语义学信息与美学信息统一的基础上,还要讲究语境之美。音乐作品中的“小语境”就是指具体音响的上下结构;而音乐作品中的“大语境”则是指人类整体的历史、文化、社会等大的现实背景与实践活动。音乐与现实生活中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产生于人类的认知-反映活动中;音乐表达的关于人思想观念的性质,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利害关系中;音乐的形式美则产生于人类的审美-创造活动之中。这三种关系对应于艺术的真善美标准,基本构成了音乐的社会使用价值。

  在音乐中,大多数的作曲家都是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和谐的,但在作品的价值构成中,突出其中一个因素的事情时常发生。突出善,突出真,或者突出美,都是作曲家主观意识的选择和判断,反映了作曲家的价值取向。此外,演唱者、欣赏者的审美判断和价值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又为作品提供了生成意义的无限可能,但确实以作品所提供的可能性为前提。总之,作曲家和演唱者、欣赏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创作者要通过歌唱家的演唱来发挥其感染熏陶的教化功能,实现其社会价值;而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会与创作者产生共鸣,其反映情趣会再次激发创作者的创作意识。不管主体是否意识到,任何系统的存在都是以目的性作为必要前提的。音乐之类的精神产品为什么存在?其合理性、目的性也只能在历史实践中加以考察。从物质方面看,物质生产之所以必要,是因为离开物质消费人就不能活;从精神方面看,人们为什么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精神呢?因为意识形态的内容总是与人们“意识到这种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种种矛盾相联系,也就是说大量的东西是与解决社会矛盾相联系的。这里存在着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共同之点,即都是为了掌握规律,以达到人类生存和幸福之目的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明言.音乐价值的由来及其本质[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03).

  [2]肖园园.试论音乐价值的客观性与主观性[J].艺术科技,2013(06).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