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经济类论文发表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

时间:2016年03月17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这篇经济论文发表了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产业结构偏向重工业的发展中国家,在大规模经济建设驱动下,能源消费需求总量不断增加,论文分析了区域能源消费水平评价指标以及影响因素。

  这篇经济论文发表了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产业结构偏向重工业的发展中国家,在大规模经济建设驱动下,能源消费需求总量不断增加,论文分析了区域能源消费水平评价指标以及影响因素。
 

经济类论文发表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基本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的解析,说明区域之间能源消费所受到的分层次多种因素的影响,探讨了区域能源消费比较应考虑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提出了建立区域能源消费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设想。

  关键词:经济类论文发表,区域能源,消费水平,影响因素,评价指标

  一、引言

  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2005年2月16日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到2007年巴厘岛路线图,再到2009年12月哥本哈根、2010年11月坎昆的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冲突,日趋迫切地成为各国政要谈判桌上的核心议题,特别是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上,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迫在眉睫的环境灾难,面对节能减排、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目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关于各自责任的争论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但是不论有多少分歧,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短缺与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迫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必须积极改进经济增长模式,改变以能源和资源无节制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低碳经济,革新能源技术,调整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耗。

  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能源消费现状是:发达国家能源消费居高不下,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强劲增长。2008年,北美地区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上一年下降了2%,亚太地区比上一年上升了4.06%,这其中,美国减少一次能源消费0.61亿吨油当量,中国增加一次能源消费1.4亿吨油当量,即便如此,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2008年美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0.35%,2009年美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3.82亿吨。

  1978年能源消费总量5.7144亿吨标准煤,1998年能源消费总量13.2214亿吨标准煤,2008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8.5亿吨标准煤,1978年至1998年20年间能源消费总量增加了7.507亿吨标准煤,而1998年至2008年10年间能源消费总量增加了15.2786亿吨标准煤,近10年增加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前20年的增加量多出1倍。在刚刚进入新世纪的200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量仅为美国的一半左右,而到了2008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世界总消费量的17.73%,2009年依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当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1.46亿吨标准油,比美国当年能源消费总量少了2亿多吨标准油(表1)。[1]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面对当前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仍然很低的现状,分析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和产业结构的特点,今后对能源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未来20年中国能源需求将面临巨大挑战。根据国际能源署2010年底在《世界能源展望》上的预测,中国的能源需求在未来10年将大幅上升,将占全球能源消费增长总量的36%。到2035年,中国能源的需求量占世界总需求量的比例将会从今天的17%上升至22%。

  今后,中国将会长期面临巨大的节能降耗压力。中国能源资源的供应能力极其有限,据统计,现有人均化石燃料资源仅为世界均值的56%,石油的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均值的8%,在受能源资源供应限制的同时,能源消耗引发的环境承载压力也十分沉重。中国煤炭加石油的消耗,约占了全国一次能源消耗的90%,能源燃烧相关的空气污染使全国40%的国土受到了酸雨的威胁,二氧化碳的排放预计将从2000年占全球总量的12.7%增加到2020年的16.7%。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2020年中国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将分别超过4000万吨和3500万吨。正确处理能源消耗和经济产出之间的关系,降低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全国各区域的共同使命,而中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不同区域在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区别,区域能源消费受到分层次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各区域的能源利用效率,需要深入分析区域之间能源消费的基础、前提或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提高测算能源消费指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以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耗评价指标为依据,探讨提高区域能源资源配置效率的办法和途径。

  二、区域能源消费水平评价指标

  能源消费水平评价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考核能源使用效率、促进其节能降耗、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国际上一些主要能源机构和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能源消费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可持续发展能源指标体系、世界能源理事会(WEC)能源效率指标体系、欧盟(EU)能源效率指标体系、英国能源行业指标体系等,这些指标体系从不同侧重点出发对能源使用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状态进行测评。目前中国能源消费的统计口径和能源计量单位与国际上的通用指标存在差异,建立科学、有效的能源消耗考核指标体系,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的重要内容。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区域人均能源消费量、区域能源消费强度是评价地区能源消费水平的基础性指标。

  依照国家统计局统计指标解释,区域能源消费总量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特定区域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是观察区域能源消费水平、能源消费构成和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一个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是由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水电、核电、风电的消费量构成的,当前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已转向油气为主,各国能源消费比重不同,美国、英国等以石油为主,俄罗斯以天然气为主,荷兰以风能为主,中国仍是世界上少数以煤炭消费为主的国家之一。中国能源资源总量分布北多南少、西富东贫,煤炭资源基本都分布在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尤其是晋陕蒙三省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包括山东)和西北地区,而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华东、华南、华中三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超过全国能源消费的1/3,沿海十几个省区市的消费总量超过其能源生产总量的一半以上。

  区域人均能源消费量是一定时期特定区域能源消费总量与该区域人口数量的比值。人均能源消费以单位人口的能源消费量为基准,可以相对准确地比较不同人口密度地区的能源消费水平。中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消费量还处于较低水平,2006年世界人均能源消费量是2.38吨标准煤,而中国人均是消费1.87吨标准煤,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2%。国际能源署统计2009年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只相当于1.61吨油当量,只有美国的1/5、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1/3。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德国、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费相继显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趋势。在中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能源消费量不断增长,2000年人均生活用能124千克标准煤,2009年增加到254千克标准煤,但是区域人均能源消费量存在着较大差异,一些边远落后地区的人均能源消费量极低,甚至有一些农村至今没用上电。

  区域能源消费强度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特定区域所消耗的能源量与对应产出的单位经济量(价值量、实物量、服务量1的比值,是一个综合的量化指标,反映特定对象的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包括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品能耗、单位服务量能耗。单位产值能耗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的能源消耗量与本地区生产总值(或增加值、产业增加值、企业增加值等)的比率。单位产品能耗,是以实物量为单位的能源消费量与对应的产品量之比。单位服务量能耗是以服务量为单位的能源消费量与对应的工作量之比。能源强度越高,反映能源利用效率越低。“十五”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长9.54%,能源消费强度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88%,能源消费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GDP,“十一五”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长超过11%,而能源消耗年均增长6.8%左右,万元GDP能耗下降19.1%,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分别来看各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情况,经济相对落后、资源相对充裕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强度较高,2008年,宁夏、青海、山西、内蒙、甘肃五省的万元GDP能耗均超过2吨标准煤,而北京、浙江、上海、江苏、福建、江西、广东、海南、天津等省市的万元GDP能耗已达到1吨标准煤以下。

  不能仅以能源消费总量的大小来评说一个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高低,区域人均能源消费量和能源消费强度是可以用作比较区域之间能源利用效率的相对值指标,但也并不能说这两个指标统计数值相同的区域,其节能降耗的空间也相同。中国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利用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区域人均能源消费量、区域能源消费强度作为基础指标,进行关于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相关数理统计和模型研究分析。张晓平以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2005年能源消费多项指标为依据,构建了能源消费规模份额指数、能耗强度指数、增长速度指数、综合消费指数,分析得出结论:中国能源消费规模份额指数的区域差异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的特征;能耗强度指数的区域差异表现出明显的“西高东低”特征;能源消费增长指数较高的地区多是近年来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地区;山东、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江苏能源消费占全国消费总量的份额大、能耗强度高、增长速度快,对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及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大,天津、上海、海南、福建及江西等省市能源消费综合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

  分析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不仅需要考虑影响当前区域能源消耗量、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效率的因素,还要考虑影响未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需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分阶段对中国能源消费水平的变化进行跟踪研究。

  研读各类分析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论著,发现不同的文章因视角或选用的样本不同,所重点解析的影响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因素是不同的,较多学者聚焦于能源消费强度指标来分析能源消费效率的影响因素,比如:国涓等以实证分析为依据,提出市场化程度是影响区域能源消费强度的长期因素,短期而言,固定资产投资对高增长高能耗、低增长高能耗、高增长低能耗地区的区域能源消费强度影响显著。张晓平强调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工业化程度、地区经济重型化程度与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直接关联,指出地区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将增加能源消耗强度。还有大量研究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价格、所有制结构等因素对中国不同能源强度区域的不同影响。

  笔者认为,影响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且对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经济区域来说,各种因素对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力是不同的,着眼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来解析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针对当前中国现阶段东西部地区能源消耗差异与现状,应该重点关注区域特点、产业结构、能源价格与税收机制、节能绩效评价机制对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

  (一)区域特点

  第一,区域发展阶段及水平。区域发展阶段的差别在本质上是经济基础、技术进步、管理水平、市场化程度、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的差异。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客观现实,而且将长期存在。否认或期望消灭这一差别,既不符合现实也不可能。发达地区由于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居民收入水平高,汽车普及率高,其能源消耗中石油、天然气、氢气(未来车用能源的方向之一)比例较高;而欠发达或落后地区,产业结构提升缓慢,居民收入较低,其煤炭、生物质能源的比例相对较高。贫困地区目前家庭生活能源依然停留在木材、秸秆、动物粪便等初级层次的所谓生物能源层次上。消耗何种能源,与其收入水平紧密相关。

  技术水平影响能耗水平。同为炼油厂,由于技术来源、建厂年代、装置组成、加工方案等的差异,以及信息化水平的不同,造成炼油厂之间能耗的差异。经济基础好的地区更容易吸引外部优质资源,促进本地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直接影响到技术操作、节能措施的执行程度。2006年,某集团公司炼油企业中,平均综合能耗为60kgEo/t,最高的则超过90kgEo/t,最低则为53kgEo/t。由此可见,同一行业,由于技术、管理水平的区别,能耗水平是不同的。

  区域发展阶段对区域增加值的影响体现在区域资金供应、技术支持、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环境等方面。

  第二,交通运输及能源网络设施条件。中国地域广阔,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巨大。公路、铁路、水路交通运输条件在区域之间的差别,电力、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运输网络的布局与完善程度的差异,直接影响到能源的供应能力与消费水平。例如:沿海地区借助便利的港口优势、管道优势,不仅有众多的炼油厂就近供应成品油,还可能以相对低成本进口油气、煤炭;由于运力瓶颈制约,加剧了部分区域在旺季出现的“油荒”。

  第三,能源禀赋。能源的资源分布在区域之间是不平衡的,导致其勘探开发、生产加工、供应在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产煤的省份或地区,煤炭的后加工如煤化工,以及煤炭的消费,就具有就近加工、就近消费的客观要求和便利性,往往能源禀赋越丰裕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越高,这种客观上的合理性,在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下愈显突出。

  第四,人口因素。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会造成不同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差异。人口增长直接导致能源需求量的增长,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能源供给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二)产业结构

  总体分析,产业结构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区域能源消费量和消费强度的关键因素。产业结构体系是由多产业、多层次形成的。

  首先,产业结构可以分为第一、第二、第三次产业,分别对应于农业及采掘业、制造及建筑业、服务业,这是第一层次的三次产业结构分类。

  第二层次的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的细分,可以称为亚产业结构。以第二次产业为例,制造业中,可以分为石油天然气、化学纤维、纺织、机械加工等亚产业,即我们通常所指的较大范畴的行业。两个区域即使在第一层次上三次产业比重接近,由于亚产业构成不同,加工对象和能源消耗的差异必然影响该区域的能源消耗总量和结构。

  对亚产业进一步细分,可以延伸到通常意义上的行业直至产品层次。如:石油天然气作为亚产业,可以分解为以下行业: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石油炼制、化工产品生产与销售、成品油销售等。再对石油炼制行业分解,又可以划分为燃料油型炼厂、燃料一润滑油型炼厂、燃料一化工综合型炼厂等。而石油炼制从产品角度,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成品油、化工轻油、沥青、液化石油气、石蜡、硫磺等。成品油再细分为汽油、柴油、煤油等;汽油最终分为90#、93#、97#等多种牌号的产品。

  在分析能源消费时,企业则是一类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既是能源产品的生产者,又是重要的消耗者。

  不同产业(包括亚产业、行业、企业)特点决定了能源消耗的水平和结构。制造业能耗高,服务业能耗低。重化工业集中的区域,能耗必然高。钢铁、水泥行业是高耗能行业,轻工、纺织行业相比较耗能稍低;全流程的炼油厂加工链长,装置的复杂系数高,其能耗较高,而以燃料油为原料的众多地方炼油加工企业,能耗相对低一些。应当引起注意的是,与国外比较往往会发现,中国服务业的能源消耗是比较高的,酒店、写字楼尤为明显。

  推荐期刊:《经济评论》杂志1980年创刊,首任主编为著名经济学家傅殷才教授。内文128页,原每期35万字左右,2005年起改为28万字左右。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