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优秀农业报刊之防治小麦病虫害发生办法

时间:2015年07月10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北方适宜小麦种植,它是我们北方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麦病虫害,严重威胁农户的产量。我们应该以治理为主,预防为辅。本文就是选自 优秀农业报刊 中的一篇关于防治小麦病虫害发生的论文。 摘要 总结了小麦病虫害的

  北方适宜小麦种植,它是我们北方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麦病虫害,严重威胁农户的产量。我们应该以治理为主,预防为辅。本文就是选自优秀农业报刊中的一篇关于防治小麦病虫害发生的论文。

  摘要 总结了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症状及特点,介绍了其防治方法,以期为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病虫害;发生;防治

  1小麦病害

  1.1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危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一般叶片正面病斑比反面多,下部叶片多于上部叶片,病斑多时可愈合成片,并导致叶片发黄枯死。茎秆和叶鞘受害后,植株易倒伏。病害初期叶片表面产生黄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产生1层白粉状霉层,霉层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最后变为浅褐色,并伴有许多黑色小点[1]。

  该病一般在春季3月底至4月初出现,4月中旬以后气温回升,病害加重。种植易感病品种[2],过早、过量播种,偏施氮肥,田间植株密度大利于发病;冬季气温过高,田间湿度偏大发病早且严重。

  防治方法:控制播种量和氮肥施用量,增加磷钾肥特别是磷肥的使用量。播种时用15%三唑酮拌种,按照种子重量的0.2%~0.3%(有效成分)拌种,或用2%立克秀(国外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可有效控制苗期白粉病的发生。在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施药,用15%三唑酮750~1 050 g/hm2,或12.5%烯唑醇300~735 g/hm2,或25%丙环唑乳油450 mL/hm2,对水450 kg均匀喷施,可兼治小麦锈病。

  1.2小麦锈病

  条锈病主要是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叶片发病初期病害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行,后期出现铁锈色粉状物[3]。叶锈病主要危害叶片,病害为椭圆形、橘红色,排列比较散乱。秆锈病主要危害茎秆和叶鞘,病害为褐黄色,常连成大斑,散发锈褐色粉末。3种锈病的区别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防治方法:用15%三唑酮60~100 g拌麦种50 kg,或12.5%烯唑醇60~80 g拌麦种50 kg。按每10 kg麦种加1 kg水(10∶1)的数量拌种,拌种后闷种4~6 h播种。在小麦拔节或孕穗期喷施20%三唑酮乳油或12.5%烯唑醇1 000~2 000倍液,或25%丙环唑2 000倍液,或80%多菌灵1.2 kg/hm2。

  1.3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症状为死苗、花秆、烂茎、枯孕穗(在后期形成白穗)。

  防治方法:用80%多菌灵1.2 kg/hm2,或70%甲基托布津1.2 kg/hm2喷雾。

  1.4小麦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俗称黑疸、枪杆、乌麦等。初期病穗外面包有1层灰色薄膜,小穗全被病菌破坏,种皮、颖片、子房全部变为黑粉,即病菌的厚垣孢子。病穗抽出前,膜已破裂。病穗抽出后,黑粉被风雨吹冲散,只剩裸露的穗轴,在穗轴节部可见到残余的黑粉。

  防治方法:常年发病较重地区用适乐时药种比1∶500或2%立克秀拌种剂10~15 g,加少量水调成糊状液体,与10 kg麦种混匀,晾干后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15%~0.20%的20%三唑酮(粉锈宁)或0.2%的80%多菌灵等药剂拌种和闷种,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冬麦不宜播种过迟,播种不宜过深,播种时施用硫铵等速效化肥作种肥,可促进幼苗早出土,减少腥黑穗病的侵染机会。

  1.5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主要侵染穗部,症状是穗腐。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小穗颖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进而扩展到全穗。气候潮湿时,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现粉红色胶黏霉层,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

  防治方法:抽穗扬花期进行喷药预防。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喷第1次药,间隔5~7 d,喷第2次药。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 kg/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 kg/hm2。

  1.6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

  防治方法:种子用51~54 ℃温水浸种10 min,或用70%甲基托布津按10∶1的比例浸种10 min。

  2小麦虫害

  2.1小麦吸浆虫

  我国发生的小麦吸浆虫主要有2种,即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均属于双翅目瘿蚊科。其中以麦红吸浆虫分布广、为害重。麦黄吸浆虫多发生在高山地带,以及某些特殊生态条件的地区。2种吸浆虫均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3月上中旬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到地表,4月中下旬大量化蛹,羽化后大量产卵为害。一般情况下,雨水充沛,气温适宜常会引起该虫大发生,成虫盛发期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发生重,土壤团粒构造好、土质疏松、保水力强也利其发生。

  防治方法:卵期用3%辛硫磷、毒死蜱颗粒剂30.0~37.5 kg/hm2,或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750~900 mL/hm2喷施地表;成虫期用高效氯氰菊酯900 mL/hm2喷施。

  2.2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发生的种类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麦黍缢管蚜,均属同翅目蚜科[4]。若虫、成虫常大量群集在叶片、茎秆、穗部吸取汁液,被危害处初始呈现黄色小斑,后变为条斑,枯萎、整株变枯至死亡。蚜虫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

  防治方法:用10%吡虫啉、70%吡虫啉、25%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750~900 mL/hm2喷施。

  3参考文献

  [1] 孟成生,李爱丽,张俊红,等.小麦抗/感白粉病近等基因系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8,23(1):1-6.

  [2] 崔晓卉,赵艳芳.小麦抗白粉病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2):97-99.

  [3] 高应奇,张建立,袁智兴,等.小麦条锈病药剂防治试验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85-86.

  [4] 昊崇行,侯平军,冯青军,等.不同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效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65-67.

  小编推荐站内点击量最多的农业报刊:《小麦研究》论文范文参考 原名《山西小麦通讯》,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主管主办。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