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中医职称发表中医孙思邈治疗消渴病分析

时间:2015年07月06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消渴病是古代常见病症,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我国古达著名的药王对治疗消渴病有自己的独创特色,为我们后人称道,本文是 中医职称征稿时 的一篇优秀关于孙思邈治疗消渴病

  消渴病是古代常见病症,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我国古达著名的“药王”对治疗消渴病有自己的独创特色,为我们后人称道,本文是中医职称征稿时的一篇优秀关于孙思邈治疗消渴病的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孙思邈,消渴病,理论特色

  摘要:从大医孙思邈的著作中赏析归纳其防治消渴病的理论特色,为中医防治消渴病提供理论及实践上的指导。

  关键词:孙思邈; 消渴病; 理论特色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在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资料,形成了成熟的防病治病理论体系,对今天的糖尿病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与实践依据。纵观历代医家及诸多医籍对于本病的理论贡献,从学术内涵、理论特色、临床价值的高度审视,有一位医家功不可没,其贡献在众多医家中亦无可比拟。他,就是唐代大医孙思邈。笔者研习了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著作中相关章节,深深叹服其中所蕴含的学术思想和理论特色。现揣其要归纳浅述如下。

  1 “上工医未病之病”,“神工则深究萌芽”――重在预防,防治结合

  孙思邈 在《千金方・养性序》中强调了“治未病”是养生的基本原则。“善养性者, 则治未病之病, 是其义也,是以圣人消未起之患, 治未病之疾, 医之于无事之前, 不迫即消之后”。他将这一原则贯穿于所有疾病的防治当中。对糖尿病防治,可以说,在世界医学史上孙思邈是倡导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这一思想的先驱。在消渴的治疗过程中,孙思邈将这一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最为看重患者自身的预防调摄。

  1.1 节制房事“凡人生放恣者众,盛状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百病滋生。又年少惧不能房,多服石散,真气既尽,石气孤立,惟有虚耗,唇口干焦,精液自泄;或小便赤黄,大便干实;或渴而且利,日夜一石;或渴而不利;或不渴而利,所食之物皆作小便。此皆由房室不节之所致也。”说明久服丹石并房事不节,阳强精走,肾阴虚耗,亦是消渴患病的主要病机,强调节制房事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1.2 避免精神刺激《千金方》卷第二十七《养性》曰:“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又言:“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觉,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心理压力等精神因素均可以导致内分泌失调而出现血糖的改变,这一点已得到现代医学的证实。临床实践表明,恐惧、紧张、绝望、悲伤、激怒等情绪均能导致血糖升高,血中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及胰高血糖素均升高,胰岛素含量减少,使糖尿病病情加重。孙思邈通过“养性”预防消渴等诸多疾病的认识与现代医学及临床实践完全吻合。孙氏在其长期实践中发现, 消渴患者易罹疮痈。他指出: “消渴之人, 愈与未愈, 常须思虑有大痈, 何者? 消渴之人, 必于大骨节间发痈疽而卒,所以戒之在大痈也, 当预备痈药以防之。”体现了防治结合的思想。在《千金方》中还有大量的养生预防内容, 为我国的糖尿病防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安身之本, 必资于食”――饮食治疗

  孙氏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列食养、食疗食物154 种, 分为谷类、蔬菜、果实、鸟兽四类, 其中大部分是日常食品, 具体论述了它们的性味、功效、主治和禁忌,书中又列“补益”专项, 对病后虚弱、年老体弱者, 提供了不少有益的方剂。《千金方》一书中专列第二十六卷食养、食疗。其中记载果实类30 种,蔬菜类63 种,谷类24 种,鸟兽类45 种,共计162 种。食疗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篇,奠定了我国食疗、食养学的基础。孙思邈强调:“安身之本,必资之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也。”“为医者,当须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可见饮食及其调摄对人类生存的重要,食治具有药疗难以替代的作用。合理安排饮食, 可保证机体的营养供应, 使脏腑功能旺盛, 气血充实, 从而增强适应自然界变化的能力。正所谓“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适当的药食又可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祛除寒热, 增强体质, 达到驱邪除病的目的。这一食疗原则适合于所有病人,消渴患者更是如此。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糖尿病应注重饮食疗法、饮食控制的医家。 孙氏首先认识到饮酒是诱发消渴的重要因素。“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然则大寒凝海而酒不冻,明其酒性酷热,物无以加。脯炙盐咸,此味酒客耽嗜,不离其口,三觞之后,制不由己,饮啖无度,咀嚼蚱酱,不择酸咸,积年长夜,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孙思邈对酒的性质和过量饮酒对人体的危害认识十分清楚。现代研究已经表明,饮酒能导致肥胖增加,肝糖元合成降低,诱发胰腺炎、神经炎,加速动脉硬化等,从而成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外,长期饮酒能引起微量元素铬和锌的缺乏,这对糖尿病的发生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微量元素铬对维持糖代谢、脂代谢有重要作用,有葡萄糖耐量因子之称。铬缺乏时可导致糖耐量减低,葡萄糖能量不能充分利用。微量元素锌存在于胰岛细胞内,可维持胰岛素的结构和功能。锌缺乏引起胰岛素减少,对碳水化合物的耐受性降低,从而对糖尿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因此,日常生活中坚持不饮酒(尤其是高浓度白酒) ,对于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是十分有利的。控制“咸食和面”是防治消渴的重要措施。“咸走血,多食咸,令人渴,何也?答曰:咸入胃也,其气走中焦,注于诸脉,脉者,血之所走也,与咸相得,既血凝,凝则胃中汁泣,汁泣则胃中干渴。渴则咽路焦,焦故舌干喜渴。血脉者,中焦之道也,故咸入胃走于血。”孙思邈明确提出忌面、米及一些水果的饮食疗法治疗糖尿病,比西方国家借用饮食管制(始自1796 年) 早千余年。限制咸食和面的饮食治疗原则,能防止营养过剩,体胖超重而发生糖尿病。

  3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张运动锻炼

  运动疗法对于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历来倍受重视。18 世纪,西方国家把体力活动视为糖尿病治疗手段,并视体育疗法、饮食疗法、胰岛素疗法为治疗糖尿病的三大法宝。早此之前孙思邈就非常重视体育疗法,他言:“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五六十至一二百步,或根据情况出门行二三百步或二三里,对于消渴尤其作了强调。现办理论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糖的利用、减轻胰岛负担,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2]。总之,孙思邈最早提出的糖尿病的体育运动疗法,对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

  4 “家家自学,人人自晓”――提倡健康教育

  “家家自学,人人自晓”,提倡健康教育。孙思邈说:“凡医治病须使有病者知之为要。” 孙思邈认为糖尿病的轻重预后与患者的生活行为密切相关,要求患者慎重对待疾病。“消渴患者,治之愈否,属在患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日可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其所慎者有三,即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三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病。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这反映孙氏治消渴,善于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传授患者防病治病的知识,做到医患结合,共同防病治病,终身坚持。这样先进的治疗思想至今沿用并且在糖尿病防治过程中被大力提倡,这不能不说是孙思邈对糖尿病防治的重要学术贡献。让患者了解一些关于糖尿病的表现、诊治 、预防及并发症方面的知识,以便自己掌握病情变化的规律和防治方法,对糖尿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孙思邈提出“家家自学,人人自晓”的原因。现代医学亦强调糖尿病自我保健,认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针对糖尿病发病因素及其机制终身坚持治疗,所采取的治疗措施是综合的。孙思邈在书中举例:“消渴病,……服栝楼及豉汁得其力, ……渐渐便止。渐食肥食,日就羸瘦,唇口干燥,吸之少气,不得多语。”以此说明,消渴患者,服药好转,又因肥食而加重。孙思邈关于健康教育的这些认识,比现代医学早1000 多年。

  5 以脏补脏、同气相求――脏器疗法

  《千金方・消渴》篇中,用脏器疗法治疗消渴独具特色。孙氏认为消渴因于虚热阴亏,用药以柔润清养为主,配伍动物脏器最为有益。他一方面辨病情轻重,对于消渴轻症及恢复期,选用除热养阴中药,配伍乳、酪、酥、脂等以柔润调补。对于消渴危重沉疴,遣方用药中选取牛羊髓、阿胶、鸡子黄、卵白汁、鹿角、鹿茸等血肉有情之品,厚味填精补髓,固本护元。如消渴阴损及阳,用“鹿茸二寸,踯躅、韭子各一升,桂心一尺,附子大者三枚,泽泻三两,浆服五分匕,日三”。因“鹿茸,味甘酸,温,益气强志,生齿不劳,疗虚劳,腰脊痛,小便利”,可峻补温阳填精。另一方面他分析病位,针对上消(消渴) 用动物肺脏, “补肺止嗽,止渴,补不足。”针对中消(胃渴) “,用猪肚“补中益气,止渴利”。针对下消(肾消) ,用猪羊肾“补肾气,益精髓”,共达“以脏补脏”、“以形补形”同气相求之目的。如:羊肺羹治疗肺胃燥热,耗液伤津,烦渴多饮,尿数而多之消渴,以“羊肺一具作羹,纳少羊肉和盐,任性食,不过三具”。猪肚丸:用猪肚一枚,黄连、粱米、栝楼根、茯神、知母、麦门冬,共研末,纳猪肚中缝塞,安甑中蒸之极烂,放木臼中,捣烂和蜜成丸,“治胃腑实热,引饮常渴”,并且“非但止治胃渴,通治渴患”。因为猪肚具有“主补中益气,止渴利”之功效。又如,房室初伤,肾中虚热,孙氏创“猪肾荠汤”以治疗。用猪肾一具,大豆、荠 、石膏、人参、茯神、磁石、知母、葛根、栝楼根、甘草,水煎煮,渴乃饮之,可制“肾中石热也”,取“猪肾,冷,和理肾气,通利膀胱”之功用。对于病势较重,“肾气不足,消渴,小便多,腰痛”之症,孙氏用“增损肾沥汤”治之。方用羊肾一具,取汁后同煎远志、人参、泽泻、干地黄、当归、茯苓、龙骨、黄芩、甘草、川芎 、生姜、五味子、大枣、麦门冬。因羊肾具有“补肾气,益精髓”之功效。孙氏妙用动物内脏、乳、脂、髓、酪、酥等血肉有情、柔润补养之品,以调和阴阳,固本护元,颇有创新,可谓运用脏器疗法治疗疾病之始祖[3]。现代医学也证明,同种或异种动物的脏器,从形态、组织、结构、生化成分到生理功能都十分相似,当人体内脏发生疾病时,可试用动物相应脏器进行治疗,亦即“同气相求”。所以,“以脏补脏”“以形补形”是中医学几千年经验的总结,是孙思邈医学之精华所在。 总之,孙思邈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消渴病的治疗方面,形成了自身完整、科学的理论特色,对今天的糖尿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丰富可靠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其预防思想、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宣传教育以及脏器疗法与今天糖尿病的治疗理论完全吻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卢思森.微量元素与消渴病的研究[J].天津中医,1993,6(11): 17.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 王存芳,朱 强,田雪峰,等 .《千金方》用脏器疗法治疗消渴特色掬萃[M].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7):71.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