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药用淫羊藿栽培研究现状与展望

时间:2022年03月02日 分类:医学论文 次数:

[摘要]淫羊藿是小檗科多年生落叶或常绿草本植物,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药用历史。目前,淫羊藿药用品种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为获取有效成分高且质量均一的药材,积极开展淫羊藿药用植物人工栽培工作迫在眉睫。通过对药用淫羊藿生长特征进行梳理,总结该属药用植物不同

  [摘要]淫羊藿是小檗科多年生落叶或常绿草本植物,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药用历史。目前,淫羊藿药用品种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为获取有效成分高且质量均一的药材,积极开展淫羊藿药用植物人工栽培工作迫在眉睫。通过对药用淫羊藿生长特征进行梳理,总结该属药用植物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自然生境,整理其地理分布信息,探讨淫羊藿药用品种植物生长适宜的环境条件,重点对淫羊藿药用植物的人工繁育技术、人工栽培条件、药材质量影响因素及质控对策进行总结,以期为开展其人工栽培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淫羊藿;中药;栽培;繁殖;质量控制

中药栽培论文

  淫羊藿为小檗科植物,其基原包括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mMaxim.、箭叶淫羊藿E.sagittatum(Sieb.etZucc.)Maxim.、柔毛淫羊藿E.pubescensMaxim.、朝鲜淫羊藿E.koreanumNakai及巫山淫羊藿E.wushanenseYing(注:巫山淫羊藿自2015年起单独作为一 个品种被收录),归肝、肾经,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功效,主要用于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1]。淫羊藿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位列中品,有三枝九叶草、仙灵脾、牛角花等别称[2]。

  中药栽培论文:中药生态农业中杂草对作物的影响及其生态防控

  现代研究表明,淫羊藿含有黄酮、木脂素、苯酚苷、生物碱、多糖等成分[3],可用于降血糖[4]、降血压[5]、镇咳、祛痰、平喘、杀菌、抗炎[6]、抗骨质疏松[7]、抗肿瘤[8]、抗抑郁[9]、抗氧化[10]、抗衰老[11]、提高性机能、促进精液分泌[12]等。淫羊藿也是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药用植物之一,以其为原料的中成药有赞育丸、骨松宝片、肾宝口服液(颗粒)、仙灵骨葆胶囊、二仙汤、喘可治注射液等几十种[13]。

  近年来,淫羊藿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市场需求量也逐年递增。但目前,其野生资源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采集和消耗量远大于自然的再生能力。此外,野生资源品种多样,质量不均一。因此,积极开展淫羊藿人工栽培研究、推进淫羊藿实现栽培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整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5种淫羊藿品种的生长特征及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自然生境特征,整理其地理分布信息,探讨淫羊藿药用植物生长适宜的条件,重点对淫羊藿药用植物人工繁育技术、人工栽培条件、药材质量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对策进行总结,以期为淫羊藿药用植物人工栽培工作提供参考。

  1药用淫羊藿生长环境概况

  对药用植物来说,优质品质特征主要指其产生的特定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含量和比例[14]。而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受环境影响长期进化的结果[15]。了解淫羊藿自然生境特征有助于制定与其适应的人工栽培方案。淫羊藿是典型的阴生植物,生长受光照、水分、土壤pH等环境因素影响[1618]。淫羊藿一般生长在腐殖质丰富的阴湿处,如林下、沟边灌丛中、山坡地边等[1,19]。通过查阅文献[2022]及前期全国淫羊藿基地走访调研,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5种淫羊藿基原品种生境情况进行总结。

  2药用淫羊藿资源区域分布

  中国是淫羊藿的现代地理分布中心和物种多样性中心,全世界约85%的种型分布在中国,记录在册的有57种6变种[2324]。了解淫羊藿物种资源分布是对其进行科学合理保护和利用的基础和前提。据《中国植物志》[19]及相关文献[25]记载,淫羊藿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河南、青海、湖北、四川,箭叶淫羊藿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柔毛淫羊藿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湖北、四川、河南、贵州、安徽,朝鲜淫羊藿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北部和日本,巫山淫羊藿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北、广西。药用淫羊藿主要集中在甘肃、湖北、贵州、四川、陕西等省,说明这些地区适宜淫羊藿生长。

  这些地区逐渐成为淫羊藿药材的主产区和主流市场。有学者依据中国淫羊藿属植物主要种类分布特点、资源量和种类混杂情况将全国划分为4个产区,分别是北区、西北华北区、华东华南区和西南区。其中,北区仅有朝鲜淫羊藿且质量最好;西北华北区主要为淫羊藿;华东华南区主要为箭叶淫羊藿,但种内质量差异很大;西南区贵州省主流品种为粗毛淫羊藿,四川省主流品种为粗毛淫羊藿和柔毛淫羊藿[26]。

  对淫羊藿属药材和饮片市场调研发现,柔毛淫羊藿主要来源于四川;朝鲜淫羊藿主要来源于东北;淫羊藿主要来源于甘肃;箭叶淫羊藿分布较广,但以安徽和江西为主;巫山淫羊藿的分布面积较小,仅分布于四川东北部、重庆北部及陕西安康地区[27]。根据本课题组市场调研发现,目前,全国经营淫羊藿的市场主要有四川成都荷花池市场(主营柔毛淫羊藿等四川产品种)、河北安国市场(主营朝鲜淫羊藿)、湖南邵阳市场(主营贵州和湖南产品种)、甘肃陇西文峰市场(主营淫羊藿)及其他市场。

  3淫羊藿属药用植物繁殖方法

  3.1种子繁殖

  淫羊藿种子在自然界萌发困难,繁殖系数低,繁育周期长[28],但其具有体积小、易贮藏、运输方便等优势[29],如能建立淫羊藿种子繁殖栽培模式,则将是其人工栽培的一大突破。一般来说,当淫羊藿骨突果由绿变黄并出现少量背裂时,种子大部分成熟,应立即采收。如采收过迟,种子会随着果皮开裂而弹出,散落损失;若采收过早种子尚未成熟,发芽率低[30]。

  由于淫羊藿是无限花序,果序上不同种子成熟度差别较大,采收时应去掉果序顶端未成熟部分,之后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3d,待果实干燥裂开后脱粒。采收后的种子需要埋藏于润湿的河沙内保湿沙藏[31]。应选择有水浇条件、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进行苗床准备,搭建遮阳网。通常在12月中旬至月上旬进行播种,出苗期间如遇到土壤干旱,应及时浇水。淫羊藿开花率和结果率低并存在种子休眠[32],种子产量低。建议结合淫羊藿各品种种子的成熟度、净度、含水量、发芽率及外观性状对淫羊藿种子质量级别进行划分。禁止使用不合格种子播种。

  3.2根茎繁殖

  淫羊藿地下根茎既是养分贮藏器官,又是克隆繁殖器官,在地上分株枝叶死亡后可以继续存活以获取地下资源[33]。因此,在淫羊藿人工生产中,常利用根茎移栽进行无性扩繁。淫羊藿根茎移栽前要进行移栽条件准备。仿野生栽培中要根据坡度、林木郁闭度等适当除去林下杂草与小灌木[34],在树木间隙斑块状翻出种植地,根据地形做成单行垄畦,垄宽40~80cm。规范化苗圃栽培时,多选富含腐殖质和有机质、保水保肥性能良好的壤土、砂壤土[35]。

  由于淫羊藿为阴生植物,需要搭建荫棚,根据不同品种生长需要选择遮阴度适宜的遮阴网,一般来说遮阴40%~80%为宜[3638]。栽种前应精耕细耙(深翻20~30cm),每亩撒施有机肥作底肥(施肥量视种植地土壤肥沃情况定),也可在栽种时点施或沟施。耙细整平作畦,畦宽1m、高10cm,畦与畦间距30cm,四周开好排水沟。移栽成活率受根茎长度、栽培密度、栽培深度等因素影响。

  对此,黄福硕等[39]采集四川省南充市金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柔毛淫羊藿作为原始植株进行人工栽培,研究不同根茎长度栽培对柔毛淫羊藿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2cm根茎长度处理下的柔毛淫羊藿生长良好,是最适宜的栽培根茎长度。韩素菊[40]采集野外整株柔毛淫羊藿,在80%自然光强下,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柔毛淫羊藿生长影响,认为40000株/hm2为最佳栽植密度。高辉等[41]通过试验对比巫山淫羊藿在不同的栽培方式(栽培密度、栽培根茎长度和栽培深度)下巫山淫羊藿的生理生长指标,认为巫山淫羊藿最适生长条件为栽培密度18000株/m2、根茎长15cm、深度5cm。

  以上研究结果结合本课题组田间经验建议:栽培地株行距为30cm×30cm,穴深以苗根伸直为度,培土至微露芽头头即可,每亩用苗8000~10000株,移栽完成后定期观察出苗情况,若发现死苗、弱苗、病苗及时拔除,选阴天补苗种植以保证基本苗数,并做好除草和浇水管理。林下仿野生栽培区通常按每亩有效种植面积约280m2计,用苗量约1200株/亩,根据地形确定株行距。

  3.3组织培养

  对淫羊藿植物而言,组织培养是快速繁育的有效方式。组织培养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离体植物器官、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并给予适当培养条件,经过细胞或组织的分裂和分化,长成新的完整植株以达到快速繁殖的技术[42]。目前,研究多为接种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组织培养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获得植株在遗传上较稳定,不易发生变异。但目前只集中在选择较好的外植体、调配最佳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的实验室研究阶段,在实际生产中技术不成熟、成本较高,无法实现大面积人工栽培。

  4田间管理

  4.1移栽时间

  淫羊藿药用植物的移栽一般在秋季或春季进行,具体时间主要受品种和地区的影响。朝鲜淫羊藿一般在4—5月萌芽前或9—10月地上茎叶枯萎时,取其芽茎段,保留芽孢,用赤霉素和生根粉处理,种植后以湿树叶或稻草覆盖3~5cm,成活率可达85%[50]。石进校等[51]认为,湖南吉首地区的箭叶淫羊藿最佳移植期是2—3月。

  冉懋雄等[52]对贵州地区的巫山淫羊藿规范化种植及保护抚育示范基地建设的研究中发现,10月下旬至次年3月巫山淫羊藿的地下块茎处于近萌芽,适宜进行移栽定植。淫羊藿药用植物移栽期不同,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一般在进行移栽之前要针对不同品种及产区对淫羊藿药用植物本身的物候期充分了解,选择生长旺盛的植株整株带土移栽,且在24h内移植好,最好在阴天或雨后等湿度较大的条件下进行。若无法及时进行定植,可假植于阴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保存,但要注意采挖起苗到种植间隔不宜过久,最好在1周内完成。

  4.2肥料应用

  肥料含有药材生长所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是药用植物实现优质、高产的重要辅助剂,合理使用肥料可以增强植物的吸收、同化及转运能力。目前,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的主要肥料类型有有机肥、微生物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无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叶面肥等[53]。

  在淫羊藿属植物的栽培研究当中,钱一凡等[54]利用尿素(A)、过磷酸钙(B)、硫酸钾(C)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探究有机肥和不同配比的氮(N)、磷(P)、钾(K)肥料对巫山淫羊藿和柔毛淫羊藿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机肥和N、P、K配比肥均能提高淫羊藿的产量;巫山淫羊藿的叶产量在A5B4C3处理下最高,茎产量在A5B5C4处理下最高;柔毛淫羊藿的叶和茎产量均在A5B5C4处理下最高,该项研究可以为今后淫羊藿植物种植的施肥工作提供依据。

  施用有机肥为最佳选择,但也要针对不同产地的自身情况考虑适宜的施肥方式和用量。在对全国淫羊藿基地调研中了解淫羊藿栽培追肥时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3—4月新芽出土后,此阶段是淫羊藿生长的关键时期,应结合除草松土,及时追施提苗肥,促进叶片生长,提高开花、结实率。第二阶段为9—11月收割后,应结合清园松土补施促芽肥。施肥要结合松土将肥料施入根部周边,确保地下活动芽生长有足够的营养,保证第二年有足够的新叶萌发[55]。

  5病虫害防治

  目前,专门针对淫羊藿病虫害的研究较少,病害主要有淫羊藿叶褐斑枯病、淫羊藿皱缩病毒病、淫羊藿锈病、淫羊藿白粉病、淫羊藿生理性红叶病和淫羊藿根肿病等。虫害主要为中华稻蝗、短额负蝗、小地老虎、淫羊藿蓟马、蛴螬(金龟子)、野蛞蝓(鼻涕虫)、淫羊藿尺蠖和沫蝉。除此之外,还有螨类和鼠害。淫羊藿叶褐斑枯病、淫羊藿锈病和稻蝗是3种危害淫羊藿生产的主要原因[5657]。针对淫羊藿病虫害问题应以农业防治为主,通过加强栽培管理进行病害防治,即合理轮作间作、清除田间病残体及杂草促进淫羊藿良好生长,做好种苗检疫工作。此外,要结合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学防治,建立综合防治方法。

  6采收加工

  6.1采收

  采收是淫羊藿人工栽培的重要环节,淫羊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为叶片,仿野生栽培或规范化移栽种植的淫羊藿,种植2年后,便可以对其进行采收[58],以后每隔1年采收1次,无需重植。通常用镰刀齐地面割取地上部茎叶,捆成小把,当天运回场地晾晒,以免堆放久了发霉变质,影响药效。需要注意的是采收时勿连根拔出,也不可将刀插入土中,防止伤及根茎上的越冬芽,影响来年生长[35]。目前,对于淫羊藿各品种采收期的把控还未成体系。

  从古籍记载中发现,淫羊藿常“五月采叶晒干”[59],相当于阳历的6月,左右。《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淫羊藿在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收。在探寻淫羊藿药材采收期的研究中,各学者多是从有效成分的含量着手,测定不同采收时期的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取其最优者为最佳采收期。

  谭苑芬等[60]对不同采收期的柔毛淫羊藿的淫羊藿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7月最高达到0.7239%,因此建议7月份作为柔毛淫羊藿的最佳采收期;张崇禧等[61]利用HPLC对朝鲜淫羊藿不同采收时期的淫羊藿苷和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以此为依据建议将9月中旬作为淫羊藿最佳采收期;任龙飞等[62]针对箭叶淫羊藿在不同采收时期的产量和质量问题展开大田试验,结果显示,8月31日采集的样品产量最大,且有效成分含量也比较高,建议将8月31日前后作为箭叶淫羊藿的最佳采收期。

  淫羊藿药材中的成分复杂多样,且很多成分(如:淫羊藿苷)不稳定,易与其他物质互相转化。但对比以上实验结果发现,各品种淫羊藿的具体采收时间虽存在差异,但大致在6—9月,这也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描述符合。需要注意的是药材合理采收期的确定不能仅依据有效成分的量或生物量单一因素的动态变化,需要深入研究不同生长期生物量和有效成分量间的关系。应综合考察不同采收期活性成分量的动态积累和各时期生物量的变化,寻找产量与质量乘积最大值的时期。

  6.2初加工产地初加工是保证中药材质量、防止腐败变质、便于运输与贮存的有效手段。杂质、非药用部分的存在会对用药量和疗效产生直接的影响。正确合理的产地初加工方法,能在保证中药材外观性状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6364]。淫羊藿药材采收后常除去杂质、异物或者残次品,扎成小束,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阴干或晾干。在淫羊藿药材初加工过程中,干燥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为晒干或阴干。徐文芬等[65]采用阴干、晒干、低温干燥法及高温快速干燥法加工处理淫羊藿药材;对加工后的药材分别采用常温贮藏、常温避光贮藏及冷藏(温度4~6℃,相对湿度45%~55%)方法,分别贮藏0、1、2、4、6、9、12、15、18、21、24个月,并采用HPLC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其中淫羊藿苷和总黄酮,结果显示最佳干燥方式为140~180℃快速鼓风干燥法。曾雯雯等[66]采用HPLC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干燥方法中朝鲜淫羊藿中淫羊藿苷和总黄酮的含量以评价其对朝鲜淫羊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干燥方法为100℃烘干。

  7淫羊藿药材质量影响因素及质控对策

  药材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稳定、可靠的关键环节,也是顺利实现中药材栽培化的核心问题。淫羊藿是多基源、多产地物种,其质量控制除了与上文所述的采收加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外,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甚至同一品种的不同部位其药效也有明显差异。

  7.1产地对淫羊藿质量的影响

  淫羊藿分布广泛,产地是淫羊藿药材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中药材素来讲究道地性,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的药材,较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67]。一般来说,道地药材所包含的是药材生产的地理和质量两个概念。由于生境、遗传变异以及环境和遗传互作的影响,同一物种不同产地间的质量差异是药材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向。王悦云等[68]对10批重庆产巫山淫羊藿,23批贵州产巫山淫羊藿进行研究,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来看,贵州产巫山淫羊藿和重庆巫山淫羊藿在聚类分析中明显分为2类,相距较远,说明不同产地的淫羊藿在品质上存在差异。

  黄弥娜等[69]采用HPLC法对不同产地淫羊藿药材中7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这7种成分在30min内可实现基线分离,进一步验证了不同产地的淫羊藿之间存在明显的质量差异。余晓辉等[70]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了甘肃榆中、阿甘镇、武山、徽县4个产地淫羊藿中主要活性成分总黄酮和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显示,4个产区的淫羊藿黄酮的色谱图,4个产地淫羊藿黄酮共有峰基本相同,表明其化学成分相似,但各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存在差异,说明其含量有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7.2不同品种的淫羊藿质量比较

  淫羊藿物种丰富,药用种类可达十余种。究竟哪些物种可作为药用淫羊藿,近年来,研究者对不同物种淫羊藿的种间质量差异给予了关注,开展了一系列质量差异的比较研究。邓晓君等[71]对来自4个产地的3个品种淫羊藿干燥叶的淫羊藿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柔毛淫羊藿、朝鲜淫羊藿、陕西淫羊藿、甘肃淫羊藿的淫羊藿苷含量分别为0.28%、0.14%、0.83%和0.87%,差异明显。

  李晓龙等[7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21种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淫羊藿中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表明,大部分淫羊藿药材中淫羊藿苷的含量达不到《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0.5%,而朝藿定C的含量往往较高,药典收载朝鲜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中淫羊藿苷的含量均合格,而柔毛淫羊藿中淫羊藿苷的量仅为0.14%;非药典品的淫羊藿中除四川淫羊藿以外,其他品种的淫羊藿中淫羊藿苷的含量均不合格。

  谢娟平等[73]对川陕豫产9种习惯入药的淫羊藿叶中的主要成分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量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巫山淫羊藿中淫羊藿苷的量远未达到《中国药典》规定;川西淫羊藿、直距淫羊藿、粗毛淫羊藿、心叶淫羊藿虽不是《中国药典》品种,但淫羊藿苷的量却高于《中国药典》的规定,此外,除淫羊藿、柔毛淫羊藿外,其余淫羊藿品种中朝藿定C的量均远远大于淫羊藿苷,因此仅以淫羊藿一种成分作为品种较多的淫羊藿药材定量测定的指标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7.3不同用药部位的淫羊藿质量比较

  1963年版药典规定,淫羊藿的用药部位为干燥茎叶[74];1977—2005年版药典规定为干燥地上部分[7580];2010年之后的药典将其规定为干燥叶[81]。

  从历版《中国药典》针对淫羊藿入药部分的演变也反映了药用部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一般来说,叶片和地下部分中淫羊藿苷、总黄酮的含量比叶柄及茎含量较高。郭宝林等[82]研究发现,淫羊藿叶中成分含量远高于茎,从淫羊藿苷含量来看,淫羊藿的叶片是茎淫羊藿苷含量20倍,箭叶淫羊藿是15倍,朝鲜淫羊藿是12倍,柔毛淫羊藿为30倍,巫山淫羊藿为20倍。徐文芬等[83]研究发现粗毛淫羊藿叶的淫羊藿苷含量为茎的140倍,天平山淫羊藿为120倍,相差巨大,总黄酮含量也有明显差别。易中宏等[84]对巫山淫羊藿的根、茎、叶部位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发现这些部位的黄酮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具有明显差异。

  于俊林等[85]采用HPLC法及UV法对朝鲜淫羊藿的叶片、茎及叶柄、地下的根状茎和须根等三部分的淫羊藿苷及总黄酮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2种成分在叶片中含量最高、地下的根状茎和须根部分稍差、茎和叶柄中含量最低且与叶片部位的含量相差甚远。单娜等[86]对来自辽宁省不同产区的朝鲜淫羊藿的淫羊藿茎、叶中淫羊藿苷及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叶中总黄酮和淫羊藿苷远高于茎。

  8问题与展望

  8.1推进淫羊藿属分类研究

  物种的准确鉴定是药效保障和用药安全的前提。近几年随着发表的淫羊藿新种越来越多,淫羊藿植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同时由于很多种的相似性极高,且目前多是以淫羊藿的花、叶部形态作为种的分类依据,鉴定上比较困难。例如,粗毛淫羊藿在夏秋采收季节仅能见到营养器官,其主要器官形态与箭叶淫羊藿几乎无法鉴别而常被误认[89]。这也造成各产区品种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稳定可控。

  迫切需要对淫羊藿属植物的物种概况、分类系统、分类修订和存疑类群进行整理和总结[90]。当前淫羊藿属植物的分类仍属于研究热点问题,相关从业人员从传统形态分类出发到如今结合分子系统学分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淫羊藿属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形态也很是复杂,种间形态差异大且表达不稳定,此外在分子层面上变异位点少,序列分辨率低,结果都无法将淫羊藿类群进行有效区分[91]。

  对此,建议将多种分类方法结合,以形态分类为基础,辅以化学分析方法,最后结合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遗传信息的分子系统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开展分类学研究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野外调查和深入的性状描述,这也是目前无法突破淫羊藿属种间关系桎梏的关键原因[92]。

  8.2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挽救淫羊藿属濒危资源

  2017年,已有27个物种被收入受威胁物种名录,其中包括11个濒危种(EN),13个易危种(VU),还有3个极危种(CR),亟须进行保护[93]。长期以来,我国淫羊藿药材以采集野生自然资源为主,随着国内外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现存资源状况急剧恶化。部分地方因过度采挖,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些分布狭窄的分类群可能已经绝迹。

  同时,因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淫羊藿地上和地下部分均可入药,一些药材采集者将野生淫羊藿连根全株采挖,野生淫羊藿资源在这种滥挖滥采的形式下更是加速枯竭。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加大濒危淫羊藿资源保育管理及市场监测力度,并且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在监管过程中做到有法可循、违法必究。一方面通过这些制度法规的宣传,加强人们的资源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严控淫羊藿药材市场商品流通,规范商品规格,减少对幼年植株的采挖。

  8.3加快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推进淫羊藿生态种植进程

  建立淫羊藿属药用植物野生资源保护机制是针对稀缺物种最为基础且不得已实施的被动性措施,积极开展人工繁育工作,推进淫羊藿属药用植物栽培化进程是应对当前资源稀缺与市场需求的必要措施。在人工栽培研究中,虽然目前淫羊藿属药用植物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但每种栽培手段还是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急需解决。对于种子繁殖来说利用种子直播成功率较低,种子不易获得,且成活率不高,虽然可以通过破除种子休眠期以提高发芽率,但产业价值还需进一步开发[94]。而长期的无性繁育易造成淫羊藿种性退化、品质下降、抗逆性下降的问题。建议在以下方面开展更深入研究:

  1)广泛收集淫羊藿属植物种质资源,将传统育种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加快淫羊藿属药材优良品种选育;

  2)攻克淫羊藿种苗繁育过程中,如种子采集、打破休眠、育苗等各环节中关键技术问题;

  3)加快发展无公害、生态化种植,与适应的生态化种植技术相结合[95]。以现有的生态种植成功案例作为参照,如:林下参仿生栽培[96]、北柴胡与玉米套种[97]等,人为构建淫羊藿与林、果、粮、药植物之间生态资源高效利用的生产方式,将淫羊藿药材种植与绿色田间管理相结合,最终实现“整体、协调、循环、再生”;

  4)加大对淫羊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规范化种植技术的基础研究,采用各种组学技术,对淫羊藿分布地区的大环境、小生境、立地条件、不同品种的进化生物学、形态特征、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化学成分等进行深入研究[98]。

  随着GAP[99]十几年的推行以及各地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中药材的栽培产业逐步发展。但目前质量高且品质均一的淫羊藿栽培体系还未成功建立,因此,以中药材GAP为依托,加强淫羊藿资源与栽培方面的研究,从保证淫羊藿药材质量出发,控制影响其质量的各种因素,规范药材生产各环节乃至全过程,确保淫羊藿药材“真实、安全、有效、稳定、可控”,建设大规模的、规范化的淫羊藿种植基地,促进淫羊藿种植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27.

  [2]佚名,神农本草经[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40.

  [3]袁航,曹树萍,陈抒云,等.淫羊藿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4,45(24):36303640.

  [4]包慧兰,陈黎.淫羊藿苷抗糖尿病大鼠心肌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1):15031507.

  [5]张小斌,雷燕妮.秦岭野生淫羊藿苷降血压作用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8,64(3):7375,96.

  [6]马登磊,张兰,李林.淫羊藿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20,47(8):685699.

  作者:崔欣萍,闫滨滨,万修福,孙嘉惠,杨健,孙楷,王铁霖,张燕*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