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三级培养模式在提高护理科研后备人才科研能力中的应用

时间:2019年09月27日 分类:医学论文 次数:

摘要:[目的]探讨三级培养模式在培养护理科研后备人才、提升护士科研能力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自愿报名、导师面试的方式选取30名本科学历护士作为培养对象,2名研究生为组长、1名科护士长为临床导师、1名护理部主任为科研导师实施组长-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三

  摘要:[目的]探讨三级培养模式在培养护理科研后备人才、提升护士科研能力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自愿报名、导师面试的方式选取30名本科学历护士作为培养对象,2名研究生为组长、1名科护士长为临床导师、1名护理部主任为科研导师实施组长-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三级培养模式,对其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计划实施前后应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进行科研能力评定。

  [结果]培养计划实施后护士科研能力水平优于培养前,各维度得分高于培养前(P<0.05),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30个问题中除了“护理工作中遇见难题时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经常通过互联网搜索专业的相关资料”“使用公式来计算样本量”“规范书写论文的讨论”外的26个问题评分高于培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级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护士的科研能力,为医院护理科研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但在后续的培养中应更加注重创新性及逻辑性的培养。

  关键词:科研能力;后备人才;护理;三级培养模式

医学护理

  科研能力是影响护士业务素质提高的核心能力之一[1]。世界卫生组织(WHO)护理实践专家委员会提出,护理科研对所有层次的护理人员都是必需的活动,护士要应用科研进行临床实践的改进[2]。

  同时,护理人员科研能力水平的高低在护理学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与其他医学专业相比,护理学专业科研发展较晚、水平较低,而我国护理科研与国外相比,也具有一定的差距[4]。为提高我院护理学专业水平,培养护理科研后备人才,储备人才库,我院构建“组长-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三级培养模式,制订护理科研能力培养计划,在提高护士的科研能力上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自愿报名、导师面试的方式,选取30名护士进入我院护理科研人才库,进行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其中男4人,女26人;年龄22~25岁,平均23.6岁;均为本科学历。于2016年9月—2017年8月对其进行1年的科研能力培养。

  1.2方法

  1.2.1导师及组长选定

  三级培养模式为“组长-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其中2名研究生任组长及副组长、1名科护士长任临床导师、1名护理部主任任科研导师。导师入选标准为:①近3年在期刊发表论文3篇及以上;②有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③有研究生带教经验。研究生组长入选标准:①研究生及以上学历;②中级及以上职称;③责任心强,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④具备指导他人进行科研实践、论文的能力;⑤近3年发表论文5篇及以上;⑥有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

  1.2.2培养方法

  1.2.2.1组长每月组织科研培训,使其掌握科研基础知识

  2016年9月—2017年7月期间,组长每月面授课程1次,面授内容以科研基本知识及技能为主,包括文献检索、科研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学运用及撰写论文等方面。每次授课后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巩固授课内容,组长收集课后作业进行审阅,并对小组成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总结概括,下次授课开始前向导师及小组成员反馈。在两次授课期间,小组成员可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向组长及导师提出相关知识的疑惑点,以更好地掌握授课内容。

  1.2.2.2科护士长任临床导师,负责科研问题的挖掘及临床工作的调控

  科护士长对于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以指导小组成员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引导其在临床工作中形成自主科研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创新,使护理科研充分服务于临床工作。

  由于入选的护士部分为新入职护士,需在临床轮转2年。为保证培养计划的顺利进行,小组成员培养期间,临床导师要提前与科室护士长充分沟通,请护士长弹性排班支持培养工作。护士的科研能力受进行科研的时间、工作量、被支持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培养期间,临床导师要及时了解小组成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充分保障其具备进行护理科研的身心条件。

  1.2.2.3护理部主任任科研导师,指导小组成员进行科研实践及科研课题的申请

  将小组成员分配到导师的科研课题当中,由导师亲自指导其进行科研实践。如课题相关文献的检索、调查表的设计、数据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病人的沟通交流、临床试验的进行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科研实践中,使其在以后的科研活动中能够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为了提高护士的科研能力,我院设有护理科研专项基金,小组成员完成科研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后,自选科研题目,自行组建课题小组,导师审核后,进行院内课题基金项目的申请,成功获批课题基金视为完成培养计划。截至2018年4月小组共获得院内基金2项,课题均在进行当中。

  1.3评价方法

  应用潘银河[5]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修订中的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进行评价,量表Cronbach′sα系数0.902,各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624~0.852。量表包含30个问题,按“完全能做到”“经常能做到”“尚可做到”“较少做到”“无法做到”回答,依次计4分、3分、2分、1分、0分,总分为120分,得分越高者科研能力越强。包括问题发现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科研设计能力、科研实践能力、资料处理能力及论文能力6个维度,各维度得分分别为12分、20分、20分、24分、20分、24分。总分0~40分为低水平,41~80分为中等水平,81~120分为高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科研能力各水平人数分布采用χ2检验。科研能力各维度得分经正态性检验,问题发现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科研设计能力、资料处理能力及论文能力均服从正态分布,科研实践能力及总分不服从正态分布;各维度得分经正态性检验,问题14、15、21、22、25、28不服从正态分布,其他问题均服从正态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项目采用非参数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科研能力各水平人数分布

  培养前后各水平人数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计划实施前小组成员科研能力水平以低水平为主,培养后以中水平为主。

  2.2科研能力各维度得分比较

  培养计划实施后提升较为明显前3项为“资料处理能力”“论文能力”及“科研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前后新入职护士科研能力6个维度得分情况及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培养前后科研能力各条目得分

  培养后得分较高前3位为“规范书写论文的参考文献”“规范提炼论文的关键词”和“正确解读统计结果”。对培养前后各条目得分进行统计分析,除了“护理工作中遇见难题时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经常通过互联网搜索专业的相关资料”“使用公式来计算样本量”“规范书写论文的讨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条目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三级培养模式能提升护理科研后备人才的科研水平

  医院护理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学专业的发展,为确保护理队伍稳定、可持续发展,护理科研后备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6]。我国现有的在职护士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及方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所取得的效果均不理想[7],三级培养模式将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设为导师,排除了科室轮转、排班受限、政策支持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以便小组成员将科研活动落到实处。

  设硕士研究生为组长,确保科研理论知识、统计操作等课程的顺利进行,并引导、督促小组成员建立正确的科研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参与科研实践活动,防止畏惧科研、没有动力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内外因素的排除使本次培养计划获得了良好效果,培养后科研能力水平提高,但仍存在培养计划内容为基础的科研知识、培养时间过短问题。

  3.2攻克薄弱环节是提升护理科研后备人才科研水平的关键所在

  培养前资料处理能力、论文能力及科研设计能力3个维度得分较低,与护理本科教育以培养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为主,较少进行全程的科研活动有关,因此这三方面为护理科研后备人才科研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

  此次培养计划在科研设计能力培养时注重小组成员发散思维的培养,并将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有利于科研设计水平的提高;资料处理能力培养时要求小组成员自备电脑,实际进行统计学软件的操作运用;论文能力培养阶段对优秀论文进行学习后,小组成员自行选题进行论文的实际,再由导师“一对一”的指导修改,系列措施落实到位后,小组成员的薄弱环节也是提升较明显的前3项。

  但是从各条目得分情况可以看出,“使用公式来计算样本量”属于科研设计能力维度,“规范书写论文的讨论”属于论文能力维度,提示小组成员科研能力的难点已缩小至具体的问题,下一步的工作中可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3.3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创新性及逻辑性的培养

  创新、设想是科研活动的基础,但培养前后“护理工作中遇见难题时,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一项并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以后的培养计划中应使课程设置更具创造性,注重创新性的培养。

  论文讨论部分,要求作者对全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阐述整篇论文创新性的内容及独到的见解,给读者以启发和引导[8],需要作者具备良好的逻辑性,本次培养计划中“规范书写论文的讨论”在论文能力得分位于末尾,而较易掌握的“规范书写论文的参考文献”“规范提炼论文的关键词”“规范书写论文的研究结果”得分位于前3位,提示在提升护理科研后备人才论文能力时应注重逻辑性的培养。

  4结论

  三级培养模式的成功实施,与排除影响后备人才科研能力提升的内外因素及薄弱环节的重点关注密不可分。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在下期的培养计划中,我们将注重创新性及逻辑性的培养。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临床实践的积累和沉淀,小组成员通过此次培养后,强化了科研意识,提升了科研素养,为我院储备了部分护理科研人才,对促进我院护理学专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郭红艳,张大双,王兰.新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12):869-871.

  [2]WHOExpertCommitteeOnNursingPractice.Nursingpractice:reportofaWHOexpertcommittee[M].Genera:WHO,1996:1-33.

  [3]甘莉,杨婕,杨蓉.本科及以上学历在岗从业护士科研能力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4):3115-3117.

  [4]张志云,武燕燕.我国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提高策略[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37-39.

  [5]潘银河.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的修订[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1.

  护理方向论文范文阅读:护理专业的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护理专业的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6年9月到2017年6月期间在校学习的护理专业学生80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细,每组各4O名。给予对照组学生传统教学方法,给予试验细学生信息化教学。比较学生的期末成绩,并比较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