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生活事件与自我效能感对高中生抑郁的预测研究

时间:2019年08月12日 分类:医学论文 次数:

【摘要】探讨生活事件和自我效能感对高中生抑郁症状的预测作用,可为高中生抑郁的预防与干预提供实证支持。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以湖南省7所中学的763名高中生为被试,对高中生的抑郁水平、焦虑水平、生活事件以及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估,8周后再对被试的抑郁症状

  【摘要】探讨生活事件和自我效能感对高中生抑郁症状的预测作用,可为高中生抑郁的预防与干预提供实证支持。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以湖南省7所中学的763名高中生为被试,对高中生的抑郁水平、焦虑水平、生活事件以及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估,8周后再对被试的抑郁症状进行第二次测评,发现高中生的两次抑郁得分与其生活事件、焦虑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两次抑郁、焦虑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能够调节生活事件对高中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基于此,学校和教师应多角度指导学生归因,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多途径为学生减压,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战胜焦虑和抑郁。

  【关键词】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生活事件;抑郁

应用心理学

  抑郁是青少年常见心理症状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其抑郁症状和抑郁症的发生率都呈迅速增长的趋势。[1][2]抑郁作为一种负性情绪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3]Kessler等人[4]通过研究发现,个体首次抑郁发作通常出现在14~19岁,终身抑郁的患病率在青少年末期高达25%。

  可见,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抑郁发作的高峰期。许多研究表明,抑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生活事件有着直接的联系。刘晓宇等人[5]的研究发现,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均有显著影响。王才康等人[6]的研究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焦虑、抑郁、羞耻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曾荣侠[7]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与抑郁、焦虑、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负相关,并对它们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季善玲等学者[8]对700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显著相关。陈冲等人[9]对732名大学生进行自我效能感在应激和抑郁之间的作用的研究表明,当加入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时,自我效能感会调节或者改变应激和抑郁关联的强度。

  本研究从高中生抑郁问题入手,研究生活事件和自我效能感对高中生抑郁的预测作用,这不仅能够为制定改善高中生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措施提供新的思路,而且能够帮助高中生认识到自身积极品质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充分运用自我积极心理力量,预防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发生。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湖南省7所高中的969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63份,有效回收率为78.74%。其中男生244人,女生519人;年龄为14~18岁,平均年龄为15.391±1岁。

  2.测量工具

  (1)人口学情况问卷人口学情况问卷主要收集调查对象年龄、性别、学校、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基本信息。

  (2)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的中文版由张建新和Schwarzer编制而成,共10个项目,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量表从“完全不正确”计1分到“完全正确”计4分。量表为单维量表,只统计总量表分。对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检验表明,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分半信度为0.90。[6]本次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a系数为0.825。

  (3)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self-rat-inglifeeventschecklist,ASLEC)该量表由刘贤臣等人[10]编制,适用于对青少年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频率和应激强度进行评定。该量表为自评量表,由27项可能引起青少年生理、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组成,内容涉及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共6个因子,各项事件累加之和得出个体研究期限内经历的各项生活事件总体水平,得分越高对个体影响越大。

  已有研究[11]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次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911。

  (4)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焦虑自评量表由华裔教授Zung于1971年编制而成,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该量表由20个条目构成,每个条目根据被试最近一周的感觉分为1~4级评定。国内外应用表明,SAS是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焦虑自评工具之一。刘贤臣等学者[12]也通过研究证实了SAS在国内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次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743。

  (5)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erforepidemiolog-icstudiesdepressionscale,CES-D)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由Radloff[13]于1977年编制而成,主要评价被试当前的抑郁症状、出现抑郁的频率,着重于抑郁情感或心境。该量表共有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总分范围为20~80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个体抑郁程度越高。本次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920。

  3.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本次调查的采样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测评中,被试完成了基本资料、第1次抑郁、焦虑、日常应激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评估。为了在控制抑郁的基线水平后预测抑郁情绪的发展与变化,我们在8周后对被试进行了第2次抑郁评估。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

  二、研究结果

  1.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生活事件、焦虑与抑郁得分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与两次抑郁以及焦虑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生活事件得分与两次抑郁以及焦虑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焦虑与两次抑郁得分、两次抑郁得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第一次抑郁得分表示为抑郁T1,第二次抑郁得分表示为抑郁T2)

  2.自我效能感在高中生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分析

  本研究采用多层回归分析的方法,检验自我效能感在高中生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中是否存在调节作用,同时预测8周后被试的抑郁水平。根据温忠麟等学者[14]对调节作用的分析,我们首先对被试的自我效能感和生活事件得分进行了中心化处理,再将被试的第二次抑郁得分作为结果变量,然后将预测变量、调节变量及其交互作用逐一纳入模型:第一步,将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作为控制变量;第二步,考虑到抑郁和焦虑共病率较高[15],因此对被试的抑郁和焦虑的基线水平进行控制;第三步,将被试的生活事件水平纳入模型;第四步,将被试的自我效能感纳入模型;第五步,将自我效能感与生活事件的的交互作用纳入模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被试的第一次抑郁和焦虑得分能解释第二次抑郁方差变异的36.9%(F(4,754)=11.960,P<0.01)。

  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变量和抑郁、焦虑的基线水平后,生活事件能解释抑郁水平方差变异的37.4%(F(5,753)=91.727,P<0.01),自我效能感能解释第二次抑郁方差变异的37.6%(F(6,752)=77.085,P<0.01),自我效能感与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能解释抑郁水平方差变异的38.0%(F(7,751)=67.446,P<0.01),且引入交互作用项“生活事件×自我效能感”后的新增解释量(△R2)也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引入交互作用项后对抑郁差异量的解释增加了0.5%。

  与此同时,在纳入回归分析模型的预测8周后抑郁水平变化的所有变量中,抑郁基线水平(β=0.447,P<0.01)、焦虑基线水平(β=0.192,P<0.01)和生活事件得分(β=0.047,P<0.01)都能起到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与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β=-0.010,P<0.05)在预测8周后高中生抑郁水平的变化上起到了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为进一步清晰地揭示自我效能感在高中生生活事件和抑郁关系间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根据自我效能感得分在被试中抽取出两组样本:高自我效能感组(高于均值一个标准差)和低自我效能感组(低于均值一个标准差),将两组被试在不同应激生活事件得分下的抑郁水平绘制成折线图。当被试处于低应激生活事件(低于均值一个标准差)状况下,两组的抑郁水平近似相等,但当生活事件得分增加时,即被试处于高应激生活事件(高于均值一个标准差)状况时,高自我效能感组的抑郁水平明显低于低自我效能感。

  生活事件水平对低自我效能感被试抑郁水平的影响要大于对高自我效能感被试的影响。这表明,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加,生活事件对被试抑郁程度的影响逐渐降低。这也证实了被试的自我效能感在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间起到了缓冲作用,即调节作用。

  三、讨论

  1.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生活事件、焦虑及抑郁之间的关系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生活事件得分与两次抑郁得分、焦虑得分都呈显著正相关,高中生自我效能得分与两次抑郁得分、焦虑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这一发现与马伟娜等学者[16]的研究结果一致,相关分析结果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中生经历的应激生活事件越多、自我效能感越低,则焦虑和抑郁水平越高。Kim等人[17]对415名青少年进行的一项追踪研究发现,生活事件能预测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国内许多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结论。

  刘洪等学者[18]的调查结果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人们对于困难和挫折的处理方式,相对于低自我效能感者,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会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马伟娜等人[16]通过研究发现,相对于自我效能高者,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强烈的负性情绪,他们很难及时调整自我以适应负性生活事件,因而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2.自我效能感在高中生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中的调节效应

  本次调查中,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生活事件在预测被试8周后的抑郁症状时起到了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与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对高中生的抑郁症状起到了负向预测作用。与此同时,生活事件对低自我效能感和抑郁的预测作用要强于高自我效能感,这也表明,当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不断提高时,生活事件对抑郁的影响下降。这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自我效能感在高中生的生活事件与抑郁之间起着调节作用。

  应激性生活事件在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发生中的作用已经被大量研究证实,但并不是所有人在遭遇应激性生活事件后都会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在相同的应激条件下发生在自我效能感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反应。[9]当面临应激性生活事件时,高自我效能感者对所面临的生活事件以及自身能力会有一个比较合理客观的评价,他们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因为这种自信,他们更愿意采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而低自我效能感者在面临应激性生活事件时,大多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认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处理问题,而且他们会不自觉地放大问题,这也使得他们更加容易体验到沮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不断加深个体的不良情绪体验。

  四、教育建议

  1.多角度指导学生归因,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自我效能感能够有效缓冲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的不良影响。而自我效能感是一种生成的能力,不等同于个体实际拥有的能力。因此,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有研究表明,成功能增强个体自我效能感[19],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合理的目标,从而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

  此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积极归因。美国心理学家Weiner从3个维度(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将个体的成败归结为能力、努力、运气、任务的难度这4个因素。[20]该理论认为,对学业成败的归因会导致学生在情感和期望方面产生变化,进而影响学生的后继行为。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归因倾向,然后创设适当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成败,进而引导学生对其成败进行积极归因,通过反复训练,指导学生在面对成功或失败时正确、积极归因,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效能感。

  2.多途径为学生减压,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尽量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对学生的影响,不应过分强调学习成绩,避免给学生太大的学习压力。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学习策略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最终完善其人格。学校和教师还应与家长积极沟通,及时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提醒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内在需求以及孩子的闪光点,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以鼓励代替批评,可以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与尊重,这样,他们在面对压力性生活事件时就能够从容应对。

  3.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战胜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长期存在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生活质量降低。因此,学校可通过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团体辅导、心理游戏、抑郁相关讲座等,传授给学生分辨各种抑郁症状,以及预防和应对抑郁的知识。

  一方面,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同伴支持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抑郁的认知,使他们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身心变化并及时向同学、教师和父母寻求帮助,从而化解心理上的紧张和抑郁情绪,更好地培养和发展积极情绪,优化与情绪相关的良好心理品质。有研究表明,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降低学生的社交焦虑和抑郁水平。[21]这启示我们:学校可以从学生生活事件中得分较高的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这两个主题入手,多开展这些主题相关的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LIUC,WEIY,LINGY,etal.IdentifyingTrajectoriesofChineseHighSchoolStudents’DepressiveSymptoms:anAp-plicationofLatentGrowthMixtureModeling[J].AppliedRe-searchinQualityofLife,2019,14(1):1-15.

  [2]侯金芹,陈祉妍.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发展轨迹:界定亚群组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学报,2016,48(8):957-968.

  [3]谭姣,马永红,马迪,等.陕西省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杀伤害行为影响因素[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8,29(1):119-122.

  [4]KESSLERRC,AVENEVOLIS,MERIKANGASK,RIES.MoodDisordersinChildrenandAdolescents:anEpi-demiologicPerspective[J].BiologicalPsychiatry,2001,49(12):1002-1014.

  [5]刘晓宇,张婉莹,许郡婷,等.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12):1906-1911.

  [6]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心理方向论文投稿期刊:应用心理学主要介绍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动态,反映心理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及其应用的最新成果。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