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评《清单人生》

时间:2020年01月10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清单人生》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第三部小说,他以一位63岁时离家找寻人生归属的家庭主妇为视角,探讨了老年女性的自我成长问题。小说故事情节虽简单,但读来却让人深受启发。文章从老妇人的自我实现、孩子们的执着梦想以及巴克曼的写作手法三

  摘要《清单人生》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第三部小说,他以一位63岁时离家找寻人生归属的家庭主妇为视角,探讨了老年女性的自我成长问题。小说故事情节虽简单,但读来却让人深受启发。文章从老妇人的自我实现、孩子们的执着梦想以及巴克曼的手法三个角度解析小说文本,探讨其出版价值。

  关键词《清单人生》自我实现手法

小说评论

  《清单人生》是瑞典“80后”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第三部小说,该小说与《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和《外婆的道歉信》并称为“巴克曼暖心三部曲”,全球总销量超过1300万册,巴克曼凭借这三部小说被誉为“瑞典暖心小说之王”。这部小说的中文版于2018年3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63岁的家庭主妇在丈夫出轨后离家探寻人生意义的故事。

  在这部小说中,巴克曼以细腻的手法为读者展现了小镇博格平常但不平凡的生活:老年女性不惧年龄,勇敢追求独立和自我成长;孩子们不在乎环境,永远坚守自己的梦想;小镇居民个个生活不易,但却彼此关爱,即使在最绝望的环境下,人性的光辉也会使每一个小人物阳光灿烂,彼此照亮。

  1老妇人的自我实现

  巴克曼的故事只关注老人和孩子们,《维欧》关注的是老年男性的精神困境,《外婆》以亲情构建了小女孩的独特教育方式,《清单人生》则聚焦于老年女性的自我救赎与成长。自我实现不能通过依赖父母的赞许和对他人的依附来实现,而是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勇敢地追逐梦想。不论身处哪一个年龄阶段,不论面对怎样的不堪,都要有接受改变、重新开始生活的勇气,这是这部小说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小说的主人公名叫布里特·玛丽,63岁,是个缺乏社交能力的家庭主妇,她害怕改变、胆怯、自卑。四十年的婚姻生活里,她给自己列了无数的关于丈夫和家庭的清单,每一件事情都会严格遵照清单进行,生怕突如其来的变故会打乱她和丈夫的生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倾其所有为丈夫和他的孩子们付出的女人,却遭遇了出轨。更糟糕的是,为了挽留婚姻,她还帮丈夫掩饰出轨的痕迹,因为她不想改变,因为她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一天。

  童年时的布里特·玛丽不如姐姐那般积极开朗,她只想安静地“给姐姐当背景”,意外的车祸却改变她的生活。姐姐离世后,在父亲的仇视和跑路、母亲的嘲讽和怨恨之下,年幼的她竭力维系着破碎的家,小心翼翼地做好每一件事,企盼能得到母亲的注意或认同。从那时起,取悦他人变成了她的本能和潜意识。当离了婚的邻居肯特带着孩子来到她面前的时候,她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她觉得那就是爱。自此以后,“围屋天使”布里特·玛丽便心甘情愿地留在家里照顾肯特的孩子,支持肯特的事业,把丈夫的人生当作了自己的人生,彻底地被囚困在了婚姻和家庭里。

  同其他在婚姻里失去了自我的女性一样,布里特·玛丽在孤独、迷茫、痛苦、焦虑、徘徊中挣扎,直到“年轻漂亮”的“那个女人”给她打了电话,无法继续假装的布里特·玛丽毅然决然地迈出了第一步,走出了她无比熟悉的环境,她不再害怕改变,她开始独立生活。在纠缠了劳动就业办公室的女孩几天之后,没有工作经历的布里特·玛丽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看管即将歇业的小区娱乐中心。

  初到博格,面对肮脏的娱乐中心、满嘴脏话的孩子、粗野的小镇居民时,她在黑暗里用毛巾捂住脸哭泣。在娱乐中心的沙发上坐了一夜之后,第二天早上6点,她开始接受没有清单的生活。从每天和老鼠“聊天”开始,布里特·玛丽尝试着去和其他人交流。

  她把娱乐中心洗刷得干干净净,她帮助孩子们换洗衣服、帮助坐轮椅的女人打理披萨店、帮助小男孩理发、帮助房东打扫房间,学着给孩子们当足球教练。遭遇持枪的劫匪时,她勇敢地保护了两个孩子,她不再胆怯。忏悔后的肯特求她回家时,布里特·玛丽给他讲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她说她想“自我实现”。博格的独立新生活彻底改变了布里特·玛丽,她开始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她不再取悦他人,她不再自卑。

  故事的最后,巴克曼既没有让她随丈夫回归婚姻生活,也没有让她接受警察斯文的追求,而是为她开启了又一段全新的旅程——她开着有扇蓝色车门的白车驶向了梦想了一生的巴黎。于很多人而言,63岁时已经失去了找寻自我、追求梦想的勇气,不再憧憬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性。

  巴克曼让布里特·玛丽离开了她无比熟悉但却缺失自我的生活,在令人绝望的环境里实现了自我救赎。因为他坚信,即便是在年老的时候,抑或是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有重新开始的勇气和信心,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2孩子们的执着梦想

  经济危机重创下,博格议会关闭了原有的足球场和俱乐部,卖了地皮。可是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这里的孩子们都没有放弃对足球的热爱。利物浦传奇主帅比尔·香克利曾说过,“足球无关生死,但足球高于生死”。足球这样的体育运动蕴含着无穷的能量,为热爱它的人们提供着前行的激情和动力,鼓舞着他们不断地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布里特·玛丽刚到博格就被一只足球砸中了脑袋,那时孩子们正在娱乐中心的停车场上练球。

  这群十岁出头的孩子们中,薇卡和奥马尔自小生活在阴影里,他们酗酒的爸爸跑路之后,妈妈冒雨连夜赶路送货时出了车祸。当薇卡和奥马尔还围着尿布的时候,哥哥萨米就带着他俩去看“欧冠”决赛的电视转播。萨米说足球就是他的诗。没有足球场和训练场,孩子们就在娱乐中心旁的停车场上或者公寓楼外的空地上借着车灯踢球,没有车灯的时候就摸黑踢盲球。没有俱乐部,孩子们就凑在娱乐中心的旧电视前观看比赛。

  为了祈祷喜欢的球队获胜,他们迷信地把遥控器放在地上、把球衣穿反、甚至把去捡球的布里特·玛丽和红发小男孩关在门外淋雨。找不到合适的大人当教练,孩子们就去央求布里特·玛丽。在训练中他们不但不怕苦、不怕累,还担心新教练的训练量不够大。

  地区足协主席不允许他们参加杯赛的时候,他们为自己的梦想据理力争,赢得了曾是国家队球员且有教练资格证的“银行”的支持和指导,取得了参赛资格。足球杯赛举行的那天,全镇的居民都去为孩子们加油助威,博格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堵车。这些孩子们喜欢足球,喜欢到“连命都不要”。薇卡是球队里唯一的女孩,也是停车场上最好的球员,她踢球冷静,精于算计,但在杯赛中情急之下,她用自己的脸去接球,半边脸都肿成了深紫色。

  满眼血丝、嘴唇破裂的她自豪地告诉布里特·玛丽“我截住了那个球”,薇卡还说,“踢足球的时候我什么痛苦都感觉不到了,任何痛苦。”小男孩麦克斯的父亲不允许他去小镇上踢球,然而热爱足球的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每天训练完冰球之后便赶去参加足球训练。在杯赛中,麦克斯在扑球时被对方球员踢断了一条腿。孩子们虽然输掉了前两场比赛,但是却2:2追平了第三场,这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博格第一次没有在足球比赛中输球。由于孩子们对足球的那份热爱与执着,整个博格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原本打算出售房屋的居民们都收起了门前的广告牌。

  孩子们的这种坚持也感动了布里特·玛丽,她每天都去镇议会办公室为孩子们申请修建足球场。最终,她为孩子们争取到了一份最好的礼物——一个足球场。巴克曼笔下的孩子们对足球有着近乎疯狂的热爱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这正是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它的世界里不分身份的高低贵贱,没有环境的好坏优劣,它使热爱它的人们团结一致,为梦想不懈奋斗。

  借着这些孩子的坚韧,巴克曼让读者看到,“一个人或许无法选择环境,但她可以针对环境选择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当我们对周围的环境无能为力的时候,只要我们还有梦想,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们便能离梦想越来越近。

  3巴克曼的手法

  巴克曼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以不同的叙述方式,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巧妙的悬念把原本平淡无奇的故事讲得娓娓动听、温情脉脉,让读者随着故事中的人物,在欢笑和泪水中体味着真挚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清单人生》中,巴克曼为主人公布里特·玛丽设置了原生家庭、婚姻生活和小镇博格这三个环境,以顺叙和插叙穿插的方式叙述了她的成长历程。

  故事以老年时期的布里特·玛丽在劳动就业办公室找工作展开,先插叙其离家的原因和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再回到现实讲述她在博格新生活的种种不易以及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之后再以回忆的方式插叙原生家庭给她造成的影响,最后再回到博格的现实生活。作者以现实和回忆交织为读者展现了布里特·玛丽的一生:童年时的布里特·玛丽如影子一般存在着,无人关爱;青年时的布里特·玛丽逃离了原生家庭,躲进了婚姻,但却迷失了自我;年老时的布里特·玛丽逃离婚姻来到了被遗忘的博格小镇,在这个最不可能令人成功的地方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在三个相互穿插的时空里,巴克曼擅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清单、小苏打、“菲克新”是布里特·玛丽63岁之前的“标签”。她凡事必列清单,甚至还有管理自己清单的“总清单”。无论走到哪里,她身上都带着“万能的”小苏打,衣服上、沙发上、床上,甚至花盆里都要仔细地撒几遍。“菲克新”是她唯一钟情的清洁剂品牌,见到“菲克新”时她的心脏“欢呼雀跃”。她厨房抽屉里的餐具必须遵循“叉子、刀子、勺子”的排列顺序。

  巴克曼用这些小细节烘托出布里特·玛丽挑剔、固执的性格。再如,在决定答应斯文的晚饭邀请时,巴克曼用“闭上眼睛、鞋跟钻着地上的泥巴、迈着小步挪到足球边、用力踢球”等一系列的小动作来表现布里特·玛丽从尴尬隐忍到解脱释怀的内心变化,从而使得这个原本古板、执拗的角色变得有趣、可爱。除了生动的细节描写,巴克曼还巧设悬念使整个故事高潮迭起、引人入胜。例如,在第19章结尾处,巴克曼让布里特·玛丽鼓足了勇气主动告诉斯文“希望我们在六点吃饭”,但在第20章开篇却写道:“第二天是布里特·玛丽人生中最糟糕的日子之一。

  她头上起了一个包,弄破了两根手指头”。读到这里,读者会迫切地想知道斯文和布里特·玛丽约会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在重新找寻幸福的第一天里,布里特·玛丽怎么会受伤呢?又如第22章结尾处,布里特·玛丽坐立不安,热切期待着斯文的出现。当听到了敲门声之后,她跳下了床,“跌跌撞撞地跑下楼”“像个彻头彻尾的疯子”一般跑去开门。此时,读者和布里特·玛丽都认为站在门口的一定是斯文。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站在门口的却是前来道歉的肯特。再如第31章结尾处,孩子们的足球杯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在第一场比赛1:14失利后,巴克曼写道,“情况的确有了改变”。读者自然认为孩子们会在下一场比赛中进球获胜。

  然而,第32章一开始,巴克曼却只字未提球赛,转而开始发问:“到了一定的年龄,人生的所有疑惑几乎可以全部浓缩成一个问题:应该如何生活?读者的兴趣再一次被提起,继而会继续阅读下去。巴克曼以高超的手法描绘出普通平凡但却充满能量的一个个小人物,让他们在爱、梦想与希望中成长和蜕变,他们相互温暖、相互影响、彼此成就。

  巴克曼以独特的视角关照社会中容易被忽略的老年女性,鼓励她们在遭遇人生危机之时正视自己的内心,破茧重生。巴克曼赞美孩子们美好纯净的心灵,让他们证实了布里特·玛丽隐藏在盔甲之后的温暖与善良,让他们鼓励布里特·玛丽勇敢地追逐梦想。

  《清单人生》虽讲述的是一个老年妇女和几个孩子们的故事,但它却是所有人的成长小说,世间万物原本就是变化发展的,“清单”之外的生活不会击垮我们,年龄也不会阻碍我们,只要有勇气去接受改变,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因为今天就是我们余生最年轻的一天;它也是所有人的励志小说,坚守心中的梦想,无论环境如何糟糕,只要我们不放弃努力,我们就会离梦想越来越近,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梦想越大的人越会是赢家”;它还是所有人的治愈小说,不论这个世界如何荒凉,总有美好的人性在等待着我们,因为“在成堆的垃圾话里面,在垃圾山的中间,你总能发掘出一个阳光灿烂的故事”。

  参考文献

  [1](瑞典)弗雷德里克·巴克曼.清单人生[M].孙璐,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

  [2]韩加明.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论文投稿期刊:《小说评论》是全国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小说研究、评论的刊物,多年来,以鲜明的当代性、信息性、现实性、学术性、兼容并蓄,雅俗共赏等特色获得了广泛好评为国家级学科核心期刊。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