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烤出人生百味—探析纪录片《人生一串》的成功之道

时间:2019年12月30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由导演陈英杰执导,第一季播出后,播放量超千万,广受大众喜爱,第二季在B站独家播出,更是燃爆2019年的夏天。导演运用多元化的叙事模式以及张弛有度的视听元素,将美食的独特性呈现出来,从而传递中国的风土人情,力求在美食文

  摘要: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由导演陈英杰执导,第一季播出后,播放量超千万,广受大众喜爱,第二季在B站独家播出,更是燃爆2019年的夏天。导演运用多元化的叙事模式以及张弛有度的视听元素,将美食的独特性呈现出来,从而传递中国的风土人情,力求在美食文化中寻求到平凡市井的人情味。本文将从叙事风格、镜头语言、文案创作、意象载体四个角度出发,探析纪录片《人生一串》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人生一串》;纪录片;视听语言;意象载体

大众文艺

  文学方向论文投稿刊物:《大众文艺》(半月刊)曾用名(俱乐部;河北文艺;河北故事;大众文艺(理论))1956年创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河北省文化厅主管,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大众文艺编辑部编辑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优秀期刊,邮发代号:18-45,国外发行代号:M6113。

  “没了烟火气,人生就像一场孤独的旅程。”借鉴《舌尖1》的成功范式,各类新媒体、影视制作公司在美食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度探索,“舌尖热”带来的不仅仅是对饮食的热议,同时也为美食纪录片市场注入新的力量。一部以“烧烤”为题材的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能引起如此多的共鸣,不仅仅是因为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更重要的是丰盈、纷繁的烤物背后,包含着一股美食和人情交织的独特气质。

  一部优秀的纪实题材作品,其审美价值需要通过必要的拍摄技法唤起观众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渴求。《人生一串》的文化意义与美食的独特性需要借助视听语言的逼真传达才得以实现,该片在叙事角度、文案创作、叙事风格以及意象载体为我们定义了一个崭新的美食纪录片审美观,观者无论在何处都可以身临其境地闻闻这烟火气,这或许也是为什么烧烤总是在夜晚。维持优雅很累,但是优雅让我们活着。在烧烤摊,我们只是热爱着食物释放本性的人而已,在那一刻,活着,不需要优雅。

  一、叙事风格不拘一格

  《人生一串》影片采用了板块式叙事结构模式,以美食为纽带,连接时间和空间,每一集大约半小时,用线性叙事的艺术手法讲述五个烧烤摊的故事,并且每个故事之间没有关联,逻辑上也没有谁先谁后。这样做的话,大大减少了观看的时间,用闲暇的五六分钟就可以了解一个烧烤摊背后的故事。在叙事对象上,导演选取了中国各个地区的烧烤美食,片中既有东北老工业区的味道,也有大陆内部原始的炭烤,还有南方精致的烧烤,在每种美食背后都蕴含着一种人情味,有北方的豪放豁达,也有南方的细腻精致。

  在叙事策略上导演运用了故事化的形式,通过片中每一位主人公生活方式的呈现,讲述了他所代表的一种美食文化及风土人情,每个故事的讲述通俗易懂,没有意味深长的解说,也没有杂乱无章的叙事,每一位观看者不需要费力思考就可以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视觉红利。这种叙事方式代替了纪录片每一集长达半小时以上的解说,用讲故事这种轻松、易于传播和接受的方式来代替过去自然主义刻板生硬的原生态记录,而且这种快餐式的纪录片满足了现代年轻人的观看需求,从而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力,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挖掘更为深邃的人文世界。

  二、镜头语言有趣轻快

  纪录片的整体画风较为轻快,拍摄对象大体可分为回归至美食本身和手艺人生活方式两类。《人生一串》的镜头运用十分鲜明,使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镜头前面的观众只能观看,在这充满诱惑力的画面面前,想不被代入其中都很难,在影片结尾弹幕滚动的“多谢款待”是观众们对于这部影片好坏最有说服力的评价。对于街边各类普通食物的拍摄,都非常讲究,导演运用摇、移的形式加以展现。

  从选材到腌制,从养殖到烤制,每一道关卡都是一代又一代的美食传承者们在时间的沉淀中不断总结而得到的独一无二的法宝。镜头对准正在烘烤的美食,正是因为他们一次次的尝试,才有了入口那一瞬间刺激味蕾的惊喜和回忆。所谓“接近的真实”也不过如此吧。导演还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拍摄手段,如鱼眼镜头的拍摄技巧,烧烤摊主对着镜头诉说自己的经历,一种江湖气息扑面而来,在鱼眼镜头的作用下,一切缺点都彰显无遗,在这普通的烧烤面前,所有的丑陋又变得纯粹而透明。

  当镜头对准街道时,同样是鱼眼镜头,但在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画面中却形成一种奇妙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在酷暑熬人的夏天,光是看着食客们咀嚼食物的嘴,就会让人分泌口水。夜色降临,清风徐来,磨了人一天的高温偃旗息鼓,人们开始了各自的活动。老人们慢悠悠地摇着芭蕉扇,跟老伙计们聊着各自的家长里短;年轻人们则提拉着拖鞋,三三两两,拉着小伙伴勾肩搭背地走向那属于他们泄压的烧烤摊。

  深夜的烧烤摊,弥漫的烟雾以及肉串、腰片各类烧烤食材上冒出的油光,摄像师将简陋的烧烤摊拍出了浓郁的安静。等到他们吃完了食物,观众也都仿佛解了馋,得到了满足。不论是影片题材选择、人物介绍还是镜头的细节处理,《人生一串》都体现出了浓浓的烟火气。这种通过大量纪实镜头来满足观众品尝食物欲望的方式,着实为纪录片市场增添了一股新兴力量。

  三、意象载体另辟蹊径

  影片拍摄对象是街边的烧烤,在这部纪录片中每一位主人公都变得血色鲜明,片中的主人公都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是平凡社会的缩影,观众们或多或少地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种平民化的题材选择,无形之中拉近了该片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其中的一集中,一个在街边卖烤茄子的年轻姑娘,和隔壁卖烤生蚝的小伙子因烧烤而相识相恋,结婚之后,小伙子放弃了烤生蚝,辅助茄子妹一起经营烤茄子的小摊。凌晨时分,两人忙完了一天,曲终人散去,只剩他们小两口坐一起,吃碗红油小面,男人对女人说“你眼睛那么红,不要吃那么辣的东西”,女人说“没有关系,烟熏的,休息几天就好了”。都是寻常的话,屏幕上洋溢的却是烧烤之外人间最珍贵的情。

  每一份喜怒哀乐都幻化成一份烧烤作为载体承载了昔日的青春记忆,承载了今朝的欢乐。烧烤,虽然是一种非常原始的烹饪方式,但也能够满足人最原始的饮食欲望,由于污染等因素,烧烤给人们的感觉始终都是脏乱差的,所以无法将它搬上台面。而《人生一串》却另辟蹊径,将镜头对准普通的烧烤,其本质是展现普通百姓如何运用这种廉价的美食,酣畅淋漓痛痛快快地抒发底层社会人压抑着的胸臆。

  四、文案创作精雕细琢

  市井化的叙述风格和烟火气息是导演想通过该纪录片所呈现出来的内容,导演巧妙地使用第三视角对影片内容进行阐述,运用了京味腔调说书般的配音以及满足现代人口味的解说词,这对于影片来说更是锦上添花。这样的一个选择在纪录片中极为常见,但是如何让普通的人物变得不普通?《人生一串》的导演在解说文案这个角度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其中有一集结尾说道:“浮华褪尽的幽深老巷,如同松花江边的风陵渡口,烧烤摊上,飘着不为人知的东北往事”,对于这句本身就充满抒情意味的旁白,利用说书般的抒情腔调,不仅使得该影片整体感觉更加接地气,同时给该片增加了一种幽默趣味。

  《人生一串》的导演并没有跟观众讲大道理、谈世俗情感,但在温暖文字的描述中依旧把人生的道理传递给了观众。片中既没有伟大励志的故事,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情感,但听完一句句鸡汤滋补之后,观众们也许会对片中人物和故事产生情感,并且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或许是各个不知名的小人物随着夜色骑着小毛驴在空旷的大街上飞驰,胃里尚未消化的烧烤似乎给了我们一种温暖和慰藉,并告诉我们,人生虽然短暂,虽然困苦,虽然有着种种无奈,但不要放弃一丝希望,即使这希望很渺茫和遥不可及。

  五、结语

  影片《人生一串》将视角对准普通的烧烤,是一部极具市井风情的纪录片。导演将美食题材经过电影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段的精心制作后,将普通百姓的平凡呈现出来,表达一种对于生活的激情,真实地呈现了烧烤所具有的内涵与江湖风味。影片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对新媒体风向不断探索,推陈出新,纪录片市场的未来才会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赵红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视听语言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2(12):55-58.

  2.阎旭.《风味人间》与《人生一串》:两种类型美食纪录片的叙事手法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9(04):125-128.

  3.张纯纯.烟火与温度——浅谈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的审美建构[J].艺术科技,2019(08):85-86.

  4.周悦,王建祎.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纪录片的空间转向——以《人生一串》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8(12):94-95.

  5.杨海潮,苗新萍.纪录片《人生一串》的创作特征分析[J].大众文艺,2019(14):172-173.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