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年01月08日 分类:科学技术论文 次数:

[摘要]国有森工企业政企分开改革的各项举措已经落实完毕,但仍然存在公司主体发展方向尚未明确,社会管理职能移交不彻底,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为了顺利实施后续改革,应从国有林业企业组织结构的角度,努力促进国有林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文献分析和对黑龙

  [摘要]国有森工企业政企分开改革的各项举措已经落实完毕,但仍然存在公司主体发展方向尚未明确,社会管理职能移交不彻底,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为了顺利实施后续改革,应从国有林业企业组织结构的角度,努力促进国有林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文献分析和对黑龙江省国有林业企业的实际调查,基于专家打分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从经营战略、经营技术、企业规模和企业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影响国有林业企业组织结构的因素,得出效益评价的定量结果。结果表明,只有对这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组合和相互协调,才能在保障发挥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和林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层次分析法;熵权法

国有森林企业

  一、背景

  由于国有森工企业的独特属性和历史因素,导致国有森工企业长期处于“政企合一,管理集中,资源国有,体制不清”的管理状态,同时为了满足国家的需要,国有森工企业组建的初期就需要承担着社会职能,这无疑给国有森工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了确保国有森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实施各种政策积极调整森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体制。

  同时,国有森工企业根据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其组织结构的形式也在积极的做出调整,如今国有森工企业政企分开改革的各项举措已经落实完毕,有效的促进了国有森工企业转型的推进,但仍然存在公司主体发展方向尚未明确,社会管理职能移交不彻底,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现象[1]。

  为了后续改革得以顺利实行,同时有效解决国有森工企业发展的困境问题,必须着力保证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是保证组织结构设计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企业管理研究的重点。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的发展,公司的组织结构也呈现出后续的发展状态。虽然目前很少有学者直接研究组织结构的变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但是有很多理论支持组织结构的调整有助于林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根据企业组织结构和可持续发展林业理论,结合国有林工企业的特点,本文阐述了影响国有林业企业组织结构的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了影响林业企业组织结构的因素,并对国有林业企业未来的组织结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二、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根据组织结构设计的概念,我们对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概念的界定如下:重新设计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的目的是建立一种能够积极适应经营环境变化的组织结构,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森工企业资源的组织价值和经营绩效;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可以明确战略,技术,规模,环境因素作为影响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因此将企业组织结构设计评价内容分解为四个方面,即企业战略,企业技术,企业规模和企业环境。

  (一)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指导企业的长期发展计划,企业战略决定企业目标,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因此,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设计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被过量采伐,严重破坏了林区生态环境,因此,党中央决定国务院对天保工程作出重大战略决定。但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建立是以企业的经济绩效为基础的,而天保工程禁伐,限伐政策的实施,严重影响了国有森工企业经济的发展,所以森工企业不得不重新明确企业主体发展方向;本文确定的影响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战略因素有林产品市场战略、政企分开改革政策的实施、天保工程禁伐,限伐政策的实施、国有林生态优先发展政策的实施。

  (二)企业技术

  企业技术的核心是组织如何将输入转为为产出的整个过程的问题。一般来说,生产技术复杂的公司有着复杂的合作关系,这使得管理更加复杂,在相对复杂的企业里,它的组织结构设计也比较复杂,因此企业技术的改变对组织结构的设计也有影响,只有意识到国有森工企业技术问题的存在并寻求新的技术创新。

  才能够推进组织结构的发展,创新企业技术的目的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力、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减少对森林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5];本文确定的影响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技术因素包括国有森工企业职工的技术效率、国有森工企业科研人员的比重、国有森工企业专业技术设备的先进性、生产的非林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生产的林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

  (三)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是指一个组织的成员总数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在企业初创阶段,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组织规模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远大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当企业规模扩大后,它的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也在增加,绝大多数森工企业的规模较大,但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人等因素的影响,没能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使得森工企业难以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因而无法实现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其次,企业规模的扩大也会导致企业管理层次的增加,进而使得管理人员的分权增多,因此,组织规模对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文确定的影响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规模因素包括可采森林资源储积量、国有森工企业职工数量、生产林产品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国有森工企业分权化的程度。

  (四)企业环境

  企业环境决定着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选择,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应该服从和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因此企业环境对组织结构的设计有决定性的因素[10]。国有森工企业的组织环境主要有林业产业环境和资源环境,随着森林资源的匮乏,林业产业环境的改变也直导致企业组织结构的改变,在分析环境因素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时,主要从企业的内部环境着手即企业的分工与协作,管理制度等因素对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本文确定的影响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环境因素包括国有森工企业人事制度的完善程度、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运行的有效程度、企业领导方式在企业和实践中的有效性、国有森工企业经济保障的落实和国有森工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

  (五)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收集论文所需的相关理论和其他数据指标,对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和研究,选择与论文写作相关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通过对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的具体研究,可以了解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的决定因素,通过反复检查和修改确定指标体系,并选取森林公司的管理者、专家学者,以问卷、评分、权重确定等形式对判断矩阵中的影响因素指标进行比较,影响国有森工公司组织结构设计因素的指数评估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次、标准层次(B1-B4)和指数层次(C1-C18)。

  三、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层次分析法(AHP)是根据系统工程理论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决策过程权重的层次分析,其优点是可以组织和层次化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组织重要的顺序;具体方法是由理想专家在一个水平上比较和分析指数,引入Saaty提出的1~9级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量化指标重要度,通过求解最大特征根得到各指标相对重要程度,但由于现实中专家的专业背景和水平经验有别,不存在判断完全正确和可靠的理想专家,无法保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3]。

  虽然引入一致性检验是为了确保检验的逻辑性,但当处理一个包含9个以上指标的高阶矩阵时,专家的心理负担会增加。虽然这在理论上是一致的,但要判断指标之间的重要性差异并不容易。因此,在保留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导入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法,修正AHP法的主观随机性。信息熵是系统中随机变量不确定性的度量,即在评估系统中,指标对最终结果的影响不确定(权重不确定)。指标越小,代表性指标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差异越大,提供的信息越多,权重越大。将AHP法和熵权法计算的权重进行线性合成,求解指标的综合权重,保留了专家决策的专业性和原始数据的客观性[3]。

  四、计算结果与分析

  本文依托指标体系采用邮件和在线方式,对98名森工企业管理研究专家和国有森工企业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在保证问卷可靠性的前提下,取得各级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计算权重值降序,依次政企分开改革政策的有效性、国有森工企业职工技术效率、国有森工企业职工数量、国有森工企业经济保障的落实这4点 结果,四个因素总权重累加达到82.3%,可视为影响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其中国有森工企业的职工人数对组织结构设计的有效性影响占比为0.223,占比最大,影响最为深远,而企业的技术因素对组织结构设计的有效性作用是最小的。

  五、结论及建议

  从以上结果上看,在森工企业的组织战略中,政企分开的改革政策在组织结构建设中占最大比重,符合实际情况;国有森工企业与一般的工业企业不同,它具有政企合一的特殊性质[1],现在,为了解决森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政府推动实施公司分立政策,有效提高了森工企业的转型能力,企业转型的意愿并提供了企业转型的方向。

  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更加关注企业内部组织平台化转型路径和创建品牌转型路径从而完成国有森工企业的转型发展;组织结构作为企业运营的载体,与企业经营管理成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6],在林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解决林业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和经济威胁是根本[8],国有森工企业的转型也保证了林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有森工企业组织技术方面;国有森工企业职工技术效率所占的权重是最大的,这也是符合现实情况是相符合的;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使企业成为可产生持续创新力量的组织结构,在技术革新的过程中,不仅意味着企业技术的创新同时也要实现技术效率的提高[5],从而实现组织结构的革新,组织结构与技术创新二者互相促进发展变革[9]。

  职工的技术效率影响着国有森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不难得出职工技术效率的提高对国有森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进而实现企业经营绩效的最大化,发挥组织结构设计的有效性;虽然企业的技术因素对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有效性作用是最小的,但在国有森工企业不断寻求新的发展路径的同时,国有森工企业需要重新构建与市场的关系,所以在新技术的创新和技术效率提高的前提下,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林产品和非林产品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来发挥林业企业技术的最大效用,从而达到国有森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在国有森工企业组织规模方面,国有森工企业职工数量所占的比重最大,这也是符合现实情况的;由于国有职工人数是衡量国有森工企业规模重要指标之一,不同时期,企业规模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不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其组织结构也趋于正式化和复杂化,在组织规模固定的前提下,为了改变公司的组织结构,组织中的人数将直接影响组织的管理范围和管理水平,如今,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的规模逐渐增大,这会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加复杂化,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林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7],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首先,职工数量的保障是国有森工企业实现经济绩效最大化的途径之一;职工数量的保障可以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国有森工企业的生产效率;第三,国有森工企业 职工数量的保障,可以解决林区就业压力的问题,从而保证了国有森工企业的社会绩效的最大化;可采森林资源储积量所占的权重也较大,这与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的构建也是相吻合的,森林资源作为国有森工企业生产的物质资本和基础,是国有森工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物质源泉,森林资源储积量是衡量企业组织规模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同时也是维持国有森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只有使企业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发挥最大效用,才能够避免企业组织效率低下,进而达到合理的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发挥组织结构设计的有效性。

  在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环境方面,国有森工企业经济保障的落实所占的比重最大,这也是符合现实情况的;截止到2020年末,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效,但是仍然存在森林资源管理配套政策不完善,森工企业承接政策和市场化经营能力较差等问题;经济作为一般环境的影响因素之一,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是间接的,长远的,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的构建是需要经济作为保障的,没有经济的支持,优化的组织结构也只是一个空架子,不仅要保障森工企业主营业务的收入和持久经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也要保障森工企业职工分流的资金需求。

  目前,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的规模在逐渐加大,这会使得企业的内部环境趋于复杂化,简单的直线职能制和机械式的组织结构并不能实现管理的有效性,这就要求组织结构的设计要灵活和规范,从而保证企业组织内部环境与组织结构结构的优化相协调,从而使国有森工企业合理运作,更好地执行和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提升国有森工企业的实力,在创造经济绩效的同时,提供更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森工企业要从企业战略、企业技术、企业规模、企业环境等多个维度去考虑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而不是单一从某一角度考虑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性,只有国有森工企业的组织战略,组织技术,组织规模和组织环境进行有效组合和相互协调,才能使国有森工企业在保障发挥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和林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玉昆,郭红岩,邱越,等.政企政事分开改革对国有林区的影响[J].林业经济问题,2021,41(5):449-454.

  [2]杜红乐,张燕.基于AHP-熵权法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商洛市旅游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21,60(9):170-174.

  [3]赵金煜,王悦,王定河.基于AHP-熵权法的建筑工程BIM应用障碍因素研究[J].建筑经济,2020,41(S2):182-187.

  [4]高志勇,郭尔卓,耿一田,等.生态文明背景下林业企业管理模式改革[J].现代农业科技,2020(5):263-265.

  [5]王俊.新形势下林业企业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外企业家,2020(1):52.

  [6]刘清泉,吴国春,李欣,等.政企分开政策驱动下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路径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9,39(3):238-246.

  作者:耿玉德,李莹莹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