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地铁建设环境影响评估及减排效益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时间:2022年01月08日 分类:科学技术论文 次数:

摘要:地铁大规模建设和运营消耗了大量资源能源,并已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环境影响的主要贡献源。本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方法,以深圳市为研究区域,定量分析了地铁建设过程的资源与能源消耗强度,并选取全球变暖潜能值(GlobalWarmingPotential

  摘要:地铁大规模建设和运营消耗了大量资源能源,并已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环境影响的主要贡献源。本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方法,以深圳市为研究区域,定量分析了地铁建设过程的资源与能源消耗强度,并选取全球变暖潜能值(GlobalWarmingPotential,GWP)为度量指标,构建了地铁建设碳排放分析框架及测算方法,并基于情景分析法预估了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20年底,深圳已开通运营的地铁线站建设造成的碳排放量累积达到约2730万吨CO2e,其中地铁车站建设碳排放量占比约72%,地铁隧道建设碳排放量占比约28%。建设阶段单位里程盾构隧道碳排放强度约为1.3万吨CO2e/km,单位面积车站碳排放强度约为371吨CO2e/100m2。通过推广绿色建造技术如采用再生混凝土和再生钢材,地铁建设阶段最高碳减排率可达8.5%/年,2021—2035累积节碳可达508万吨CO2e,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地铁建设的碳排放压力。

  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地铁建设;深圳市;碳排放;减排

地铁建设

  0引言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密度愈发密集,为平衡城市交通供给与需求发展,持续深入的交通规划建设活动引发了大量资源能源消耗及环境问题。交通系统在城市发展中兼具经济和服务功能双重属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象征[。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如公路、机场、铁路、港口、快速公交、地铁等得到快速发展[,以满足各种出行和物流运输需求,如“十三五”期间(2015—2020年)共新增地铁里程3623km,年均新增里程725km[。深圳市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积极推进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其地铁开通里程从2004年的20.9km增加到2020年的411.8km,截至2020年底,共有11条线路和243个车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尽管地铁系统被视为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方式,但随着地铁建设活动的不断推进,大量建筑材料和能源被消耗,伴随着相应的环境负担[。深圳市作为全国低碳示范城市之一,持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动实施低碳减排举措将是今后城市绿色低碳建设的重要议题。城市建设进程中,交通部门的环境影响研究是学术界的重点关注领域之一,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地铁系统的碳排放特征进行了研究与评价。

  基于全球视角,Mao等[识别与分析了全球219个城市地铁材料储量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其碳排放特征。国家层面,Guan等[对我国5个不同城市的341个地铁站的能源耗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能耗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就城市层面而言,Li等[评估了上海地铁造成的相关碳排放,发现地铁运行阶段是主要的碳排放阶段,其次是材料生产,材料运输、地铁施工及维护阶段的环境影响均较小;PeroF等[对罗马市区重型地铁从材料获取到寿命结束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进行了估算、评价;另有研究预测了福州市地铁规划线路建设的温室气体排放,并通过计算地铁车站的温室气体排放投资回收期评估站点碳效率[10。

  就地铁线路而言,Saxe等[11量化了多伦多地铁Sheppard线温室气体排放,乐观情景下该地铁线路运营9年后基本能够实现地铁初期建设的温室气体投资回报。此外,部分学者计算和比较了单个地铁项目中地铁盾构区间物化阶段各子过程的碳排放[12,分析了地铁车站各部位工程建设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13,并借助数字孪生方法来识别地铁站可能出现的风险[14。针对地铁交通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研究尺度从单个地铁工程施工段跨越至全国以及全球地铁系统,研究内容从资源流储、能源使用研究到借助专业理论与方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等研究。

  进一步,部分学者对地铁系统的碳减排潜力进行挖掘与量化评价,但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地铁运营阶段的节能减排。针对地铁建设阶段的碳减排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深度不足。从不同减排角度出发探讨地铁建设碳减排,Liu等[19通过优化地铁车站预制结构、降低损耗率以及使用清洁能源等,减缓车站建设温室气体排放;皮膺海[20基于案例定量分析了采用新型施工技术实现的减排效益;郜新军[21定性讨论了实现地铁建设碳减量化所能采取的措施。

  综上所述,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绿色低碳发展,明晰地铁建设资源能源消耗及环境排放是重要的先导研究,深挖地铁建设的减排降碳潜力则是关键靶向所在。因此,基于领域相关研究,本研究以LCA为理论指导,结合具体的地铁工程建设实例,对地铁建设(包括隧道和车站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进行计算和评价。此外,研究基于情景分析法,通过实施适当的减排路径,评估深圳地铁建设的减排降碳潜力。

  1研究方法

  1.1生命周期评价

  生命周期评价(LCA)是一种识别与评价产品(包括服务或活动)从原材料开采到最终处置全过程的环境因素和潜在环境影响的方法[22,23。

  全生命周期方法是开展环境评价研究的主流方法之一,能够聚焦于生命周期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影响,通过目标与范围定义、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及生命周期解释四个实施步骤开展评价与应用研究[24。本研究将LCA理论方法应用于深圳市地铁建设领域,以定量化结果替代主观片面的定性分析,通过分析深圳地铁建设阶段的清单数据,对建设过程资源和能源消耗强度及隐含的碳排放量有更全面和客观的认知,可为后续探索地铁建设减排潜力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1.2评价指标选取

  环境影响评价类型及指标与已确定的研究目的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本研究考虑选取GWP(以CO2e形式表示)作为唯一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原因在于,首先,GWP指标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无偏差适用,相比于其他指标,GWP指标在我国有更广泛的应用研究;其次,GWP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是现阶段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及突出的环境问题;最后,GWP是基于IPCC(2013)第五次评估报告[25被评估的,是用于应对短期气候变化问题所推荐的指标(100年特征化因子,GWP100)。

  城市地铁建设与使用会带来大量的资源占用与能源消耗,是城市交通领域碳排放的主要贡献源,合理量化与科学评价地铁建设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所选取的GWP影响类别仅代表了潜在影响,即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近似值,由于清单分析仅考虑功能单位所对应的环境负荷部分,所以最终得出的评价结果为相对影响的数值表现。

  2研究范围与内容

  2.1研究范围

  地铁建设主要包括隧道与车站建设两部分,本研究拟对深圳地铁盾构隧道和地下车站建设阶段的碳排放进行量化分析,具体而言,包括建设阶段的建材生产、建材运输及施工机械能耗等3个子过程。地铁系统主要分布在地下空间,针对地下地铁系统建设的研究更具典型意义。鉴于高架段和地上车站生命周期清单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完整性,加之地下车站及隧道是深圳地铁系统的主要组成,本研究仅考虑深圳地铁地下盾构隧道和地下车站建造的环境影响评价。

  2.2清单分析

  2.2.1数据来源与类型

  数据类型包含了盾构隧道和地下车站的结算工程量清单、建材运输的距离、施工机械的台班消耗量和能源消耗量,以及碳排放因子。其中,碳排放因子可划分为三类,既建材生产、建材运输及能源消耗,另鉴于排放因子的可获得性与实时性,其来源优先考虑《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2019)[26,其次是文献研究(2009—2015)和GaBi软件数据库(2019—2021)。

  2.2.2资源能源消耗强度

  1)建材生产阶段根据深圳地铁某线路某盾构区间及地下车站的结算工程量清单,分别整理出盾构隧道单位建设里程(按1km计)和地下车站单位建筑面积(按100m2计)的主要建材消耗量。通过汇总整理工程量清单可知,混凝土、水泥、防水材料及各类钢材等是深圳地铁建设过程消耗量较大的主要几类建材,另外,地铁区间段隧道建设还需要消耗大量混凝土制的隧道管片。

  2.3碳排放核算模型

  1)建材生产阶段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范围指经过原材料开采到形成最终产品的全过程。我国建筑材料伴随的碳排放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占到9%~12%[32,33,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之一。

  2)建材运输阶段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属于移动源式排放,与运输距离、运输方式等密切相关,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本研究假定建材运输到现场时都为满载,且不考虑运输工具返程的环境影响。

  3)建造施工阶段施工建设过程是联合人工和机械施工形成地铁实体的重要阶段。施工建设阶段碳排放包含能源使用过程的直接排放和上游生产过程的间接排放两部分。

  3结果与讨论

  3.1盾构隧道碳排放核算

  3.1.1盾构隧道建材生产阶段

  依托单位建设里程建材消耗量及碳排放因子数据,计算得到单位里程盾构隧道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经计算,单位里程盾构隧道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强度为9971.8tCO2e/km,其中来自隧道管片的碳排放较大(占比约60%),其次为水泥及混凝土(占比约35%),钢材及其他类建材生产产生的碳排放量较小。鉴于管片、水泥及混凝土材料的高碳排特征,应重点关注这些材料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及原材料等,积极采取低碳改进措施,以实现建材的上游生产减排目的。

  3.1.2盾构隧道建材运输阶段

  将各类建材运输量、运输距离乘上相应运输方式的碳排放因子,计算得到单位里程盾构隧道建材运输阶段的碳排放强度,总计达229.1tCO2e/km。其中,隧道管片的运输碳排放量最大,占建材总运输排放的一半,其次是混凝土及各类砂浆和水泥的运输(约48%),其他钢材、管片螺栓及防水材料运输碳排放量较小。基于减排的角度,应特别注意隧道管片、砼及砂浆、水泥材料的运输工作,可通过采用清洁的运输工具及方式,选择合适的建材供应商尽可能减缓长途运输来实现运输过程的碳减排。

  3.1.3盾构隧道施工建造阶段

  根据施工建造阶段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借助施工机械的能源消耗量与碳排放因子数据计算得到单位里程盾构隧道建设的碳排放强度,为3046.2tCO2e/km。盾构机、水平运输机械和通风机械是隧道盾构施工所用到的主要机械设备,所造成碳排放量占隧道施工总排放的75%以上。其次为一些配套的辅助施工设备,如泵类机械和起重机械的使用,其他机械设备造成的碳排放占比较小(不足8%)。因此,可就主要及辅助机械设备的台班安排和能源消耗的角度,通过施工管理优化落实碳减排。

  3.2地下车站碳排放核算

  3.2.1地下车站建材生产阶段

  与隧道建设相比,车站建设在建筑材料使用及建造施工方式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基于所获取的建材清单及碳排放系数数据,计算获得单位面积地下车站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强度,为300.5tCO2e/100m2。钢筋是主要的碳排放源,占比为40.8%,其次是各种强度混凝土以及大型钢材。其他排放较小的建材中,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占比较大。同理,钢材类与水泥、混凝土类建材的使用是地铁车站建设建材生产阶段的减排重点。

  3.3地铁建设阶段碳排放分析

  总体而言,地铁建设碳排放主要包括隧道建设碳排放及车站建设碳排放,具体来源于建筑材料生产与运输以及建造施工阶段。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单位里程盾构隧道建设阶段的碳排放强度为13245.4tCO2e/km,主要来源于建材生产阶段(约占75%),其次为施工建造阶段(占23%),相比之下,建材运输阶段造成的碳排放较小。

  单位面积地下车站建设阶段碳排放强度为371.2tCO2e/100m2,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占比较大,占比超过80%,而施工建造碳排放占比约17%,建材运输阶段的碳排放最小(不足2%)。由此,地铁建设过程中,建材(生产)是主要碳排放来源,其次为建造过程施工机械使用带来的相应碳排放,建材运输阶段的环境排放虽较小但仍不可忽视。

  4深圳地铁建设减排潜力分析

  4.1地铁建设减排情景假设

  前述研究有助于明确地铁建设的减排关键,以探索有效的减排路径。根据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035)[34和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及其调整方案(2017—2022)[35,36,整理了近期、中远期及远期深圳地铁规划及地下隧道及车站建设概况。依据规划,截至2025年,深圳将开通运营近650km的地铁线路,车站总个数超过360个,截至2035年,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达到约1200km,车站总个数超过700个,其建成量将是2020年的3倍左右。由此可见,未来深圳地铁建设体量大,若不采取减排措施,地铁建设的碳排放量将持续上升。

  深圳地铁建设的建材生产是碳减排关键环节,其中混凝土及钢材在隧道及车站建设中均属于高消耗建材。结合有关再生建材使用研究的相关文献,本研究拟采用情景分析法,对未来深圳地铁地下隧道及车站建设使用再生混凝土和再生钢材的碳排放水平及减排潜能进行评估预测。以2020年为参考年,增设3种发展情景,分别是基准情景、保守情景和乐观情景(见表11)。情景指标的选取与设置主要参考《广东省“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37。

  5结论与展望

  1)深圳地铁盾构隧道的碳排放强度为1.3万吨CO2e/km,建材生产阶段、建材运输阶段及施工建造阶段占比分别为75.3%、1.7%和23.0%;地下车站的建设碳排放强度为371.2tCO2e/100m2,建材生产、运输及施工建造阶段分别占81.0%、1.8%及17.2%。建材生产阶段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亦是主要的碳减排控制环节。

  2)减排潜力分析结果显示,至2035年,基准情景下深圳地铁建设的累积碳排放量达到60.0MtCO2e,情景I(保守型)和情景II(乐观型)分别为57.5MtCO2e和55.0MtCO2e,相比基准情景,碳减排量分别为2.5MtCO2e和5.1MtCO2e,碳减排率分别达到4.2%和8.5%。情景分析中,再生建材(再生混凝土和再生钢材)使用可有效缓解深圳地铁建设碳排放的增长,且使用率越高可实现的碳减排效果越明显。

  3)结合地铁建设碳排放及减排研究结果,现提出以下建议:明晰地铁建设碳排放强度是实施碳减排的重要基础工作,可以通过制定并落实地铁建设相关的碳核算及减排政策、标准以减缓建设阶段的碳排放,其中建筑材料应为重点且优先减排要点,推广使用再生建材等绿色低碳材料,并注意减少建材的损耗与提高其使用效率;施工阶段可侧重施工机械的优化使用;运输阶段注意清洁运输工具的使用与缩短运输距离。

  参考文献

  [1]刘小明.城市交通与管理——中国城市交通科学发展之路[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10(6):11-21.[JieL,VanZuylenHJ.RoadTrafficinChina[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4,111:107-116.

  [2]中国城市轨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2020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EB/OL.

  [3]毛睿昌.基于LCA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环境影响分析研究[D.深圳大学,2017.[MaoRC,BaoY,DuanHB,etal.Globalurbansubwaydevelopment,constructionmaterialstocks,andembodiedcarbonemissions[J.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Communications,2021,8(1).

  作者:粟月欢1张宇1段华波1,2*李强峰1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